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1712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9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

期中测试卷

(时间:

xx分钟总分:

xx分)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窜掇(cuān)翩然(piān)连翘(qiào)千沟万壑(hè)

B.萌发(méng)眼框(kuàng)两栖(qī)销声匿迹(nì)

C.簌簌(shù)弥漫(mí)龟裂(jūn)风雪载途(zǎi)

D.褶皱(zhĕ)缄默(jiān)枯燥(zào)天衣无缝(fèng)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预测,宇宙膨胀可能导致黑洞逐渐消失,宇宙又回到起点,周而复始。

B.龚琳娜老师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目空一切,节目开始前就对自己很有信心。

C.每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令人叹为观止。

D.凤凰古镇的老洞苗寨,隐藏在群山之中,风景秀丽,仿佛世外桃源。

3.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两次空难事件后,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削减737MAX飞机的生产。

B.最近,国产剧《都挺好》受到广泛关注,引爆了社会关于亲情话题的过论。

C.爱心义卖进社区,长雅“思政课”玩出了新花样

D.为了拍纪录片《西南联大》,制片组采访了几十位仍在世的西南联大校友。

4.根据语境,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义连贯的话填在横线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①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

②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

③没有胖老人,瘦老人固守有何意义。

④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

⑤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

A.⑤③②④①B.③⑤①②④C.③⑤②④①D.⑤③①④②

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始龀、垂髻、总角都可以用来指称儿童。

B.今年是农历己亥猪年,今年出生的孩子被称为“猪宝宝”。

C.贵校请我做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恭候光临,我深受感动。

D.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6.综合性学习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

今天,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1)【飞花令】风花雪月是诗歌中永恒的主题,请你写出带“雪”的诗句,

(2)[猜诗谜】请写出以下两个诗谜的谜底。

①谜面,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谜底:

②谜面,疑是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谜底:

(3)【辑古诗】1701班的同学准备将以下诗句辑录到一起,请你为他们的诗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

①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集名:

《》

7.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

(《蒹葭》)

(3)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认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8.下列关于名著《傅雷家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是一部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傅雷在信中不仅与儿子讨论音乐,还讨论文学、戏剧、美术等。

B.傅雷在儿子年幼时,对其严加管教,甚至是残忍地“虐待”,以至于后来悔恨不已。

C.傅雷常常“逼”儿子多写信,是为了慰藉自己和妻子对远在国外儿子的思念了。

D.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要他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9.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问题。

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

你写封信为什么老是这么不干净?

日常琐事要做得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

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

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

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

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

文中的你是__________(姓名)。

傅雷在这封信中,对他_______方面进行了教导。

从这封信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二、阅读(共5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别严士元

刘长卿(唐)

春风倚棹①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睛。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③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④今日误儒生⑤。

【注释】①倚棹:

停船。

②阖闾城:

即今江苏的苏州。

③湖南:

指太湖之南,严士元此行的目的地。

④青袍:

唐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绯,六七品绿,八九品服青。

⑤儒生:

诗人的自称。

10.下列对本诗

理解和赏析,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中“倚棹”二字,说明诗人与友人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

B.“水国”一句描绘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睛,变幻不定。

C.颔联写景观察入微,视听结合,诗人被伤心的泪水遮住了双眼,连雨都看不见了。

D.诗人与友人相遇又离别,情思复杂,从尾联可看出诗人对于自己的仕途是很失意的。

E.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叙事抒情是为了写景,整首诗的目的在于描山画水。

1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来焦山有四快事:

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岀松眇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岀,始从远林薇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朝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王士《焦山题名记》)

【注】①米家父子:

米芾父子。

②眇:

树梢。

③《瘗鹤铭》:

六朝摩崖石刻。

④披剔尽致:

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居然米家父子笔意/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B.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C.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予来游于冬月管/皆若空游无所依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悠然有遗世之想

A.甚矣,汝之不惠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15.仔细阅读文章,概括文中所写的游焦山四件快事。

并简要分析本文与柳宗元《小石潭记》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二)说明文阅读(共8分)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它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

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渡的温度和酸碱度。

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

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

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

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

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

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物性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人体生物能发电。

B.本文采用逻辑说明顺序,主要介绍了三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C.本文第四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利用人体产生的重力势能可以发电。

D.“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中的“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有很大成效。

B.人体能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量直接转换为电能。

D.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化学能量。

18.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说说人体生物电池有哪些优势。

【链接材料】美国宾厄姆顿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了一款新型生物电池这款生物电池是可穿戴设备(又称柔性设备)的一种,它的核心技术在于采用微生物作为储电材料,表现形式是纺织物(即衣服采用的纤维等)。

与传统电池类比,这里的微生物就相当于现在电池里采用的锂离子;这里的纺织物即现有的电池芯;而人体内排出的汗水就是充电的能源。

为什么人体内的汗水是充电的电源呢?

这主要因为研究人员采用微生物细胞作为储电材料。

微生物细胞内的酶所带来的酶促反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就决定着电力的稳定供应问题,当这样的材料穿在人身上时,人体体表的汗水和分泌物中的有机物成分十分有利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电池会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三)议论文阅读(共8分)

时间的厚度

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但能增加时间的厚度。

——题记

①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虎啸深山,驼走大漠,这些雄浑开阔的场景让人陶醉:

帝王将相,功过是非,钟鸣鼎食,琼楼玉宇,这些光芒四射的字眼让人目眩,但山河依旧,昔人已去,他们都已被时间涤荡得无影无踪。

面对这,我们不要感喟人生易逝,岁月难留,我们要能把握时间,增加时间的厚度,让自己的人生厚重有分量。

②要增加时间的厚度,【甲】民族英雄岳飞被害风波亭,年仅39岁,正当壮年,上天留给他的时间实在太少。

但他在金人入侵、朝廷偏安的多事之秋,刺上“精忠报国”,写下“还我河山”,高声吟唱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决心要直将黄龙府,打得金人惊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如一朵开得正艳的花被狂风吹落,短短的生命却是浓缩的精华,较之碌碌无为空活百年的人,其时间岂只厚百倍!

③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于憧憬未来,不断挑战自我。

年少的班超由于家境贫寒,只能替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

面对岁月的流逝,他开始思考: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我该拥有的,人生纵使没有大志也不该整天只抄抄写写。

于是他将笔重重一掷,说:

“大丈夫应当像张騫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

”便演绎出了出使西域的传奇人生。

而他所做的,就是时时刻刻把握着时间,憧憬着未来。

试想,倘使没有那千均力的一掷,历史便少了一段传奇,而班超纵使长命百岁,也只会一辈子哀叹人生的无味。

④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能够勇敢面对坎坷,向认定的目的地前进。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昊。

”这是蒲松龄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他屡试不中,生活贫苦,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面对一次次打击,蒲松龄从没放弃书写《聊斋志异》。

好友劝他不要写小说,全心全意考功名,但他相信自己的选择,要证实自己的价值。

于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问世了。

于是,一个失意文人终于懂得了怎样去把握人生,呈现生命的价值。

又如,【乙】。

⑤上天赐给我们的时间是多少?

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

只要珍惜时间,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勇于挑战,不畏挫折,以此来增加属于自己的时间的厚度。

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是过眼云烟,我们将会抒写出人生的传奇!

19.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增加时间的厚度

B.我们要把握时间,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C.要珍惜时间,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勇于挑战,不畏挫折,以此来增加属于自己

时间的厚度。

D.增加时间的厚度需要挑战自我,勇敢面对挫折。

20.根据文意,从下列选项中挑选两段文字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就不要哀叹生命的短暂,要打造精彩的人生。

②就不要害怕小人的嫉妒,要打造成功的人生。

③邰丽华,一位容貌出众

女子,不幸的是,她却是一个聋哑人,但她坚持不懈练习舞蹈,终于用“千手观音”感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她将时间变成了台阶,一步一步往上走,走到生命的顶峰。

④刘翔,亚洲飞人,他用12.88秒的时间打破了世界纪录,让世人为他骄傲,为中国骄傲,如果不是他平时在训练中珍惜时间,秒秒必争,现在何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怎么能让全世界为他欢呼,为他鼓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请分析其作用。

(四)记叙文阅读(共18分)

消失的星星之神

——刘允侠

(1)“妈妈快看,那是什么?

(2)暑假带女儿回老家,夜晚无事,母亲就带着我和女儿兴致勃勃地去她的小“菜园”摘小番茄。

走着走着,草丛里飞出一个亮亮的小东西,女儿惊奇地问我。

(3)“萤火虫啊!

你不认识?

”我诧异地问道。

(4)女儿摇摇头。

(5)长到十几岁的女儿竟然不认识萤火虫!

那么,“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优美而灵动的古诗的意境她是无法欣赏了,晋时好学而家贫的车胤借萤火虫之光彻夜苦读的故事她是没法体会了,“老翁也学痴儿女,扑得流萤露湿衣”这个学小儿扑流萤的可爱又可笑的“老翁”她也一定无法理解了。

(6)萤火虫,这夏夜的小精灵曾给了小时候的我们多少乐趣啊!

(7)记得从前,家门口是一片一片的麦田和玉米地,一条小马般奔腾不息的小河,小河的两旁站着两排“哗啦啦”唱着歌的大树。

一到夏天,我们就拿了个瓶子出去,在玉米叶子上捉金龟子,在树上逮还没来得及蜕变的知了,有时会捉到头上长着两条长长的触角、漆黑的身上点缀着白点点的“天牛”。

(8)但在夏天,没有任何一只小虫会比萤火虫更加浪漫和美好。

捉一只萤火虫放在掌心里,你的手掌亮晶晶黄澄澄,好像充满魔法;一只装满萤火虫的小瓶子走在路上,仿佛周身都在梦幻里,放飞几只萤火虫在蚊帐里,就像天空里的小星星落到了你的家。

(9)“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女儿问。

(10)小时候,我也这样问过奶奶。

(11)奶奶说,从前有两只相亲相爱的萤火虫,它们本来不发光的,后来其中的一只走丢了,另一只就整日整夜地去找它。

到了晚上什么都看不见了,萤火虫开始绝望地哭泣。

哭着哭着,它的身体发光了。

这样它在夜晚也能寻找另一半了。

然后,所有的萤火虫都开始发光了。

为了找到那只只属于自己的爱人,它们努力地让身体发出光芒,在黑暗的夜空中,亮起一盏小小的灯。

如果等的那只没有来,它就会一直亮下去。

(12)奶奶还说,萤火虫住在龙的鱗片里。

每天五更时分,它就会飞回龙鳞去。

如果你不信,你就跟着它去看看。

(13)在奶奶低沉而缓慢的声音里,在美好而浪漫的故事里,在幽幽的光、淡淡的夜色里,我很快就甜甜地睡去了,夜里的梦也是一闪一闪的。

(14)“清夜长,梦回廊。

夏日流萤篱笆上。

幽草舞螳螂。

”那时的夏夜多美啊!

暑热散尽,黑夜来临,萤火虫三三两两地打着小灯笼出现了。

接着,越来越多,亮亮闪闪地飞舞着,只要一伸手就可以碰到。

它们把小河照得亮晶晶,好像银河一般。

一群孩子沿着银河嬉笑着追逐了很长一段路,为了要看一看龙的样子。

(15)席幕蓉在《夏夜的传说》里写道:

“在银河漩涡的触手间/据说要用五十亿年/才能到太阳的光芒/巨大的星云里/要怎样孕育/才能等到一场相遇……”

(16)一只萤火虫要用五十天时间才能变蛹成虫,然后换来五至十天的生命。

在它短短的一生里,为了求偶,它可以持续明亮一二十分钟,之后逐渐死去,它们熠熠生辉的时光越长久,剩下的生命也就越短暂,那是它们一生中最隆重也最凄美的时刻。

(17)哦,这喝着露水、不染尘埃的小生命,这饮着花粉、满身仙气的小可爱,这为了爱而勇敢地燃烧自己的小精灵!

在玛雅人的记载中,萤火虫是携带着神圣的星之光芒的神灵,被奉为“星神”。

(18)可是,如今,我们的星星之种在哪里呢?

我们在草丛里找来找去,就那么一只孤独的萤火虫,没有更多……

2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心理

发现女儿不认识萤火虫

回忆童年捉萤火虫的乐趣

轻松愉悦

我们在草丛中再找不到更多萤火虫

 

23.请从修辞角度对第(8)段划线语句进行赏析。

捉一只萤火虫放在掌心里,你的手掌亮晶晶黄澄澄,好像充满魔法;拎一只装满萤火虫的小瓶子走在路上,仿佛周身都笼罩在梦幻里;放飞几只萤火虫在蚊帐里,就像天空里的小星星落到了你的家。

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用女儿的一句问语开头,作用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引到萤火虫上。

B.文章写儿时夏天去野地里捉金龟子、逮知了、捉“天牛”等趣事,是反衬捉萤火虫的有趣。

C.女儿竟然不认识萤火虫,因为她接触大自然太少了,引出倡导人们亲近自然的文章主题。

D.萤火虫虽生命短暂,但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尽情绽放,令人感动又敬佩。

E.文章中多处引用有关萤火虫的诗文,为文章增添了丰富的文学内涵。

25.阅读文章第(18)段划线句子,再结合本文

题目,说说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绿色情书”的理解。

【链接材料】2019年2月12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兴奋地发了一条推特:

“好消息,如今的地球比20年前更绿了。

卫星资料显示,是中国和印度的行动主导了地球的变绿。

”人们把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称为一封“绿色情书”。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演进,尤其是城镇化,很大程度上是以破坏绿色植被为代价的。

这一趋势一度认为是不可逆的。

而NASA的这个研究显示,近20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绿色植被增加。

这是非常见的,几乎没有先例。

在全球性的人工努力中,中国占比高达四分之一,且其中42%为森林——这意味着,中国的绿化更多归功于中国人的植树造林工程。

三、语言表达与运用(共70分)

26.图中物品为长沙市博物馆的一件文物。

请仔细观察,为图中的“长沙窑诗文壶”写一段简要的解说文字。

要求:

(1)对象明确,顺序合理,符合说明文语言特点。

(2)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

(3)字数在150-200字之间。

27.作文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比如每个偶然相遇的陌生人,那是一段短暂的陪伴;比如现在朝夕相处的同学,那是几年的陪伴;还有一种陪伴,是血脉相连的亲人,那是羁绊一生的陪伴。

请结合上面一段文字,以“的陪伴”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窜掇(cuān)翩然(piān)连翘(qiào)千沟万壑(hè)

B.萌发(méng)眼框(kuàng)两栖(qī)销声匿迹(nì)

C.簌簌(shù)弥漫(mí)龟裂(jūn)风雪载途(zǎi)

D.褶皱(zhĕ)缄默(jiān)枯燥(zào)天衣无缝(fèng)

【答案】D

【解析】

【详解】A.窜掇——撺掇,翘qiáo;

B.眼框——眼眶;

C.簌sù,载zài;

故选D。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预测,宇宙膨胀可能导致黑洞逐渐消失,宇宙又回到起点,周而复始。

B.龚琳娜老师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目空一切,节目开始前就对自己很有信心。

C.每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令人叹为观止。

D.凤凰古镇的老洞苗寨,隐藏在群山之中,风景秀丽,仿佛世外桃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周而复始:

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使用正确;

B.目空一切:

一切都不放在眼里。

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

使用错误;

C.叹为观止: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使用正确;

D.世外桃源:

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使用正确;

故选B。

3.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两次空难事件后,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削减737MAX飞机的生产。

B.最近,国产剧《都挺好》受到广泛关注,引爆了社会关于亲情话题的过论。

C.爱心义卖进社区,长雅“思政课”玩出了新花样。

D.为了拍纪录片《西南联大》,制片组采访了几十位仍在世的西南联大校友。

【答案】A

【解析】

【详解】A.搭配不当,“生产”改为“产量”;

故选A。

4.根据语境,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义连贯的话填在横线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①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

②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

③没有胖老人,瘦老人固守有何意义。

④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

⑤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

A.⑤③②④①B.③⑤①②④C.③⑤②④①D.⑤③①④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解答此类习题,首先要通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

要注意总写分写的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本题按句子的逻辑关系排列。

⑤③都是问句,先问后答,因此⑤③句在②④句前面。

排除BD;从“丰收”一词看出第⑤句与第②句对应,从“固守”一词看出第③句与第④句对应,⑤③与②④是一一照应的关系。

排除C;“因此”后是总结性句子放在最后,故选A。

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表述中,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