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资料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395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资料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资料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资料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资料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资料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资料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1.docx

《教师招聘资料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资料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资料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1.docx

教师招聘资料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统一的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2.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 )

A.法人

B.监督人 

C.辅导员 

D.领导人 

3.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特殊或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该案例的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个案法 

4.下列群体中,不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

A.班学生群体

B.班共青团 

C.学科小组

D.老同学 

5.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6.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7.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 )

A.内容型策略

B.方法型策略 

C.形式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8.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9.启发式教学是( )

A.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B.一种教学形式 

C.教学的指导思想 

D.教学的组织形式 

10.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11.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考试用书

D.教科书 

1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管理能力 

C.学习能力

D.研究能力 

13.普通中小学(包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的性质是( )

A.基础教育 

B.高等教育 

C.学前教育

D.中等教育 

14.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 )的观点。

 

A.马克思主义

B.存在主义 

C.自由主义

D.唯心主义 

1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16.“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17.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 )

A.培养文化本体

B.构成文化本体 

C.支持主流问题

D.繁荣多元文化 

18.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这说明教育具有( )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19.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德馍克利特 

20.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客、方法的矛盾 

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2.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

A.前制度化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及教育

D.制度化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3.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 )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E.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4.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 )

A.教育学

B.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

D.教育心理学 

E.义务教育法 

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A.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B.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C.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E.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三、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0.5分,共10分)。

 

1.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外部分组包括__________分组和__________分组两种。

 

3.课程计划又称__________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__________文件。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引起学习动机、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5.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构成。

 

6.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__________和__________得到普遍、充分而且自由发展的人。

 

7.制定教育目的必须依据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信息技术是人类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核心。

 

9.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来看,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10.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和__________。

四、辨析题(共15分)。

 

1.进入20世纪后,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纷纷建立,现代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存的时代。

2.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

 

3.教材等同于教科书,教科书也等同于课本。

 

4.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

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

 

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本方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6.任何一种学说,或理论,都不可能是绝对真理,如果经过推敲和实践检验,存在不足。

我们可以对其提出质疑。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24分)。

 

1.教育科研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各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简述我国德育的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关系。

 

3.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4.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的教育功能观与人力资源观。

 

6.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六、论述题(每小题6分,共26分)。

 

1.论述分组教学制?

2.在教育过程中,怎样看待独生子女?

如何针对其特点进行教育?

3.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4.怎样理解“动物界没有教育。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有自己的特殊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D3.D4.D5.A6.B7.C8.B9.C10.C11.B12.D13.A14.A15.D16.B17.B18.C19.A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DE2.ADE3.ABC4.ABC5.BC

三、填空题

1.知识学生

2.能力兴趣

3.教学指导性

4.领会知识巩固知识

5.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6.个体性社会性

7.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8.多媒体网络技术

9.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10.赫尔巴特杜威

四、辨析题

1.(√)。

2.(×)。

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学生可以而且应当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并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3.(×)。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其中教科是教材的主体部分.严格地讲教材并不等于教科书,教科书也不等同于课本。

4.(√)。

5.(×)。

劳动是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本方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6.(√)。

五、简答题

1.答:

(一)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物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不能先有结论,再找资料加以印证。

科学研究是寻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

(二)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的方法,从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各系统、各要素的关系。

科学研究的基本假定之一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处于一个有组织的系统之中,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能表现为一定的因果关系。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要求研究者密切结合我国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了实践开展研究,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基于实践发展理论。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从研究的目标、内容到方法,都必须符合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除了上述基本原则外,教育科学研究还应该遵循伦理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等一般原则。

2.我国的学校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在上述三者中,道德品质是基础。

尤其是中小学德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基本道德品质。

但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承,不可有所偏废。

我们应使三者相互促进,以发挥它们在培养学生品德中的最佳整体功能。

3.

(1)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3)考虑课的进行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4)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5)写出课时计划。

4.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第一,学生具有

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第二,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5.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的教育功能观:

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是远远超过被看做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资等物力资本的。

人力资源观:

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

舒尔茨看到了人力资源的价值,并认为人的这种价值是可以培养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对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起到很大作用。

但他把人的价值单纯放到人的技能上,忽视了人的思想同样是重要的价值所在。

这是20世纪50~60年代教育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理论根源。

6.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大致有两点:

第一,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