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引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4460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级《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级《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级《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级《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引1.docx

《级《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引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引1.docx

级《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引1

《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引

管理学院张多中

如何认识和学好《管理学原理》?

【学习要求】

1.理解课程的重要性

2.了解课程的特点及其基本内容

3.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基本观点】

(1)《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管理学科的基础性课程

(2)管理学科有众多的理论体系,还不能称为成熟的学科

(3)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对管理理论与管理实际的关系认识

(4)要掌握和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识和内容体系

(5)要培养作为一名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形成管理思维,为最终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奠定基础。

(6)管理就是在既有资源条件下,寻找出能最有效率地达到目标的方法。

(7)精细学习与广泛阅读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8)有三部分主要内容:

是什么、历史和职能

【参考书目】

1.(美)StephenPRobbins(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美)哈罗德·孔茨,《管理学》,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

3.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3版

4.芮明杰,《管理学》,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5.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6.(英)蒂姆·欣德尔,《管理思想》(GuidetoManagementIdeals),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7.《21世纪经济报导》 广东

8.《经济观察报》 北京

9.《中国经营报》 北京

10.《财经》杂志  北京

11.《商业周刊》(中文版、美国版、亚洲版)

12.《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BusinessReview)

13.企业家和优秀企业传记

【讨论或练习题】

至少列举5种你见到的或认识的管理混乱情况,并描述之。

一、管理和管理学的概念

管理思想的发展

【学习要求】

1.阅读教材的第一章和第二篇的所有内容。

2.理解管理、管理学及其不统一性的特点。

3.掌握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

4.理解管理思想的不同的时代背景,尤其是企业发展的相关特点。

5.了解不同时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

一、管理的概念

我们认为管理,即管理者依据组织内在的活动机理,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从而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含义:

(1)管理是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世界上既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管理者往往通过各种制度规范、管理方法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即让员工做组织想做的事。

(3)管理的主体是人。

在任何组织中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

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由于人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还有精神的需要,因此,社会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精神状态、信仰、物质利益等,都会对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4)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和控制等三个基本过程。

(5)管理的作用是有效和高效。

管理的有效性强调要正确无误、卓有成效地做有意义的事情。

它包括效用和效率两个方面的问题,二者的统一,决定管理的综合成效。

二、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的重要性主要有:

1.管理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2.管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生产力要素中,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如果没有管理就不能形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体现在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之中。

管理是生产力中的结合性要素,没有管理来组织、创造条件,则科学技术是难以转化为生产力的。

管理可以促使科技与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更好更快地结合起来,尽快投入生产,使生产力总体能力得以扩大和发展。

3.管理是提高组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4.管理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三、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学界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

一是管理的“科学说”,即认为管理就是一门科学,不存在艺术性。

其代表人物有:

泰勒、布莱克特等;二是管理的“艺术说”,即认为过去、现在、将来不可能存在任何管理方法、科学和技术,因为管理是艺术,而艺术不可能循规蹈矩、编成法规,并攻击性批评:

“在许多方面,管理理论是在那里瞎编”。

其代表人物有:

美国学者奥迪奥恩。

现在的主流看法是:

管理既具有科学性也具有艺术性。

3.管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管理科学与管理艺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并不排斥。

可以说:

管理科学是模式化的管理艺术;管理艺术是非模式化的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帮助人们如何去了解,去认识;管理艺术则帮助人们如何去做。

充分认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有助于我们反对两种倾向:

一个是“经验论”;一个是“模式论”。

管理科学与管理艺术的统一是管理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方向。

正确的管理应将二者相结合。

四、管理学

1.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对管理概念的不同理解,造成了对管理学的不同看法。

以泰勒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管理学理论诞生的标志,那么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至今不过经历了80多年。

哈罗德·孔茨(H.Koontz)在其《管理学》中开宗明义地说:

“本书目的是阐明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

换句话说,孔茨认为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是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或者说管理学就是这两部分的组合。

斯蒂芬·P·罗宾斯(S.P.Robbins)、W.H.纽曼(W.H.Newman)、亨利·艾伯斯(H.Albers)等人的成名之作中甚至并未谈到管理学及其研究内容。

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即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便是管理。

我们不完全赞同哈罗德·孔茨等人对管理学研究内容的上述规定,而倾向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为各种专业管理共性的东西。

2.管理学的流派

我们可以将一些管理理论学派根据研究的对象作如下分类:

(1)管理方法研究学派

从事管理方法研究的学派有科学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部分)、决策理论学派(部分)、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组织行为学派(部分)、经理角色学派

(2)组织管理研究学派

从事组织管理研究的学派有古典组织学派、行为科学学派(部分)、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部分)、系统管理学派、组织行为学派(部分)

(3)经营管理研究学派

从事经营管理研究的学派主要有经营管理学派。

根据上述分析,狭义的管理学主要由组织研究和管理方法研究两块内容构成;广义的管理学则还包括经营领域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与经济学相关。

这三个方面的演进在过去80多年中,基本上遵循了下述路径:

3.管理学的发展展望

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着管理学的发展。

未来向管理学挑战,未来也给了管理学全新发展的空间,然而未来的管理学是什么样的学科,向何处发展,又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五、中外古代的管理思想

1.管理思想的起源

分工、合作、专业化、交往与活动能力、贸易、财富和领导是原始社会管理思想的重要因素,它们在当今社会组织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2.古代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古以色列人的重要经典《圣经》记载了有关管理活动的三条建议,涉及到法令的制定过程、授权委任过程和分级管理问题。

古代印度丰富的管理思想,往往被忽视,甚至一字不提。

《摩奴法典》和考底利耶所著的《政事论》是反映古代印度管理思想的重要文献。

古希腊哲学家、政治学家苏格拉底是最早论述管理问题的学者之一,他在《对话》中最先认识到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私人事务和管理公共事务仅仅是在量上的不同,”因为两者之间的管理技术是可以通用的。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照搬罗马帝国政府的模式,从组织上成功地控制了世界各地的教徒,有效地组织基督教世界宗教活动。

意大利史学家F·莱恩在《威尼斯商人安德烈·巴巴里戈》介绍了意大利商业领域的合伙企业和合资企业,金融领域的复式簿记制度。

F·莱恩还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船舶和造船业者》中总结了威尼斯造船厂的管理经验。

威尼斯造船厂是政府建立的兵工厂,占有陆地和水面面积24·28万平方米,雇佣工人多时达两千人。

威尼斯造船厂在建立相互制衡的领导体制、部件储存、装配线生产、部件标准化、会计控制、存货控制、成本控制,以及人事管理等方面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尼古拉·马基雅维利在1513年出版的《君主论》代表了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进步。

六、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

“工业革命”是一个渐进的革命过程,是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革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转向以机器及机器制造为主宰的工业经济的过程,是蒸汽机取代畜力、自然力和人力的变革过程,是机器取代手工工作的过程。

工业革命引起工业生产技术变革,形成机器大工业生产,促使社会生产力产生飞跃式发展。

1.工业革命与管理思想的萌芽

1855年英国通过企业所有者对其债务负有限责任的原则。

有限责任公司仅占重要企业组织形式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管理问题的普遍化为管理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

(1)最早运用科学管理的博尔顿和瓦特

博尔顿和瓦特还在企业中采用“正规化”、“权力下放制度”和“职能分工”。

(2)“人事管理之父”、行为学派的先驱欧文

欧文对社会变革特别感兴趣,为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而进行的“新拉纳克”及“新协和村”的试验虽未获得成功,但他的实践与思想对管理学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欧文是第一个赞成管理人员负有社会责任的工业家。

欧文是在工业企业中重视人的作用和地位的第一人,因此被誉为“人事管理之父”。

(3)以管理才能闻名英国的威廉·布朗

(4)“自由经济之父”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12-1790)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他于1776年发表了著名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比较深入地剖析了劳动分工,提出了经济人的概念,这是一本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论述的经典著作。

在斯密看来,劳动分工的益处主要有三点:

第一,增加每一个专业工人的灵巧程度;第二,节省从一种工作转变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第三、劳动分工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新工具和设备的改进,并促使机器的发明。

(5)系统研究专业化问题的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

巴贝奇在其著作中对时间研究、成本分析、批量生产、均衡生产等问题都作了充分的论述,并将这些研究作为对经理人员的建议而提出来。

巴贝奇还提出了一种工资加利润的分享制度。

巴贝奇的《论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是管理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其理论贡献都较前人有较大的进步,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超过同时代的人。

(6)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

法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对企业家问题,效率问题、控制问题和指挥问题进行讨论。

萨伊关于企业家的论述确立了他在管理思想中的地位,他明确指出,“冒险家”同土地、资本、劳动同等重要,是生产要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它是结合三者的纽带。

(7)军事组织和管理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8)管理教育者查尔斯·杜平

七、大规模生产时代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人类进入大规模生产时代。

在这一时期,大集体成为人类各种组织的理想形式和常态,各种管理实践越来越来丰富,管理的首要目标是试图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以最低的价格提供一种标准化产品。

古典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目标在于找到完成工作的最佳方法和发展管理的原则。

古典管理学派不仅提高了管理思想的抽象化程度,而且推动了管理观点和思想的传播和交流。

管理作为一门重要课程登上名牌大学的讲台,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古典管理学派最重要的学者是泰罗、法约尔和韦伯。

1.“管理运动”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对管理与经济发展关系认识空前深化的过程,是管理经验理性化、科学化的过程,是探索提高效率的思维过程。

2.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1856—1915),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其中包括在国会上的证词,1912年)。

泰罗通过这一系列的著作,总结了自己长期管理实践的经验,概括出一些管理原理和方法,经过系统化整理,形成了“科学管理”的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每一单位劳动力的产量”。

(2)作业管理

(3)刺激性工资制度

(4)职能化原则和例外原则

职能化原理是泰罗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以及实行职能工长制。

(5)精神革命

科学管理要求雇主和工人停止相互争夺,双方都不把盈余的分配看成是头等大事,而把注意力转到增加盈余量上来,并肩朝增加盈余的方向努力,直到盈余大到雇主利润和工人工资都增加的程度,以致不必为如何分配而争吵。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采用了观察、分析、综合、测定、实验、因果律、概率,提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研究管理科学的方法论体系。

泰罗是科学管理的先锋,其追随者和同行也对科学管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追随泰勒的人主要有:

卡尔·乔治·巴思;亨利·甘特(甘特图);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

3、法约尔的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

法约尔是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着重研究企业组织的效率和管理活动过程,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是法约尔留给后世的管理学名著,是他一生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的总结。

法约尔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他认为他的管理理论不仅用于大工商企业,而且可应用于政府、教会、慈善团体、军事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事业。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有机体概念

(2)经营和管理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管理”是“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的“经营”都存在着六种基本的活动,这六种基本活动是:

[1]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

[2]商业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活动;

[3]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

[4]安全活动,指设备维护和职工安全等活动;

[5]会计活动,指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等;

[6]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在这六种基本活动中,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见图6—2)。

(3)管理的要素

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有五项要素: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管理的14条原则: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法约尔特别强调“原则的运用是灵活的,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它要求的智慧、经验、判断和注意尺度,由经验和机智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是管理者的主要才能之一”。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被后来的许多管理文献广泛采用。

4、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德国著名的社会科学家,主要的管理学著作有《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

韦伯运用行政组织概念来研究管理行为,其主要贡献是提出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1)关于理想的行政集权制

行政集权制是一种正式的组织结构,其主要特点是:

[1]任何组织机构都应有明确的目标。

[2]组织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劳动分工。

[3]组织中人员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

[4]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5]人员的任用。

[6]职业管理人员。

[7]规则和纪律。

(2)权力的分类

任何组织都是靠权力维系其有秩序运转的,合法的权力分为三种类型:

法定权力、传统权力、超凡权力。

1937年美国管理学家古利克和英国管理学家厄威克收集了当时管理学上的重要论文,合编了《管理科学论文集》,这是一部带有路标性质的著作,它的出版意味着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八、大规模销售时期的管理思想——行为科学理论

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大规模销售时期,消费者对基本消费品的需求达到相对饱和状态。

行为科学是继古典管理理论之后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霍桑试验与梅约的人际关系学说

霍桑是美国芝加哥郊外西部电气公司所属的一家制造电话的工厂,工厂福利优越、医疗和养老金制度完善,娱乐设施齐全,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低。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西部电气公司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工业专项试验项目,这就是著名的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历时近8年,从1924年11月到1932年5月,分前后两个时期四个阶段,前期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由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同西部电气公司合作进行的;后期是从1927年4月至1932年5月,由哈佛大学教授梅约负责进行的,又称“霍桑研究”。

著名的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

车间照明试验、电话继电器装配试验、访谈计划试验和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梅约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1)工人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3)提高员工“满足度”

2、切斯特·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1938年,巴纳德出版《经理的职能》,在组织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基本主张是,经理的职能是在一个正式组织中维持一个努力合作与协调的系统。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954年马斯洛提出了人类基本需要等级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人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与保障的需要、交往和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一个从低到高并呈金字塔形,处于金字塔底层的是人的基本需要。

需要等级越低,满足程度的比例越大;需要等级越高,满足程度的比例越小。

低层次的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不会再成为激励因素,只有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对人产生激励作用。

4、赫茨伯格的保健—激励因素理论

费雷德里克·赫茨伯格,1957年提出激励的保健—激励因素理论,这个理论是其对200名工程师和会计师调查的总结,主要体现在1959出版《工作与激励》之中。

赫茨伯格认为中用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来解释人的动机。

5、麦格雷戈的人性理论

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1906-1964)提出X理论和Y理论,这是两种可供选择的人性理论。

1960年,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面》中对两种理论进行全面比较。

6、克里斯·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

阿吉里斯认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如同婴儿成长为成人一样,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连续发展过程。

个人在“不成熟--成熟”连续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是其自我实现的程度。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个性有七个方面的变化,这七个方面的变化表明,个人是愿意从事工作的,希望实现自导、自治、自工负责和自我实现。

阿吉里斯认为组织并不能自动保证个人个性“成熟”目标的实现,从而使组织得到好处。

正式组织总是使个人保持在“不成熟”阶段,并妨碍个人达到自我实现。

为了消除个人个性和组织之间内在的冲突,阿吉里斯建议,管理部门应发挥个人的全部潜力,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

九、后工业化时期的管理思想(权变理论:

环境、管理及二者的匹配问题)

1961年12月,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曾发表《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把这一现象形象地描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并把现代管理理论概括为6有学派。

1980年,孔茨又发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在原有的6个学派的基础上增加5个,共11个学派。

这11个学派是经验学派、人际关系学派、团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实际上,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新的管理理论学派多达百余。

1、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权变理论强调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机制。

二是权变理论把一个组织看作是社会系统中的分系统,要求组织各方面的活动都要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

卢桑斯的权变理论:

在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能否有效的达到目标,主要取决于采用特定的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

卢桑斯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认识到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而这种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

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又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社会、技术、经济和政治、法律等所组成;另一种是由供应者、顾客、竞争者、雇员、股东等组成。

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组织系统,它的各个变量与外部环境各变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决策、领导和控制、技术状况等管理变量包括上面所列四种学说所主张的管理观念和技术。

美国管理学者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希合著的《超Y理论》(1970)和《组织及其成员:

权变方式》,弗莱·E·德菲德勒写的《领导游戏:

使人适合情况》、弗里蒙特·卡斯特和詹姆斯·罗森茨韦克合作完成的杰作《组织与管理:

系统观点与权变理论》,都对权变管理理论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权变学派关于企业经营外部条件(特别是技术进步冲击)对管理和组织结构的认识,为管理思想演变过程中引进“系统”方法作了思想准备。

2、系统方法学派

(1)决策方法学派:

赫伯特·A·西蒙的决策理论——管理人和“满意化”;决策是管理的中心职能;计算机辅助决策。

赛尔特和马奇的企业行为理论。

(2)理查德·M·赛尔特和詹姆斯·G·马奇的企业行为模式理论。

(3)丘奇曼、阿柯夫和阿诺夫的管理科学理论——“运筹学”或“管理科学”应运而生。

这种理论是“科学的”方法在管理学领域中的应用。

(4)大系统方法学派:

在大系统方法学派看来,企业组织有三个基本的子系统:

操作子系统、协调子系统和战略子系统。

大系统方法认为管理部门有两种基本职能:

保持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和维持组织内部稳定。

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管理理论。

(5)F·E·卡斯特和J·E·罗森茨韦克对管理科学的贡献是把大系统方法引进管理科学,形成系统科学理论。

(6)福莱斯特的系统动态学

3、战略管理理论

1965年,安索夫出版《公司战略—一种用于企业成长和发展策略的分析方法》,提出一种非常复杂的“阶梯式决策法”,把人们对战略的认识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继《公司战略》之后,安索夫于1979年和1984年分别撰写了《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的实施》,企图寻求一种更广泛的,包括战略规划和有效实施规划的战略管理概念。

在《战略管理》一书中,安索夫提出了战略管理的五个基本问题,即在动乱的环境中,组织行为的模式是什么?

在这些行为模式中,决定其差别的是什么?

什么因素导致成功或失败?

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的选择是由什么决定的?

组织从一种方式转向另一种方式的过程是什么?

为了解决这五个基本问题,安索夫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管理理论。

(1)“阶梯式决策法”

安索夫的战略管理论是从研究战略决策开始的,战略决策的最终结果是非常简单,即为公司选定一个产品与市场的组合。

(2)、战略突击

战略略突击有两种基本形式:

创办企业和市场销售。

战略突击的选择范围是相当灵活的,可以从取得固定产品市场及其市场服务,直到开辟新市场、开拓新产品和提出新的销售概念以及发明新技术。

(3)权力结构与领导

安索夫指出,一个组织内部权力结构的类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战略领导形式对战略突击的选择和组织完成选定突击战略的能力都有相当的影响。

(4)成功战略规范

成功战略规范包含五个基本要素:

[1]不存在能使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