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歌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3971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土的歌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泥土的歌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泥土的歌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泥土的歌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泥土的歌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泥土的歌一》教学设计.docx

《《泥土的歌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土的歌一》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泥土的歌一》教学设计.docx

《泥土的歌一》教学设计

2016年教学设计音乐科

《泥土的歌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泥土的歌

(一)》是选自湘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凸现“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学。

教材选取了各地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演唱与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感受民歌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愿意主动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

本单元由四个版块组成:

1、演唱:

《放马山歌》

2、欣赏:

《脚夫调》、《澧水船夫号子》、《槐花几时开》

3、音乐知识:

了解民歌、号子、与山歌等概念。

4、活动与练习:

①对民歌体裁识别强化;②创作实践

(一),学习民族音乐常见的创作手法“鱼咬尾”,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竖笛演奏的两首乐曲《赶摆舞》、《只要妈妈露笑脸》。

试排二部合唱《凤阳花鼓》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民歌等缺乏基本的了解,加上流行音乐的冲击,对于传统而优秀的中国作品,大部分学生也没有兴趣去听。

但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对世界的新鲜事也充满好奇,所以本单元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愉悦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动情地聆听、投入地演唱、尽情地表现。

三、设计理念

传统民歌很难走进现代学生的生活,怎样让学生了解民歌、认可民歌,从而喜欢民歌,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也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常识,可以结合听赏、体验、参与表现以及探究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及创造力,并引导他们结合不同地域人民的劳动、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地域特征去理解民歌,使学生获得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四、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教材上四首民乐曲子,体验乐曲表现的不同情感与韵味,并能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2、学唱歌曲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欣赏《脚夫调》和《槐花几时开》,比较和发现三地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能用自然正确的演唱方法,独立自信地演唱其中一首歌曲

3、能尝试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听赏、体验、交流等方式,了解民歌的相关知识

4、能辨别山歌、号子等民歌体裁,并能说出其主要特点。

6、通过演唱和欣赏本单元的歌曲,引导学生能真正喜欢中国民族歌曲,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五、教学重难点

1、体会各地方的民歌特点。

2、让学生熟悉歌曲并且掌握节奏方面的知识,排二部合唱《凤阳花鼓》

3、学唱歌曲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音乐等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方法

讲授、体验、讨论、游戏、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等直观教学手段。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感受民歌

1、播放电白原创音乐片段,激发学生兴趣

2、你还听过中国其它地方的特色民歌吗?

请举例

3、教师小结

1、认真听赏

 

2、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学生认真聆听

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唱《放马山歌》

 

1、播放云南民歌《放马山歌》设问:

听这首歌曲,你脑海有什么画面出现?

2、歌曲简介

3、教唱歌曲

(1)先教歌曲中的衬词“哟哦”,讲明学习要点。

老师演唱时学生配合吆喝。

(2)教唱歌曲,让先学会唱的学生取代教师唱歌词。

(3)着重教学装饰音的演唱方法:

下滑音、前倚音。

(4)让学生完整试唱,并尝试用方言演唱。

(5)分析:

作品结构及分作手法简介。

(6)律动:

设计动作,边唱边演。

1、学生讨论、思考后回答

2、认真聆听。

3、学生学唱歌曲

(1)学会吆喝衬词,运用民歌中“喊唱的方法”并配合教师演唱。

(2)学唱歌曲,然后分组配合演唱,并关注特别难唱的地方。

(3)着重练习装饰音的演唱方法:

下滑音、前倚音。

(4)大胆演唱,互相评价。

(5)学生认真聆听,归纳总结。

(6)律动:

模仿马蹄声和挥鞭的动作。

 

创设情境体验山歌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已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

山歌体裁

教师小结民歌中山歌的特点。

学生认真聆听

欣赏《槐花几时开》

1、让学生欣赏后提问:

歌曲有什么衬词?

属于哪个地方的民歌。

2、让学生尝试用普通话和本地方言朗诵歌词,体会语言带来的作品风格、情绪等的差异。

3、对比欣赏由鲍元恺改编的同名管弦乐曲,说说民歌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2、学生讨论后回答“啥子”、“噻”,教师补充引导。

2、学生尝试用各种方言去朗诵歌词,并尽可能试唱体验。

 

3、根据教师提示,思考后回答问题。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竖笛演奏傣族民歌《赶摆舞》

1、出示谱曲,先让学生自由练习,教师随堂指导。

2、学生分组展示。

3、课后吹奏作业:

朝鲜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

1、学生自由练习,有问题及时提出。

2、分组PK

3、记录好教师布置的作业。

让学生在吹奏中体验民歌,提高演奏的能力

课后拓展

除了山歌以外,民歌还有哪种体裁,大家回去查找一下相关资料并听听相关歌曲。

课后查询资料

加深学生对民歌的印象。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

一、演唱《放马山歌》

二、欣赏《槐花几时开》

三、竖笛演奏傣族民歌《赶摆舞》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部分

检查学生查找资料的情况

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

体验音乐与生活的结合

1、播放纪实片《船工》视频片段。

提问:

在影片中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2、出示图片:

讨论:

船工们在平水与急流的环境中,喊声有什么不同?

3、出示:

节奏类型图

1、学生观看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请同学上来模仿表演,看哪个同学模仿的最好。

3、跟随老师的手势,用不同的力度表现船工们遇到不同的情况呐喊。

感受劳动号子与劳动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下面欣赏的歌曲做铺垫。

表现与实践

(一)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1、简介船夫号子的由。

2、用手势引导学生听赏

3、分析歌曲的结构。

4、情境创设:

5、探究:

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和拉船的过程中唱船工号子呢?

1、认真聆听。

2、听赏时跟随教师用手势一起参与体验手流的变化。

3、认真聆听,提出不懂的地方。

4、模仿“摇橹”的动作与老师呼应。

5、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

通过各种环节,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加深对劳动号子特征的理解。

表现与实践

(二)欣赏《脚夫调》

1、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三首民歌,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回答哪一首是陕西民歌?

C

A《太阳出来喜洋洋》

B《小拜年》

C《脚夫调》

2、教师介绍陕西省的地理知识和人文景观。

3、再一次聆听《脚夫调》,提问:

陕北信天游《脚夫调》的特点?

 

4、教师介绍陕北信天游风格和特点。

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

歌词基本以七字为一句,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起兴,下句起题。

既可以两句独立成歌,也可把几段或十几段歌词并列,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

1、学生认真聆听后选择,并说说理由。

 

2、学生聆听。

3、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高亢有力、激昂奔放)

 

4、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解说,并尝试根据这首民歌的曲调,即兴编创一两段新的唱词。

 

通过感受、体验、表现进一步了解民歌的各种体裁形式。

小结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头传唱,不断加工而成的集体创作的成果,它们短小、生动、淳朴、具有即兴性,鲜明的民族特征的地方色彩,一般我们按体裁把民歌分为:

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学生认真归纳总结

能认识三种体裁的民歌的特点。

表现与创造

创作练习:

“鱼咬尾”,教师分析这种旋律创作方式的特点,出示书本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比赛。

学生了解这种创作方式后,分组讨论,完成课本练习并展示出来。

展示自我,敢于实践和表现,运用音乐技能进行创造。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

一、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二、欣赏《脚夫调》

三、小结:

民歌分为:

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四、用“鱼咬尾”的方式创作旋律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