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84387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docx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docx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一、声现象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

振动

2.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

3.声速:

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

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

(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

(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

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

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

(1)从物理学角度看;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方法提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对应训练】

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前三项都不同

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

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

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

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7.小明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设计了验证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实验,请你帮他简述实验的做法。

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9.人体里许多器官,它们总在不停地运动,这些运动就引起了振动,人体器官里就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说出其中的三种吗?

10.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

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酒精的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的多。

实验三:

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

(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

以上三个实验中,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现象(参考答案)

1.振动2.高低大小音色3.强4.A5.B6.B和DA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7.将不锈钢尺压在桌边沿,变换振动部分的长度,可体验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将不锈钢尺压在桌边沿,用不同的力拨动不锈钢尺,可体验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可由拨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发出的声音不同体验物体的音色不同。

8.3000m原因是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有真空的9.略10.实验一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二、物态变化

【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

1.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

一、温度

1.温度的意义

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3.温度计:

(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2)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

(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

2.汽化和液化:

(1)汽化:

(a)蒸发:

蒸发的特点及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沸腾:

沸腾的特点及条件;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2)液化:

液化的两种方法。

3.升华和凝华

【方法提示】

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

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

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

(1)“一看二清”。

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2)“三要”。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

4.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

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

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

7.巧记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

蒸发

沸腾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同点

【对应训练】

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

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如图1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萘是〔〕

A.固态B.固、液共存状态

C.液态D.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

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

在两盆里的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

5.探究《0℃水和0℃冰的有什么不同?

器材:

水、冰块、容器(塑料杯、小口瓶、大口瓶)、布、锤子、纸巾

 猜想:

小组讨论:

请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水和冰的不同,并提出猜想,记下讨论的结果,采用控制相等,

步骤:

1.  拿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把它们分别装满两个大小相同的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2.  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让冰熔化成水。

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等。

3.   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看哪个容器内物质先达到10℃。

 水

冰 

预想的情况

比较的方法

 

 

验证的结果

 

 

6.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

A.液体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D.液体的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荫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

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选填“A”、“B”、“C”或“D”)。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

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7.如图2所示,表示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

8.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增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将设计思路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物态变化(参考答案)

1.雾云露云雪霜雹冰2.吹气使水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液化,液化放热3.D4.C5.略6.

(1)A;

(2)取两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上等量和酒精和煤油;(注意液体的挥发性相同)放在相同的温度环境下,一段时间后,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若相等,则与液体的种类无关,不相等,与液体的种类有关7.D8.提示:

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的慢

三、光的反射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

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呈现形式】

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

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

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知识结构】

一、光的产生:

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

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3)日、月食的形成;(4)三点一线。

3.真空中的光速:

c=3×108ms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

2.光的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

(2)漫反射。

3.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

像和物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方法提示】

1.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该类问题的解释掌握三点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物体;(3)说明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

例如:

影子的形成。

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正对准物体传播的光就会被挡住,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产生了与物体相似的暗区,这就是影子。

2.有关反射面的转动

当反射面绕入射点转动时,注意法线也随着转动,且法线转过的角度同界面转过的角度相同,法线始终与界面垂直,弄清该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判断平面镜的成像图是否正确

(1)观察各像点是否用虚线连接。

因成的是虚像,应当用虚线表示;

(2)连接对应的物点与像点,观察它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物、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4.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问题

(1)类型:

①已知物和镜画像;②已知像和镜画物;③已知物和像画镜

(2)注意:

物用实线,像及物像连线用虚线,镜面要打斜线。

(3)具体作法:

①根据反射定律作图:

从物点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