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中的暴力画面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docx
《动画片中的暴力画面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画片中的暴力画面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画片中的暴力画面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学号
动画片中的暴力画面如何影响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以热播动画片《喜羊羊及灰太狼》为例
学院名称:
××××学院
专业名称:
社会工作
年级班别:
级社会工作()
姓名:
×××
指导教师:
×××
年
动画片中的暴力画面如何影响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以热播动画片《喜羊羊及灰太狼》为例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孩子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网络或电视机,收看的内容往往都是动画片。
然而,在我国目前流行的这些动画片中,有很多都具有较明显的暴力倾向,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孩子们观看过多具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的确能够引发其攻击性行为。
本文以《喜羊羊及灰太狼》为例,通过分析当下十分流行的《喜羊羊及灰太狼》这一动画片的内容来说明当前我国动画暴力渲染问题的严重性,并采用焦点组访谈的方法,试图分析具有暴力性倾向的动画片主要从哪些方面影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旨在唤起媒体,相关审查机构以及家长和老师们的重视,并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给出个人的想法。
关键词动画片;学前儿童;暴力倾向;
'
“”
',,.“”,.、.
前言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一部动画片《喜羊羊及灰太狼》陪伴了许多孩子们的闲暇时光,但是,却给江苏省东海县的两个孩子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因模仿片中灰太狼烤羊的情节,这两个孩子被同伴绑在树上点火焚烧,导致大面积烧伤。
目前,江苏省东海县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了此案,《喜羊羊及灰太狼》的制片方被正式告上法庭。
毫无疑问,这是一则新闻报道,但是笔者并不认为这是偶然,在社会生活中,儿童不需要亲身经历,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就可以学会某些社会化行为。
在学前儿童阶段,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极强,他们在收看动画片时,学会了很多新的行为。
但是,儿童区分信息的能力很弱,,对行为及其后果之间的联系不甚了解。
其二,儿童具有强烈的模仿倾向,动画片中播放出来的图像能够带给儿童以极大的刺激,。
并且可以使得儿童产生信任甚至盲从。
随着《喜羊羊及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片的热播,儿童模仿动画的暴力行为在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
因此,动画片在带给孩子们欢乐的同时也伴随着危险。
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动画片中的暴力画面能够增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本研究以《喜羊羊及灰太狼》为例,试图探究动画片中的暴力画面主要通过哪些方面影响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首先,笔者采用作品分析法,对国产动画片《喜羊羊及灰太狼》中的暴力画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露了动画片中存在的诸多的暴力内容,这对儿童的成长和学习中存在不可忽视的隐患。
然后,为了使调查分析能够符合实际情况,本研究采用了焦点访谈法,通过调查学前儿童对动画片的接触程度和观看情况,其在各方面受到的影响,获取必要的一手资料,借以考察动画片中的暴力画面如何影响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对《喜羊羊及灰太狼》的接触十分普遍,占居了大多数孩子的大部分休闲娱乐的时间,造成孩子对暴力的接受和理解出现偏差,导致孩子们对其中暴力活动的盲目模仿,另外,暴力媒介还能够增加个体的攻击性认知。
一、文献综述
目前动画片及儿童发展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画片对儿童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
本文主要综述了
.动画片及儿童的身体发展。
国外有研究认为儿童观看动画片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的发展,比如动画角色可以帮助儿童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工具儿童观看动画片可以增强其学习语言的兴趣养饮食习惯。
儿童处在生命发育的早期,他们的感官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刺激。
动画片融视、听、动觉于一体,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浓缩的方式给儿童的感官以有效的刺激,能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
[]不论中外,关于动画片对儿童身体方面的影响都持积极的态度,但也有儿童不区别、无意识模仿,是否会对儿童其它方面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的担忧。
.动画片及的儿童的社会化。
白兴娣、陈璐等都认为儿童观看动画片能够培养他们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吴振东、卜卫等认为,动画片中一些积极的情感内容,能够让儿童体验到积极的社会情感,从而促进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儿童通过看电视可以达到社会学习的目的。
[]儿童的自我认知、规则的学习等这一结果得到王春燕和张晋萍的进一步确认,他们指出,动画片给儿童提供了模仿的榜样,帮助促进儿童是非观念的形成。
[]
.动画片及儿童的认知发展。
夏江认为在儿童的认知阶段,观看动画片对儿童的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开阔儿童视野,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广泛兴趣也有很大的帮助。
[]但张胜方,丁胜云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和三个关于儿童观看动画片时的反应的实验认为,动画角色的暴力行为非常容易激起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文章主要通过班杜拉的三个实验来支撑其观点,对社会学习理论角度的分析内容阐述不多[]。
另外,任频捷在对—岁的儿童进行研究,通过犯罪率升高及暴力性动画片播放率升高的正比关系和儿童,尤其是男孩子对动画人物的模仿造成游戏间危险因素的增加等,也指出暴力动画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强儿童攻击的性行为。
[]夏旭光,王海华通过对动画片中的暴力因素对儿童所产生的各种影响的分析也说明了暴力动画对孩子的成长是起反作用的,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应对动画片中的暴力因素作出限制。
[]
从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动画片对儿童的认知健康和社会发展既存在积极影响,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主要取决于动画片的情节内容角色设计语言对白。
笔者主要通过分析动画片对儿童认知方面的影响找出动画片影响儿童攻击性的方式或者说是途径,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一些个人的建议。
二、相关概念界定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动画片中的暴力画面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所以需要对“动画”“暴力”“攻击性”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现界定如下:
(一)动画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它集合了、、电影、、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
动画是通过把人、物的、、变化等分段画成许多画幅,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
(二)暴力
“暴力”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它具有伦理学、心理学、法学、文化学等许多方面的界定意义。
删除不同的理解也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天壤之别,所以,在这里。
我们必需将其界定和量化。
在早期,美国删除传播学家格伯纳将暴力定义为“有意伤害或杀害的武力表现”,这个定义较为严格,没有包括口语威胁等内容,只限制在“有意”和“武力”的范围,也就是说只要是有意的采用武力去伤害别人就是暴力,年,格伯纳修正了对于暴力的定义,改为使用美国司法部关于暴力犯罪的定义,包括谋杀、强奸、抢劫和恶性攻击。
[]在美国年代的暴力研究中,暴力的定义变得较为宽泛,包括运动暴力、滑稽暴力、口语暴力,任何能导致身体伤害的行为,无论故意或无意,无论伤害自己还是伤害他人。
删除根据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暴力一词主要以四种方式出现,即“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以暴力威胁方法”、“以暴力或其它方法”、“使用暴力”。
在刑法中,立法者将暴力及胁迫等其它方法行为加以并列或单列作为犯罪的表现形式,其有着不同于犯罪学意义上的暴力内涵。
有学者认为,暴力胁迫等其它方法行为是指行为人通过被害人的人身、精神或者财务实施损害为要挟,使他人处于不能抗拒或反抗的境地,以至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暴力在刑法上不具有独立评价的意义。
[]
龙耕、周笑非在《动画王国中的暴力内容分析》中说道,动画暴力是指运用动画技巧和视听语言对上述威胁或行为过程的公开描述。
另外,在有关“动画暴力”的界定中需要进一步阐明的概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依照暴力的目的性、公开性、伤害性等标准,暴力在动画片中的展现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
()肢体暴力——指生物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或非现实存在的超能力来攻击自身或对方,如拳打脚踢、“光波”等徒手攻击行为;
()武器暴力——指生物运用任何器具、物品如枪支、刀剑、棍棒或随手可以利用的任何器物以攻击、伤害自身或其他生物的行为;
()物品损毁——特指人为造成的物品毁坏,如砸桌椅、砸碗摔盆、击碎玻璃、纵火等行为;
()威胁暴力——指对生物或物品的存在现状(人身安全)构成当下的(即时的、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实质性威胁的行为,如恐吓、威逼(枪上膛、刀架脖)等。
在查阅了关于暴力研究的相关资料后,鉴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动画片中的暴力画面,所以本文“暴力”一词采用龙耕、周笑非“动画暴力”的定义。
(三)攻击性
攻击性是指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侵犯或对事物有意损毁、破坏等心理倾向和行为的表现缺陷。
一些心理学工作者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解释为,故意打、踢、推或其他伤害他人身体和语言污蔑诋毁。
攻击是指个人或者团体有意地攻击或伤害他人身体或精神或者损害他人财物的反社会行为。
儿童甚至是成年人都会表现出这种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言语攻击即指通过取笑、讽刺、诽谤、谩骂、背后说别人坏话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格欺侮或者是恶意造谣中伤他人破坏别人之间的关系;二是身体攻击,即用身体的某些部位或者是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工具攻击他人身体;三是损害他人财物比如用暴力抢走他人的东西。
[]
心理学中把攻击性定义为:
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和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空格如背后说坏话、造谣污蔑)有伤害他人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行为,但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不属于攻击行为。
综合以上说法,本文将攻击性一词定义为:
出于故意和工具性的目的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包括讽刺、谩骂、故意打、踢、推或其他伤害他人的身体和心理。
有伤害他人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行为,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不属于攻击行为。
三、理论阐释
(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基本概述
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及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基本观点
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
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
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中相继的步骤:
榜样表现出来的行为学习者注意榜样学习者编码行为并保留
学习者的认知历程
习得符号编码
行为表现学习者从事这种行为的能力观察者的动机
学习者的认知历程
四、研究方法及设计
(一)研究框架及研究假设
本次有关动画片中的暴力画面对儿童攻击性影响的实证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前儿童对《喜羊羊及灰太狼》的接触情况。
第二,学前儿童收看动画片的时长、主要场所、家长陪同情况等。
第三,动画片中的暴力渲染问题,以《喜羊羊及灰太狼》为例。
第四,动画片中的暴力画面主要从哪些方面影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主要包括:
学前儿童的休闲娱乐时间、模仿能力、理解能力、和攻击性认知等。
(二)研究方法及步骤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访谈为主,辅以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方式为焦点组访谈法,调查对象主要来自九龙镇第二幼儿
乐才全日制幼小衔接学前班大班岁半——岁的学前儿童。
大班()班人,大班()班人。
两个班级一共有男生名,女生名。
表参及焦点组及接受访谈儿童的基本情况
.访谈提纲
.孩子们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家庭住址(只具体到村),家庭成员等。
.每天大约看多长时间的动画片。
.自己平时观看动画片的主要场所。
.主要看什么动画片。
.所看的动画片中最喜欢的人物。
.平时是否会模仿动画片里面的人物。
.是否经常及小伙伴们讨论自己看过的动画片。
.你是否同意喜羊羊逃走后惩罚灰太狼。
.父母对自己观看动画片的态度。
.爸妈是否会陪自己一起看电视。
.焦点组访谈的实施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九龙镇第二幼儿园大班岁半——岁的学前儿童。
大班()班人,大班()班人。
九龙镇第二幼儿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九龙镇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九龙镇席庄村,占地面积约平方米。
课程设置包括常规课程(乐才全日制幼小衔接学前班、暑期强化班、午托班等)和特色课程(注意力训练班、多动症训练班、学习能力提升训练班 等)。
九龙镇第二幼儿园现有学生名,男生名,女生名。
不包括暑期强化班。
其生源主要来自九龙镇席庄村,以及周边的九龙镇祥符卢村、九龙镇小李庄村、九龙镇西场村、九龙镇南场村等,生源分布比较广,不存在访谈对象过于集中的问题,但还只是停留在农村。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大班岁半——岁的学前儿童。
大班()班人,大班()班人。
两个班级采用两次焦点组访谈,以获取研究数据。
在第一次大班()班的焦点组访谈中应到人,实到人;在第二次大班()的焦点组访谈中,应到人,实到人。
两次访谈实际共到人,有效访问数据组,有效率为。
.数据的统计及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
频次分析和平均数统计等。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前儿童对《喜洋洋及灰太狼》的接触情况
表是否看过《喜羊羊及灰太狼》
是否看过《喜羊羊及灰太狼》
人数
百分比
看过
.
没看过
表学前儿童收看《喜羊羊及灰太狼》的程度
收看《喜羊羊及灰太狼》的程度
人数
百分比
每集都看过
一有机会看电视就看
看电视遇到了就看看
看过一点就不看了
表最喜欢《喜羊羊及灰太狼》中的哪个角色
最喜欢《喜羊羊及灰太狼》中哪个角色
人数
百分比
喜羊羊
灰太狼
红太狼
懒羊羊
美羊羊
其它
由表可以看出,参及访问的学前儿童全部都看过动画片《喜羊羊及灰太狼》,观看率为。
所以,参及访谈的人数都将作为研究以下问题的样本总人数。
另外,此次访谈的数据也表明了学前儿童对《喜羊羊及灰太狼》的接触几率是极大的。
在表的显示中,全集都看过的有人,占总人数的。
而一有机会看电视就会看的有人,占。
看电视遇到了看看的有人,占。
而看了一点就不看的没有一个人,这说明学前儿童及《喜羊羊及灰太狼》的接触还是相当频繁的,而且深受学前儿童的喜爱,这也就为继续研究其如何影响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条件。
在组访谈数据中,喜欢懒羊羊的人数最多,有人,占总人数的,其次是喜羊羊,有人,占。
喜欢灰太狼和红太狼的人也不少,分别为人和人,分别占和。
。
由此可以看出,学前儿童还是喜欢正面人物比较多,如喜羊羊、懒羊羊。
但是,灰太狼和红太狼作为攻击者和施暴者,喜欢它们的人数也占总人数的。
这也是比较多的一部分。
(二)学前儿童平时收看动画片的时间、主要场所、家长陪同情况
表收看动画片的时间
收看动画片的时间
人数
百分比
回家就看
回家写完作业就看
父母同意后才看
不怎么看,喜欢找小伙伴玩
从学前儿童收看动画片的时间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回到家就看的有人,占总人数的。
回家写完作业就看的有人,占。
父母同意看才看的有人,占。
而不怎么看动画片,喜欢找小伙伴玩的只有人,仅占总人数的。
这说明,观看动画片占据了大部分孩子的主要娱乐时间,成为大多数孩子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
这就说明,动画片在学前儿童的日常活动中占很大一部分内容,这样,他们就会很容易的受到动画片的影响。
表收看动画片的主要场所
收看动画片的主要场所
人数
百分比
在自己家
在朋友家
在学校里
其它
从表中可以看出,收看动画片的主要场所在自己家的有人,占总人数的,也就是说大多数孩子都是在自己家里观看动画片,主要在朋友家观看动画片的只有人,占。
大多数孩子是在自己家观看动画片,一小部分是在朋友家。
这就说明,在孩子观看动画片的时候,父母有很多的指导机会,能够在孩子观看动画片时给予指导,从而减少动画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表收看动画片时家长陪同情况
收看动画片时家长陪同情况
人数
百分比
每次都陪
经常陪
有时间就会陪
偶尔陪
从来不陪
然而,表显示,父母并不经常陪同孩子观看动画片,其中从来不陪的就有人,占到总人数的。
偶尔陪的有人,占。
经常陪和每次都会陪的分别有人和人,分别占总人数的和,一共仅有人,仅占。
这说明大多数的父母不能经常陪同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由于儿童的区分能力很弱,在独自观看动画片时,难以识别善恶真假,其中的某些暴力内容也会很容易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动画片中是否存在暴力渲染的问题,和这一现象会如何影响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三)动画片中的暴力渲染问题,以《喜羊羊及灰太狼》为例
在我国目前流行的这些动画片中,有很多都具有较明显的暴力倾向,本文主要以当前最为流行的动画片《喜羊羊及灰太狼》为作为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喜羊羊及灰太狼》暴力内容分析表
从《喜羊羊及灰太狼》共集中随机抽取三组每组集通过放映记录的方式统计每集中出现的暴力画面的频次,计算出这部动画片平均每集出现暴力画面的频次。
表.第一组样本统计表()
剧集
频次
均值
表.第二组样本统计表()
剧集
频次
均值
表.第三组样本统计表()
剧集
频次
均值
通过对动画片《喜羊羊及灰太狼》三组样本统计得到的数据来看,片中共集中暴力画片出现的最高频次为,出现次数两次;暴力画面出现的最低频次为,出现次数两次;集中暴力画片出现的平均频次为。
共集中暴力画片出现的最高频次为,出现次数次;暴力画面出现的最低频次为,出现次数次;集中暴力画片出现的平均频次为。
共集中暴力画片出现的最高频次为,出现次数次;暴力画面出现的最低频次为,出现次数次;集中暴力画片出现的平均频次为。
三组样本的平均数为。
从统计结果来看,毫无疑问,在这部每集只有约分钟的动画片中,其暴力画面出现的频率确实过高,平均每集会出现个含暴力内容的画面。
另外,在儿童模仿《》烧伤事件中原告代理人曾在法庭上发言:
一共被的砸过次,被扎过次,被煮过次,被电击过次。
总之,经各种数据统计足以说明此部动画片中含有大量的暴力性画面,当然,它不可能只是个例,在我国自产或引进的各类动画片中含有暴力性内容的有相当一部分,这应当引起媒体,相关审查机构以及家长和老师们的重视。
接下来,笔者将试图分析,这种现象如何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带来影响。
(四)动画片如何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动画片构成了孩子娱乐内容的重要部分,为孩子提供攻击性学习的榜样
根据学前儿童平时收看动画片的时间调查表可以看出,儿童对动画片的结触十分频繁。
根据个体情况不同,儿童收看动画片的时长也有很大的差异。
如编号、、、、、、、、和的受访儿童,每天都看动画片。
少的看一个多小时,多的看“好几个小时”,甚至看到。
:
“老师,我每天放学回家就看动画片,一直看到妈妈喊我吃饭”。
响应:
“我吃完饭还看呢,看到妈妈说该睡觉了就去睡觉了”。
)
笔者:
“你每天看那么长时间的动画片你妈妈都不说你吗?
”
:
“不说我,妈妈有人玩,就不会说我了。
也不跟我抢电视看了”。
编号:
“我每天晚上都要看动画片,差不多看到:
”。
及之相对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收视时间受到限制比如:
、、、、、、。
笔者:
“那你们一般都什么时候看动画片呢?
”
:
“只能周六、周日看”。
:
“我也是”。
妈妈说看电视对眼睛不好。
:
“我妈妈让我看,可是不让我看的时间长,总是让我早点睡”
我们的访谈中也发现这些孩子平时每天看电视时间平均为分钟,而其中分钟是在看每天:
一:
的动画片。
而在暑假或寒假时,电视台播放动画片的时间则更长。
他们看的时间也相应增加。
大多数孩子都表示父母对他们看动画片的态度是积极的。
据年,美国《小红舟》杂刊发布的数据统计,中国电视机的总数己经超过美国,达到亿台,其中的家庭已有两台以上。
在中国内地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四城市四个大城市的统计中。
电视接触率高达[]由此可见,即使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电视也成了千家万户中最富色彩的“第五堵墙”[]。
学前儿童对动画片接触的越多,学习其中内容的几率也就越大,动画片中的暴力画面对其影响也就越大。
.造成孩子对于“暴力”的接受及理解出现偏差
表是否赞同喜羊羊逃走后惩罚灰太狼
是否赞同喜羊羊逃走后惩罚灰太狼
人数
百分比
赞同
不赞同
不知道
根据表一显示,赞同喜羊羊逃走后惩罚灰太狼的有人,占总人数的,不赞同的有人,占。
而回答不知道或犹豫不定的有人占。
关于这个问题,在访谈中编号的孩子说:
“灰太狼要吃喜羊羊,喜羊羊就应该惩罚它,拿炸弹炸它”。
接着说:
“就是,灰太狼总是欺负喜羊羊他们,就应该给它一点教训”。
大家议论了一会,又有人说:
“灰太狼没有吃过小羊,不应该教训它呀”。
马上说:
“是呀,再说每次喜羊羊都能逃走,灰太狼什么都没有吃到,总是饿肚子,还要挨打,太可怜了!
”大家又开始议论:
:
“妈妈说打人是不对的”:
“可是,是灰太狼先捉喜羊羊,喜羊羊才打他的”一些孩子马上附和:
“就是”“是呀”……
大多数的儿童都能够认识到暴力行为是不好的行为,但“正当理由”的暴力是被允许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用暴力,如当受到别人的“欺负”时,暴力就是被允许的。
因此,虽然每部动画片都有宣传正义的主题,但是真正被儿童接受的却不一定是它的主题而往往是它的恶制恶、以暴制暴的表现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让孩子觉得在一定情况下,比如当受到别人的“欺负”时,暴力就是被允许的,他们应该以同样的方法“教训”别人,这样的理解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对暴力的赞同,而让孩子不懂得宽容和沟通。
而且,这种行为也有可能“传染”给同伴,形成更大范围的影响。
正如怀特在《街角社会》中所表达的,群体具有调节所有成员行为的群体规范。
[]这一点,我们的儿童节目制作人和审查单位都没有引起重视。
.导致孩子们对其中暴力活动的盲目模仿
在访谈中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孩子们也显得非常有兴趣。
编号的受访者兴奋的说“我最喜欢模仿灰太狼,灰太狼跑起来很可爱,我还喜欢模仿灰太狼龇着牙捉喜羊羊(一边比划着,嘴里一边说:
小羊们,你们跑不了了)。
编号马上接着说:
“我也是,我也喜欢表演灰太狼,在家里,院里的大人都能被我逗的哈哈笑”。
说:
“我不喜欢灰太狼,总是挨打,我喜欢演喜羊羊,喜羊羊最聪明。
”:
“说起这,我喜欢演红太狼,多厉害啊,总是拿着平底锅打得灰太狼满头包(一边说着还一边比划起来)。
”根据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儿童在观看动画片时,并不能区分善恶,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