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3808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docx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docx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一:

填空题:

1、“发育其身体,启发其心知,使之远于浅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规范”出自于(蒙养老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2、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规范)

3、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指(具有公共事物知识,公民美德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

4、根据社会学习理论,模仿作为儿童掌握社会行为的一种主要的机制或途经由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等组成。

5、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的发展阶段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阶段、(后习俗水平)三个水平

6、英国学者鲍尔毕将儿童情绪社会化分为:

无分化的社会性反应阶段、(形成依恋阶段)、分化的社会能力发展阶段、(伙伴关系发展)四个阶段

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指点的依据有(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与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有(生活性与适宜性原则、全面性与基础性原则、时代性与民族性原则)

9、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学前儿童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有其应该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创设一个能使学前儿童感受到(接纳。

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10、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11、学前儿童社会环境的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以(观察、实践)为主的方法和以(语言为主的方法)

1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任务必须通过对个途径来共同完成,主要包括:

(幼儿园的专门教育活动、幼儿园的随机教育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和幼儿的合作)13、行为评价分为(积极的行为评价和消极的行为评价)两种14、价值是(客观)对主题需要的满足

15、评价原则是人们在评价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指(教育信息传递系统的信息反馈机制,它旨在探明、调节、改

善和提高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本身的功能)

17、观察法常用的记录方式有(实况详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等级评定法、日记描

述法、轶事记录法)

18、心理学家哈吐普把攻击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两类

19、幼儿行为问题的表现大致可以体现在行为过渡、行为不足和(不适当行为)三个方面.

20、根据行为问题的成因,可将幼儿的行为问题分为发展不成熟导致的行为问题,需要未被满足导致的行为问题和(特殊和生理和心理)三类二:

选择题:

1、我国幼儿园课程正式提出“社会”这一课程名称的是(1919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

附小幼稚园)

2、从结构看,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学前儿童认知,情感,一意志的统整发展)

3、根据佛洛伊德的观点,人格中多半能意识到的,理性和适应的部分,其作用

是既能满足本能的需要,又使其符合现实的社会规划,以免自身受到损害的是(自我)

4、婴儿能够区分母亲和陌生人,陌生人的出现会引起婴儿恐惧,焦虑,而陌生人离去后又会平静下来属于(陌生人焦虑)5、下列不属于精神分析代表人物的是(皮亚杰)6、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对教育活动影响的看,它的功能主要有(定向功能、调控功能与评价功能)

7、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原则中,最基础的原则是(生活性原则)8、社会性的发展不是天生的,而是学前儿童在于成人,铜板之间共同生活,交往。

探索。

、游戏,等实践活动过程中房发展起来的,这反映了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实践性)

9、教育者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及时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生活教育)

10、在多方合作的过程中,应当承担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责任的是(幼儿园)1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中,具有明显的潜移默化的特点是(陶冶法)12、通过一些形式让幼儿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一是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的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是(共情训练法)13、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讨论法)

14、下列方法中比较适用于增进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方法是(共情训练法)15、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自主性)

16、“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

”这阐述的是(发展性)原则

17、研究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最常用的定量化方法是(社会测量法)

18、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对象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家长的关心,幼儿院领导的重视,

学前儿童的品德)

19、在设计指标体系时,下列哪一个因素是必要的?

(指标之间无因果关系)20、幼儿对一些危险较小甚至没有危险的物体表现出极度的,影响行为能力的恐惧,想法设法去回避这些物体和情景的焦虑行为被称为(特异性焦虑)21、小强与一个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

过了一会,当小强再去找那个小朋友玩时,这个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自然后果法)22、幼儿的攻击行为是以人为指向的,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属于(敌

意性攻击)

23、糖果、饼干。

饮料、水果等东西对幼儿属于(消费性强化物)

三:

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健康是所有幼儿园课程领域需要关注的问

题,它包括身体的健康,情绪的健康与心理的健康,其中幼儿情绪与心理的健康是社会领域也关注的问题。

社会教育与健康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社会教育在关注情绪与心理健康时,更注重它的社会发展性)

2、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常识教育的异同:

(是指宽泛而浅近的进行日常生活所必须了

解的知识,常识教育及帮助儿童了解这些浅近知识的教育。

常识教育的着力点是对环境的认识,所以有事该科目在幼儿园课程中又被称为环境,对儿童的发展来说也主要是环境认知方面的发展,与社会性有关的是社会认知方面的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显然大大扩展了教育内容,他不仅涉及儿童社会

认知的培养,还涉及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道德品质的培养。

后来的课程标准以“社会领域”取代“常识”。

也主要是出于打破常识教育中以认知为主的取向,强调情意与认知的平衡,实现对儿童的更为全面的培育。

3、简述你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定义的理解: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实施的炒作性表达,

它主要是就应该如何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种说明。

有学者将其定义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

4、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

儿童自身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影响《1》

生理成熟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2》气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3》认知发展水平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二:

《1》有计划。

有目的的教育活动的影响《2》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影响《3》教师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4》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三:

《1》家庭的影响,《2》家庭的影响《2》社会文化的影响)

5、简述儿童社会认知的特点:

(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

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6、简述儿童共情的发展阶段“(普遍性共情、自我中心共情、对他人感情的共情、对他人的生活情境产生共情)

7、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原则:

(方向性与基础性原则。

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

科学性与动态性原则)

8、简述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方面的主要学习内容:

(自我意识发展方面的内容,人际交往方

面的内容,社会规范方面的内容,社会环境方面的内容)

9、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具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在气氛上

是宽容和接纳的、在制度上是明确的和必要的、在设计上具有某种倾向性或暗示性的)

10、运用共情训练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1、提供的情景必须是学前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

或是学前儿童看得懂的,这样学前儿童才可能产生共情,否则可能出现误解2、共情训练的基础是唤起学前儿童已有的类似体验,是学前儿童已有的体验与当前的情景相关联,从而理解与分享。

3、共情训练本身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为了学前儿童以后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共情或自然而然地产生对他人的理解与共鸣,更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师英语学前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1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一:

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1》陶冶法《2》共情训练法《3》

角色扮演法。

二:

《1》参观法《2》实践法《3》行为练习法。

三:

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1》谈话法《2》讲述法《3》讨论法《4》行为评价法)

12、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应注意的问题(一要去的家长的信任,二要及时有效地与家

长沟通,三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四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

五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13、

如何确定儿童社会性教育的主题?

(一社会性主题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二社会性主题活动包括多领域,多类型的活动。

三社会性主题活动具有递进性)

14、儿童社会性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一活动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整合

性原则)

15、试说明评价与科学认识的联系与区别(首先,两者反应的对象不同。

科学认识是以

客体的本质和规律为对象的,是人们对客体的某一方面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评价是以客体与主体的需要的关系为反映对象的。

其次,从主体,即从认识和评价主题的角度看,科学认识不以主体得存在为转移的,科学认识要尽量排除主题的干扰;而评价则不能这么说,只能说它不以主体的意识为转移。

评价是以主体特别是主体的需要为转移的,再次,两者的反应形式也是不同的:

科学认识是以理性认识和抽象思维的形式反映客观的本质及其规律;而价值是以认识、情感、意志等形式,反映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

评价有时只以满意和不满意的形式表现出来)

16、试说明评价规律与评价原则之间的关系(评价原则不是任意制造出来的,它反映了

人们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评价原则也是人们在教育实践特别是评价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是整个评价指导思想的体现)

17、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1、持久性的困难2、不受普遍发放控制的行为3、不理会现实4、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18、简述代币疗法的程序(1、明确目标行为2、建建立基线3、确立代币4、选定支持强化物

5、拟定代币交换系统6、严格具体操作7、把代币泛化到自然情境中)

19、简述幼儿产生焦虑行为的原因(1、幼儿自身的气质2、遗传和家族风险3、家庭影响)四:

论述题:

1、结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要求,分析自身的专业状况,并结合自

身实际设计具体的学习计划与目标(一、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人格陶冶的

教育目标观、整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二、掌握相关的知识、教育院里、教育规律与教育策略(相关的知识、需要掌握的教育原理与规律、需要掌握的基本策略)三、提升自身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主要的品格素质、主要的社会能力、主要的教育能力)

2、结合实际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物及其相关的人文社

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上火,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有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养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为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3、试述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强化与自我认知在儿童社会学习中的作用

1、强

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2、自我认知与社会学习。

二、直接学习与儿童社会行为的获得1、直接学习是儿童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2、直接学习的局限。

三、观察学习与儿童社会行为的获得1、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2、观察学习过程3、影响幼儿观察学习的因素)

4、联系实际,试论述大众传媒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电视有可能是儿童

在认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二、电视可能会影响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一些不健康的电视节目可呢个导致儿童学习模仿,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5、试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规定,并结合实际分析你对这一目标的理解(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

方针与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茶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规定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及我国的教育是为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服务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使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教育目的体系构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6、结合实际论述幼儿规则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1、自我意识发展方面的内容2、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3、社会规范方面的内容4、社会环境方面的内容)

7、联系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及幼儿园教育实际,谈谈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应坚持哪些原则?

(一、情感支持原则(托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激激发

良好的社会情感、)二、生活教育原则(生育抓生活中的细节、长期一贯地坚持、)三、正面教育原则(以积极的方式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创设积极的环境、树立榜样、以鼓励表扬为主)四、实践性原则(为学前儿童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教给学前儿童正确、具体的行为方式、允许学前儿童犯错误)五、一致性原则(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协调统一个以幼儿园内部的力量、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力量)

8、请谈谈幼儿园应如何开展好随机社会教育活动(一、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把握

随即教育契机的能力――有没有教育意义、分析问题的能力――事件背后隐藏着什么、处理问题的能力――怎么处理。

)二、其他领域活动中随机教育(万巨额其他领域教育内容中所蕴含的社会教育内容、把其他领域的教育作为教育社会教育的一种手段、其他领域的活动组织方式具有社会教育的

意义)

9、幼儿园应如何与家庭合作?

(一、要去的家长的信任。

二、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三、

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教育观念、四、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五、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10、试从价值论的角度说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领域评价客体与评鉴主体之

间的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的的联系(一、评价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的一种普遍特性。

二、价值是客体对主题需要的满足、三、评价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教师工作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

11、简要说明问卷法的应用程序(一是制定问卷设计的计划、二是编制问卷、三是发放问卷和

回收问卷、四是、对问卷的统计分析)

12、试述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是生物因素:

激素、气质、进化机制、二是环

境因素:

家庭交往、电视暴力、三是社会认知因素:

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攻击性幼儿对他人的意图倾向敌意性归因认知)

13、请设计一个具体的社会性发展教学活动(一:

主题目标(进一步了解“六一”国际儿

童节的意义,感受“六一”节的快乐气氛,感谢周围人们对自己的关系和爱护、学习策划“六一”儿童节的轰动,建立初步的计划意识和自主意识、学习调查、组织、协商等方法,提高社会交往的技能。

二:

主题网络设计(见书P185))

14、简述幼儿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恰当要求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皮格马利翁效应清楚地说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产生的教育影响。

在幼儿园阶段,由于幼儿基本上还处在他律阶段,非常看重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会有想作一个“好孩子”的愿望,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期望和要求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社会化。

研究观察表明,当幼儿教师对儿童有高期望时,在情绪、身体语言、口头语言、教学材料、赞扬和批评等不同水平上,教师都表现出这种高期望。

如会更经常发出微笑、点头、注视儿童、谈话、提问、提供更多的游戏学习材料等积极行为。

而被教师寄予希望的儿童,在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的基础上,与教师更容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对待学习,更加自尊自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

反之,被教师漠视,处于低期望状态的儿童则更容易表现出一些消极的行为。

15、试论述幼儿教师如何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的精神环境?

①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交往的气氛,增加交往的机会。

例如,对于刚入园的儿童,教师可以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使他们逐渐消除陌生感的胆怯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了解别人的需要,学会共情。

②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在生活中或学习中出现了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解决。

如一个幼儿摔倒了,教师可以让其他小朋友把他扶起来;一个幼儿的手工总是做不好,教师可以让做得好的幼儿教他;幼儿之间出现了争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己解决,提高协调的能力。

③还可以通过节日庆祝活动、故事会、合作游戏等活动形式,使儿童增进了解、增进友谊,把班级建成一个团结、温暖的家庭。

除此之外,幼儿园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