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语义属性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2082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章语义属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12章语义属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12章语义属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12章语义属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12章语义属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2章语义属性分析.docx

《第12章语义属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章语义属性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2章语义属性分析.docx

第12章语义属性分析

第12章语义属性分析

第12章语义属性分析

 一语义属性和语义格的区别

 格语法的出现,为语法学家们分析谓语动词和充当主语、宾语的名词之间的“动一名”语义关系提供了一套相当有用的语义分析的理论、方法和语义格系统。

但是,格语法和语义格系统对于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却并不适用。

以“买书”和“买的书”的格分析为例:

“买书”是一个述宾结构,其述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为“动作-受事”关系。

这种语义关系的分析对于人们理解这一述宾结构的语义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用的。

这一语义分析的结果告诉我们一个动作行为(买)和它的受事(书)之间的关系,以及关于“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必要的信息。

用格语法和语义格系统来分析“买的书”这一定中结构,我们得到的是同样的结果:

定语“买”同中心语“书”之间也是“动作-受事”关系。

但是这种语义分析以及分析的结果对于我们理解这一定中结构却没有多大的帮助。

定语的语义作用主要是限定和描述,在表达功能上,主要是用于回答“什么样的”及类似的问题。

从表达功能这一角度来分析,“买的书”这一定中结构的定语也是用来回答类似的问题的。

因为“买的”是限定性的定语,所以它的语义功能主要是区别性的。

说得更直接一些,“买的书”中的“买的”是回答“书”的来源的,以区别于“借的”、“偷的”、“捡的”等。

试比较:

这是什么书?

——小说书。

这是什么书?

——*买的书。

这是哪来的书?

——*小说书。

这是哪来的书?

——买的书。

再比如:

买来的书要卖的书送人的书

按照语义格系统,这三例中的定语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都可以描述为“行为-受事”,但是这种描述并没有区分、也没有解释上述三例中的定语的不同,而定语性质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整个定中结构的理解。

实际上“买来的书”是说明“书”之所来(来源),“要卖的书”是说明“书”之所去(去向),“送人的书”既说明“书”之所去,但更侧重于说明“书”之所用(用途。

比较:

送人的礼物)。

词语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其表达的语义也不相同,这是形式对意义的反制约。

谓词性成分处于谓语或谓语中心的位置上时表示陈述,但是当谓词性成分处于定语位置卜的时候,这时它侧重于表示修饰、限制,其语义主要是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从以上对“买书”和“买的书”的分析来看,用语义格系统来描述定中结构的语义关系所得到的结果同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并不一致。

从表达和话语理解的角度来看,定中结构中的语义关系实际上并不同于及物性关系的语义关系。

现代汉语中的基本本句法结构都是向心结构。

除了定中结构(以及名词性联合结构)以外,其他的句法结构都是以谓词为核心的句法结构。

由于语义格系统是以动词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而定中结构则是以名词为核心的句法结构,所以,语义格系统不适用于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也就很自然了。

在句子中,定中结构相对封闭。

定语一般只同中心语发生语义联系,较少同其他句子成分(如状语、补语、述语等)发生语义联系。

因此,定中结构中的语义关系不但在性质上不同于以动词为核心而确定的格关系,而且在句子的语义结构中也有相对的独立性。

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应当相对独立地进行研究。

因此,从“表达一理解”这一角度出发,为了更有效地对定中结构进行语义分析,我们需要建立新的适合于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系统。

在定中结构中,定语都是表示中心语的属性的,我们把定语所表示的语义称为语义属性,把定语所表示的语义系统称为语义属性系统。

由于修饰定中结构中心语的成分并不限于动词性成分,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用“属性”来代替“格”、用语义属性分析来代替语义格分析,不仅可以明确地把语义属性和语义格区分开来,而且也更符合语言实际,更符合人们的话语表达和理解的机制。

信息语法的基本观点认为:

在语言交际中,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安排在句子的主干成分(主、谓、宾)上,而是分布在附加的成分上。

人们之所以要使用定语对中心成分进行修饰或限定,就是为了要传达一定的重要的信息,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因此,对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分析,对于话语的表达和理解的研究,对于信息语法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定中结构的语义研究是自然语言信息处理中三大语义研究之一(格语义研究、情态语义研究、属性语义研究)。

目前,定中结构的语义的研究正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展开。

二定中结构中心语和定语的语义属性

根据对现代汉语语言事实的观察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语义属性系统可以概括为5类主体和11类语义属性。

1.主体的类别。

定中结构是一种名词性结构,基本上都是表示人和事物的。

据此,可以根据中心语的词汇语义性质把定中结构分为表人、表物、表事、表处、表时五大类。

又因为定中结构的中心语的句法、语义性质是受句中的谓语动词控制的,所以我们在对定中结构做静态的语义分析时,把中心语成分的语义性质统称为主体成分。

下面对各类定中结构的主体成分进行分析。

(1)表人类定中结构:

中心语为表示人或人组成的集体、团体的主体成分等。

例如:

聪明的孩子/无敌的军队/勤劳的民族/伟大的祖国/管理交通的部门

(2)表物类定中结构:

中心语为表示物品或符号的主体成分。

例如:

三本书/锋利的小刀/男式皮鞋/打鸟的抢/传递信息的符号

(3)表事类定中结构:

中心语为表示事情、事件、理论、方法的主体成分。

例如:

残酷的战争/惊人的事件/激烈的比赛/关于汉语语法特点的理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表处所类定中结构:

中心语为表示地点、场所、单位、建筑物的主体成分。

例如:

宽阔的广场/明亮的教室/人头攒动的股票交易所/幽深的山洞/停车的地方/谈判场所

(5)表时间类定中结构:

中心语为表示时间的主体成分。

例如:

关键的时刻/去年春天/难忘的一天/收获的季节

2.语义属性的类别。

定中结构的定语所表示的语义属性是一个庞大的集合,类型也复杂多样。

下面我们试对定语所表示的语义属性进行分析。

对于人或事物,人们比较关心的属性一般应该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何质——人和事物内在的性质和质料属性。

如是好是坏、是否适用、价钱高低、什么质料等。

例如:

优秀的学生/优质产品/顺手的工具/便宜货/塑料鞋

(2)何形何态——人和事物外在的形态属性。

如相貌、形状、色彩、气味、动静、质感等。

例如:

漂亮的姑娘巍峨的群山/五颜六色的礼花/悦耳的歌声/香喷喷的米饭/飞奔的列车/坚硬的岩石

(3)何量——人和事物的数量属性。

如数量的多少、尺寸的大小、距离的远近等。

例如:

五斤米/一车化肥/大量的移民/少量的药物/两米的身高/三天的时间/五十公里的路程

(4)何能——人和事物的功能属性。

如有何职能职责,有何用途用处等。

例如:

打工的人们/建筑工人/售货员/管理人员/指挥人员/审计人员

切肉的刀/绘图铅笔/洗涤用品/消炎药/修理汽车的工具/生产农药的工厂

比赛场地/停车的地方/自习时间/推销产品的机会/复习迎考的日子

(5)何属——人和事物的领属属性。

如属于何人、何物、何国、何单位、何团体、何类别等。

例如:

他的父亲/北大的学生/小王的书包/张先生的论文/茶壶的把儿/汽车的轮子/哺乳动物

(6)何来——人和事物的来源属性。

如来自何处、产于何地、经何途径等。

例如:

买来的书/赚的钱/广东产的荔枝/来自非洲的朋友/途经武汉的客轮

(7)何去——人和事物的去向属性。

如去何处,向何方,用于何处,去做何事。

例如:

开往灾区的列车/南飞的大雁/送人的礼物/去支援的部队

(8)何域——人和事物的范围属性。

如属于什么范围,内容如何。

例如:

交通警察/数学教师/建设规划/奥运报道/女性文学/语法论文

(9)何在——人和事物的方所属性。

如处于何处,位置如何等。

例如:

墙上的画/公园里的花/广场上的人群/大门左边的商店/长江之滨的小城

(10)何时——人和事物的时间属性。

例如:

春天的故事/冬天的童话12000年的国庆节/80年代的青年/抗战时期的形势

(11)何干——人和事物的关系属性。

例如:

和小李熟悉的朋友/反对我们的人/在同一所中学读书的人/持相同观点的人们

以上为语义属性系统的“十一何”。

这“十一何”我们分别定名为如下属性:

何质——质料属性

何形何态——形态属性

何量——数量属性

何能——功能属性

何属——领属属性

何来——来源属性

何去——去向属性

何域——范围属性

何在——方所属性

何时——时间属性

何干——关系属性

同语义格系统的“六何”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二者之间的区别。

语义属性有单纯和复合之分。

单纯属性和复合属性基本对应于简单定语和复杂定语。

下列定语表示的语义属性是单纯的:

我的书/买的书/红色的旗子/袖珍录音机

下列定语表示的语义属性是复合的:

我买的书(领属+来源)/送给他的书(去向+领属)/三双女式皮鞋(数量+形态)

复合语义属性通过一定的语义演算可以求得其语义值。

四语义属性内部的区分

以上所提出的十一类语义属性是比较大的语义属性类。

在每一类语义属性内部,根据更具体的语义性质。

还可以作进—步的区分。

下面以功能属性为例分析一下语义属性内部的区分。

功能属性指的是中心语所表示的人、物、事、空间、时间所具有的功能和用处。

根据定语所表示的功能的特点和中心语的语义特点,功能属性可以分为如下小类:

1.与人相关的功能属性。

(1)职责功能。

职责功能是中心语所表示的处于特定职业、岗位的人员应尽的责任和具有的功能。

这类责任和功能具有职业性。

庞大的职业系统的分工以及各职业系统中的具体职责基本上都可以归为职责功能。

例如:

管理人员/指挥人员/审计人员/建筑工人/清洁工/搬运工/处理事故的警察/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

(2)职能功能。

职能功能是中心语所表示的机构、部门所具有的功能。

庞大的行政机构以及各机构中的部门所具有的功能基本上都可以归为职能属性。

一些临时组织的团、组、队、会临时被赋予的职能也属于此类功能。

例如:

环保部门/管理机构/司法厅/监察委员会

卫生检察团/职称评审领导小组/罗布泊考查队/教学指导委员会/赴大陆访问团

(3)产营功能。

产营功能是中心语所表示的各类具有生产、加工、运输、售卖、服务等能力的企业、公司、部门等所具有的功能。

例如:

机械制造厂/棉花加工厂/汽车修配厂/运输公司/搬家公司/蟹苗培育基地/职业介绍所

以上三类功能属性的主体基本上都是表示人或人组成的团体、实体。

2.与物相关的功能属性。

(4)工具功能。

工具功能是中心语所表示的各种、各类机器、机械、工具、器具所具有的功能。

各种、各类机器、机械、工具、器具都是为了一定的用途而制造出来的,这些用途就是它们的功能。

事物的工具功能的特点一般体现为处置性和不变性。

处置性指可用来加工制作、处置物品,不变性指在加工制作处置过程中一般保持不变。

例如:

控制中心/生产化肥的设备/修理汽车的工具/切肉的刀/运输工具

工具功能还包括理论、方法所具有的功能。

理论的功能主要是导引作用。

例如: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

方法的功能主要是应对功能。

例如:

解题技巧/写作议论文的方法/骗人的点子/对付敌人的策略

(5)用物功能。

用物功能是中心语所表示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物(如衣帽鞋袜、被褥床单、桌椅箱橱、杯盘碗瓶等)所具有的用处。

用物功能的特点一般体现为可使用性和不变性。

例如:

放书的橱子/盛醋的瓶子/遮阳帽儿/防臭鞋垫儿

(6)用品功能。

用品功能是中心语所表示的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用品所具有的用处。

用品功能的特点一般体现为可控性和消耗性。

可控性指可以控制某种状况状态出现与否,消耗性指用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化或被消耗掉。

例如:

消炎药/止咳糖浆/洗涤用品/抗老化剂/防腐剂/润肤露/除草剂

以上三类功能属性的主体基本上都是表示器具、器物、用品。

工具功能、用物功能、用品功能有原有功能和临时功能之分。

原有功能是人们生产器具、器物、用品时期望它们所具有的功能,临时功能是这些器具、器物、用品在特定场合、特定时叫用于特殊用途的功能。

例如,“垒墙的砖头”中的“垒墙”是砖头的原有功能,“砸人的砖头”中的“砸人”是砖头的临时功能(或曰派生功能)。

3.符号功能属性。

(7)符号功能。

符号功能是中心语所表示的各种符号以及符号形成物所具有的功能。

符号功能又分为如下几种:

记录功能例如:

记录语言的符号。

交流功能例如:

交流信息的符号。

指称功能例如:

代替别的词语的词语/表示工具意义的名词/表示愤怒的表情/指明部队前进方向的记号。

陈述功能例如:

描述景色的句子/抒发感情的片段/说明石拱桥结构的语段。

及物功能语言文字的形成物具有更广泛的功能,这里笼统地称为及物功能。

及物功能包括:

约束功能例如:

约束双方行为的合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

求予功能例如:

求援电报/借款的单据/请求追加拨款的报告/拨款通知。

使令功能例如:

让人高兴的话/让鬼子上钩的点子/叫人害怕的表情。

反映功能例如:

反映抗日战争的小说/表现人民对周总理深厚感情的诗篇。

4.行为功能属性。

(8)行为功能。

中心语所表示的人们发出的动作行为所具有的功能。

行为功能又可细分为攻卫功能、进取功能、协凋功能、表态功能等。

攻卫功能例如:

围歼敌人主力的战斗/保护国家财产的行为。

求取功能例如:

追捕逃犯的行动/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研究/发展两国关系的会谈。

协调功能例如:

活跃班级气氛的活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活动/美化校园的活动。

表态功能例如:

纪念活动/抗议活动/声讨××的集合/反对××的游行;

5.事件功能属性。

(9)事件功能。

中心语所表示的事件所具有的功能。

历史上发生了很多的事件,这些事件反映了国家、民族、时代的某些方面的东西,标志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对当时的、以后的以及其他范围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事件功能主要是反映作用、标志作用和影响作用。

反映作用例如:

反映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义和团运动/表现人民同“四人帮”斗争的“四·五”运动。

标志作用例如:

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时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影响作用例如: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6.处所功能属性。

(10)处所功能。

中心语所表示的处所所具有的功能。

处所功能又细分为居处功能、存放功能、活动功能、交通功能、攻防功能等。

居处功能例如:

住人的房间/驻扎军队的村庄。

存放功能例如:

放杂物的房间/寄存包裹的地方/停车的地方。

活动功能例如:

工作重地/展览馆/纪念堂/报告厅/比赛场地/集会的广场/游玩散步的地方。

交通功能例如:

通往北京的公路/进军的路线/运输弹药的要道。

攻防功能例如:

防洪大坝/阻击敌人的阵地/伏击敌人的地方。

7.时间功能属性。

(11)时间功能:

中心语所表示的时间所具有的功能。

人们要做一定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

或事先准备,或实施执行。

时间功能主要是准备功能和实施功能。

准备功能例如:

备战阶段/复习迎考的日子。

实施功能例如:

××时间,概不会客/推销产品的机会。

8.其他功能属性。

(12)自然功能:

中心语所表示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所具有的功能。

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或对人有益,或对人有害,可以统称为利害功能。

例如:

滋润大地的春雨/吹绿了大地的春风/淹没良田的洪水/吹倒房屋的狂风。

从上面的举例分析可以看出,一种语义属性可以修饰说明多种主体成分。

在语义属性和主体成分之间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情况,即一种主体成分可以受多种语义属性成分的修饰说明。

下面以表物主体中的器具类主体为例来说明这种情况。

领属属性+器具主体例如:

王师傅的工具。

数量属性+器具主休例如:

三把钳子。

范围属性+器具主体例如:

化工机械。

来源属性+器具主体例如:

从老王那儿借来的工具。

去向属性+器具主体例如:

送给徒弟的工具。

质料属性+器具主体例如:

顺手的工具。

形态属性+器具主体例如:

各种各样的工具。

功能属性+器具主体例如:

修车的工具。

方所属性+器具主体例如:

箱子里的工具。

时间属性+器具主体例如:

以前的工具。

关系属性+器具主体例如:

跟你手里这把一样的工具。

四相关的问题

关于语义格是否适用于定中结构的分析,目前国内语法学界还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对于“学习的方法”这样的歧义结构,用语义格分析就可以很清楚地把它分化开来:

在两个同形的定中结构中,中心语“方法”分别是定语“学习”的受事和工具。

我们觉得这种观点是可以讨论的。

第一,中心语“方法”虽然可以分析为定语“学习”的受事和工具,但是这种语义性质并不是谓语动词指派的格性质,这种语义性质同谓语动词指派的格性质矛盾的时候,显然应该以谓语动词指派的格性质为准。

例如,在“每人都有一套学习的方法”中,“方法”就只能分析为客事格,而不能分析为工具格。

因此,根据定语确定的中心语的格性质实际上是不算数的。

第二,对于定中结构来说,语义格分析能分化的,语义属性分析也能分化;语义格分析不能分化的,语义属性分析也能分化。

例如,以“学习的方法”这一歧义结构为例,语义格分析的结果是:

中心语“方法”具有“受事”“工具”双重格性质,因而造成歧义;而语义属性分析的结果是:

定语“学习”具有形态属性(施动态)和功能属性(工具功能)双重属性质,因而造成歧义。

而对于“进口汽车”这样的歧义结构,语义格分析就无能为力了,因为用语义格分析只能得到一种结果:

无沦“进口汽车”是定中结构还是述宾结构,“进口”同“汽车”之间只有一种格关系,那就是行为同受事的关系,亦即语义格分析无法分化这种歧义结构。

而运用语义属性分析,当“进口汽车”为定中结构时,我们可以很恰当地把“进口”分析为来源属性;当然,当“进口汽车”为述宾结构时,仍以用语义格分析为宜。

说到底,语义格系统是适用于以动词为核心的结构的语义分析系统,而语义属性系统则是适用于以名词为核心的结构的语义分析系统,二者既不能相混,也不能相互替代。

上面就汉语语义属性系统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描述、分析和讨论。

我们觉得,建立汉语语义属性系统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而是有着更为广泛的意义。

朱德熙先生已经指出:

汉语词类具有多功能的特点。

这一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词类功能有基本功能和变异功能之分,随着功能的变异,词类的基本语义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异。

那么词类的基本语义和变异语义之间的关系如何,变异的类型如何,这些问题还是需要进行研究的。

再从表达层面看,词类的功能发生变异后,其表达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异。

变异的状况如何,这也是需要进行研究的。

再比如,通过对定中结构的语义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对“的”字结构的转指功能有更全面的认识;不同的语义属性同表达该属性的成分的类也有一定的选择关系,通过对定语的语义属性的类同充当该种属性的成分的类的对应关系和选择关系,我们可以对出现在定语位置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作进一步的分类;根据主体成分的语义性质和充当中心语的名词之间的对应关系和选择关系,我们可以对名词作进一步的、系统的分类,等等。

这些工作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