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1011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1.docx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1.docx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

课程整体分为四大版块:

第一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简介及其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第三部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四部分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前景

第一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简介及其基本原理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指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从社会发展规律角度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

狭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并列。

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科学社会主义包括三种存在形态: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批判资本主义,倡导社会主义,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揭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思想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进程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是指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

从运动的主体和目的来看,又可称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纵向替代物,既源于资本主义又高于资本主义的更高级、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所要实现的制度目标。

它的基本特征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主要线索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形态作为研究客体,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并且包括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而创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两个伟大历程。

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学科主要线索:

“三次历史性飞越”

第一次飞跃:

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次飞跃:

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其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第三次飞跃:

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其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无产阶级的伟大的历史使命是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设共产主义新制度;

3)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

工农联盟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4)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团结合作,互相支援;

5)坚持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①必须制定一个正确的理论纲领;

②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③坚持民主制的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6)通过各种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7)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逐步改造和消灭私有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达到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建成共产主义。

四、科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

1)要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

2)要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3)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第二部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评价

1、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莫尔《乌托邦》

康帕内拉《太阳城》

第二阶段: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摩莱里《自然法典》

马布里《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巴贝夫《平民宣言》

第三阶段: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法国人圣西门(1760-1825)的《论实业制度》

法国人傅立叶(1772-1837)的《新世界》

英国人欧文(1771-1858)的《新世界观》、《新世界道德书》

2、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

1)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2)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3)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4)空想社会主义论证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2)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的物质力量;

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

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从道德情感出发认同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

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19世纪英国、法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恩格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批判地吸收前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促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的转变,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恩格斯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为分析繁芜丛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资本主义本质,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4)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持续不断的斗争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从此,这一伟大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共产党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思想

2)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3)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的理论

4)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5)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6)关于多党合作与统一战线的理论

7)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

8)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

9)关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展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理论

10)关于阶级解放和人的解放的理论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在当代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

1)关于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理解经济全球化具有指导意义;

2)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论述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视“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

3)对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论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马恩提出利用议会民主和平过渡与坚持工人民主共和国的思想。

2)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不发达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

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还有扩展能力,共产主义不宜普遍使用。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

公元前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

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耻辱性的历史经历。

第三部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也向全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两个阶段:

1)1945-1947人民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2)1947起,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出兵苏维埃俄国,并支持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企图颠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都在敌对势力的控制之下,粮食等物资极度匮乏。

在这种特殊的形势下,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史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1918年9月,苏维埃政府宣布国家进入战时轨道,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年形成特殊经济体制,1920年这种经济体制进一步强化。

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和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第二,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国家不仅将大型企业,也将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国家通过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各总管理局,对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集中领导;第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第四,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这些政策是在战争年代,为了保证战时物资供应而实行的应急措施,它所规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取消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实行劳动义务制,与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非常接近,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因此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教材分析了它的弊端和效果;工业国有化政策,分配政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及评价: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应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揭示实施这一政策的必要性,指出它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而采取的非常措施。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特征及其主要精神:

1)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开始探索另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新经济政策有以下四个重要特征:

①以市场为取向;

②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③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

④改革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与制约。

2)新经济政策主要精神: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精神是认定落后国家要经历更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其间要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经济,逐步消除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允许资本主义成分有一定发展,逐步扩大社会主义阵地,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达到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电气化和政治民主化、工农化。

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弥补落后国家未曾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课程。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1)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作为一个国家主体和国际法主体停止活动。

至此,列宁亲手缔造的、建立于1922年12月30日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2)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是指自1989年起东欧国家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已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东欧各国的剧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党内出现了反对派,它与党外的反对派相呼应。

二是执政党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下,不断对反对派妥协退让,甚至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

三是反对派向执政党夺权,通过不断制造动乱,施加压力,使执政党陷入困境,然后取得政权,个别国家甚至通过武装冲突,实现政权更迭。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征及其评价:

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①政治方面:

苏联模式政治体制的核心内容是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规制、软弱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②经济方面:

⑴过度集中的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⑵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⑷过分强调行政手段的经济管理方法;⑸过分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思想文化方面:

文化团体国家化,领袖言论神圣化,公共舆论一律化;

④对外关系方面:

对外封闭、与资本主义国家冷战对峙、立足于领导世界革命。

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历史成就和重大弊病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历史成就:

①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的新路,第一次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重大弊病

①政治上过度集权,缺少民主与法治;

②经济上管得过死,缺少效率与效益;

③思想文化上管得过严,缺少独立与自由;

④对外关系中输出革命,盛行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

⑤斯大林模式还培植了一个党政军高薪官僚特权集团。

3)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

①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

②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

③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①警惕右的,但主要纠正“左“的错误;

②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③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三、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飞跃

1、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失误

一、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①“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与实施:

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

《新民主主义论》

用10-15年的时间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

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1953年夏“一化三改造”

二、毛泽东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失误:

①“以苏为鉴”的理论创新

阐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

正确论述社会主义矛盾及其处理方法

②毛泽东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失误

⑴坚持阶级斗争为纲,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⑵违反经济规律,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批判资产阶级法权,限制商品经济;

⑶受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和唯意志论支配,违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其中:

一、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1)“四个一”:

“一个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个主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一块基石”,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个核心”,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一条思想路线和三大理论创新”

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江泽民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

1)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新概括;

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论断;

3)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4)论述共产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以及处理二者关系的辩证法;

5)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成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最终转变为执政党的理论转型。

三、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

1)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是胡锦涛和温家宝等党中央第四代领导集体的结晶)

2)提出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各国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1)越南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越南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对科学社会主义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认识,这是越共中央长期重视理论探索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本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越南共产党认为,越南仍将“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但目前尚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

②关于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问题。

越南已从过去高度集中、绝对计划化及平均主义、包给制经济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定向的、由国家管理的、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宏观计划调节的并通过国家法律监督的新管理模式,即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模式;

③关于经济运行机制和政策问题,越南共产党认为:

(1)要发展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

(2)市场既是计划的根据,也是计划的对象;(3)逐步取消包给制;(4)由市场机制决定商品价格、汇率和利率,国家主要是利用经济办法引导市场的供求关系;(5)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实行统一管理;(6)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商品在全国自由流通,同时扩大对外经济联系,主动融入国际经济;

④关于所有制结构问题。

越南共产党主张实行多种经济所有制,“不以私有制为主导”;

⑤关于分配方式问题。

越南主张现阶段要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并存,即以按劳动结果和经济效益分配为主,并结合劳动者对生产经营的资金投入和知识的贡献进行分配。

2)老挝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①在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但当前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还要经过若干阶段和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逐步进入社会主义。

处在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创造必要条件的历史阶段;

②老挝现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发展生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各方面需要之间的矛盾;

③现阶段的所有制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关于国家资本主义。

老挝人民革命党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走向国家资本主义;

⑤关于革新开放的主要经验。

(1)加强全党全人民团结统一和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是革新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一切靠人民、为人民是党的一贯宗旨;(3)维护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宁是革新的必要条件;(4)加强党对各个领域的领导和提高国家机关的管理效能,是革新沿着党的路线和目标前进的保证(5)本国的力量与时代的力量相结合,有原则地争取国际援助是老挝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国际条件。

3)朝鲜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朝鲜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政策。

①在本国所处于的历史阶段问题上,一方面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社会主义建设还没有完成,目前处于不完全的社会主义阶段。

另一方面要建成共产主义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一国能够实现共产主义;

②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原则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加强思想教育;

③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继续革命,把集体所有制改变成全民所有制,实现无阶级社会,争取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

④在资源配置方式问题上,一直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⑤朝鲜还实行高度集中的自上而下的经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⑥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问题上,强调发扬革命精神,视经济建设为“战场”,大力发展劳动竞赛,不断提出各种战斗口号,激励群众的劳动热情;

⑦关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不拒绝国际经济交往。

4)古巴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①古巴改革强调从本国国情出发,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稳步的改革开放”是古巴改革的显著特征;

③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上,没有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即使是成功的经验也不例外;

④关于所有制与分配制度。

在所有制问题上,坚持公有制为主,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在分配制度上,允许一部分人合理合法的富起来调整了过高的社会福利性分配,逐步减少分配财富的比例;

⑤关于全球化。

认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

发展中国家应当团结起来,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全球化。

第四部分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前景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必然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今全球化新浪潮滚滚而来,使得资本主义世界无论在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还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