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必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9605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必修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必修1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点: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与难点】

◆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梳理与拓展】

考点一:

自然资源

kaodianyi考点一

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

(1)概念:

人类直接从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与,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再生资源:

如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2)分类

不可再生资源:

如。

拓展:

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能源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作为生产

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自然要素。

能源是指能够为人类提供某

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有些能源属于自然资源,

但有些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如水电、焦炭、核电等),不属

于自然资源,总之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2、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1)分布的:

某些可再生资源受条件影响,分布具有明显的

规律;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主要受作用制约,分布也有规律可循。

(2)资源间的联系性:

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3)的有限性。

(4)利用的发展性: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利用将进一步拓展,利用率也不断提高。

【经典例题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回答

(1)~(3)题。

(1)图2A、B、C、D中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图2

(2)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再生资源可循环再生,取之不尽

B.矿产资源的开发潜力是无限的

C.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其分布也是有规律的

D.受水热条件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3)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

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自然资源质量差B.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C.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D.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考点二:

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采猎文明阶段:

土地的对人类影响不大,土地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

农业文明阶段:

土地的和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工业文明阶段:

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因素。

土地用途的多样化,使土地质量的含义和判别标准也发生了本质变化。

如非农业用地的土地质量的判断以土地的和用途等来衡量。

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

(2)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不断,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越来越,利用率越来越高。

(4)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各种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典例题2】图3为“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1)~(3)题。

(1)

图3

图中影响d曲线变化的主导因素

是(  )

A.土地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

(2)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

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A.数量B.质量

C.类型 D.区位

(3)关于工业文明时期,自然资源利用状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种类、范围在扩大

B.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C.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

D.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考点三: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背景:

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的和利用,导致了某些资源的和环境的。

因此,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

(2)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途径

要求

适度开发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

利益兼顾

人类要将利益与长远利益、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重视保护

要高度重视对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的目标

公众参与

应充分调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表1

【经典例题3】表1为“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

读表回答

(1)~

(2)题。

(双项选择)

储量百分比(%)

产量百分比(%)

消费量百分比(%)

36

97

41

13

0

13

资料缺失

0

26

51

3

20

(1)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A.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B.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C.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D.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2、土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

盐碱化

酸化

污染

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不合理的垦殖等人为因素

气候变暖、气候干旱、风沙侵蚀等,滥垦滥挖、过度放牧、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

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水位上升,沿海地区过分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

水土流失、酸雨、大量使用化肥

大气、水污染,工业、生活固体污染物堆放,农业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

危害

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

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沙危害、沙尘暴等

耕地退化、农业减产

土壤酸度增大、板结

间接污染水源、食品、危害人们健康

对策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完善排灌系统,利用水利和生物等配套技术

施有机肥、加熟石灰

预防为主,治理污染源

【经典例题4】(2011年江苏卷)图4为“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5为“2000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双项选择)

图5

图4

(1)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2)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A.建设用地增加          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D.未利用地增加

【经典例题5】图6为“黄河干支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图”,读图完成

(1)~

(2)题。

图6

(1)有关①、②两河段水质状况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流域内工业布局较少

B.①河段水质较差,主要由于该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C.②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支流多,河流净化能力强

D.②河段水质较差,因为该河段工业污染严重

(2)从③河段到②河段,黄河干流(  )

A.径流量明显加大B.地势逐渐降低

C.含沙量显著增大D.结冰期逐渐变短

3、我国能源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②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③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④农村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产生的原因

①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②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较小;③人口多,

人均能源资源不足;④经济发展快,能源消费量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原油消费国)。

(3)解决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率;②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③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④开发清洁煤技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⑤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保证油气供应稳定可靠。

【经典例题6】(2010年江苏地理)图甲为“1990年和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结构图”,图乙为“2006年各地区原油生产、原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产量占全国的比重”。

读图7,回答问题。

图7

(1)图甲所列国家中,与1990年相比,2006年新增的石油进口国中比重最大的三个国家依次是、和。

(2)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

国外方面:

国内方面:

(3)读图乙,原油生产比重明显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区有,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原油加工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华东地区原油加工、乙烯生产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

(4)石化工业园是由石油化学工业企业集聚而形成的,其主要优点有

和。

【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图8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

图示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

盾,而且愈演愈烈,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D.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图9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4.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在未来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站,今后5年至15年之内,山东省将有海阳、乳山和荣成三个核电站相继投产。

目前,规划中的海阳核电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计划2010年前期工程两台机组并网发电。

据此回答5~6题。

5.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

B.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

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

6.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的状况在短期难以改变的措施之一,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下,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

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限度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

图10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双项选择)

 

7.图10示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利用在的共同问题有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B.工业用水比例过大

C.过度利用水资源D.土壤盐碱化

8.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有

A.河流径流量较小B.城市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C.灌溉用水量大D.水资源利用率低

二、综合题

9.(10年上海地理卷)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

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

图11为“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

三条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指、

和。

(2)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3)世博会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三江源对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

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

A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

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问题:

原因:

举措: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图12(日本核电站分布示意图);图13(日本能源构成示意图)。

图12图13

材料二: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部分核辐射污染随风扩散,日本还向海洋中排放了遭受核污染的废水。

(1)日本核电站的分布特点是。

(2)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但其核辐射对我国影响较小,请结合相关地理知识说说理由。

 

(3)日本宣布将关闭部分核电站,这可能造成日本电力供应不足。

请你为日本政府献计献策。

 

(4)试运用相关知识对日本的能源构成作一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经典例题1】CCC

【经典例题2】DDD

【经典例题3】ACAC

【经典例题4】BCAC

【经典例题5】DB

【经典例题6】

(1)沙特阿拉伯 安哥拉 俄罗斯 

(2)拓宽石油供应渠道(来源地多元化);保障石油运输安全(运输方式多样化) 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3)西北、华北、东北 原料 市场 (4)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

【课后巩固】

1、A2、C3、D4、B5、B6、C7、CD8、AC

9、

(1)乙;黄河;长江;澜沧江

(2)地处我国第一阶梯地势高;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作为三大江河主要补给来源。

(3)A河:

兰州、银川、郑州、济南

B河: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4)问题:

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变差

原因: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用水需求量激增;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受污染等举措:

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污染,提高水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0、

(1)分布密集;临近海洋;临近主要工业区。

(2)日本位于我国东部,此季节日本盛行西北季风;日本附近洋流主要向北、向东流;辐射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不断稀释。

(3)节约能源;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其他能源;从国外输入能源;发展低能耗工业;压缩或转移部分高能耗企业。

(4)能源构成多样化,利于保障能源消费安全;能源构成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为主,对外依赖性较大;能源构成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为主,可能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水能比重太小,与其水能资源丰富不相适应;核能比重相对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