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系列学案ty第六章 第23节 物质的密度与密度知识的应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552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系列学案ty第六章 第23节 物质的密度与密度知识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系列学案ty第六章 第23节 物质的密度与密度知识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系列学案ty第六章 第23节 物质的密度与密度知识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系列学案ty第六章 第23节 物质的密度与密度知识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系列学案ty第六章 第23节 物质的密度与密度知识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系列学案ty第六章 第23节 物质的密度与密度知识的应用.docx

《八年级物理系列学案ty第六章 第23节 物质的密度与密度知识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系列学案ty第六章 第23节 物质的密度与密度知识的应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系列学案ty第六章 第23节 物质的密度与密度知识的应用.docx

八年级物理系列学案ty第六章第23节物质的密度与密度知识的应用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4.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5.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会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

6.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7.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

三、考点分析:

知识细目

考核目标与要求

题型

分值

密度的概念

了解

选择题、填空题

2分

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了解

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2分

水的密度

了解

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2分

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理解

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2-6分

会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

掌握

实验题

2分

知识梳理

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

密度

例1: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

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

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1

10

18

2

20

36

3

30

54

4

10

8

5

20

16

6

30

24

⑴为了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特性,该同学还应设计增加表中第五列(空栏)项目,它是__________。

⑵分析上表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分析上表的实验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⑷分析上表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含义

解答过程:

(1)单位体积的质量(质量/体积);

(2)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3)1与4(或2与5,或3与6);(4)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解题后的思考:

本题主要要求学生能从实验结论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例2:

将一瓶油倒掉一些后()。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思路分析: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解答过程: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一瓶油倒掉一些后,作为物体已经发生了变化,即质量变小了。

但作为物质却没有发生变化,即密度不变。

故选C。

解题后的思考: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

例3: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m3=_____dm3=______cm3

(2)6mL=_______cm3=_______m3

(3)1.0×103kg/m3=________g/cm3(4)13.6g/cm3=______kg/m3

思路分析:

体积和密度的单位换算

解答过程:

(1)103,106;

(2)6,6×10-6;(3)1;(4)13.6×103

解题后的思考:

本题主要考查体积和密度的单位换算。

运算仔细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例4:

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科学含义是()

A.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大

B.铁的体积比木头的体积小

C.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

D.拿起铁块比拿起木块费力

思路分析:

密度的相关知识

解答过程:

选C。

解题后的思考: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例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于给定的一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它的体积与密度成正比

D.体积一定的不同物体,它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思路分析:

密度的表达式ρ=

解答过程:

对于给定的一种物质,它的密度不变,所以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A对;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由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决定,只是在数值上等于质量除以体积的值,B错;根据密度表达式ρ=

的变形式m=ρV,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它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C错;同理,根据密度表达式ρ=

的变形式V=

,可知体积一定的不同物体,它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D对。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C。

解题后的思考: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的表达式ρ=

及其变形式的物理意义的理解。

本题易错在B选项中,认为密度由质量和体积决定,C选项找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及填写答案时没注意题目要求,选成正确答案,错填成AD了。

小结:

密度是中学阶段物理学习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对于基本概念,如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密度是物体的一个特性、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理解密度的含义等内容多加练习就可以轻松掌握,但对于密度的表达式及其变形式的物理意义的考查是一个难点,也是同学们易错的题,同学们要多加注意并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知识的内涵。

知识点二:

密度的测量

例1:

小明通过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_______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他按甲、乙、丙图的顺序进行实验。

根据图中数据可知:

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_______g,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g/cm3。

(3)按甲、乙、丙图的顺序进行实验测得牛奶的密度(选填“偏大”或“偏小”),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你认为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

思路分析:

天平的使用、质量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密度的测量,密度的表达式

解答过程:

(1)右

(2)乙图是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150g,甲图所示为烧杯的质量,为30g,所以牛奶的质量为120g。

丙图为牛奶的体积100mL=100cm3,所以牛奶的密度为ρ=

=120g/100mL=1.2g/cm3(3)若按甲、乙、丙图的顺序进行实验,在测牛奶体积时烧杯中容易留有少量牛奶,所测牛奶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小,所以测得牛奶的密度偏大,应按乙、丙、甲(或丙、甲、乙)的顺序实验。

答案:

(1)右

(2)150,1.2(3)偏大,乙、丙、甲(或丙、甲、乙)。

解题后的思考:

本题为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题。

主要考查天平的使用、质量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密度的测量,是几个知识点的简单综合。

本题中值得注意的是第(3)问,这一问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考查,也是同学们不易注意的易错点,在平时实验时也要注意。

例2:

小明的妈妈最近买了一个工艺品,看上去像是纯金制成的。

(1)小明的妈妈想知道这个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你认为可以测出工艺品的,从而进行鉴别。

(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工艺品的密度,请你将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排列起来(只填序号):

a、将工艺品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工艺品和水的总体积V1。

b、用天平称出工艺品的质量m。

c、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V2。

d、计算出工艺品的密度ρ。

(3)实验中,小明测量工艺品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砝码的质量以及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工艺品的质量为____g;测体积时,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工艺品的体积为____cm3。

则工艺品的密度为______kg/m3。

小明收集了几种金属的密度如下表所示,那么妈妈的工艺品是由制成的。

这种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

(举1例)。

19.3g/cm3

10.5g/cm3

8.9g/cm3

7.9g/cm3

(4)如果在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天平测量另一件工艺品的质量时误把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把工艺品放在右盘,若他读出左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85g,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为1g,则此工艺品的实际质量为g

思路分析:

天平的使用,质量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密度的测量,密度单位的换算,密度的表达式,密度的应用

解答过程:

(1)密度

(2)bcad(3)89;两次量筒读数的差为工艺品的体积10cm3;根据密度表达式:

ρ=

=89×10-3kg/10×10-6m3=8.9×103kg/m3;查表可知是铜;铜可用做导线(4)天平应该是右盘砝码(物体)质量加游码示数等于左盘物体(砝码)质量,故此工艺品的质量应为84g。

答案:

(1)密度

(2)bcad(3)89、10、8.9×103、铜、做导线(4)84

解题后的思考:

本题为测量固体的密度。

主要考查天平的使用,质量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密度的测量,密度单位的换算,密度的表达式,密度的应用。

其中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第(4)问是本题的难点,是天平的使用的灵活应用。

例3:

使用天平和量筒测蜡块的密度。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蜡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蜡块的质量是________g;测量蜡块体积的过程如图乙所示,蜡块的体积是______cm3;计算得到蜡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kg/m3。

查表可知蜡的密度是0.9g/cm3,则发现测量值与其存在差异。

如果测量过程中没有出现错误,这种差异叫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质量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密度的测量,密度单位的换算,密度的表达式,误差

解答过程:

图甲中天平读数即蜡块的质量是13.6g;图乙中最左边的为液体的体积40mL,中间的为液体和铁块的体积56mL,最右边的为液体、铁块和蜡块的体积72mL,蜡块的体积为72mL-56mL=16mL;根据密度表达式ρ=

=13.6g/16cm3=0.85g/cm3,单位换算后得0.85×103kg/m3;题目中提示“测量过程中没有出现错误”则这种差异叫误差。

答案:

13.6;16;0.85×103;误差

解题后的思考:

本题为测量固体密度,难点在于固体形状不规则,而且不能沉入水底,无法测排开水的体积,因而要用铁块悬挂于蜡块下面,使其沉入水中。

小结:

要测量物体的密度,就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些物体可以直接测量质量,如固体,有些物体不能直接测量质量,如液体,就要先测量容器的质量,然后将液体装入容器中测量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再相减求液体的质量;而要测物体的体积,有些物体可直接用量筒测量体积,如液体,而有些物体不能用量筒直接测量体积,如固体,则对于有规则形状的固体可以用数学公式求体积,而没有规则形状的固体,对于能沉入液体中的,则要先测量固体放入前某液体的体积,再将固体放入该液体中测量此时液体和固体的总体积,相减即可得待测固体的体积;对于不能沉入液体中的固体(如木头、蜡块等),则要先将铁块放入液体中,测得液体和铁块的体积,再将木头(蜡块)用细线拴在铁块上后一起放入液体中,测得液体、铁块、木头(蜡块)的总体积,相减即可得待测固体的体积,然后应用密度表达式求其密度即可。

知识点三:

密度的应用

例1:

一个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是0.5dm3,质量是3.9kg,这个金属球的密度是多少?

思路分析:

密度的计算

解答过程:

根据密度表达式ρ=

=3.9kg/(0.5×10-3)m3=7.8×103kg/m3

解题后的思考:

本题主要考查密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