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练习题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3693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4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异》练习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变异》练习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变异》练习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变异》练习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变异》练习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异》练习题一.docx

《《变异》练习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异》练习题一.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异》练习题一.docx

《变异》练习题一

1.(江西红色六校20XX级高三第二次联考)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 b(见下图)。

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

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发生分离

C.减数分裂后产生了BB、Bb、bb三种类型的雄配子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答案]1.D

[解析]1.根据题干所知,染色体缺失花粉不育,则正常情况下,该植物做父本只产生含b的配子,测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红色性状;既然测交后代中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说明父本产生的配子中有部分含有B;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后代个体只有个别个体表现为红色;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因为交叉互换有一定的交换率,故父本产生的配子中可能有一部分含有B,测交后代可能会出现部分(不是个别)红色性状。

2.(南通20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及理由合理的是()

 A.植物花粉数量多、易获取,适合用于培育单倍体

 B.黑藻小叶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用于观察叶绿体

 C.果蝇易饲养、繁殖快,适合用于遗传学研究

 D.甘蔗糖分足、近乎无色,适合用于还原糖鉴定实验

[答案]2.ABC

[解析]2.培育单倍体,通常选择植物的花粉;.黑藻小叶由单层细胞构成,制作临时装片时不用切片,适合用于观察叶绿体;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等特点;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用与还原糖鉴定实验。

3.(南通20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部分片段引起的变异是基因重组

B.γ线处理使染色体上数个基因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获得四倍体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3.B

[解析]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γ线处理使染色体上数个基因丢失,属于染色体变异;单倍体育种过程中,有生殖细胞的产生,所以有基因重组,对单倍体幼苗进行低温处理或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获得四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4.(石家庄20XX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下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I、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基因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a.h之间

 C.I、Ⅱ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D.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

[答案]4.D

[解析]4.c基因碱基对缺失、增添或替换,属于基因突变;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I、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I、Ⅱ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不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因此不属于基因突变;一个可以有一对基因控制,也可以由多对基因控制,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5.(山西四校20XX级高三第三次联考)下图为皱粒豌豆形成的原因和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实例都说明基因和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淀粉分支酶基因发生的变化

C.图中CFTR基因和淀粉分支酶基因都发生了基因突变

D.CFTR基因结构异常后无法进行转录和翻译

[答案]5.C

[解析]5.皱粒豌豆形成的原因说明:

基因通过控制酶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性纤维病的病因说明基因通过控制结构蛋白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没有说明基因和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淀粉分支酶基因发生的变化;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对和淀粉分支酶基因插入外来DNA系列,都导致基因结构改变,发生基因突变;CFTR基因结构异常后照样进行转录和翻译,合成异常结构蛋白。

6.(天津市河东区20XX年高三一模)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

B.三倍体无籽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因此是不可遗传变异

C.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突变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D.基因结构的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

[答案]6.D

[解析]6.所谓基因重组是指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的重新组合;Aa属于等位基因,那么Aa个体自交时,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形成了A、a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了AA、Aa、aa的后代,即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植物的繁殖除了有性繁殖之外还可以通过扦插等无性繁殖,三倍体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来培育无籽西瓜,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染色体变异,但是看不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

7.(重庆名校联盟20XX届高三下学期联考)下列关于变异和遗传病的叙述,正确是( )

①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

②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③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④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均可导致基因重组,但不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产生的变异

⑤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⑥调查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应选择家系进行调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④⑥

[答案]7.B

[解析]7.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①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任何体细胞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植物的子房和花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基因重组有2种类型: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正常的二倍体生物在种子或是幼苗期,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诱导成四倍体生物,在开花时授以正常二倍体的花粉,就可以形成受精卵(三倍体),之后发育成种子,再由种子萌发长成幼苗、成熟的个体(三倍体植株),三倍体植物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一是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二是调查这种病的遗传方式;调查统计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学进行计算,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非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某个典型的患者家系中进行。

8.(重庆市五区20XX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很多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

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以研究其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得到如图曲线。

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在10-11h时,实验组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

C.在10h时,对照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

D.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

[答案]8.D

[解析]8.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基因,当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时,癌细胞会出现;含氮物质和含磷物质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所以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的时期是间期;对照组在10时,处于分裂期,其中后期时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前期、中期和末期时,细胞内染色体与体细胞相同;由图可知:

维生素C对分裂期几乎没有影响,使间期的时间变长,所以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

9.(重庆市五区20XX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的频率越高,获得有利突变的几率就越大

  B.长期使用农药,害虫的抗药基因频率会定向增大

  C.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

  D.适宜条件下,酶颗粒越大催化效率越高

[答案]9.B

[解析]9.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随机性和多害少利性,所以基因突变的频率越高,获得有利突变的几率不一定就越大;长期使用农药,会使不耐药的害虫死亡,留下的具有耐药性,所以害虫的抗药基因频率会定向增大;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酶的催化效率与酶的活性有关,与颗粒大小无关,酶活性越大催化效率越明显。

10.(重庆一中20XX级高三月考)(原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抗体不一定是蛋白质,但吞噬细胞一定是免疫细胞

②抗原不一定必须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传递给B细胞,但一定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传递给T细胞

③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会患遗传病,但遗传病患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④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但形状大小相同的一定是同源染色体(不考虑变异)

⑤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含有可能含等位基因,但一个染色体组内一定不含等位基因(不考虑变异)

⑥常染色体上的某种遗传病在雌雄群体中的发病率一定相等;但在一对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某种遗传病在雌雄群体中的发病率相等,此病不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病。

(群体够大,无致死)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10.A

[解析]10.①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一定是蛋白质,吞噬细胞一定是免疫细胞;②抗原不一定必须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传递给B细胞,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但一定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传递给T细胞;③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如含有隐性致病基因的个体不患病,但遗传病患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④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但形状大小相同的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开后的两条染色体(不考虑变异);⑤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含等位基因,但一个染色体组内一定不含等位基因(不考虑变异);⑥常染色体上的某种遗传病在雌雄群体中的发病率一定相等;但在一对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某种遗传病在雌雄群体中的发病率相等,此病不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病(群体够大,无致死)。

11.(北京海淀区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对基因可控制猫的毛色表现为橘色和非橘色,若一只猫同时具有橘色和非橘色基因,则会形成玳瑁色。

通常玳瑁色的猫为母猫,偶尔会出现没有繁殖力的玳瑁色公猫。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猫的毛色基因会影响性别发育          B.玳瑁色公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

C.猫的毛色遗传与性别不相关联         D.玳瑁色猫均含有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

[答案]11.D

[解析]11.猫的毛色遗传是不影响性别发育,而是性别影响毛色的遗传;玳瑁色公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有两条X染色体;猫的毛色遗传与性别遗传有一定关联,但不叫伴性遗传;玳瑁色猫(XX或XXY)均含有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

12.(北京海淀区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叙述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

①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猫叫综合征  

②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③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染色体互换  

④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1条21号染色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2.B

[解析]12.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体变异,它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根据产生变异的原因,它可以分为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两大类:

①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②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③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染色体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变异,④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1条21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13.(北京海淀区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遗传学家发现一种某基因的突变对该基因编码的多肽没有影响。

这种突变最可能 ( )               

A.缺失了一个核苷酸对                 B.改变了起始密码子 

C.插入了一个核苷酸对                D.替换了一个核苷酸对

[答案]13.D

[解析]13.一种某基因的突变对该基因编码的多肽没有影响有可能是同义突变,虽然序列改变了,但是编码的氨基酸不变,缺失或者插入一个核苷酸对,会使后面的遗传密码发生改变,对编码的多肽是影响最大的;改变起始密码可能会使第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替换一个核苷酸对,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会发生改变。

14.(汕头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选项中实验试剂、质量(或体积)分数、实验及作用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质量(或体积)分数

实验及作用

A

酒精

95%

光合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直接作为的提取液

B

盐酸

15%

观察细胞中DNA分布实验中用于水解

C

NaCl溶液

0.9%

维持人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D

卡诺氏液

--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用作解离液

[答案]14.C

[解析]14.提取光合色素用无水乙醇;观察细胞DNA分布用8℅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色体的DNA和蛋白质分离;0.9℅氯化钠溶液为生理盐水,维持人体细胞正常形态;卡诺氏液用来固定细胞形态,解离液的成分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

15.(吉林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生在DNA分子上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都叫基因突变

B.除病毒外,生物都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C.基因型均为Aa的双眼皮父母生下单眼皮孩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D.无子西瓜的变异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答案]15.D

[解析]15.DNA分子上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原核生物和病毒都没有染色体,都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控制眼皮的基因只有一对,所以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分离;无子西瓜的变异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利用无性繁殖。

16.(苏北四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病毒性肠胃炎多由“诺如病毒”引起,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发热等。

该病毒变异性强,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诺如病毒的变异来源最可能是基因突变

B.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稳态破坏

C.反复感染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被损

D.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过多或散热不畅造成

[答案]16.C

[解析]16.病毒不存在有性生殖,所以没有基因重组,也没有染色体变异,只存在基因突变;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发生变化,从而使稳态受到破坏;反复感染某种病毒的原因是该病毒易于突变,人体缺少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机体发热是由产热和散热不均衡造成的。

17.(苏北四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B.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发生重组

[答案]17.D

[解析]17.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属于有性生殖;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而基因重组是可遗传的变异中的一种;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例如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可以发生重组,例如基因的自由自合。

18.(山东德州20XX届高三校际联考)高产青霉菌的选育过程如下表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时间(年)

来源

产量单位

1943

自霉甜瓜中筛到

20

1943

自发突变

250

1943

B25的X射线诱变

500

1945

X1612的紫外线诱变

≤850

1947

Q176的紫外线诱变

≤850

目前

进一步变异

5万—l0万

A.该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青霉菌

B.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该过程中青霉菌发生了定向变异

D.该育种方式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18.A

[解析]18.由表中选育过程可以得出:

高产青霉菌的获得属于诱变育种,需要处理大量的青霉菌,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不定向的;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19.(山东德州20XX届高三校际联考)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量增加

 C.常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性染色体上,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点不能分裂而形成多倍体

[答案]19.C

[解析]19.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新基因),所以基因的数量没有变化;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易位);秋水仙素能抑制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分离的子染色体不能平均移向两极,从而形成多倍体。

20.(山东德州20XX届高三校际联考)罕见棕色大熊猫产生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影响

[答案]20.A

[解析]20.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若通过该方式能产生棕色大熊猫,说明该棕色大熊猫的亲本应是杂合子,出现棕色大熊猫的概率为1/4,不能称为罕见;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决定性状,环境影响性状。

21.(厦门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下图表示基因控制麝香豌豆花颜色的部分过程。

图示过程显示   ( )

A.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紫花性状

B.基因突变导致生物产生新的性状

C.基因重组导致生物产生新的性状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21.D

[解析]21.由图示过程可知:

控制麝香豌豆紫花性状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来控制性状的;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基因重组没有导致生物产生新性状,只是产生了新的形状组合;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89.(2008北京理综,29,中)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

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

请回答问题:

(1)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    隔离。

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     的方式产生后代。

雌蕊离体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    。

(2)为观察“白菜—甘蓝”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    做临时装片,用    染料染色。

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    。

(3)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为    。

这种植株通常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            。

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    。

[答案]89.

(1)生殖 杂交(有性生殖) 全能性

(2)根尖(茎尖) 醋酸洋红(龙胆紫、碱性) 有丝分裂中期

(3)19 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 染色体变异

[解析]89.生物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在自然条件下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杂交的方式产生后代。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为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对染色体(质)进行染色,便于观察。

由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因此此时期是观察和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白菜配子中染色体数+甘蓝配子中染色体数=1/2×20+1/2×18=19条。

由于二倍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形成可育配子的几率极低,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

90.(20XX年湖南长沙高考模拟,44)(10分)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________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

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

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为____倍体,其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________(是、否)为同一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某杂合野生型青蒿的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及其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在幼胚期它们的形态上并无明显差别。

若想在幼胚期就区分出是哪种胚,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对它们加以区分。

在对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和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培养过程中,有一部分单倍体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0.

(1)9 AaBb×aaBb、AaBb×Aabb 1/8

(2)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 三 27 否  其杂交后代三倍体减数分裂会发生联会紊乱而高度不育(或有生殖隔离)

(3)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数目

[解析]90.

(1)在野生型青蒿的秆色和叶型这两对性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