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考试310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1964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考试310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考试310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考试310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考试310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考试310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考试310题含答案.docx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考试310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考试310题含答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考试310题含答案.docx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考试310题含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310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

A.哲学

B.逻辑

C.数学

D.语言学

2.货币变为资本的条件是(C)

A.货币量有了巨大增长

B.货币增值

C.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D.世界货币的出现

3.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5.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B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6.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B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7.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D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9.“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经典论断的含义是C

A.科技革命对统治阶级有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可以直接变革社会制度

C.科技革命可以促进社会政治革命

D.滥用科技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10.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B

A.道德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1.关于生产力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生产力的性质是生产力的量的规定性,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

B.生产力的水平是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它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

C.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现实的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D.生产力具有抽象性的特点

12.道德C

A.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B.是永恒不变的

C.具有历史性

D.是靠国家强制力潜在保证其实施

13.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是(A)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社会理想

B.是人类一个中级阶级的社会理想

C.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愿景,难以实现

D.共产主义只有高级阶段没有初级阶段

14.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5.价值规律是在(C)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A.货币流通

B.调节商品价格

C.市场配置资源

D.商品流通

16.马克思主义依据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应地将国家分为A

A.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两个组成部分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

D.私有制国家和公有制国家两类

17.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核心是C

A.指导思想

B.统治阶级

C.国家政权

D.人们群众

18.“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表明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取决于D

A.它是否适合于各种经济制度的需要

B.它是否能有效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它是否能有效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0.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21.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

22.首要的生产力是C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

D.生产管理

23.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

2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5.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这种反映形式属于(C)

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

26.“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C)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7.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占有

B.劳动者占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于被支配地位

C.人与人的关系包含剥削关系

D.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

28.(C)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A.垄断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29.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C)

A.具有客观可能性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

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D)

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

31.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

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

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

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

11.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B)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32.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B)为依据

A.对社会结构的认识

B.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

C.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

D.革命胜利

33.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D)

A.原始社会B.阶级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

34.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第一阶段是(B)

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工业社会

35.在共产主义社会,成为乐生的活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是(A)

A.劳动

B.生产

C.物质资料

D.商品

36.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著作是(C)

A.《反杜林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37.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B)

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14.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D)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3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D)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

39.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

A.民主集中制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集体领导

4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4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文艺复兴运动

2.马克思说: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C)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C.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42.商品经济是以(C)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43.垄断利润的实质是(C)

A.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B.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C.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44.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是(C)

A.18世纪末期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45.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B)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4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4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48.资本主义地租是(B)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49.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

5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B)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51.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

52.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的两个方面是(B)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53.在社会生产方式中,(A)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5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B.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55.(A)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A.实现共产主义.

B.生产力的提高.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解放战争的胜利

5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C)

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

5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D)

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

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58.以下对哲学概念作出科学解释的是(B)

A.哲学就是人人都有的世界观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哲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

D.哲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观点

59.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的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C.提供了普遍使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60.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C)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D.威廉·配第

61.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D)

A.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辩证法D.唯物主义

62.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明是(C)

A.辩证法和唯物论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剩余价值学说和暴力革命

63.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B)

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激变论D.庸俗进化论

6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6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A.理论联系实际B.精读和泛读结合

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

6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C)

A.大同思想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67.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B)

A.辛亥革命B.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成立

6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

B.世界的统一性

C.主观能动性

D.内在统一性

9.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客观世界的(D)

A.正确反映B.歪曲反映

C.虚幻反映D.主观反映

69.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70.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他用这句话说明(C)

A.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一切皆变,无物常住

D.运动是指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71.从阶级属性说,马克思主义是(A)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学说

C.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学说

D.资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7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7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

7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75.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B)

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

76.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77.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78.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A)

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79.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B)实现的

A.个人联合

B.参与制

C.垄断竞争

D.资本输出

8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C)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81.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82.金融资本是由(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8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84.“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85.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是通过(C)国际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

86.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

A.认识与实践B.真理与谬误C.真理与价值D.抽象与具体

87.恩格斯说: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88.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A)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

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

8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在强调(C)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9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C)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91.“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B)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

92.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

“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A)

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93.温家宝总理在给一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94.“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95.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D)观点

A.客观唯心论B.主观唯心论C.旧唯物论D.辩证唯物主义

96.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B)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C.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4.我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哲学命题割裂了(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5.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观点的回答是(C)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B.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

C.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D.世界是不是物质的

6.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和发展

B.变化和发展

C.运动和静止

D.主观和客观

7.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C)

A.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B.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7.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98.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D)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99.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在于(ABCD)

A.现象是外露的,本质深藏于事物内部

B.现象易逝多变,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C.本质比现象深刻,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

D.现象可以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只能靠人的抽象思维去把握

33.辩证思维的方法有(ABCD)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具体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34.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C)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35.以下属于现代科学思维的方法有(ABCD)

A.控制方法B.信息方法

C.系统方法D.模型化方法

36.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以下思维方法的相结合(AC)

A.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B.唯心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C.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D.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37.下面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有(ABCD)

A.原因与结果

B.现象与本质

C.必然性与偶然性

D.内容与形式

 

100.“和谐”体现了矛盾双方的(BCD)

A.相互对立B.相互依存

C.相互促进D.共同发展

22.矛盾的普遍性讲的是(ABCD)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D.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

23.“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不相同的两片树叶。

”包含的哲理是(ABCD)

A.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B.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C.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D.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2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ABCD)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2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ABCD)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