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二则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3996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二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古文二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古文二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古文二则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古文二则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文二则教案.docx

《古文二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二则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文二则教案.docx

古文二则教案

21、古文二则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字词,能读通课文。

2、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4、本文短小精悍,可让学生体会简约、精炼的写法。

重   点:

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

难   点:

联系实际体会“慎独”的深刻内涵。

《四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汉代的杨震,因为多才而且贤德被举为茂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得民众拥戴。

经过四次升迁,做了荆州日刺史,东莱太守,就在他赴仕途经昌邑,正是他举荐的秀才王密为县令,王为感恩,于深夜送金,杨震会如何处理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四知》,寻找答案吧!

(二)学生尝试合作

1、说说范晔及《后议书》,后点评

A、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博。

顺阳(今河南浙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宫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撰成《后议书》,已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B、《后议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取代了《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

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祥,生动感人。

2、正音

骘(    )     辟(   )     荆(   )    邑(   )

谒(    )     涿(    )    廉(    )

补充注释:

①当之郡:

之,动词,去、到。

②道经昌邑:

道,取道,先定去某地的路线。

③谒yè:

拜见。

④以遗震:

遗wèi,赠与。

3、一词多义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过去)

故 故人知君            (我。

汉代在门生、故史前自称)

故旧长者……        (原来、过去。

故旧,老朋友)

当之郡                (动词,去、往)

以此遗之                  (代词,代子孙、他们)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连词,表示顺承)

而 密愧而出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而亦终不用也              (连词,表转折)

4、省略句式

①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省主、(王密)]

②暮夜无知者             [省主(送金这件事)]

③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省主(我)要让……]

5、成语

暮夜无知:

原指夜里做的事情,没有人知道。

后用来比喻暗中贿赂。

6、品味

课文以对白勾勒人物形象,寥寥数语,却将人物描写得有血有肉,并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清官形象。

(三)尝试文本探究

1、说说范晔与《后议书》

指名学生介绍《后议书》及作者范晔,其他学生点评。

2、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个人物?

所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杨震)                   (语言描写)

3、为人处事,你怎样理解“无知、神知、我知、子知”

4、你觉得本文中杨震的故事有什么现实意义?

(四)尝试拓展练习

1、解答课后思考题一。

2、搜集有关《后议书》和范晔的资料。

3、熟读课文,能翻译课文。

附:

板书设计

大将军闻其贤而辟之         远近闻名   侧面描写

王密夜怀金以遗震

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杨震拒金(详)

故旧提议“为开产业”                     正面描写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清正廉洁(略)

八、教学反思

1、由“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急于学习课文的动机。

2、尝试题起到了“导法”的作用,体现了教者的主导作用。

3、在文本探究过程中,既解决了疑难问题,又对文本有了一个整体把握。

4、在尝试拓展练习中,学生有了古今对比的体验,有了现实的思考,体现了人生价值观

 

《私心》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时人将第五伦比作西汉的贡禹说:

“清高正直、以第五伦为第一”。

可第五伦自己却说“有私心”,其“私心”表现何在?

我们应怎样看待?

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私心》,来亲自感受,寻找答案吧?

(二)学生尝试合作

1、教师简介第五伦,并范读课文。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

其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

田氏在西汉初迁徒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故以迁徒的次序作为姓氏。

2、学生自读课文

a、尝试朗读,找出生字、词。

b、学生自读自悟。

3、正音

谏止(   )  辄(   )  悫(   )  便宜(   )

4、解释加点字词

①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对国家有利的事)

②性质悫               (性,生性;质,诚信)

③每三公有所选举       (选贤任能)

④若足者               (象这样)

5、古今异义词

便宜 古:

对国有家利的事

     今:

价格低

性质 古:

生性诚实(质朴)

     今:

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属性

选举 古:

选贤任能

     今:

用投票等表决方式选代表或负责人

(三)尝试文本探究

1、学生自由组合朗读课文

2、讨论:

a、怎样理解此文主旨?

        b、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特点?

“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自己却认为有私心,我们怎样看第五伦的“私心”?

(是人天生具有的,属人之常情,人皆有之)

3、结构分析

分两层写第五伦一心奉公,清正廉明

写第五伦向别人解释“私心”

4、写法分析

①语言简结、朴素无华,以人物对白表现人物性格。

②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操。

(四)尝试拓展练习

1、解答课后思考练习题二、三

2、搜集有关“清正廉洁、严于自律”的清官资料。

如《子罕弗受玉》、杨震的故事《毁屋留名》

3、交流搜集的资料,评价资料的价值。

4、熟读课文,能翻译课文

5、现实意义、启示:

清正自律、严于律己

附:

板书设计

衬托

无私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或谏叱遣之,奏记便宜并封上

坦诚

私心

比作前朝之贡禹

友人与千里马未收但不忘

要点

兄子病十往而退而安

已子疾虽未视而竟夕不眠

八、教学反思

 

22、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简介作者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

在信中,作者用生动而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山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现存为节文。

吴均(469-520)字叔庠。

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史学家。

出身寒贱,自幼好学且有才华。

所作诗文,清拔而有古气,颇为时人所赞赏,亦深得梁武帝萧衍的喜欢。

遂延入朝。

虽然吴均的诗文华美,风靡当世,但其为人耿直,又私下撰写《齐春秋》,获罪于帝,旋罢官。

随复起用,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本文的形式上是六朝所盛的“骈文”(也称“四六文”),骈文讲究对仗、韵律、藻饰,后畸形发展,文而无质,故佳品不多。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飘荡(dàng)急湍(tuān)轩(xuān)邈泠泠(líng)经纶(lún)横柯(kē)

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学生朗读或范读课文。

(1)注意语速。

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

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

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

如: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交流一下文中的文言词汇、句子

1、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有时见日()

2、一词多意

者经纶事务者()从从民欲也()

中轩敞者为舱()从流飘荡()

绝天下独绝()上负势竞上()

百叫不绝()横柯上蔽()

3、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任意东西()皆生寒树()互相轩邈()

五、练习

(一)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写听觉感受的: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A、文中最能反映作者随心所欲、心神无束的一句是        。

B、文中最能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的一句是             。

C、文中以动写静,赋予景物以蓬勃向上之势的一句是        。

D、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二)、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那样阴暗。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风光优美,到处都有让人留连忘返的山山水水。

上节课我们已对《与朱元思书》进行了整体感知,能理解文意,说出重点词语的意思。

课后要求大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说说吴筠是如何向好友朱元思介绍富春江山水的。

下面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课堂研讨

1、作者在介绍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