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诊疗要求规范及流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2426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膀胱癌诊疗要求规范及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膀胱癌诊疗要求规范及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膀胱癌诊疗要求规范及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膀胱癌诊疗要求规范及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膀胱癌诊疗要求规范及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膀胱癌诊疗要求规范及流程.docx

《膀胱癌诊疗要求规范及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膀胱癌诊疗要求规范及流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膀胱癌诊疗要求规范及流程.docx

膀胱癌诊疗要求规范及流程

膀胱癌诊疗规X与流程

【概述】

膀胱癌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

目前对膀胱癌的诊断、治疗等诸多方面尚缺乏比拟统一的标准,有必要对膀胱癌的临床诊疗行为进展规X。

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位居全身肿瘤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

膀胱癌包括尿路上皮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细胞癌,其次还有较少见的转移性癌、小细胞癌和癌肉瘤等。

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0%。

尿路上皮肿瘤分为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papillaryurothelialneoplasmsoflowmalignantpotential,PUNLMP)、低分级和高分级尿路上皮癌。

膀胱癌的分期指肿瘤浸润深度与转移情况,是判断膀胱肿瘤预后的最有价值的参数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La,T1)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以上)。

局限于黏膜(Ta-Tis)和黏膜下(T1)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以往称为表浅性膀胱癌)占75%~85%,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占15%~25%。

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大约70%为Ta期病变,20%为T1期病变,10%为膀胱原位癌[14]。

原位癌虽然也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一般分化差,属于高度恶性的肿瘤,向肌层浸润性进展的概率要高得多[15]。

因此,应将原位癌与Ta、T1期膀胱癌加以区别

【临床表现】

(一)早期症状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间歇全程无痛性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出现时间与出血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分期、大小、数目、形态并不一致。

膀胱癌患者亦有以尿频、尿急、尿痛即膀胱刺激征和盆腔疼痛为首发表现,为膀胱癌另一类常见的症状,常与弥漫性原位癌或浸润性膀胱癌有关,而Ta、T1期肿瘤无此类症状。

其他症状还有输尿管梗阻所致腰胁部疼痛、下肢水肿、盆腔包块、尿潴留。

有的患者就诊时即表现为体重减轻、肾功能不全、腹痛或骨痛,均为晚期症状。

(二)体格检查

膀胱癌患者触与盆腔包块多是局部进展性肿瘤的证据[1]。

体检还包括经直肠、经阴道指检和麻醉下腹部双合诊等,但体检在Ta、T1期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有限。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通过三种途径(经腹、经直肠、经尿道)进展,可同时检查肾脏、输尿管、前列腺和其他脏器(如肝脏等)。

经直肠超声显示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和前列腺较清楚。

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膀胱癌,还有助于膀胱癌分期,了解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与周围脏器侵犯,尤其适用于造影剂过敏者。

2.胸部检查术前应常规拍胸部X线片,了解有无肺部转移。

对肺部转移最敏感的检查方法是胸部CT。

3.泌尿系统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KUB+IVU)泌尿系统平片与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一直被视为膀胱癌患者的常规检查,以期发现并存的上尿路肿瘤。

但初步诊断时此项检查的必要性目前受到质疑,理由是其获得的重要信息量较少。

但如果怀疑有T1G3肿瘤(该类肿瘤可致上尿路肿瘤发生率增加7%)、浸润性膀胱肿瘤或膀胱肿瘤并发肾盂、输尿管肿瘤以与有肾积水征象时仍有其应用价值。

4.CT检查传统CT(平扫+增强扫描)对诊断膀胱肿瘤有一定价值,可发现较大肿瘤,还可与血块鉴别。

尽管螺旋CT分辨率大大提高,但较小肿瘤(如<5mm)和原位癌仍不易被发现,不能了解输尿管情况,分期准确性不高,肿大淋巴结不能区分是转移还是炎症,不能准确区分肿瘤是局限于膀胱还是侵犯到膀胱外[10],而且既往有肿瘤切除史者可因局部炎症反响所致的假象而造成分期过高。

因此,如果膀胱镜发现肿瘤为实质性(无蒂)、有浸润到肌层的可能或了解肝脏有无病变时可进展CT检查。

5.MRI检查传统MRI对膀胱癌检查并无明显优越之处。

MRI检查膀胱,T1加权像尿呈极低信号,膀胱壁为低至中度信号,而膀胱周围脂肪为高信号。

T1加权像有助于检查扩散至邻近脂肪的肿瘤、淋巴结转移以与骨转移情况,甚至可评价除前列腺以外的邻近器官受侵犯情况。

T2加权像尿液呈高信号,正常逼尿肌呈低信号,而大多数膀胱癌为中等信号。

低信号的逼尿肌下方的肿瘤出现中断现象提示肌层浸润。

因此,MRI有助于肿瘤分期。

动态MRI在显示是否有尿路上皮癌存在以与肌层侵犯程度方面准确性高于CT或非增强MRI。

6.骨扫描一般不做常规使用。

只在浸润性肿瘤患者出现骨痛,怀疑有骨转移时使用。

7.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一般不用于诊断,因示踪剂FDG(氟脱氧葡萄糖)经肾脏排泌入膀胱会影响对较小肿瘤的诊断,而且费用较高,限制了其应用。

有关肿瘤分期目前研究较少,例数不多,因而结果也不甚一样。

尽管已有使用新型示踪剂(如胆碱、蛋氨酸)的报道,但还需进一步证实。

(四)尿脱落细胞学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简便、无创、特异性高,是膀胱癌诊断和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

尿标本的采集一般通过自然排尿,也可以通过膀胱冲洗,这样能得到更多的肿瘤细胞,有利于提高检出率。

(五)尿液肿瘤标记物的检测

膀胱肿瘤抗原(bladdertumorantigen,BTA)是较早用于检测膀胱癌的肿瘤标记物,现在多采用BTAStat和BTATrak方法检测尿液中的人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HCFHrp),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所提高。

核基质蛋白22(nuclearmatrixprotein,NMP'22)是核基质蛋白的一种,当细胞恶变时,NMP22合成激增并通过凋亡细胞核的溶解释放人尿中,采用酶联免疫定量实验。

NMP22在低分级和低分期膀胱癌中仍能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膀胱癌早期诊断标记物,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时间长,适宜的临界值较难确定。

Immunocyt实验是一种免疫细胞学检查,采用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荧光细胞学方法检测与膀胱癌密切相关的抗原,较适合于高危人群的普查和复发可能性小的低分级、低分期膀胱癌患者的随访。

近年来发现了很多新的具有诊断潜力的肿瘤标记物,如端粒酶、存活素(survivin)、透明质酸和透明质酸酶、黏液素-7、核基质蛋白(BLCA-4)、微卫星序列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等,在诊断膀胱癌的研究中显示了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临床实用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观察。

以上所述肿瘤标记物虽然敏感性较高,但是其特异性却普遍低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特别是对于分级低的膀胱癌,目前还难以根据单一标记物的结果对膀胱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做出判断,仍不能取代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检测的标准化和可重复性也是妨碍上述标记物临床应用的原因。

采用合理的多种标记物的联合检测方法,可以优势互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许会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膀胱癌的无创方法。

(六)磅咣镜检查和活裣

目前膀胱镜检查仍然是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

通过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膀胱是否有肿瘤,明确肿瘤数目、大小、形态和部位,并且可以对肿瘤和可疑病变部位进展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如有条件,建议使用软性膀胱镜检查,与硬性膀胱镜相比,软性膀胱镜检查具有损伤小、视野无盲区、检查体位舒适等优点。

膀胱肿瘤通常为多灶性。

原位癌可以类似炎症、发育不良等病变,表现为浅红色天鹅绒样黏膜改变,也可以表现为正常。

当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或膀胱黏膜表现异常时,建议行选择性活检(selectedbiopsy),以明确诊断和了解肿瘤X围。

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或颈部、尿脱落细胞学阳性,或怀疑有原位癌时,应该行前列腺部尿道活检。

对于单一的乳头状肿瘤,如果其他部位的膀胱黏膜表现正常并且尿脱落细胞学阴性,不主X常规行随机活检,因为发现原位癌的可能性很低。

(七)5-氨基乙酰丙酸(5-ALA)荧光磅胱镜检查

5-氨基乙酰丙酸(5-ALA)荧光膀胱镜检查是通过向膀胱内灌注5-ALA产生荧光物质特异性地积聚于肿瘤细胞中,在激光激发下产生强烈的红色荧光,与正常膀胱黏膜的蓝色荧光形成鲜明比照,能够发现普通膀胱镜难以发现的小肿瘤、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检出率可以增加20%~25%,损伤、感染、化学或放射性膀胱炎、瘢痕组织等可以导致此项检查出现假阳性结果。

(八)诊断性经尿道电切术(TUR)

诊断性经尿道电切术(TUR)作为诊断膀胱癌的首选方法,已逐渐被采纳。

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膀胱内有肿瘤病变,并且没有明显的膀胱肌层浸润征象,可以酌情省略膀胱镜检查,在麻醉下直接行诊断性TUR,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切除肿瘤,二是对肿瘤标本进展组织学检查以明确病理诊断、肿瘤分级和分期,为进一步治疗以与判断预后提供依据[44]。

如果肿瘤较小,可以将肿瘤连带其基底的膀胱壁一起切除送病理检查;如果肿瘤较大,先将肿瘤的外表局部切除,然后切除肿瘤的基底局部,分别送病理检查,基底局部应达到膀胱壁肌层。

肿瘤较大时,建议切取肿瘤周边的膀胱黏膜送病理检查,因为该区域有原位癌的可能[44,45]。

为了获得准确的病理结果,建议TUR时尽量防止对组织烧灼,以减少对标本组织结构的破坏[46],也可以使用活检钳对肿瘤基底部以与周围黏膜进展活检,这样能够有效地保护标本组织不受损伤,可以配合TUR酌情使用。

【鉴别诊断】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即膀胱刺激征和盆腔疼痛与其他输尿管梗阻所致腰胁部疼痛、下肢水肿、盆腔包块、尿潴留等症状均要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治疗原如此和方案】

中医治疗

(1)下焦瘀滞:

治法:

化瘀止血。

选方:

少腹逐瘀汤。

桃仁10克红花10丸赤芍10克牛膝10克当归10克三棱10克川芎10克莪术10克

(2)肾气亏虚:

治法:

补益肾气。

选方:

右归丸。

黄芪30克熟地10克山药10克山茱萸10克菟丝子10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肉桂6克白花蛇舌草30克

(3),肾阴亏虚:

治法:

补益肾阴。

选方:

左归丸。

熟地10克山药10克枸杞子10克山茱萸10克牛膝10克菟丝子10克鹿角胶10克龟板胶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西医治疗

一、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或表浅性膀胱癌(superficialbladdercancer)占全部膀胱肿瘤的75%~85%,其中Ta占70%、T1占20%、Tis占10%。

Ta和T1虽然都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两者的生物学特性有显著不同,由于固有层内血管和淋巴管丰富,因此T1容易发生肿瘤扩散。

(一)手术治疗

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既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重要诊断方法,同时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膀胱肿瘤确实切病理分级、分期都需要借助首次TUR-BT后的病理结果获得。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有两个目的:

一是切除肉眼可见的全部肿瘤,二是切除组织进展病理分级和分期。

TUR-BT术应将肿瘤完全切除直至露出正常的膀胱壁肌层。

肿瘤切除后,建议进展基底部组织活检,便于病理分期和下一步治疗方案确实定。

有报告T1期膀胱癌术后2~6周再次行TUR-BT,可以降低术后复发概率。

2.经尿道激光手术激光手术可以凝固,也可以汽化,其疗效与复发率与经尿道手术相近。

但术前需进展肿瘤活检以便进展病理诊断。

激光手术对于肿瘤分期有困难,一般适合于乳头状低级别尿路上皮癌,以与病史为低级别、低分期的尿路上皮癌。

3.光动力学治疗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利用膀胱镜将激光与光敏剂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肿瘤细胞摄取光敏剂后,在激光作用下产生单态氧,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

膀胱原位癌、控制膀胱肿瘤出血、肿瘤屡次复发、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等情况可以选择此疗法。

(二)术后辅助治疗

1.术后膀胱灌注化疗TURBT术后有10%~67%的患者会在12个月内复发,术后5年内有24%~84%的患者复发,可能与新发肿瘤、肿瘤细胞种植或原发肿瘤切除不完全有关。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复发有两个顶峰期,分别为术后的100~200天和术后的600天。

术后复发的第一个顶峰期同术中肿瘤细胞播散有关,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由于肿瘤细胞播散而引起的复发。

尽管在理论上TUR-BT术可以完全切除非肌层浸润的膀胱癌,但在临床治疗中仍有很高的复发概率,而且有些病例会开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单纯TUR-BT术不能解决术后高复发和进展问题,因此建议所有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均进展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

(1)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

TUR-BT术后24小时内完成表柔比星(epirubicin)或丝裂霉素(mitomycin)等膀胱灌注化疗可以使肿瘤复发率降低40%,因此推荐所有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24小时内均进展膀胱灌注化疗,但术中有膀胱穿孔时不宜采用。

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对单发和多发膀胱癌均有效。

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即刻灌注后,肿瘤复发的概率很低,因此即刻灌注后可以不再继续进展膀胱灌注治疗。

(2)术后早期膀胱灌注化疗与维持膀胱灌注化疗:

对于中危和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24小时内即刻膀胱灌注治疗后,建议继续膀胱灌注化疗,每周1次,共4~8周,随后进展膀胱维持灌注化疗,每月1次,共6~12个月。

研究显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维持灌注治疗6个月以上时不能继续降低肿瘤的复发概率,因此建议术后维持膀胱灌注治疗6个月。

但也有研究发现表柔比星维持灌注1年可以降低膀胱肿瘤的复发概率。

灌注期间出现严重的膀胱刺激症状时,应延迟或停止灌注治疗,以免继发膀胱挛缩。

膀胱灌注治疗的副作用与药物剂量和灌注频率有关。

膀胱灌注治疗主要用于减少膀胱肿瘤的复发,没有证据显示其能预防肿瘤进展。

(3)膀胱灌注化疗的药物:

膀胱灌注化疗常用药物包括阿霉素、表柔比星、丝裂霉素、吡柔比星、羟喜树碱等。

尿液的pH值、化疗药的浓度与膀胱灌注化疗效果有关,并且药物浓度比药量更重要。

化疗药物应通过导尿管灌入膀胱,并保存0.5~2小时(注:

膀胱内保存时间需依据药物说明书)。

灌注前不要大量饮水,防止尿液将药物稀释。

表柔比星的常用剂量为50~801ng,丝裂霉素为20~60rng,吡柔比星为30mg,羟喜树碱为10~20mg。

其他的化疗药物还包括吉西他滨等。

膀胱灌注化疗的主要副作用是化学性膀胱炎,程度与灌注剂量和频率相关,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更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多数副作用在停止灌注后可以自行改善。

2.术后膀胱灌注免疫治疗

(1)卡介苗(BCG):

BCG膀胱灌注指征:

BCG确实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多数研究认为是通过免疫反响介导的。

BCG适合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可以预防膀胱肿瘤的进展

(2)免疫调节剂:

一些免疫调节剂与化疗药物一样可以预防膀胱肿瘤的复发,包括干扰素、KLH等。

3.复发肿瘤的灌注治疗膀胱肿瘤复发后,一般建议再次TUR-BT治疗。

依照TURBT术后分级与分期,按上述方案重新进展膀胱灌注治疗。

对频繁复发和多发者,建议行BCG灌注治疗。

4.膀胱原位癌的治疗膀胱原位癌的治疗方案是行彻底的TUR-BT术,术后行BCG膀胱灌注治疗。

5.T1G3膀胱癌的治疗T1G3膀胱癌通过BCG灌注治疗或膀胱灌注化疗,有50%可以保存膀胱。

建议先行TUR-BT术,对术后病理诊断分级为G3而标本未见肌层组织的病例,建议2~6周后再次行TUR-BT术获取肌层组织标本。

无肌层浸润者,术后行BCG灌注治疗或膀胱灌注化疗药物。

对于2周期BCG灌注治疗或6个月膀胱灌注化疗无效或复发的病例,建议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

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一)根治性膀咣切除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是提高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生存率、防止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1-5]。

该手术需要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分级、肿瘤发生部位、有无累与邻近器官等情况,结合患者的全身状况进展选择。

1.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指征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根本手术指征为T2-T4A,N0-x,M0浸润性膀胱癌,其他指征还包括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1G3肿瘤,BCG治疗无效的Tis,反复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守治疗无法控制的广泛乳头状病变等,以与保存膀胱手术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肿瘤复发者和膀胱非尿路上皮癌。

以上手术指征可独立选用,亦可综合应用。

但应除外有严重合并症(心、肺、肝、脑、肾等疾病)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者。

2.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相关事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手术X围包括膀胱与周围脂肪组织、输尿管远端,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男性应包括前列腺、精囊,女性应包括子宫、附件和阴道前壁。

如果肿瘤累与男性前列腺部尿道或女性膀胱颈部,如此需考虑施行全尿道切除

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方式可以分为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失血量少、术后疼痛较轻、恢复较快的特点。

淋巴结清扫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而且为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目前主要有局部淋巴结清扫、常规淋巴结清扫和扩大淋巴结清扫三种。

局部淋巴结清扫仅切除闭孔内淋巴结与脂肪组织;扩大淋巴结清扫的X围包括主动脉分叉和髂总血管(近端)、股生殖神经(外侧)、旋髂静脉和Cloquet淋巴结(远端)、髂内血管(后侧),包括闭孔、两侧坐骨前、骶骨前淋巴结,清扫X围向上达到肠系膜下动脉水平;常规淋巴结清扫的X围达髂总血管分叉水平,其余与扩大清扫X围一样

(二)保存膀胱的手术

对于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不愿承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可以考虑行保存膀胱的手术。

施行保存膀胱手术的患者需经过细致选择,对肿瘤性质、浸润深度进展评估,正确选择保存膀胱的手术方式,并辅以术后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且术后需进展密切随访。

浸润性膀胱癌保存膀胱的手术方式有两种: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和膀胱局部切除术。

对于多数保存膀胱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可通过经尿道途径切除肿瘤。

但对于局部患者应考虑行膀胱局部切除术:

肿瘤位于膀胱憩室内、输尿管开口周围或肿瘤位于经尿道手术操作盲区的患者,有严重尿道狭窄和无法承受截石位的患者。

近来有学者认为对于T2期患者,初次TUR-BT术后4~6周内再次行TUR-BT并结合化疗与放疗有助于保全膀胱。

(四)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已应用于多种尿流改道术。

现多采用在腹腔镜下行膀胱切除术后通过小切口在腹腔外行尿流改道术。

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否有必要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尿流改道仍存在争议。

腹腔镜下尿流改道方式选择原如此与开放性手术根本一样。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可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掌握严格的适应证并且在患者的意愿下选择。

三膀胱癌的化疗与放疗

(一)磅胱癌的化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高达50%的患者会出现转移,5年生存率为36%~54%。

对于T3~-T4和(或)N+M0膀胱癌高危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5%~35%。

膀胱癌对含顺铂的化疗方案比拟敏感,总有效率为40%~75%,其中12%~20%的患者局部病灶获得完全缓解,约10%~20%的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1.新辅助化疗对于可手术的T2—T4a期患者,术前可行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局部病变,使肿瘤降期,降低手术难度和消除微转移灶,提高术后远期生存率。

新辅助化疗后,患者死亡率可下降12%~14%,5年生存率提高5%~7%,远处转移率降低5%,对于T3-T4a患者,其生存率提高可能更明显。

新辅助化疗还被用做保存膀胱的手段,但这一方法备受争议。

新辅助化疗的疗程尚无明确界定,但至少要用2~3个周期基于顺铂的联合化疗。

2.辅助化疗对于临床T2或T3期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病理假如显示淋巴结阳性或为pT3,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者术后可采用辅助化疗。

膀胱局部切除患者术后病理假如显示淋巴结阳性或切缘阳性或为pT3,术后亦可采用辅助化疗。

辅助化疗可以推迟疾病进展,预防复发,但各项对于辅助化疗的研究由于样本量小、统计与方法学混乱,因此结果备受争议。

3.对于临床T4a与T4b患者,假如CT显示淋巴结阴性或发现不正常淋巴结经活检阴性,可行化疗或化疗+放疗,或手术±化疗(仅限于选择性cT4a患者)。

CT显示有肿大淋巴结经活检阳性的,如此行化疗或化疗+放疗。

4.转移性膀胱癌应常规行全身系统化疗,尤其是无法切除、弥漫性转移、可测量的转移病灶。

身体状况不宜或不愿意承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者也可行全身系统化疗±放疗。

5.动脉导管化疗(intra-arterialchemotherapy)通过对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达到对局部肿瘤病灶的治疗作用,对局部肿瘤效果较全身化疗好,常用于新辅助化

(二)膀胱癌的放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保存膀胱不愿意承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患者全身条件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或根治性手术已不能彻底切除肿瘤以与肿瘤已不能切除时,可选用膀胱放射治疗或化疗+放射治疗。

但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单纯放疗患者的总生存期短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四、膀胱非尿路上皮癌

(一)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CC)

膀胱鳞状细胞癌(SCC)可分为非血吸虫病性膀胱SCC和血吸虫病性膀胱SCC,诊断主要靠膀胱镜活检。

单纯的膀胱SCC患者应选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高分级、高分期肿瘤术前放疗有助于预防盆腔复发,在无有效化疗药物的情况下推荐根治性手术之前放疗。

膀胱SCC的5年生存率约为50%,血吸虫病性膀胱SCC的预后相对较好。

1.非血吸虫病性膀胱鳞状细胞癌细菌感染、异物、慢性下尿路梗阻或膀胱结石等引起的慢性炎症,以与膀胱黏膜白斑、长期留置导尿管等可能与膀胱SCC的发生有关。

非血吸虫病性膀胱SCC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和侧壁,主要是溃疡和浸润,很少呈乳头样生长,可伴有膀胱憩室或膀胱结石。

约8%~10%膀胱SCC就诊时已发生转移。

血尿是主要的临床表现,93%的患者伴有泌尿系统感染。

本病单纯放疗效果差,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疗效优于放疗,术前放疗加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比单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效果更好。

膀胱SCC是一种化疗抵抗的肿瘤,目前还未发现有效的化疗方案。

2.血吸虫病性膀胱鳞状细胞癌血吸虫病性膀胱SCC的发生可能与血吸虫存在导致的细菌和病毒感染有关,而非寄生虫本身。

维生素A缺乏也可能是膀胱上皮鳞状化生与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吸虫病性膀胱SCC的平均发病年龄比非血吸虫病性膀胱SCC低10~20岁。

主要症状是尿频、尿痛和血尿。

肿瘤多发于膀胱后壁的上半局部或顶部,很少发生于三角区。

确诊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活检以与麻醉状态下仔细的双合诊。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血吸虫病性膀胱SCC治疗的主要方法。

研究显示术前放疗可改善高分级、高分期肿瘤患者的预后。

(二)腺癌(adenocarcinoma)

根据组织来源膀胱腺癌可分为三种类型:

原发性非脐尿管腺癌、脐尿管腺癌、转移性腺癌。

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活检,B超、CT以与MRI等检查可显示肿瘤大小、侵犯X围与临床分期,特别是对脐尿管腺癌,当肿瘤未侵与膀胱黏膜时,膀胱镜检可无异常发现。

膀胱腺癌主要症状有血尿、尿痛、膀胱刺激症状、黏液尿。

原发性膀胱腺癌发生于膀胱三角区与膀胱侧壁,病变进展较快,多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非脐尿管腺癌的患者伴腺性膀胱炎比原位癌更常见。

临床就诊时大多数已属局部晚期,宜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以提高疗效。

经尿道切除或膀胱局部切除术的疗效差。

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可以提高肿瘤无复发生存率。

对于进展期和已有转移的腺癌可以考虑化疗,一般采用5-氟尿嘧啶为根底的化疗,M-VAC方案化疗无效。

2.脐尿管腺癌脐尿管腺癌可能与脐尿管上皮增生与其内覆移行上皮腺性化生有关,约占膀胱腺癌的1/3。

脐尿管腺癌只发生在膀胱顶部前壁,膀胱黏膜无腺性膀胱炎和囊性膀胱炎与肠上皮化生,肿瘤集中于膀胱壁,即肌间或更深层,而非黏膜层,可见脐尿管残留。

脐尿管腺癌可浸润到膀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