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2180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分数的基本性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本课的教学理念有: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义务教材六年制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

这部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知规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2、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说教法

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自学、合作探索相结合法,让学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知识的巩固阶段,我还采用组织练习法,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四、说学法

1、学生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学生在折纸上画出相应的阴影部分后,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

之后老师通过启发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证明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让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

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2、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先采用启发法,再采用自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习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课的教学模式制定为:

总之,学习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分数的基本性质》反思

本节我想结合我校申报的市级课题《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本人负责的市级课题《网络环境下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研究》来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以及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谈几点反思。

探索性问题的设计研究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问题的精心设计,一是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探索,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达到探究的目的,针对这点认识,这节课在我们学校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备课下,作了这样的设计。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展思维。

1、情境的创设:

“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标提倡要关于创设情境,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而这些特征往往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导火线。

通过和尚分饼,创设问题作为引子贯穿全课。

利用课件中生动的动画,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点在这节课中我个人觉得达到这个目的。

2、探究活动与数学逻辑思维过去我们常为学生设计相同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流程展开学习。

比如这节课的验证猜想中一本来我是设计了让学生按折、画、剪、比的步骤一步一步来引导学生操作,这样的设计看上去会很热闹,其实学生的操作依然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后来,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我重新设计:

“课桌上的信封里放着一些材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你觉得不需要材料,当然也是可以的。

”这样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也增添也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本人教学能力不够熟练,学生紧张,表现出来的并不像我所想像的那般,但至少可以算已是对传统的一种大胆的突破吧。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感知、理解、提升、归纳、概括方面,我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表达、辨析、质疑的训练,尽量不给学生的数学思维加上框框,让学生展开思维,大胆思考,学生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如:

这相同的数能不能包括小数,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小数,那所得的数还是不是分数呢,为什么要零除外,大小不变能不能说成结果不变呢,等等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并重视引导学生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想这可能也是我这节课比较有收获的一个环节了。

能真正地体现自主开放,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小组合作交流我们班由于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前,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合作的习惯。

而这学期的小组合作的训练方面也做得不够,只能说是交流多于合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我预测不到的情况。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有两处合作交流:

一个是在验证猜想时合作,由于对小组的要求比较复杂,所以我运用了多媒体优势将小组合作要求打在屏幕上,这样学

生就有了合作的方向,并且能对合作的效果加以对照,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另一个是在发现规律时合作探究,交流沟通。

这时由于本班学生的实际,学生基本上处于一种交流的状态,不能说是合作了。

有待今后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努力。

4、有效地处理课堂生成资源当教师个人的设计意图与学生的实际的实际不相符合,而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或语言又是有价值的,这时教师该怎么处理,我认为这就是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问题了。

另一个课堂生成点在其中有一个学生运用了商不变的性质来解释了1/4=2/8=4/16的原因,我却忘了将本节课的一个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知识点遗漏了,那就是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是一个很具有探究交流价值的问题。

可惜我在预设与生成的把握方面做得比较欠缺,暴露出的问题也正是今后必须要努力去学习的地方。

5、练习的设计为了有效地防止学生在课堂教学后期产生注意力分散,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练习设计方面,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本案例中设计了:

?

有探究结束后的分辨是非,?

有新课中的尝试性练习,?

有游戏活动。

较好地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学生学得轻松、愉悦。

但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如何与练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我个人反思的地方

反思教学的主要过程,觉得在让学生用各种方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的时候,拓展得不够,要放开手让学生寻找多种途径去验证,而不能局限于老师提供的几种方法。

因为数学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教给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计算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大小不变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与这部分知识紧密联系,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探索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观察和发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归纳性质

教学关键:

利用分数意义理解性质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故事情境激励法

三、教学设想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利用阿凡提为三兄弟分地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分一分、比一比,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到这几个分数大小是相等的。

而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可分数却相等,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从而来揭示课题。

(二)、利用学具,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时,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结合分数的意义来探究其中的规律。

在找到规律后让学生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让学生再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在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又让学生回到故事中去,让学生试想如果还有一只小猴子,它想要四块,猴王该怎样分呢,既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又首尾照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参与兴趣

1、猴王变戏法(学生模仿复习):

除法式子变形

分数与除法变形

2、教师出示三只可爱的小猴图片,奖励听故事:

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两块,分给第一只小猴一块,第二只小猴见到说:

“太小了,我要两块。

”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第二只小猴两块。

第三只小猴更贪,它抢着说:

“我要三块,我要三块。

”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6块,分给第三只小猴三块。

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多吗,(哪只猴子分得的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3、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饼,通过师生分饼,观察验收后得出结论:

三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

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有什么规律吗,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请同学们拿出三张相同形状同样大的纸,把每张纸都看作一个整体。

动手折出平均分的份数2份、4份、6份,动笔把其中的1份、2份、3份画上阴影,再把阴影部分剪下来,将剪下的阴影部分重叠,比一比记录下结论。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通过动手操作,谁能说一说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各是几分之几,

(2)你认为它们谁大,请到展示台上一边演示一边讲一讲。

(3)既然这三个分数相等,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4)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的,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讨论这两个问题。

要求:

有序观察认真交流

(5)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6)启发点拨。

A(通过从左到右的观察、比较、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B(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里“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的数都可以呢,请举例说明。

板书:

(零除外)

C(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都、相同的数、零除外)

(7)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A(思考:

要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怎么变,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B(让学生讨论后独立解答。

(8)讨论:

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4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

(9)质疑。

让学生看看课本和板书,回顾刚才学习的过程,提出疑问和见解,师质答疑。

(三)随堂练习

1(P109.1.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四)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表现得很出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五、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分数纸,要求学生看清手中的分数与1/2相等的,报出自己分数后离场,与2/3相等的再离场与3/4相等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用字母表示数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用字母表数》。

《简易方程》是小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联系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

由于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的、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有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不同,而这些知识和规律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里学习代

数的主要基础。

2、教学目标:

原教案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是以“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作为标准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的,根据认知领域发展的不同层次将整体目标分解成“认知——学会——掌握”,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由于仅仅着眼于认知的角度,单纯以知识技能的掌握为标准来分解目标,因而由此而形成的学习目标是缺乏“整体、系统发展”的意义。

新教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

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

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生学法

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再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进一步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再通过各种联系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挖掘问题能力、交流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活动

1、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原教案的导入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上是按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的,思路在继续“教教材”,不仅教学过程一般化,学生也没有真正进入积极能动的学习状态。

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从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更是一种创造和发展。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

本节课抛开了教材中的原有例题,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

我们认为选择这样的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数学学习材料的发展,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故在新教案中的导入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包括教师自身的优势、特长)所设计的。

课前谈话就足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用“帅、酷、牛”等时尚用语及一首儿时的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深深激发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

一则“失物招领”和“畅想年龄”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眼前一亮有了新鲜感。

同时还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去畅想自己和老师的年龄,购买喜欢的

物品,既直观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2、以学生生活经历为素材,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到数学角度。

原教案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忽略了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认知特点。

新教案的学习活动重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如在“失物招领”中,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又大胆调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变得易于理解掌握。

学生对于怎样用单价、数量求总价已经很熟悉,因此,我就直接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特殊要求自由选购食品,并列出求总价的式子。

经过分析,概括得出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在这节课的练习中,安排了以下几个情境练习:

从儿歌“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中感悟、理解代数式的意义;根据相关条件用代数式表示任课

老师和听课老师的年龄。

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新意。

3、“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原教案中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也忽视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达到高涨。

新教案中教师则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引导和在“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情景条件下才能有效发展的特点。

因此教学整体上更具有系统性,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也更紧密,更多的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问题进而萌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

最后是综合运用,在练习中加以巩固。

这一过程的设计使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都得到了广

泛的调动。

使学习过程不仅具有了“最近发展”的意义,而且也是“经济化”的。

4、关注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继续发展需要。

原教案的作业和反馈都是较单一的,形式上和要求上还不够多元。

在新教案中教师考虑到了不同的学生完成作业的量上可以有差异,尤其在在反馈上采取的形式和评价也是多样的,比如教师评价、学生自己一自己喜欢的方式评价自己,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给

予不同的指导和反馈。

5、自主的问题情境,开放的练习视野,引发了蓬勃的思维活动。

学生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家人年龄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材料,从而使其对知识的掌握由形象感知迈向抽象理解。

“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发展性练习中得到有效拓展。

一是深度的拓展。

“男生a人,女生b人”,从只有一个字母,跨越到含有两个字母,认知的思维已走向深入;二是广度的拓展。

“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想方设法提问的过程中,势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反思检阅自己的已有知识模块。

这样一来,学习呈现出了一种整合性的态势,知识的范围已走向宽泛。

因此,用这样一个发展性练习结课,

真可谓意味深长~

五、本节课引出的几点思考

1、课程改革的关键还是教师观念的改变,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通过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堂的活动设计得有实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要解决“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的学习基

础和心理特点为出发点。

3、学生的学习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不能把一堂课作为教育的终

极目的和结果,更主要的是方法和兴趣的引导上。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很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

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是重点;算理的理解是难点;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

本课分层次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依托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计算,包括估算、笔算等多种方法,在解决问题同时,着重让学生理解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法可一转化成以角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最后再将得数转化成以元做单位的数。

运用现实经验进行小数与整数的转化,初步理解算理,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

例2脱离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高计算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倍数,为了使积不变2,就要将积缩小相同倍数。

教学关键:

正确应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知识转化。

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铺垫

1、0.09米=()厘米3.5元=()角

150千克=()吨42米=()千米

2、0.45扩大10倍是()75缩小它的1/10是()

扩大100倍是()缩小到它的1/100倍是()

扩大1000倍是()缩小它的1/1000倍是()

3、0.725去掉小数点,比原来()倍

4、13×12=156

13×120=()

13×1200=()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

小数与整数的互相转化是学习本课的主要思维方法,而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则是转化的主要依据。

通过口答练习,为学生探究新知作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

一、依托现实情境,初步感悟

1、出示例1情景图,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选择买3个3.5元的风筝要多少钱进行讨论

(估算大约要多少钱)

2、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可能会有下列方法:

方法1:

连加。

方法2:

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

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

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着重请方法4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之一

4、小结并揭题:

刚才我们在解决买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

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化成以角或分做单位的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

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用不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然后通过对方法4的着重讨论,在培养学生估算、计算能力的同时,感悟小数成整数还可以先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算理和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出示0.72×5

现在0.72不再表示钱数,没有了具体的单位,你还能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2、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

3、汇报演示。

板演计算过程,呈现思考过程

交流时:

(1)估算,得数是否可能正确

(2)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乘积又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将思考过程板演化。

(通过交流和板演,在引导学生描述转化过程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指出积末尾的0一般的处理方法。

4、反馈练习。

竖式计算14.5×83.06×5(注意末尾0的处理)

5、小结

(设计意图: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巩固联系

1、对比练习:

做一做1(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沟通两者联系,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2、明辩是非: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计算习惯,正确处理积的小数点)

2.41.350.25

×6×3×8

-------------------------

12.440.5200

3、笔算。

7.08×69.35×8

4、实际问题解决。

奉化到宁波40.6千米,来回一趟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五、趣味练习

根据45×19=855,直接说出下列算式得

45×190=45×1.9=

4.5×19=4.5×1.9=

0.45×19=()×()=0.855

(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前2-4题是对本课的巩固,后两题是拓展提升,运用

(2)交点式:

y=a(x-x1)(x-x2)知识迁移,让学生感受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是一脉相承的。

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众向思维培养。

板书设计小数乘整数

3.5×3=10.50.72×5

(3)若条件交代了某点是切点时,连结圆心和切点是最常用的辅助线.(切点圆心要相连)3.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