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邮票邮品来说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4591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邮票邮品来说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用邮票邮品来说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用邮票邮品来说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用邮票邮品来说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用邮票邮品来说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邮票邮品来说话.docx

《用邮票邮品来说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邮票邮品来说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邮票邮品来说话.docx

用邮票邮品来说话

用邮票(邮品)来说话

——《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

【备课思路】

《辛亥革命》是人教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

课程标准这样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学生通过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来探究这一丰碑竖立的必然性,及其对这一丰碑的“不朽”的深刻理解。

怎样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这是笔者力求探究的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认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

”作为一名集邮爱好者,笔者认为,包括邮票、信封、明信片、邮戳等在内的集邮文化资源,因为涉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物、历史遗迹、历史文献、历史知识等历史元素,因此也是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值得拥有新课程理念的历史教师去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与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具有丰富多彩的视觉冲击力很强的邮票(邮品)作为一种新课程资源,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调动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起到强化教学内容、学以致用的作用。

同时,邮票(邮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元素,也是一种史料,因此学生借助邮票(邮品)还可以提高分析史料、处理史料的能力。

笔者手头有许多关于辛亥革命的邮票(邮品),如《20世纪回顾》纪念邮票中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邮票首日封、《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邮票、“共和中华民国纪念”明信片等等。

通过利用这些邮票(邮品),学生从中可以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到武昌起义的爆发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中国近代化所起的巨大作用,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并积极投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因此,选用合理的邮票(邮品)来达到教学目的,是本课设计的一个创意。

本课脉络大体要解决三个关键的问题:

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会兴起?

即中国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从戊戌变法的失败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策划“把皇帝拉下马”的革命大业,再次从西方国家寻求出路,开始试图“走美国人的路”。

这可以通过“武昌起义”、“章炳麟”、“孙中山”、“同盟会”、“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等邮票(邮品)展示,予以探究。

我把这一部分整合为“山雨欲来风满楼——民主革命的摇篮”,这一部分也是辛亥革命主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探究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二,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辛亥革命是怎样发生、发展的?

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爆发及其主要成果。

这可以通过展示“湖北军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极限明信片中的“临时约法”等邮票(邮品)予以探究。

我把这一部分整合为“中华民国成立——民主革命的成果”。

第三,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这是史学界始终争论不休的话题,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主要理解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的伟大意义。

通过展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蔡元培邮票、孙中山和李大钊关于国共合作的纪念邮票等图片,学生从中认识到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可以说辛亥革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辛亥革命离五四运动只有七年多,中间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便没有五四运动,便没有以后历史的发展。

”(金冲及)我把这一部分整合为“成者王?

败者寇?

——民主革命的丰碑”。

图1

【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

纪念邮票《20世纪回顾》中的“辛亥革命”(图1)。

当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免不了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1999年我国邮政部门发行了一套名为《20世纪回顾》的纪念邮票,其中第一枚就是“辛亥革命”。

为什么辛亥革命能成为中国20世纪回顾的重大事件?

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历史,走近辛亥革命,去感悟百年辛亥革命吧。

展示课题:

《辛亥革命》。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民主革命的摇篮

【展示邮品1】《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邮票首日封(图2)

图2

【问题设计】

⑴从首日封右上角第一枚邮票上看,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武昌起义”浮雕。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你知道他们使用的是什么武器吗?

⑵从首日封主图上看,军刀是革命队伍中军官佩戴的武器,是权力的象征,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标志。

你知道辛亥革命时期持军刀者在政治上是代表哪一个阶级的吗?

过渡:

辛亥革命爆发于武汉。

为什么武汉会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图片运用解析】

此图片运用主要在有两个目的:

一是点明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是武昌起义;二是引出“民主革命的摇篮”这个话题。

广义的“辛亥革命”概念应包含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所做的种种努力。

因此说这是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的。

这一部分同时也是在分析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与条件。

湖北新军从何而来?

他们为什么要举行武装起义?

他们是哪一阶级领导的?

这些问题都为分析“武汉是辛亥革命的摇篮”这个问题提供了条件。

熊秉坤、金兆龙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他们使用的都是步枪。

清末新军中使用的步枪多为德国毛瑟步枪,而南方新军则大多使用汉阳造步枪。

辛亥革命爆发第二天,驻汉阳之新军四十二标第一营党代表胡玉珍响应起义,占领汉阳兵工厂,接收步枪7000把。

因此汉阳造步枪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军刀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标志。

这一时期使用军刀的军官在政治上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他们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是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

【展示邮品2】《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物》纪念邮票中的“章炳麟”(图3)、“同盟会成立”明信片(图4)、美国《抗战建国》纪念邮票(图5)、《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纪念邮票(图6)。

【问题设计】

⑴图3表现的是哪一位革命人物?

同时展示了他的哪一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他阐述了什么思想?

在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会形成这一思想的潮流?

图4

⑵图4表现的是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场景。

中国同盟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

为什么会成立这一政党呢?

如果你作为一《申报》的记者,亲身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你会在《申报》上要报道哪些内容?

⑶图5是1942年7月7日美国为了表示对中国政府抗战的支持,也是为纪念抗日战争五周年而发行的《抗战建国》纪念邮票。

邮票上有中国地图和孙中山、林肯肖像。

谁能翻译一下林肯肖像下的英文内容?

这两位人物下面的文字内容有什么关系吗?

你怎样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⑷图6为1981年10月10日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邮票第2枚“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这是黄花岗起义留下的历史见证。

黄花岗起义有什么特点?

在辛亥革命的历史上起着什么作用?

⑸从以上图片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爆发具备了哪些必要条件?

从根本上看,这些条件为什么能具备?

【图片运用解析】

通过以上图片的运用,学生能弄明白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即具备了思想基础、组织基础、理论基础、军事基础等。

而这些必要条件又取决于经济发展,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

而在政治上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就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接受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他们的队伍不断壮大,奠定了辛亥革命的阶级基础和领导基础。

上述第⑴个问题通过从“思想”到“阶级”、“经济”的推理,学生能够认识到:

任何政治运动的发生都是一定经济发展推动和一定阶级干预的产物,从而提高理论素养和历史规律的总结能力。

第⑶个问题突出了学生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纲领和指导思想,任何社会实践往往都是理论成果指导的结果。

可以说,没有三民主义就没有辛亥革命。

本来“三民主义”是必修三的内容,但课本不应把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割裂开来,通过相关邮票(邮品)展示和教师的讲解,学生会认识到:

一方面,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不仅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而且也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强烈愿望。

另一方面,三民主义是很不彻底的,它没有提出反帝纲领,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体现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因此,辛亥革命高举三民主义的旗帜,必然会爆发,也必然会失败。

当然,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不可把它当作重点或难点,要讲究适度。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之所以会提出推翻清政府的要求,这与清政府已病入膏肓,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很大的关系。

从镇压戊戌变法到沦为“洋人的朝廷”,封建专制统治已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清政府已失去人民的信任,失去存在的价值。

【展示邮品3】“光绪皇帝”明信片(图7)、“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明信片(图8)

【问题设计】

⑴图7为“光绪皇帝”明信片。

从1898年到1908年,从28岁到38岁,光绪皇帝被幽禁了整整10年,形同废帝。

在这10年里,中国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清政府虽然镇压了戊戌变法,但不久又推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

这样的“新政”与“预备立宪”真的能给中国打开一扇通往世界文明之门吗?

图8

图7

⑵图8为四川成都“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明信片。

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说过:

“没有四川的保路风潮,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也许要晚两年。

”四川保路运动与武昌起义爆发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图片运用解析】

图10

我们知道,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是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官兵达五六千人,革命风雷激荡武汉三镇,使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那湖北新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是怎样诞生的?

图7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引出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这个内容。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是清政府为了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而推动的近代化改革,其中有“编练新军”这一内容,谁知经过革命党人的策反,湖北新军却由清政府的统治支柱变成了清政府的掘墓人。

“皇族内阁”的出笼证明“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这也促使立宪派和汉族官僚投机革命。

因此,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不仅没有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反而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图8主要强调四川保路运动与武昌起义爆发之间的关系,革命党人抓住革命的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创造了革命成功的奇迹,学生由此能够认识到抓住机遇的重要性。

二、中华民国成立——民主革命的果实

【展示邮品1】“湖北军政府成立”明信片(图9)、“黎元洪”明信片(图10)、“黎元洪、孙中山和黄兴”明信片(图11)

【问题设计】

⑴武昌起义胜利后,最直接的胜利果实是什么?

⑵那么湖北军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是谁来担任呢?

为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

图9

⑶教师展示图11,问:

明信片中的黎元洪、孙中山、黄兴三人中,为什么孙中山能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最高首脑呢?

【图片运用解析】

图11

湖北军政府是革命党人建立的临时地方军政机构,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

这一组图片的运用主要是解决湖北军政府的建立及其领导人问题。

这一问题在课本中属于“历史纵横”里的阅读材料,并非重点内容,但其解决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其辛亥革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图9就是武汉市邮政局制作发行的《世纪回眸》邮资明信片,其中第八枚就是武昌起义后成立后的湖北军政府。

湖北军政府旧址位于武昌蛇山南麓的阅马场北端,占地28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

主体建筑为二层红色楼房,因此又称“红楼”,如今这里已被辟为“辛亥革命纪念馆“,成为进行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为什么要让黎元洪担任湖北军政府的都督呢?

当时,孙中山远在国外,同盟会共创重要领导人黄兴等也都不在武昌。

革命党人认为应有一个有地位名望的人出面号召,于是强迫推举清军协统黎元洪为军政府的都督。

当时黎元洪吓得要死,还不愿上台呢!

按今天的话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