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七年级上下册地理会考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200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七年级上下册地理会考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改七年级上下册地理会考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改七年级上下册地理会考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改七年级上下册地理会考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改七年级上下册地理会考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七年级上下册地理会考复.docx

《改七年级上下册地理会考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七年级上下册地理会考复.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七年级上下册地理会考复.docx

改七年级上下册地理会考复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要点复习

七年级地理

第1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赤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

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表面积千米,

2、地轴与两极

(1)地轴:

地球的自转轴

(2)两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与纬度

(1)概念:

与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

形状是圆圈;不等长,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两极成点;指示方向。

(3)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点,也是半球的分界线

23.5 °纬线是回归线,有南北之分,是地球与带的分界线

30 °纬线是低纬度与的分界线

60 °纬线是中纬度与的分界线

66.5 °纬线又名极圈,是带与寒带的分界线

(4)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起点(0 °),分别向南、向北各划分为90度,向南划分的纬度属于南纬(代号S),向北划分的纬度属于北纬(代号N)。

以赤道为界分别向南、向北排列度数由小到大,至南、北两极点为最高度数90 °。

4、经线与经度

(1)概念: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特点:

形状:

所有经线都是;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方向:

经线指示;两条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大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3)特殊经线:

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E表示),以西为西经(W表示)

0 °经线是通过英国旧址的经线。

180 °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 °W经线以东至160 °E是半球,以西至160 °E是半球;160 °E经线以东至20 °W是半球,以西至20 °W是半球

(4)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分别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80度,向东划分的经度属于东经,向西划分的经度属于西经。

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 °分别向东、西两方向递增直至180 °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1)概念: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方向:

(3)周期:

一天(约24小时)(4)产生的地理现象:

、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的差异。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较东的时间较早

2、地球的公转

(1)概念:

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2)方向:

,从北极看地球时针,从南极看地球时针。

(3)周期:

,(4)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北极总是指向附近。

(5)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四季变化。

下表情况都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如:

太阳直射点在之间来回移动;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②长短的季节变化。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

③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

日期

节气

名称

太阳直射位置

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地面获得太阳光热多少

6月22日前后

夏至日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现象

最高

最多

12月22日前后

冬至日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夜现象

最低

最少

3月21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春分日

秋分日

赤道

昼夜等长,昼夜长短居中

居中

居中

以上情况,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夏至日与冬至日相反

④五带形成

划分依据:

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多少划分五带,

名称:

界线:

我校地处带。

热带

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

南北温带

终年温暖,四季明显;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

南北寒带

终年寒冷,无太阳直射,有极昼极夜

三、地图的阅读

1、比例尺

(1)概念:

表示距离与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

(要能用公式计算)

(3)三种常用比例尺: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懂得表示的意思、三种形式相互转换)

(4)比较大小:

确定大小:

分母小→比例尺大,分母大→比例尺小。

图幅大小相同:

比例尺大—表示实际范围小,表示内容详细;比例尺小--表示实际范围大,表示内容简略。

2、方向判别

(1)一般地图:

面向地图上下左右。

(2)有指向标的地图:

指向标箭头指向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

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4)什么是图例?

什么是注记?

记住常用图例。

四、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什么是海拔?

什么是相对高度?

2、等高线:

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3、: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坡。

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

山顶、鞍部、盆地、山脊、山谷、陡崖

*闭合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数值最大处叫做。

*等高线弯曲部分明显向低处(数值小)凸出处叫做。

*等高线弯曲部分明显向高处(数值大)凸入处叫做。

*两山顶之间相对低的部位叫做。

*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叫做。

 

④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五种基本地形:

(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等高线稀疏,弯曲部分较和缓—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河谷曲折,呈“V”字形—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高原*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

5、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

地面起伏

平原

低(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高原

较高(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山地

较高(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

较低(500米以下)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海陆面积比较: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海洋面积占%。

分陆地分海洋。

2、海陆分布特点: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半球;但是从海陆分布看,不管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陆地

(1)大陆:

(我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

六块大陆: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大陆。

全部在南半球的是、大陆。

跨南北半球的是、大陆。

(2)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合起来叫做大洲。

①七大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

跨南北半球的是、、、。

②洲界: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山、河、海、山脉、海、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运河、海。

北美洲和南美洲:

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

海峡。

4、海洋

(1)海:

位于的边缘部分。

(2)洋: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的四个大洋。

(3)四大洋:

全部在北半球的是,全部在东半球的是。

跨南北半球的是、、。

跨东西半球的是、、。

5、七大洲的地形特征

名称

地形特征

归纳

亚洲

地形复杂,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地形复杂

非洲

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地形单一

欧洲

以平原为主,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洲

南极洲

冰雪大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洲,有冰雪高原之称

北美洲

分三个主要地形区,东部高原、中部平原、西部高大的山地

分三个地形区

南美洲

基本类似北美洲,分三个地形区,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大洋州

分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二、海陆的变迁

1、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地壳的和海平面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学说名称

主要内容

主要证据或例证

大陆漂移学说

两亿年前,地球山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漂移分离,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似性

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性

板快构造学说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各大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东非大裂谷、红海的形成与变化

大西洋的扩张

3、引起地形变化的两种力量

促使地形变化的内力

促使地形变化的外力

力的来源

地球内部

来自地球外部

力的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流水、风、海浪、冰川等

促使地形变化的结果

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4、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有关地理现象

(1)红海不断扩大---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两板块在不断张裂。

(2)地中海几千年后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两板块不断挤压。

(3)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了目前世界最雄伟的山脉。

5、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1、天气

(1)概念:

反映一个地方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的。

(2)天气预报的内容:

阴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3)记住:

常用天气符号

(4)空气质量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用来表示。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什么是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2)气温日变化:

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3)气温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上气温月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最高,月最低

(4)气温分布规律:

一般纬度高气温,纬度低气温。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相反。

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С°

(5)等温线及其判读:

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等温线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6)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7)学会阅读(或绘制)气温曲线图。

3、降水与降水分布:

(1),统称为降水。

其中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世界降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赤道附近降水,两极地区;

海陆位置—南北回归线的大陆东岸降水,西岸;温带的内陆降水,沿海;

地形—迎风坡降水,背风坡。

(3)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4)学会阅读(或绘制)降水柱状图。

并能通过读图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4、世界的气候

(1)气候:

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大气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3)主要气候类型:

(并能熟记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

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附近的地区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洲和()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干雨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部及()部的()半岛和()半岛

终年高温,一年中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岸和()地区

降水稀少,终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