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545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docx

《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docx

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

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总题数:

5,分数:

5.00)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

(分数:

1.00)

解析: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学生诵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的想象是再造想象;诗人王勃创作该诗句时的想象是1。

(分数:

1.00)

解析:

创造想象

3.提出需要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是1。

(分数:

1.00)

解析:

马斯洛

4.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均衡性、综合性和1。

(分数:

1.00)

解析:

选择性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1的特点。

(分数:

1.00)

解析:

示范性

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40,分数:

40.0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法律规定始出于______。

(分数:

1.00)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解析: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始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故选D。

7.《中华人民基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指的未成年人是指______。

(分数:

1.00)

 A.未满15周岁的公民

 B.未满16周岁

 C.未满17周岁

 D.未满18周岁 √

解析: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的期限是自撤销之日起______。

(分数:

1.00)

 A.2年内

 B.3年内

 C.4年内

 D.5年内 √

解析:

[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9.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

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______。

(分数:

1.00)

 A.当地县教育局 √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当地县人民法院

 D.省教育厅

解析:

[解析]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提出的申诉,由其所在区域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受理。

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应当确定相应的职能机构或者专门人员,依法办理教师申诉案件。

王某申诉学校剥夺其参加进修的权利,应该由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受理,也就是当地的县教育局。

所以本题选A。

10.在合作办学、委托培养、劳动用工和教师聘任等方面发生的法律责任属于______。

(分数:

1.00)

 A.刑事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

 C.行政法律责任

 D.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

解析:

[解析]民事法律责任是指由于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的赔偿或补偿的法律责任,简称民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通常是一种损害赔偿责任。

从当前的法律实践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承担民事责任主要是违约民事责任。

此外,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作为法人,会经常参与各种民事活动,如合作办学、委托培养、有偿服务、知识产权转让、劳动用工、教师聘任等,往往要与其他主体签订各种合同,发生各种民事性质的法律责任。

在出现法律纠纷时,可以要求追究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请求民事赔偿。

所以本题选B。

11.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第二个层次的是______。

(分数:

1.00)

 A.教育法

 B.部门教育法 √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解析:

[解析]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个层次;部门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二个层次,主要调解各个教育部门的内外部关系;教育行政法规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三个层次,主要是为实施教育法和各单行法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四个层次。

所以本题选B。

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未来十年国家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______。

(分数:

1.00)

 A.育人为本

 B.提高质量

 C.促进公平

 D.改革创新 √

解析: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13.“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由我国近代教育家______提出来的。

(分数:

1.00)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晏阳初

 D.陈鹤琴 √

解析:

[解析]有感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以及当时我国所面临的民族生存危机,陈鹤琴明确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______。

(分数:

1.00)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程标准 √

解析: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15.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______。

(分数:

1.00)

 A.传承人类文明,让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B.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和直接经验的真切感受 √

 C.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D.促进学生认知和整体性发展,并形成全面的解决问题的视野和方法

解析:

16.以下不属于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具体途径和策略的是______。

(分数:

1.00)

 A.接受进修培训 √

 B.日常教学反思

 C.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

 D.同伴交流与合作

解析:

[解析]接受进修培训更多的是通过外在的形式促进发展,它不属于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17.师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与途径主要是______。

(分数:

1.00)

 A.职前与职后结合 √

 B.课内与课后结合

 C.热情与兴趣结合

 D.工作与休闲结合

解析:

[解析]师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与途径主要是职前与职后结合。

18.下列选项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______。

(分数:

1.00)

 A.教育目的

 B.教育影响 √

 C.教育制度

 D.教育环境

解析:

[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环境均不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故选B。

19.我国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

(分数:

1.00)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

 C.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解析:

20.对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起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_。

(分数:

1.00)

 A.科技水平

 B.文化传统

 C.政治经济制度

 D.生产力水平 √

解析: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21.如果一个数学测验试题的文字难度太大,超过学生自身的水平,那么这个测验就是______。

(分数:

1.00)

 A.低效度的 √

 B.低信度的

 C.低难度的

 D.低区分度的

解析:

[解析]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简单地说是指一个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

测验试题的文字难度太大,超过学生水平,不能体现出测验的有效性,也就是测验的低效度性。

2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体现的良好师生关系是______。

(分数:

1.00)

 A.爱生尊师

 B.教学相长 √

 C.心理平等

 D.民主平等

解析:

2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______。

(分数:

1.00)

 A.为了提高办学水平

 B.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C.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解析:

24.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教育发展的______。

(分数:

1.00)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平衡性 √

 D.阶段性

解析:

[解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也指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25.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要更多地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更多的面向当下的社会生活实际,反对脱离实际的抽象,反对脱离实际的说教”的教育家是______。

(分数:

1.00)

 A.杜威 √

 B.赫尔巴特

 C.赞可夫

 D.布卢姆

解析:

[解析]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课程,以儿童经验为中心开设课程。

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26.“孟母三迁”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_。

(分数:

1.00)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

 C.实际锻炼法

 D.自我约束法

解析:

27.最为便利和经济的直观教学手段是______。

(分数:

1.00)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课件直观

 D.言语直观 √

解析:

28.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的类型不包括______。

(分数:

1.00)

 A.消极型

 B.对抗型

 C.安静型 √

 D.积极型

解析:

[解析]从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气氛可分为三类:

积极型课堂教学气氛、消极型课堂教学气氛和对抗型课堂教学气氛。

29.“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指的是______。

(分数:

1.00)

 A.观察的目的性

 B.观察的全面性 √

 C.观察的准确性

 D.观察的创新性

解析:

[解析]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指的是观察的全面性。

30.我国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指导和______。

(分数:

1.00)

 A.复式教学

 B.开放教学

 C.现场教学 √

 D.小组教学

解析:

[解析]我国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指导和现场教学。

31.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学习动机属于______。

(分数:

1.00)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

解析:

[解析]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构的兴趣。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32.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特殊性,表现在______。

(分数:

1.00)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有领导的认识 √

解析:

[解析]四个选项均是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由题干中的关键词“在教师指导下”,可知是“有领导的认识”。

33.对于培养学生智力技能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途径是______。

(分数:

1.00)

 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

 B.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能力

 C.结合教材知识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智力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 √

 D.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侧重思维的结果

解析:

[解析]智力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实现的认识活动方式。

这种认知活动借助内部言语按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并且一环扣一环,仿佛自动化地进行着。

结合教材知识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智力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是培养学生智力技能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途径。

34.学生解出一道难题,感到无比兴奋、内心充满轻松愉快的体验,属于______。

(分数:

1.00)

 A.道德感

 B.理智感 √

 C.美感

 D.幸福感

解析:

[解析]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解出一道难题属于理智活动过程。

故选B。

35.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有: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______。

(分数:

1.00)

 A.教师上课的心情

 B.教学环境的好坏

 C.教学报酬的多少

 D.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

解析:

[解析]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包括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36.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______。

(分数:

1.00)

 A.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B.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C.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

 D.显正向功能与隐负向功能

解析:

[解析]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37.在学习过程中设置学习目标属于学习策略中的______。

(分数:

1.00)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解析:

[解析]题干描述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

所谓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38.在教学中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分数:

1.00)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

 D.突出概念本质 √

解析:

[解析]变式就是变换概念的非本质属性,突出本质属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

3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是______。

(分数:

1.00)

 A.提高质量

 B.促进公平 √

 C.改革创新

 D.育人为本

解析: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4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下列活动必须与教育活动相分离的是______。

(分数:

1.00)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宗教 √

解析: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故D项为正确答案。

41.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______。

(分数:

1.00)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

 D.正规教育

解析:

[解析]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42.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需要,并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问题。

这表明该教师处于专业成长的______。

(分数:

1.00)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

 D.关注发展阶段

解析:

[解析]教师成长历程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由“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需要,并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问题”,可知,教师开始关注学生,故教师的专业成长处于关注学生阶段。

43.“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描述的是______。

(分数:

1.00)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化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

解析:

[解析]该题考查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注意的转移指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根据以上定义,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应属于注意的分配。

故选D。

44.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______。

(分数:

1.00)

 A.整体性

 B.选择性 √

 C.理解性

 D.恒常性

解析:

[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使用彩色效果比黑白效果好是因为彩色更容易被区分出来,体现的是知觉的选择性。

故选B。

45.我们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头脑中浮现出广袤的大草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景象,这是______。

(分数:

1.00)

 A.再造想象 √

 B.创造想象

 C.幻想

 D.空想

解析:

[解析]结合题干和选项可首先排除幻想和空想。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题干所述情景是与读到的内容相对应的新形象,而不是独立创造出来的,故选A。

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

15,分数:

30.00)

4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不收______。

(分数:

2.00)

 A.学费 √

 B.杂费 √

 C.书费

 D.住宿费

解析: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二条规定: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47.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属于外在、不稳定、不可控归因的因素为______

(分数:

2.00)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

 D.外界环境 √

解析:

[解析]归因是人们对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韦纳对这些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

将原因归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

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与外部、稳定和不稳定、可控和不可控。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有运气和外界环境。

48.合理的进行复习,就要做到______。

(分数:

2.00)

 A.及时复习

 B.分散复习 √

 C.集中复习

 D.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 √

解析:

[解析]合理复习是指复习方法要合理,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常用的方法有:

(1)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

(2)复习时向学生提供减缩而概括的材料;(3)复习的方式多样化;(4)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49.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______。

(分数:

2.00)

 A.流动性

 B.流畅性 √

 C.变通性 √

 D.独创性 √

解析:

[解析]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性的主要特征有三个:

流畅性、灵活性或变通性、独创性。

50.学生态度的转变过程是______。

(分数:

2.00)

 A.从众

 B.依从 √

 C.认同 √

 D.内化 √

解析:

[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51.课堂教学提问应遵循______。

(分数:

2.00)

 A.激发兴趣 √

 B.启发性 √

 C.照顾个别 √

 D.难度适宜 √

解析:

5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有______。

(分数:

2.00)

 A.说理疏导法 √

 B.榜样示范法 √

 C.情感陶冶法

 D.实践锻炼法 √

解析: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有说理疏导法、榜样示范法、对比教育法、个别教育法和实践锻炼法等。

5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三项基本规律是______。

(分数:

2.00)

 A.准备律 √

 B.刺激律

 C.练习律 √

 D.效果律 √

解析:

[解析]桑代克提出了尝试一错误说,他认为学习的三项基本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54.下列各项中,属于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是______。

(分数:

2.00)

 A.不平衡性 √

 B.一致性

 C.定向性 √

 D.连续性 √

解析:

[解析]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定向性与顺序性、连续性与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

55.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客观测验的优点?

______

(分数:

2.00)

 A.答案确定唯一,有利于提高阅卷的准确性 √

 B.测验试题的容量大,有利于提高测验的效率 √

 C.答案内容简短,测验的效率高 √

 D.有利于测查发现思维和创造力

解析:

[解析]客观测验是通过一系列客观试题要求学生回答来测定他们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验,如选择、填空、判断等。

ABC选项体现的是客观测验的优点。

D选项是主观性测验的优点。

56.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

______。

(分数:

2.00)

 A.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B.精深的学科知识 √

 C.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

 D.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

解析:

[解析]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

(1)政治理论修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能力素养。

57.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______。

(分数:

2.00)

 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 √

 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 √

 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 √

 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

解析:

[解析]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

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58.下列描述中,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______。

(分数:

2.00)

 A.学不躐等 √

 B.学而时习之

 C.不陵节而施 √

 D.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

解析:

[解析]“学而时习之”强调的是巩固性原则;“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出自《孟子·尽心上》,强调学习要循序渐进,才能逐渐通达;“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不能跳跃,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不陵节而施”指的是不超过学习者现有的水平进行教育,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

59.奥苏伯尔提出,进行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条件有______。

(分数:

2.00)

 A.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

 B.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

 C.学习者必须成绩优秀

 D.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适当的认知结构 √

解析:

[解析]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三个,即学习材料本身的逻辑意义;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的倾向;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做适当的认知结构。

6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______。

(分数:

2.00)

 A.先进的教育理念 √

 B.良好的教育能力 √

 C.一定的研究能力 √

 D.广博的文化知识

解析:

[解析]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

四、判断题(总题数:

10,分数:

10.00)

61.孔子的“有教无类”是真正的教育平等思想。

(分数:

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教育平等主要是指教育公平。

通过历史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教育公平: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古代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