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医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0012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中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实验中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实验中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实验中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实验中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中医学》教学大纲.docx

《《实验中医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中医学》教学大纲.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中医学》教学大纲.docx

《实验中医学》教学大纲

《实验中医学》教学大纲

 

方肇勤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中医学教研室

(2013/9/23)

一、前言

实验中医学是采用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和发展中医学的一门学科。

《实验中医学》是中医基础学科的重要课程。

《实验中医学》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为中医院校的本科生,包括中医专业,中医基础医学专业,针灸专业,推拿专业和中药专业等。

开设课程目的是介绍实验中医学的进展,培养学生采用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和发展中医学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验能力,在继承的基础上,开展中医现代化研究,发扬中医药的优势,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本教材分七个章: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实验中医学的基本方法;第三章中医临床实验研究;第四章中医动物实验研究;第五章中医细胞生物学实验研究;第六章实验中医学常用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第七章实验指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实验中医学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2.掌握学习实验中医学的注意事项。

3.了解实验中医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实验中医学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2.实验中医学发展简史。

3.学习实验中医学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实验中医学的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文献的收集与研究方法。

2.掌握中医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1)选题。

(2)实验研究设计。

包括实验设计的3个基本原则、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样本大小的确定、常用实验设计方案。

(3)研究准备。

(4)实验实施。

(5)常见的偏倚、误差及控制方法。

(6)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7)原始材料归类与存档。

(8)研究论文撰写与答辩。

3.了解中医药实验研究的道德

(1)以人为被试的研究准则,以及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人体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

(2)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准则。

(3)严禁科学欺骗。

4.了解古典中医文献的主要参考书。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医文献的收集与研究

1.中医文献在实验研究中的重要性。

2.古典中医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1)中医古典文献的特点。

(2)中医古典文献收集的原则。

(3)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方法。

(4)中医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3.当代中医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1)充分利用大型工具书。

(2)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经验。

(3)重视利用现代检索技术方法。

(4)借助统计学方法进行文献研究。

4.古典中医文献的主要参考书。

第二节中医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1.选题。

2.实验研究设计

(1)实验设计的3个基本原则。

(2)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

(3)样本大小的确定。

(4)常用实验设计方案。

3.研究准备。

4.实验实施。

5.常见的偏倚、误差及控制方法。

6.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7.原始材料归类与存档。

8.研究论文撰写与答辩。

第三节中医药实验研究的道德

1.以人为被试的研究准则。

2.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准则。

3.严禁科学欺骗。

4.附录:

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人体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

第三章中医临床实验研究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临床实验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中医临床实验设计,包括临床实验设计的3个基本要素、4个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临床实验设计的一些方案。

3.掌握中医临床实验的质量控制。

4.掌握中医辨证方法与标准。

5.掌握中医治疗学实验的主要方法。

6.了解中医临床实验的一些方法及沿革,包括古代和现代中医临床采用的一些研究方法。

7.了解舌诊和脉象的实验研究。

8.了解中医证本质的实验研究。

9.了解中医治疗学实验研究的案例与进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医临床实验的基本方法

1.中医临床实验的一些方法及沿革

(1)古代中医临床采用的一些研究方法。

(2)现代中医临床采用的一些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实验、数理统计、信息科学、社会科学和软科学方法。

2.中医临床实验设计

(1)中医临床实验设计及其意义。

(2)临床实验设计的3个基本要素——研究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3)临床实验设计的4个基本原则和方法——对照、随机、重复、盲法。

(4)临床实验设计的一些方案:

自身对照设计、配对设计、交叉设计、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序贯实验设计、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3.中医临床实验的质量控制

(1)偏倚的产生及控制:

选择偏倚、测量偏倚、混杂偏倚。

(2)机遇的认识与控制。

(3)依从性的评价及改善措施。

第二节中医诊断学实验研究

1.舌诊的实验研究。

2.脉象的实验研究。

3.中医辨证方法与标准的研究

(1)中医辨证方法。

(2)一些代表性的辨证标准。

(3)症状严重程度与疗效评价标准。

4.中医证本质的实验研究

(1)血瘀证的实验研究。

(2)脾虚证的实验研究。

第三节中医治疗学实验研究

1.中医治疗学实验的主要方法

(1)遵循中医临床实验的基本方法。

(2)临床治疗学研究的方法。

(3)临床治疗学的临床前实验。

2.中医治疗学实验研究的案例

(1)胆宁片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病的临床试验。

(2)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750例临床回顾研究。

(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4)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研究。

(5)回族汤瓶八诊疗法。

(6)壮医的特色诊疗方法。

第四章中医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要求]

1.掌握动物实验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包括实验动物的选择,以及中医动物实验研究的注意点。

2.掌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3.掌握常用实验动物大鼠、小鼠的四诊和辨证方法。

4.了解证候动物模型的开创和发展。

5.了解大鼠、小鼠的四诊和辨证方法的创建与发展。

6.了解动物实验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涉及:

藏象气血理论,针刺镇痛,血瘀与活血化瘀研究,治则与治法研究,中药资源开发,中药生物工程,中药炮制与药性、药效,青蒿素类药物药效学研究,中药毒性研究,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方剂研究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动物实验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实验动物的选择。

2.中医动物实验研究的注意点。

第二节证候动物模型与实验动物辨证

1.证候动物模型的开创和发展

(1)证本质和证动物模型的开创和发展。

(2)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3)动物模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2.大鼠、小鼠的四诊和辨证方法的创建与发展

(1)大鼠、小鼠的四诊采集。

(2)大鼠、小鼠计量化、标准化四诊采集。

(3)大鼠、小鼠常见证候辨证标准。

(4)大鼠、小鼠计量辨证方法和标准。

第三节动物实验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藏象气血理论。

2.针刺镇痛。

3.血瘀与活血化瘀研究。

4.治则与治法研究。

5.中药资源开发。

6.中药生物工程。

7.中药炮制与药性、药效。

8.青蒿素类药物药效学研究。

9.中药毒性研究。

10.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

11.方剂研究。

第五章中医细胞生物学实验研究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包括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2.掌握细胞培养的概念和方法。

3.掌握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概念和方法。

4.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其它常用研究技术。

包括显微镜技术、细胞化学技术、细胞周期分析、细胞凋亡的测定、细胞结构成分的离心分离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5.了解细胞生物学技术在中医研究中应用的现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

1.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2.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3.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第二节细胞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

1.细胞培养技术

(1)细胞体外培养的一般条件。

(2)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3)培养细胞的生长与观察。

2.显微镜技术。

3.中药血清药理学

(1)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的提出。

(2)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的主要内容。

4.细胞化学技术。

5.细胞周期分析。

6.细胞凋亡的测定。

7.细胞结构成分的离心分离技术。

8.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三节细胞生物学技术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中药药理研究的体外实验

(1)中药制剂的体外实验。

(2)中药有效成分的体外实验。

3.中医基础理论的探讨。

第六章实验中医学常用实验方法及其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理学、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不同学科实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2.掌握依据实验研究的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技术和综合多种技术。

3.了解生理学的主要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4.了解形态学的主要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包括解剖学、病理解剖学方法,组织学、病理学方法,电子显微镜方法。

5.了解生物化学的主要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6.了解分子生物学的主要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理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生理学的主要方法

(1)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

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显示、记录系统,机体或离体组织生命维持设备/保障系统。

(2)生理学实验常用方法:

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2.实验中医学应用生理学方法的现状与案例

(1)肾的研究。

(2)脾的研究。

第二节形态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形态学的主要方法

(1)解剖学、病理解剖学方法。

(2)组织学、病理学方法:

普通光镜标本制备技术,涂片、铺片、磨片标本的制备,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放射自显影,流式细胞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细胞凋亡检测技术,组织学常用显微镜,病理细胞的采集与观察。

(3)电子显微镜方法:

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子显微术、病理超微结构观察。

2.实验中医学应用形态学方法的现状与案例

(1)藏象理论:

肾、脾、肝、心、肺的研究。

(2)证候理论:

实热、虚热证候的研究,血瘀证候的研究,温病营血证候的研究。

(3)经络理论。

(4)新近发展形态学技术的引进。

第三节生物化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生物化学的主要方法

(1)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2)离心技术;(3)层析技术;(4)电泳技术;(5)光谱技术;(6)其他。

2.实验中医学应用生物化学方法的现状与案例

(1)阴虚与阳虚;

(2)心气虚;(3)肝和肝虚证;(4)脾虚证;(5)肺虚证;(6)肾虚与物质代谢;(7)体质学说。

第四节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分子生物学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1)载体;

(2)分子克隆常用酶;(3)重组载体;(4)DNA的凝胶电泳;(5)真核细胞RNA的制备;(6)Northernblot;(7)基因表达谱芯片和DNA阵列技术;(8)标记DNA或RNA探针;(9)cDNA文库构建;(10)真核细胞DNA的提取;(11)DNA文库构建;(12)Southernblot;(13)DNA的测序;(14)PCR、DD-PCR和RT-PCR;(15)DNA的诱变;(16)克隆化基因在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中表达;(17)克隆化基因所表达蛋白质的检测和分析;(18)Westernblot;(19)蛋白双向电泳。

2.实验中医学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现状与案例

(1)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肾本质的研究、中医药延缓衰老的研究、瘀血和活血化瘀治法的研究、治则治法研究。

(2)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

(3)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4)分子生物技术在方药研究中的应用:

在方剂研究中的应用、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中药品种鉴定与质量评价、中药材药效评价与筛选、改良中药品质和提高药品质量)。

第七章实验指导

[目的要求]

1.目的

(1)增进学生对实验中医学的理解。

(2)培养初步的中医学实验技术和能力。

2.要求

(1)积极、热情投入。

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学习与探索的潜能和积极性。

要求勤思考、勤观察、勤提问、勤动手。

(2)认真参与实验研究的每一个过程,在研究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参考文献,综合分析,得出合理的研究结论。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在学习研究中要求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4)要求培养科学的实事求是学风,客观地进行实验设计、分析报道实验结果。

(5)掌握各实验的实验原理。

(6)掌握各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的调试,准备和配制以及全部实验准备工作。

(7)掌握各实验的具体操作技术和方法,做好观察和记录。

(8)掌握实验结果的统计方法,准确分析实验结果。

(9)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教学内容]

实验一实验的一些基本要求与技术。

实验二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实验三小鼠的四诊和辨证方法及体质筛选。

实验四“气能摄血”实验。

实验五生三七粉对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

实验六不同治法对利血平气虚证小鼠的作用比较。

实验七不同治法对环磷酰胺阳虚证小鼠的作用比较。

实验八不同急性胃溃疡模型小鼠的比较及评价。

实验九肺气肿和肺气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实验十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及中药干预。

实验十一温病卫气营血动物模型实验。

[教学方法]

1.理论与教学实验配合如下:

第一章“绪论”:

实验一“实验的一些基本要求与技术”,实验室示教和配制试剂,为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准备。

第二章“实验中医学的基本方法”:

实验二“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包括小鼠、大鼠、家兔的抓取固定、标记编号、给药、采血、麻醉、处死、解剖等技术培训。

第三章“中医临床实验研究”:

实验三“小鼠的四诊和辨证方法及体质筛选”,以及实验四、五两个小的动物实验,以增进四诊和辨证标准,及治疗方法验证与发展的理解,熟练动物实验技能。

第四章“中医动物实验研究”:

实验六、七,观察证候动物造模后的证候属性,以及不同治法的作用与异同。

第五章“中医细胞生物学实验研究”,鉴于大多细胞培养室有严格的无菌操作要求,建议采用示教或采用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实验中医学常用实验方法及其应用”:

实验八、九、十,我国常见病动物模型,以及实验十一的外感热病动物模型,及其治疗干预。

有关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分别出现在实验六及以后的各章节中,可以安排对应的实验操作。

2.在观摩教学课件后,学员自愿分组,4~6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

三、参考性教学时数分配

1.理论课36个学时。

大致安排为:

理论课内容(学时)

总学时

第一章绪论(3)

3

第二章实验中医学的基本方法:

中医文献

(2)、实验基本方法(5)、研究的道德

(1)

8

第三章中医临床实验研究:

基本方法

(2)、断学/治疗

(2)

4

第四章中医动物实验研究:

原则和方法

(2)、证候动物模型与实验动物辨证(4)

6

第五章中医细胞生物学实验研究

3

第六章实验中医学常用实验方法及其应用:

生理学

(2)、形态学(6)、生物化学

(2)、分子生物学

(2)

12

合计

36

2.实验课72个学时(我校开展“中医学综合实验”,以替代该实验课)。

建议安排为:

理论课内容

学时

实验一实验的一些基本要求与技术

3

实验二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3

实验三小鼠的四诊和辨证方法及体质筛选

6

实验四“气能摄血”实验

6

实验五生三七粉对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

6

实验六不同治法对利血平气虚证小鼠的作用比较

9

实验七不同治法对环磷酰胺阳虚证小鼠的作用比较

9

实验八不同急性胃溃疡模型小鼠的比较及评价

9

实验九,或实验十,或实验十一

21

合计

72

四、考试和考核办法

1.理论课考试:

笔试。

2.实验课考核建议:

学习和实验态度(40%)、研究报告(60%)。

五、大纲使用说明

1.本大纲供中医基础专业、七年制专业使用,亦适用于其它专业,包括研究生选修或辅修本课程的学生。

2.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安排进行适当调整,但不能影响课程的基本体系。

六、主要参考书目

[1]克洛德·贝尔纳.实验医学研究导论(夏康农,管光东译).第一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中医临床研究方法指南(网络版).

[3]孟庆云.中国中医药发展五十年:

1949-1999.第一版.郑州:

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4]方肇勤主编.中医辨证论治学.第一版.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8.

[5]方肇勤主编.中医学综合实验.第一版.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

[6]马继兴.中医文献学.第一版.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7]张灿玾.中医古籍文献学.第一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8]贲长恩主编.医学科研思路方法与程序.第一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9]汪谦主编.现代医学实验方法.第一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10]金正均.医学试验设计原理.第一版.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11]倪宗瓒.医学统计学.第二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12]杨树勤.卫生统计学.第三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13]周仁郁,崔相学.统计方法及实验.第一版.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14]袁肇凯.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第一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15]朱文锋.中医诊断学.第一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6]袁肇凯.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第一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17]程虹译.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第一版.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9.

[18]方喜业.医学实验动物学.第一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19]卢耀增.实验动物学.第一版.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

[20]杨幼明.医学实验动物学.第一版.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21]刘福英,刘田福.实验动物学.第一版.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2]陈小野.实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第一版.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23]郑小伟主编.中医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学.第一版.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9.

[24]方肇勤主编.辨证论治实验方法学——实验小鼠诊法和辨证.第一版.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5]方肇勤主编.大鼠/小鼠辨证论治实验方法学.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9.

[26]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一版.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7]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第一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28]徐叔云主编.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二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29]王夔主编.中药研究现代方法学.第一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0]日本·真岛英信.生理学(姚承禹等校译).第一版.北京:

人们卫生出版社,1987.

[31]陈次青编著.生理学.第一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32]韩济生主编.神经科学纲要.第一版.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33]沈岳良主编.现代生理学实验教程.第一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34]郑思竞主编.人体解剖学.第二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35]杜卓民.实用组织学技术.第二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36]武忠弼主编.病理学.第四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37]周庚寅主编.组织病理学技术.第一版.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38]钟慈声主编.细胞和组织的超微结构.第一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39]陈啸梅.组织化学手册.第一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40]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五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1]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主编.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2]赵永芳编著.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43]黄培堂等译.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44]方肇勤主编.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版.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5]沈关心,周汝麟主编.现代免疫学实验技术.第一版.武汉:

湖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46]钱玉昆主编.实用免疫学新技术.第一版.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

[47]许贤豪.神经免疫学.第一版.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

[48]B.H.坎特威茨,H.L.罗迪格(III),D.G.埃尔姆斯.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郭秀艳等译).第一版.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医学综合实验PBL/案例教学教学大纲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中医学教研室

方肇勤

2013-9-23修订

目录:

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PBL/案例教学教学评价原则和方法

四、教材和教学条件

五、参考书和参考文献

 

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标

1.课程性质

《中医学综合实验》是一门由学生独立自主设计和采用多手段实验研究的综合实验课。

本课程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方法开展中医药科研课题研究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地进行选题、设计、实验准备、实验研究、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从而初步奠定基本的科研基础。

课程中采用PBL/案例教学教学,在于进一步完善和贯彻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组间交流讨论和分析,以及针对具体案例开展实验设计,最大限度地投入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以期实现从学到用的能力的培养。

2.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PBL/案例教学教学的一般目的和要求

1)PBL/案例教学教学的一般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学习、给学生在探究未知的不易解决的困惑中发现自身的欠缺,通过PBL/案例教学课程的每一阶段,了解相关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而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

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鼓励其寻根问底地探究和深入细致地探讨问题中所包含的内容、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够独立地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方法开展中医实验研究的能力、中医药学研究的创新、创造、开拓的精神和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

通过参与PBL/案例教学教学过程学生应达到下述教学目标:

①PBL/案例教学基本教学目标,有知识、能力及情感等多重目标。

②学习本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③还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共同开展研究的能力,善于思考,敢于发表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