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湖区春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971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子湖区春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梁子湖区春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梁子湖区春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梁子湖区春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梁子湖区春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梁子湖区春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

《梁子湖区春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子湖区春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梁子湖区春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

梁子湖区春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梁子湖区2018年春期中质量检测

九年级物理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广场舞(俗称坝坝舞)风靡各地,在广场上,跳舞的人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对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音乐声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B.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音乐声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噪声

D.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音调

【解答】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音乐声是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此选项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通过空气传递到人耳中。

此选项正确;C、音乐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

此选项正确;D、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响度。

此选项错误。

故选:

D。

2.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为20cmB.一个鸡蛋的重力大约为10N

C.电热水壶的功率约为50WD.公路上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为300km/h

【解答】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20cm左右。

此选项符合实际;B、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05kg×10N/kg=0.5N.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电热水壶正常工作的电流在5A左右,电功率约为P=UI=220V×5A=1100W左右。

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公路上汽车正常行驶速度在60km/h左右。

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

A。

3.关于以下成语中的“影”,形成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1)形影不离

(2)湖光倒影(3)毕业合影(4)立竿见影(5)杯弓蛇影。

A.

(1)

(2)B.(3)(5)C.(3)(4)D.

(2)(5)

【解答】解:

(1)形影不离,“影”是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映出水面上的物体的像都属光的反射现象;故湖光倒影,属于光的反射;(3)毕业合影,“影”是人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这是折射现象;(4)立竿见影,“影”是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5)“杯弓蛇影”是由于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弓,酒的液面相当于平面镜,墙上的弓在平面镜中成像,好像一条蛇,因此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

D。

4.如图所示,透过凸透镜人眼能看到M处的蜡烛在N处成放大的清晰像,若在M和N之间的AB虚线处放上一块不透光的光屏,则(  )

A.人眼不能在N处看到清晰像

B.人眼能直接在光屏上看到清晰像

C.只需将蜡烛自M处像透镜靠近适当距离,就能看到清晰像位于光屏处

D.只需将凸透镜向右远离蜡烛适当距离,就能看到清晰像位于光屏处

【解答】解:

A、人眼看到虚像是由蜡烛射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光屏不会挡住射向左侧的折射光线,故仍能看到虚像,且位置仍在N处,故A错误;B、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故在光屏上不能直接看到虚像,故B错误;C、成虚像时,物靠近透镜,虚像也靠近透镜,所以可以将虚像调到AB处,注意这里没有说成在光屏上,故C正确;D、透镜向右,相当于蜡烛远离,所成虚像也远离,且远离更快,虚像在N左边,若成实像,实像在透镜右侧,不可能在AB处,故D错误。

故选:

C。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水和酒精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C.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可以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D.打开酒精瓶瓶塞后,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不停地运动

【解答】解:

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比热容以及升高的温度,只知道升高的温度,无法判断,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因为热风的温度不但高,而去空气流动速度快,所以可以加快手上水的蒸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6.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25℃

【解答】解:

A、在t时=5min时,该物质开始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

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如图,在t=12min时该物质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完毕,故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D错误;故选:

A。

7.高铁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而且为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下列关于高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轨道上匀速直线运动的列车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静止的列车受到的重力与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

C.列车刹车时,速度会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车具有惯性

D.高铁减速进站时,力的作用效果不变

【解答】解:

A、在轨道上匀速直线运动的列车处于平衡状态,因此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A正确;B、静止的列车受到的重力与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C、列车刹车时,速度会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而不是因为车具有惯性,故C错误;D、高铁减速进站时,其速度减小,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的,故D错误。

故选:

A。

8.对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

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造的

C.水坝下部比上部建造的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D.火车进站时旅客不能越过安全黄线,依据是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解答】解:

A、吸管吸饮料时,用力吸时,管内压强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嘴里。

故A正确;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造的。

故B正确;C、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错误;D、火车进站时旅客不能越过安全黄线,依据的是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故D正确。

故选:

C。

9.如图是吊车起吊货物的结构示意图,伸缩撑杆为圆弧状,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使吊臂绕O点缓慢转动,从而将货物提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吊臂是一省力杠杆,但要费距离

B.吊臂是一个费力杠杆,但可以省功

C.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的力臂变小

D.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渐渐变小

【解答】A、如图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大于阻力,吊臂是费力杠杆。

故A错误;B、吊臂是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但不省功,故B错;CD、由题知,吊车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减小,根据F1×l1=F2×l2可知动力减小,所以伸缩撑杆的支持力逐渐变小。

故C错、D正确。

故选:

D。

 

10.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所示,其中每一个滑轮的重量都相同,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G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G1=G2,则拉力做的总功相同

B.若G1=G2,则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C.若G1>G2,则拉力做的有用功相同

D.用甲、乙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解答】解:

A、甲滑轮组中有一个动滑轮,乙滑轮组中有两个动滑轮,所以若把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乙滑轮组做的额外功多,若G1=G2,把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根据W=Gh可知甲乙所做的有用功相同,总功=有用功+额外功,故A错误。

B、若G1=G2,甲乙所做的有用功相同,乙做的总功大于甲做的总功,根据η=

,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故B正确;C、若G1>G2,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根据W=Gh可知:

甲所做的有用功大于乙所做的有用功,故C错误;D、用同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所做的额外功不变,有用功发生变化,所以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值发生变化,所以机械效率变,所以D错误。

故选:

B。

11.汽车仪表盘上都有一指示灯,用它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

四个车门中只要一个车门没有关好(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该指示灯就会发光,在下列所示的电路图中,你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

开关没闭合灯就亮,显然开关与灯是并联的,且四个开关中任意一个未闭合指示灯会发光,故四个开关要串联。

A、由电路图可知,几个开关是并联的,当开关都闭合时,即车门都关好,灯泡也会发光,故A不符合要求;

B、由电路图可知,几个开关是串联的,当有一个开关断开时,即有车门没关闭,灯泡不亮,所以与题意要求相反,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几个开关是串联的,当开关都闭合时,即车门都关好,电源会被短路,灯不发光,故C不符合要求;

D、由电路图可知,几个开关是串联的,电阻R起保护电路的作用,当开关都闭合时,即车门都关好,灯泡不会发光,故D符合要求。

故选:

D。

12.关于家庭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一定是电路发生了短路

B.连入电路中的用电器总功率越大,干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C.保险丝熔断了,可以用铜丝或铁丝代替

D.空气开关跳闸后,重新闭合开关就可以了

【解答】解:

A、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也可能是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A错误;B、由I=

可知,连入电路中的用电器总功率越大,干路中的电流就越大,B正确;C、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不能自动切断电路,起不到保险的作用,C错误;D、空气开关跳闸后,应先排查跳闸的原因,整修后,闭合开关,D错误。

故选:

B。

13.下列关于电与磁,判断正确的是(  )

A.用电器工作时就是不断地消耗电源的电荷

B.磁场看不见,但却是客观存在的

C.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作用的原理制成,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扬声器(喇叭)是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

【解答】解:

A、用电器工作时就是不断地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电源的电荷是不会消耗掉的。

故A不符合题意。

B、磁场看不见,但是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故B符合题意。

C、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作用的原理制成,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C不符合题意。

D、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一种装置,麦克风是把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4.L1灯规格为“6V3W”,L2灯规格为“3V3W”,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与L2灯丝电阻之比为2:

1

B.两灯串联,当电路中电流为0.5A时,L2灯两端电压为3V

C.两灯并联,当一个灯正常发光时,通过另一个灯的电流为1A

D.两灯并联在3V电压下,L1灯与L2灯消耗的实际功率之比为1:

4

【解答】解:

A、根据P=

得:

R1=

=

=12Ω,R2=

=

=3Ω,

所以R1:

R2=12Ω:

3Ω=4:

1,故A错误;

B、两灯串联,当电路中电流为0.5A时,I=I1=I2=0.5A,

由I=

,U2=I2R2=0.5A×3Ω=1.5V,故B错误;

C、两灯并联时,U=U1=U2,为使一个灯正常发光,另一灯又不能烧坏,所以电源U=U1′=U2′=3V,即L2可以正常发光,此时通过L1的电流,I1=

=

=0.25A,故C错误;

D、两灯并联在3V电压下,U1′=U2′,P1实:

P2实=

=R2:

R1=1:

4.故D正确。

故选:

D。

15.如图所示是一种风速测定装置,其中风速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R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

T型管道的竖直管内装有可上下无摩擦自由移动的轻质活塞,活塞通过轻质细杆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相连,S闭合后,当风速增大时(  )

A.活塞上方气压变大,活塞向下运动,风速表的示数变大

B.活塞上方气压不变,活塞静止不动,风速表的示数不变

C.活塞上方气压变小,活塞向上运动,风速表的示数变大

D.活塞向上运动,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解答】解:

ABC、当风速变大时,活塞上方气压变小,活塞向上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变大,电压表(风速表)示数变大,AB错误,C正确;D、电源电压U不变,电路电流I增大,由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故D错误。

故选: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8分)

16.福州地铁1号线的建成,将有效减缓城市南北向主干线的交通拥挤。

(1)1号线全长29.2km,列车全程运行约0.7h,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41.71 km/h(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列车在运行时将电能转化为 机械 能。

(2)列车的内的乘客面对车窗可以看到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 反射 形成的(选填“反射”或“折射”)。

(3)如图是设计的地铁站台,在站台与轨道之间有玻璃幕墙,可以让列车行驶产生的噪声在 传播过程 中减弱。

(4)车厢内有许多拉环供乘客使用,可以防止列车启动或刹车时,乘客由于 惯性 而摔倒。

(5)你认为这种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的优点是 缓解地面的交通压力 (写出一点即可)。

【解答】

(1)已知列车运行路程和时间,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41.71km/h;列车在运行时消耗电能得到了机械能,所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列车的内的乘客面对车窗可以看到自己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3)在站台与轨道之间有玻璃幕墙,可以让列车行驶产生的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4)车厢内有许多拉环供乘客使用,可以防止列车启动或刹车时,乘客由于惯性而摔倒;

(5)地铁建设大大缓解地面的交通压力。

故答案为:

(1)41.71;机械;

(2)反射;(3)传播过程;(4)惯性;(5)缓解地面的交通压力。

17.汽车的散热器用水作冷却剂利用了水的 比热容 较大的性质;如果散热器中装有10kg的水,在温度升高1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 0.01 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

[天然气的热值q=4.2×107J/m3,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解答】解:

汽车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水吸收的热量Q=cm△t=4.2×103J/(kg•℃)×10kg×10℃=4.2×105J;

相当于完全燃烧的天然气:

V=

=

=0.01m3。

故答案为:

比热容;0.01。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8.如图所示一束激光α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圆心O,结果在屏幕上出现两个光斑,请画出形成两个光斑的光路图。

【解答】如图所示:

19.如图所示,用瓶起开启瓶盖,请画出阻力F2及在A点所用最小力F1的示意图。

【解答】如图所示:

20.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电流表测灯泡L2中电流连接的线路图。

(1)电流表连接有什么错误?

(2)现要测灯L1的电流,只允许变动一根导线的一个端点的连线位置,请在图中用虚线

标出,并在改动的导线上打“×”。

(3)标出螺线管左端的极性(选填“N”或“S”)。

【解答】解:

答案为:

(1)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如上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实验器材有:

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刻度尺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 。

【解答】答案为:

刻度尺;位置。

22.大课间活动,男女同学分组进行篮球投篮比赛,小明发现男、女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

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人行”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猜想。

猜想l:

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篮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

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

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的材料有关

于是,小组同学们用两只充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质地板上进行了实验。

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你参与到研究性学习小组中,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球的型号

下落高度/cm

地面材料

反弹高度/cm

1

#7

120

木质

80

2

#7

120

水泥

90

3

#7

150

水泥

110

4

#6

120

木质

80

(1)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 2、3 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2)分析四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和 地面材料 有关,与 球的型号 无关。

【解答】解:

(1)要探究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就要保证地面材料和篮球型号相同,让下落高度不同,2和3符合题意;

(2)通过分析1和2可知,在篮球型号、下落高度一定时,地面材料不同,篮球的反弹高度是不同的,说明篮球的反弹高度与地面材料有关;

通过分析2和3可知,在篮球型号、地面材料一定时,下落高度越大,篮球的反弹高度越大,说明篮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有关;

通过分析1和4可知,在地面材料、下落高度一定时,篮球型号不同,篮球的反弹高度是相同的,说明篮球的反弹高度与篮球型号无关。

由以上分析可得:

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和地面材料有关,与球的型号无关。

故答案为:

(1)2、3;

(2)地面材料;球的型号。

23.小刚利用如图甲所示实物电路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电压恒为6V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四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1)图甲中部分导线已连好,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数据如表,第2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 0.2 A。

次数

1

2

3

4

电阻/Ω

5

10

15

20

电流/A

0.40

/

0.13

0.10

(3)分析表数据可得出结论:

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

(4)结合表中数据可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是 40 Ω。

【解答】解:

(1)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的电压,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接入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2)由实物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

(3)横向比较表中数据可知,当电阻为原来的几倍时,通过的电流为原来的几分之一,所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由表中数据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U=IR=0.40A×5Ω=2.0V保持不变,则变阻器应分去的电压为6V﹣2V=4V,变阻器的电压为定值电阻的2倍,根据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为2×20Ω=40Ω,即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40Ω。

故答案为:

(1)如上图所示;

(2)0.2A;(3)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4)40。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4题7分,第25题8分,共15分)

24.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底面积为5.0×10﹣3m2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容器中装有质量为0.5kg的水。

现将一个质量分布均匀、体积为5.0×10﹣5m3的物块(不吸水)放入容器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物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4.0×10﹣5m3.(g取10N/kg,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1)求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物块的密度;

(3)用力缓慢向下压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如图乙,求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解答】解:

(1)已知V排=4.0×10﹣5m3,

则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10﹣5m3=0.4N。

(2)由于物块漂浮在水面上,则物块的重力G=F浮=0.4N,

则质量m=

=

=0.04kg;

物块的密度ρ=

=

=0.8×103kg/m3;

(3)由ρ=

得水的体积为V水=

=

=5×10﹣4m3,

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和物块的总体积V=V水+V物=5×10﹣4m3+5×10﹣5m3=5.5×10﹣4m3

则水的深度为h=

=

=0.11m,

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11m=1.1×103Pa。

答:

(1)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0.4N;

(2)物块的密度为0.8×103kg/m3;

(3)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1.1×103Pa。

25.如图,电源电压为12V,L是“12V6W”的灯泡,R1为滑动变阻器,R2为定值电阻。

(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当三个开关都闭合时的电流表示数比断开S2、闭合S、S1时变化了1A,求R2的电阻。

(2)改变电流表量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闭合S、S2,断开S1,电流表示数为0.2A,求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闭合S、S1,灯泡电阻按不变计算,求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解答】解:

(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当三个开关都闭合时的电流表示数比断开S2、闭合S、S1时变化了1A,

则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1A,由I=

可知,电阻阻值R2=

=

=12Ω。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闭合S、S2,断开S1,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与R2串联接入电路,由I=

可知,

电路总电阻阻值:

R=

=

=60Ω,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R1=R﹣R2=60Ω﹣12Ω=48Ω;

(3)由P=

可知,灯泡电阻:

RL=

=

=24Ω,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时电路电流I′=

=

=0.25A,

灯泡实际功率:

PL实际=I′2RL=(0.25A)2×24Ω=1.5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