社会研究方法考试题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6399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题目.docx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研究方法考试题目.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题目.docx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题目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题目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题目:

1,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别?

如何理解二者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

请说明理由。

答:

差别:

(1)从哲学基础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而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

(2)从研究范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科学范式,而定性研究是自然范式;(3)从逻辑过程上来看,定量研究是演绎推理,而定性研究是归纳推理;(4)从理论模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理论检验,而定性研究是理论建构;(5)从主要目标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确定相关关系和因果联系,而定性研究是深入理解社会现象;(6)从分析方法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统计分析,而定性研究文字描述与阐释;(7)从主要方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实验,调查,而定性研究是实地研究;(8)从资料收集技术上来看,定量研究是量表、问卷、结构观察等,而定性研究是参与观察、深度访问等;(9)从研究特征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客观,而定性研究是主观。

理解: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在社会研究者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他们所能回答的问题不同,回答问题的方式也不同。

可以说,他们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

对于有些研究情境和研究问题而言,最合适的方式或许是定量研究;但与此同时,另一些研究情景和研究问题则只适合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进行探讨。

 

2.研究课题的可行性是什么意思?

(选题遵循的原则或标准)这种可行性与重要性,创新性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1)答:

研究课题的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换句话说,就是指研究者在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去从事这项研究行不行得通。

(2)答:

重要性是最基础的标准;独特性是在重要性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新的标准;可行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问题选择中的决定性标准;也就是说,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在其中起着至关中的作用,一项不具备可行性的研究课题,无论其多么的有价值,多么有新意,最多也只能是“伟大的空想”罢了,首先就要考虑研究课题的可行性,才能进一步去考虑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3.指出下列例题中的分析单位;

例1:

女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比男人长,因为女人在家庭之外工作的时间比男人短,年轻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比老年人平均少30分钟(个人)

例2:

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的消费水平略高于父母;相比之下,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子女消费水平则与父母相当。

(家庭)

 

4.试对概念“越轨行为”、“上进心”、“媒介接触”、和“生育意愿”进行操作化。

答:

对“生育意愿”概念进行操作化

生育意愿是指人们对于生育问题的看法、态度和倾向。

生育意愿主要涉及五个问题:

一是生育的目的,即为什么要生育子女;二是对生育的数量的看法,即生育几个子女为理想的数目;三是有

继承财产

其他

生育数量

0

1

2

3

4

5及以上,但自我主观上有上限

越多越好

顺其自然

无所谓

性别构成

全男

全女

男多

女多

顺其自然

无所谓

生育时间

女性生育方

越早越好

15周岁以下

15-17周岁(因育龄是指15-49周岁)

18-19周岁

20-21周岁

每两周岁为一档到49岁

50周岁及以上

顺其自然

无所谓

男性生育方

越早越好

15周岁以下

15-17周岁(因育龄是指15-49周岁)

18-19周岁

20-21周岁

每2周岁为一档,到49周岁

50岁及以上

顺其自然

无所谓

非原发性生育图

遭到舆论压力后是否会生育

遭到舆论压力后是否会停止生育

遭到宗教压力后是否会生育

遭到宗教压力后是否会停止生育

遭到政策、法规压力后是否会生育

遭到政策、法规压力后是否会停止生育

避孕失败后是否会生育(合乎主观意志的受孕情况下)

避孕失败后是否会生育(违背主观意志的受孕情况下)

是否会进行替代孩子死亡的生育

是否会因追求事业导致在达到理想生育数量之前不再继续生育

是否会因追求收入导致在达到理想生育数量之前不再继续生育

是否会因摆脱抚养孩子责任导致在达到理想生育数量之前不再继续生育

是否会因其他竞争性因素导致在达到理想生育数量之前不再继续生育

(2)对概念“上进心”进行操作化

“上进心”是指一个人不满足于现状,力求不断超越自己已获得更大的成功的一种进取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主要维度:

(1)学习上积极上进

(2)生活上积极向上

(3)工作中积极努力

其中每个维度上又可以分为“思想上”和“行动上”两个子维度

主要维度

子维度

具体指标

学习上积极上进

思想上

是否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是否愿意勤工俭学

是否愿意参加各类证书的考试

对学校各社团活动的态度和看法

对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的态度和看法

对考研,考公,留学的态度和看法

行动上

是否制定了具体的学习计划

对课余时间是否有明确的安排

是否主动寻找并参加各种兼职工作

是否主动参加了各类学科竞赛

实际参加的各类证书考试的次数

在校时间学习外语的种类

每周花在学习外语上的时间

考试不及格的次数

在校期间是否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实习工作

生活中积极向上

思想上

是否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是否自己愿意承担购房,买车的费用

对于啃老族的态度和看法

对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看法

行动上

每周参与运动健身的时间

平时观看的电视节目的类型

每天起床,入睡的时间

平时阅读的课外书类型

每周花在网上打游戏、聊天等的时间

工作中积极努力

思想上

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明确的规划

对自己现阶段工作的满意程度

对升职加薪的态度和看法

是否愿意自己进行创业

是否愿意参加除正职外的其他兼职工作

行动上

是否主动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每个月加班的次数与时间

周末没有工作的时间安排

是否主动与上司,同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是否主动请求参加公司的员工培训

 

 

5.抽样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

(1)目的性原则

(2)可测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

6.问卷的封面信中应说明哪些内容?

答:

(1)要说明调查者的身份,即说明“我是谁”。

(2)要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即“调查什么”。

(3)要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即“为什么调查”。

(4)要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果保密措施。

7.安排问卷中问卷的顺序时,应按照什么样的规则?

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何在?

答:

(1)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问卷最开头的几个问题一定要相当简单,回答起来一定要非常容易。

这样可以给回答者一种轻松的,方便的感觉,以便于他们继续填答下去。

如果一开始填写,回答者就感到很费力,很难填写,那么就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积极性。

(2)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放到后面。

这是因为,任何人对自己熟悉的的事物总会谈些看法,说出些所以然来;而对不熟悉的事物,则往往难以开口,说不出什么来。

如果以被调查者熟悉的内容为开头,就不至于使调查一开始就卡住而无法进行。

(3)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

开头的问题能够引起被调查者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填答问卷的兴趣,那么调查便可能较顺利的进行;相反,如果开头部分的问题比较敏感,一开始就直接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触及有关道德,伦理,政治态度、个人私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往往很容易导致被调查者产生强烈的自我防卫意识,而这种意识则会引起他们对调查问卷的反感,有碍他们对调查的合作,阻碍调查的顺利进行。

(4)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

这是由于行为方面的问题涉及的只是客观地、具体的事实,因此往往回答比较容易;而态度、意见方面的问题则主要涉及回答者的主观因素,多为回答者思想上的东西、内心深处的东西、更不容易在陌生人面前表露的东西。

如果一开始就问这方面的问题,常常引起被调查者心理上戒备情绪和反感情绪,引起较高的拒答率。

(5)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开头,但有时也可以放在结尾。

这是因为,个人背景资料是事实性的,也十分容易回答,同时他们通常都是社会调查中最常用、最主要的自变量,如果一份资料缺少了这些变量,实际上他们也就成了废卷。

因此,只要调查的内容的内容不涉及比较敏感的问题,并在封面信中做出较好的解释和说明,这一部分问题最好放在问卷的开头,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背景资料是除回答者姓名以外的其他的主要个人特征(比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等)也属比较敏感的内容,所以不宜放在开头,而适合放在末尾。

 

8.文献研究优,缺点。

答:

优点:

(1)无反应性(文献研究不会打扰研究对象,也不会对这些研究对象发生影响,由于各种形式的文献研究都不需要直接同人打交道,而只是利用和分析那些业已存在的文字资料、数据资料以及其他形式的信息材料.)

(2)费用低,省钱省时。

(文献研究比一项大规模调查、一向严格的实验或一项深入研究的实地研究所需要的费用要少得多。

因为它所用的资料往往只需要通过借阅,复印的方式即可得到,不需要大批的调查员,也不需要特定的设备和仪器,研究者只要独自一人就可以进行,只要有相应的文献资料可以查阅和收集到。

(3)可以研究那些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

(比如我们研究某一历史时期的人们或事件,而那些人们早已离开人世,这些事件早就成为了历史。

此时,眼采用其他的研究方法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文献研究才能帮助做到这一点,只要我们能够找到足够的与这些人们或事件有关的文献材料。

(4)适于作纵贯分析。

(由于调查、实验、观察等方法所研究的都是现实的情景,因而往往难以用来进行纵贯研究或趋势研究。

文献研究在这方面则有着它独特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流逝,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或多或少总会以各种不同的文献形式记录和描述下来。

(5)保险系数相对较大。

(研究者在进行一项调查时,由于设计不周密或准备不充分,导致结果不理想,但是如果重做则会花费双倍的时间和经费,在用其他研究方法时很有可能会出现许多的意外而导致结果不理想,但在内容分析中,弥补过失比其他研究要容易得多,只需要对你所用的资料进行重新编码或进行统计处理,而不用一些从头开始)

缺点:

(1)许多文献研究的质量难以保证。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文献,都不可避免的隐含着由于个人的偏见,作者的主观意图以及形成文献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偏误,从而会影响到文献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影响到文献资料的质量。

(2)有些资料是不易获得的。

(由于许多文献都不是公开的和可以随意获得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社会研究来说,往往很难得到足够的文献资料。

(3)许多文献资料由于缺乏标准化的形式,因而难以进行编码和分析。

(有些文献,比如报纸杂志,经常以一种比标准的形式出现,因而编码和分析起来就比较容易。

但是其他许多文献特别是个人文献,却不具备这种标准的形式,它们的撰写目的不同,内容或对象不同,长度,语言等表达形式的不同等,都给研究人员进行编码和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效度和信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献研究的编码主要是依据研究者对文献的隐性内容所进行的主观鉴别、判断和评价。

由于缺乏相对客观的标准,因而在这一过程中又常常存在编码的信度问题,特别是当编码人员不止一人时,这种问题更容易出现。

9.实地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1)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实地研究者所寻求的是一种更具有情感性的和人文主义类型的资料,他们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研究的效度较高。

(相对于问卷调查中的最大问题———表面化、简单化现象,实地研究的深入观察,设身处地的感受、理解,具有很高的效度———研究者测量的确是他所希望概念或现象。

 

(3)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

(相对于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实地研究的操作程序不是那样严格,只需要较少的准备工作,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随时的修正研究的目标和设计。

(4)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由于实地研究不仅要深入实地,而且要在实地生活中生活相当一段时间,因此,对于研究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来说,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缺点:

(1)概括性较差。

(由于实地研究所得到的基本上都是定性资料,且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某个个案为对象,因而其资料既难以进行定量分析,也无法概括大的总体,这样,其所得的结论也难以推广到更大的范围。

(2)信度较低。

(实地研究的研究者主要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所处的是一种被动的地位,对观察场景也往往缺乏控制,因而其所得的资料比较琐碎、凌乱、不易系统化。

同时实地研究强调研究者的主观作用,因此难以检验其信度。

(3)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实地研究者的观察是处于所观察的对象的范围里,所以他会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

(4)所需时间较长。

(由于参与生活的需要,实地研究方式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通常少则几个月,长则好几年)

 

(5)伦理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是针对参与观察中隐藏研究者身份提出的。

它所包含的实际问题是:

第一,研究者有没有为了研究的目的而欺骗研究对象的权力?

第二,研究者作为社会的成员,应不应该为了研究而采取欺骗研究对象的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