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942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9课

_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1)鸦片战争后,质优价廉的洋纱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1)纺织分离:

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和“织”分离。

(2)耕织分离:

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丝、茶大量出口,日益商品化。

3.影响:

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

①主要主张: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②代表人物:

中央:

奕;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2.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以“自强”为旗号,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了天津机器制造局。

(2)创办民用工业:

以“求富”为旗号,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筹划近代海防: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近代教育:

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3.结局:

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4.影响

(1)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条件

(1)列强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概况

(1)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区:

主要在沿海地区。

(3)代表:

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4)特点:

使用机器、雇用工人,进行生产。

[轻巧识记]

1.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关系图

2.洋务运动

[易错提醒]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并没完全解体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正确区分近代化与工业化

(1)近代化是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

(2)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理性化。

[概念阐释]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1)“近代”从生产力角度理解,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2)“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而兴建的工厂制工业。

(3)近代民族工业:

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1.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但在大部分农村,自然

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2.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科

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材料一] 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这一现象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影响?

[教你读史]

注意省略号前后从原因和结果两方面的表述。

 

[提示] 现象: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影响:

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纷纷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商品市场等。

[材料二] (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

(2)材料二说明自然经济解体有何特点。

实质如何?

[教你读史]

“不复畅销”说明传统家庭手工业受到冲击。

[提示] 特点:

自然经济解体首先从东南沿海开始。

实质: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世界市场的经济附庸。

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角度

变动

实质

评价

生产模式

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 

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 

经济结构

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

对外

交流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

国家政策

从“抑商”向“扶商”转变

洋务运动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

……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

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

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

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李鸿章创办企业的目的和性质是什么?

又有什么意义?

[教你读史]

抓住关键信息“富”“强”“机器”等进行归纳。

[提示] 目的:

挽救危机,追求富强。

性质:

近代企业。

意义: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对外国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材料二] “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

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

“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

——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

(2)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教你读史]

关键词“官夺商权”、“剥商”、“势如虎”反映出“官督商办”的弊端,据此分析失败的原因。

[提示] 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自身经济管理腐败。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

1.经济上

(1)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2)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经济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2.政治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

3.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西方的经济侵略和近代企业的冲击。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4.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二、利用不同史观解读洋务运动

史观类型

结 论

革命史观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现代化史观

迈出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

世界史观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人才

文明史观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文明,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并促使中华文明逐步融入世界现代工业文明

社会史观

是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的重要分水岭,促使社会思想观念、生活习俗、文化教育等逐步向近代社会迈进

唯物史观

没有变革旧的封建关系,以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走向富强

题组一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  )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

解析:

选A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东南沿海地区,中国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结构在这里开始解体。

2.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解析:

选D 自然经济的特点是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生产相结合即男耕女织,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不投向市场,所以“解体”的含义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题组二 洋务运动

3.李鸿章说: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

解析:

选D 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其目的都在“自强”,故A、B、C三项错误;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工业,目的在于“求富”,故D项正确。

4.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解析:

选C “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意在强调封建政府压制、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

5.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

B.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C.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D.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解析:

选B 洋务运动期间,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最终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但是没有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题组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

解析:

选B 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项符合题意。

 

7.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以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

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B.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C.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D.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

解析:

选A 中国的民族工业从一开始就是发展轻工业,而“机器制造”是典型的重工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