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空气的成分及其测定 氧气与燃烧灭火 碳的化合物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84393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0 空气的成分及其测定 氧气与燃烧灭火 碳的化合物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题10 空气的成分及其测定 氧气与燃烧灭火 碳的化合物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题10 空气的成分及其测定 氧气与燃烧灭火 碳的化合物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题10 空气的成分及其测定 氧气与燃烧灭火 碳的化合物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题10 空气的成分及其测定 氧气与燃烧灭火 碳的化合物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0 空气的成分及其测定 氧气与燃烧灭火 碳的化合物解析版.docx

《专题10 空气的成分及其测定 氧气与燃烧灭火 碳的化合物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 空气的成分及其测定 氧气与燃烧灭火 碳的化合物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0 空气的成分及其测定 氧气与燃烧灭火 碳的化合物解析版.docx

专题10空气的成分及其测定氧气与燃烧灭火碳的化合物解析版

专题五空气的成分及其测定氧气与燃烧灭火碳的化合物

【考点一】空气及其成分测定

1.(2019年德州)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对空气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作燃料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D.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空气

【答案】C

【解析】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不能作燃料;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排放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污染空气。

故选C。

2.(2019烟台中考)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

、CO、

以及臭氧等

【答案】B

【解析】

解: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A说法正确;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B说法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故C说法正确;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故D说法错误。

故选:

B。

3.(2019临沂中考)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

烧杯②中溶液变红。

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难溶于水 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解析】

解:

(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难溶于水的性质;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故答案为:

(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难溶于水;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考点二】氧气

4.(2019青岛中考)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C

【解析】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A说法不正确;

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不能说明氧气的溶解性,故B说法不正确;

C、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故B说法正确;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考点三】燃烧与灭火

5.(2019青岛中考)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答案】C

【解析】解: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A正确;

B.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①提供充足的氧气;②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B正确;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C错误;

D.根据灭火原理能够达到灭火目的方法有:

①隔绝空气;②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③移走可燃物;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

C。

6.(2019滨州中考)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廷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答案】A

【解析】

解:

A.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故A错误;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物质,所以要严禁烟火,故B正确;

C.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C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故D正确。

故选:

A。

7.(2019年德州)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答案】C

【解析】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烧杯中的热水可以提高温度,也可以隔绝空气的作用;①白磷燃烧,③红磷不燃烧可以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故选C。

8.(2019青岛中考)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答案】C

【解析】解:

A、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且热值高,故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故A正确;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故B正确;

C、煤、石油、天然气不能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为了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故D正确。

故选:

C。

9.(2019东营中考)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恰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答案】A

【解析】解:

A.发生火灾时要根据可燃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故A错误;

B.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达到防火灾、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故B正确;

C.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接打手机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燃甚至引起爆炸,故B正确;

D.清新剂或杀虫剂是易燃品,遇到明火之后可能会引进火灾,故D正确。

故选:

A。

10.(2019聊城中考)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D.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答案】D

【解析】解:

A.缓慢氧化也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但不属于燃烧,故错误;

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人为不能降低,故错误;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需要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故错误;

D.煤加工成粉末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炭充分燃烧,故正确。

故选:

D。

11.(2019济宁中考)为区別N2、H2、CO2、CH4四种气体,小丽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点燃四种气体,将气体分为可燃性气体和不可燃性气体;

②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別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是气体Ⅰ,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Ⅱ;

③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Ⅲ,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Ⅳ。

根据实验推断,Ⅰ、Ⅱ、Ⅲ、Ⅳ对应的气体分别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解:

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別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是气体Ⅰ,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气体Ⅰ是CH4;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Ⅱ,气体Ⅱ中无碳元素,气体Ⅱ是H2;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Ⅲ,气体Ⅲ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Ⅳ,气体Ⅳ是N2。

故选:

B。

根据氮气不支持燃烧、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烷燃烧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等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明确气体的性质,要有不同现象才能鉴别,并能结合相关知识灵活解答问题。

12.(2019威海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______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现在,人们仍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丙烯(C3H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从微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与丙烯燃烧两个过程的主要区别______。

(2)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

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铜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迈入青铜器时代。

(3)在大棚中燃烧沼气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参加反应的

的质量比为16:

32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E.生成的

可做气肥

(4)结合上述事例,谈谈燃烧的价值______。

【答案】热 2C3H6+9O2

6CO2+6H2O 丙烯液化是分子间的间隙变小,是物理变化;丙烯燃烧是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是化学变化 2CuO+C

2Cu+CO2↑ 置换反应 CDE 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作取暖、做饭

【解析】解: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热能能烘烤食物;丙烯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C3H6+9O2

6CO2+6H2O;从微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是分子间的间隙变小,是物理变化;丙烯燃烧是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是化学变化;

(2)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CuO+C

2Cu+CO2↑;反应特点符合“一换一”的特点,是置换反应;

(3)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2CO2+2H2O;

A.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6:

64,故A错误;

B.在反应物中,氧气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变成成了-2价,故B错误;

C.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故C正确;

D.可燃性气体中混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