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必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189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必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必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必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必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必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必过.docx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必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必过.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必过.docx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必过

现代健康考试《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复习资料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实质

学校心理辅导的实质:

“学校心理辅导,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及家庭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有三层涵义:

1、 学校辅导的直接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最终目标: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人的素质结构:

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中介层面)和社会文化素质(道德素养与文化素质)。

2、 学校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成长发展的自我教育活动。

特征:

(1)以积极的人发展观为理念。

   

(2)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

   (3)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3、学校心理辅导是以咨询心理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的教育方法与技术。

  ★心理辅导在方法上与传统的学校思想教育显著区别:

(1)它不是一种带有指示性的说教,而是耐心细致的聆听和诱导。

(2)它不是一种替代,而是一种协助与服务。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与内容:

1、发展性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主流。

(积极意义)

2、防治性目标:

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治、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消极意义)

3、心理辅导内容:

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等方面。

(见第9页)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

(根据发展性目标与防治性目标)基本途径两条:

1、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2、针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两条途径功能互补,构成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运作系统。

强调一条忽视另一条,都是不健全的学校心理辅导(如:

咨询化、课程化)。

两条途径的不同内涵:

(1)面向全体:

内容具有整合性和阶段性。

(2)心理咨询:

具有保健治疗功能。

侧重于解决学生一般的心理困扰。

★人的心理问题大致分三类:

1、心理状态失调或行为问题:

焦虑、受挫后情绪低落、自卑、孤独、攻击等。

(学校辅导)

2、各种精神症:

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孤独症等。

(学校应能鉴别,并及时转介)

3、严重的心理疾病:

精神分裂症。

(医院的心理咨询与精神卫生机构解决第二、三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各育结合,需要班主任、任课老师全员参与。

(心理咨询:

专职老师心理辅导:

全体老师)

★心理辅导的角色错位。

要求每个老师都去承担专职心理辅导员的任务,或靠一、二个专职心理辅导员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角色错位。

★心理辅导的三种形式:

帮助学生解决两大问题:

共同性心理问题、个别性心理问题。

(1)集体辅导活动:

心理训练、专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逐步发展为一门新兴的心理辅导课程(面向全体的发展性教育)。

(2)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

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等(面向全体)。

(3)个别咨询、团体咨询。

注:

前两种解决共同性问题(属心理教育范畴);后一种解决个别问题。

(属心理咨询范畴)

▲心理辅导面向全体,教师请学生来(像王婆卖瓜)。

心理咨询一条重要原则:

患者必须主动来询(像守株待兔)。

心理辅导的概念涵盖心理教育。

▲对人的心理健康服务分三个层面:

1、心理治疗:

以心理疾病患者为对象(实施治疗计划)

2、心理咨询:

以心理障碍者为对象(鉴定、诊断、干预技术解决):

3、心理教育:

以一般正常人为对象(全体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第二、现代社会变迁与学校心理辅导的关系

一、现代社会变迁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培养具有新时代的人格特征和素质的一代新人。

学校教育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不仅要让学生拥有今后工作与继续学习的必要知识,更重要是培养健全的人格精神。

二、现代社会变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负面影响,具有腐蚀作用)

▲消极一面:

1、升学压力:

2、独生子女的教育:

3、不利家庭环境(现代社会离婚率高,易产生固执、多疑、情绪不稳、孤僻、胆怯、沉默、悲观和怪癖心理):

寄养家庭(寄人篱下,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孤独苦闷):

贫困家庭(负担过重,读不起书,自卑感):

富裕家庭(父母忙于赚钱,孩子精神孤独,学业不良、行为不端):

4、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有求新求美、全新的价值观;也有急功近利、金钱至上、唯利是图)。

▲大众媒体、电脑网络,把相互矛盾甚至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传输给学生。

▲多元文化使学生接受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抵制学校教育的影响。

第三、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确定的意义:

(P22)

1、有助于明确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2、有助于明确学校心理辅导的任务和内容。

3、有助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与诊断。

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六条):

(P25)

(1)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忠恕、宽厚、容忍;君子要知恩图报。

(2)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人与人要和睦相处;不知礼,无以立;言必信,行必果。

(3)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君子坦荡荡;治气、养心。

(4)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三人行必吾师;君子要有自知之明。

(5)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自治、知足;

(6)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惟人万物之灵;不断进行道德修炼,才能保持和发展人的美德。

三、心理健康标准的概括:

综观古今中外学者论述主要集中四个方面:

心理状态、成长发展、社会适应、道德伦理。

四、关于正常与异常的划分标准四种方法:

经验标准、社会规范标准、临床诊断标准、统计学标准。

(注:

自我检测有四条P32)

一、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注意问题:

(1)一个动态的概念:

不同时期具有不同要求,具有时代性。

(2)一种积极的社会适应:

消极:

被动地适应环境;积极:

企图改变环境、改造环境。

(3)健全的人格发展:

知、情、行统整的过程。

目前较注意:

情绪与行为层面的问题。

其实,认知层面的提升更重要。

认知包括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认识观等。

(4)心理健康的相对性:

人的一生发展要经历不同阶段,各个阶段心理特征是不同的。

人每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标准各有侧重。

文化有差异,不能照搬西方标准。

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八条标准:

(P34)

1、具有良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心态和意识;2、能调节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愉悦、平静;3、能承受挫折;4、能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并能改造环境;5、人际关系协调,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6、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7、思维发展正常,并能激发创造力;8、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第四、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辅导:

(P34)

1、特点:

(1)心理发展是迅速的,尤其是思维、记忆、知觉等能力。

思维:

小学四年级以前-------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四年级以后--------逻辑抽象思维为主。

记忆:

一是有意识记忆增强;二是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三四年级是记忆发展的关键期。

(2 )心理发展是平稳协调的。

是主要特征,是发展和谐个性、品德和社会性的大好时机。

(3)心理发展是开放的。

小学阶段极易与师长沟通,关系融洽,对心理辅导开展及其有利。

(4)心理发展是可塑的。

人生观、世界观等尚未形成;性格未形成;习惯未定型。

(5)心理发展中的矛盾性。

潜在的矛盾和危机。

(心理矛盾:

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尊)

▲艾里克森人生发展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

信任感对怀疑感(0---2岁); 第二阶段:

自动性与羞怯或疑惑(2----4岁):

第三阶段:

主动性与退缩内疚(4----7岁)第四阶段:

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尊(7---12岁)

第五阶段:

同一感对同一性混乱(12----18岁)第六阶段:

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第七阶段:

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25---50岁)第八阶段:

完善感对悲观失望(老年期)

▲人生每一个阶段:

危机与转机并存。

危机变为转机,就会顺利继续发展。

3、心理辅导侧重点:

(P40)

(1)帮助小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做好入学准备;

(2)帮助小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学会交往,培养合群性、责任感;(3)帮助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激发兴趣,培养求知欲,促进思维、记忆等智力因素发展;(4)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树立勤奋,克服自卑,变危机为转机;(5)帮助小学生初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良好的品德行为规范。

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辅导:

(P40)(青春期早期)

1、初中阶段学生特点:

青春期早期是身体、性心理发生变化的时期。

特点:

(1)动荡不安、暴躁、易发脾气、易冲动失去控制。

(2)儿童时期适应不良积累的问题,表现得更明显与严重:

(3)过渡期追求独立与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发生特殊的适应困难。

2、生理变化:

身体外形变化:

内部机能变化:

性成熟(也存在早熟、晚熟现象)。

3、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重要)(P43---45)

(1)认知发展。

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生的思维正从具体运算阶段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认知能力发展对学习生活及个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促进其学业进步:

▲开始与父母发生冲突:

▲对事物有独立见解。

(2)性意识的觉醒:

心理上最突出的变化有两方面:

性意识的觉醒与自我意识的觉醒。

(3)不成熟的“成人感”: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独立性明显增强。

(4)学习成绩分化激烈,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大:

初中二年级是明显分化期。

学业不良会会导致学生厌学、逃学,自卑自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

(5)同一性问题:

按照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是同一性形成与角色混乱的冲突矛盾。

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一致和比较完美的意识。

即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青少年在同一性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适应问题,这便是同一性危机。

经受过同一性混乱的青年,自我评价较底,道德推理不够成熟,难以承担责任,常常是冲动的,思维缺乏条理。

--------初中心理辅导必须重视。

三、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辅导(P45----47)

(1)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进取性、闭锁性、社会性。

注意:

各种特点的表现。

如:

进取性:

精力充沛血气方刚,不安于现状,“出生牛犊不怕虎”。

(2)高中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异性交往:

主要体验到“信任与安全感”,是为一时期青年需求的反映。

开展青春期辅导,主要引导高中生进行积极健康的异性交往。

▲价值观与人生观:

个体的抽象思维长足发展,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中,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

但同时他们的价值取向具有突出的从众心理,容易接受同辈人的影响,青年亚文化对他们更具有感召力,也容易受大众传媒的影响。

人生观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生的追求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高中阶段的学生,开始思考人生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应该怎样活着”等。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今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升学与择业:

职业学家金兹伯格的认为,高中生开始认识到特定职业与个人价值观有特定的联系,并且某些职业比其他职业更适合自己的价值观。

开展职业辅导,帮助学生作出合理而明智的选择,同时帮助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积极地准备。

第三章:

学习辅导

第一节:

学习辅导的涵义、目标、内容

学习辅导的涵义:

1、解决学习心理困惑;2、开发自身学习潜能。

(P67)

人类潜能包括:

智慧智力、情感能力、创造能力、超感能力。

学生潜能主要是智慧和情感。

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两条途径:

1、着眼于训练一般能力,将这些能力迁移到学习中,形成有效的学习技能;2、着眼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非智力因素或情商)。

一、学习辅导目标:

乐于学习,学会学习。

乐于学习是“我要学”,是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的整合;学会学习则是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的整合。

二、学习辅导内容:

学习动机辅导、学习情绪辅导、学习行为辅导、学习能力辅导(学习能力辅导解决智慧问题,是学习辅导的核心和归宿)。

第二节:

学习动机辅导

一、学习动机:

是指推动和维持学习的心理动因。

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的内在因素,心理学研究发现主要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P70)

1、认知内驱力:

主要包括好奇心与求知欲两个因素。

好奇心是认知内驱力的重要因素,是人的一种本能。

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先导,求知欲是好奇心的升华。

2、自我提高内驱力:

又称自我提高动机。

对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为了赢得在学校中一定的地位而使自己有一个相应的学习成绩或能力特长,而努力学习。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自尊心的需要,自尊心是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基础。

3、附属内驱力:

是指个体为了得到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把工作作好的一种需要。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动力作用与维持作用。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

1、认知内驱力的激发:

求奇法、求新法、求趣法;2、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激发:

作业批改激励法、学习内容自选法、效果自我评定法、习题自编法、小先生法、互助法;3、附属内驱力的激发:

表扬法,奖励法。

第三节:

学习情绪辅导(P75)

一、情绪对人的影响:

(情绪指一种被激起状态。

三种成分:

主观体验、生理唤起、表情行为)

(1)情绪可以调节和影响认知过程:

良好的学习情绪(高兴、愉快),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效率高; 情绪低落(个体烦躁不安、痛苦悲伤),思维迟钝,记忆困难、头脑糊涂,学习效果很差。

(2)情绪可以影响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3)影响人适应环境:

情绪良好的个体,能从容适应自然界或人类社会发生的突变或变革。

二、学习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在智力开发、兴趣激发、环境适应等方面有促进或阻碍作用。

三、良好学习情绪的培养:

1、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2、要有科学的爱的表达方式:

3、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直接兴趣的激发:

个体对事物和活动本身的兴趣爱好;

(2)间接兴趣的激发:

对活动目的和结果的兴趣,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力:

教育要科学性。

四、学习过度焦虑的消除:

1、认知辅导;2、松弛训练;3、自我暗示、4、劳逸结合。

(P80)

第四节:

学习行为辅导

一、具体学习行为:

学习计划制定、做作业规范、复习、预习等。

二、学习计划制定:

(P83)

1、意义: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更有序,提高学习效率,磨练学习意志(执行时排除干扰)。

2、要素:

目标、内容、休闲(包括休息与发展兴趣爱好)、时间安排。

3、原则:

差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变通性原则。

第五节:

学习能力辅导------是学习辅导的核心与归宿(P89)

一、学习能力与学习主要内容:

自学能力、习惯养成能力、创造能力、掌握认知策略能力

二、学习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1、从小抓起:

学习习惯培养比知识传授更重要;2、抓具体:

抓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学习心理;3、持之以恒,克服惰性,一抓到底;4、靠学生自己:

体会感受其重要性、必要性。

变为自觉行动。

三、掌握学习策略能力的培养(新领域、含三个因素):

(P94)

1、学习方法:

指个体在编码、储存、提取、运用等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方法或技能。

学习方法科学,符合认知规律。

如记忆法有三条规律:

(1)先快后慢遗忘规律:

(2)因受前后识记材料干扰,处在中间的识记材料不易记忆(要以整化零):

(3)理解的知识容易记忆。

2、学习的调节和控制。

(1)激活和维持学习活动的注意和情绪状态;

(2)分析学情,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3)执行、监控过程、维持或修正计划:

(3)阶段或结束后评价与总结。

3、元认知: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经验;元认知监控。

(P96)

元认知的本质是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自我意识的成熟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因此元认知是人的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与最高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源动力。

元认知的培养:

(1)认识自己的认知特点(自己的认知基础、认知风格、认知情感:

指意志、动力、兴趣等非智力因素):

(2)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

(3)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计划。

第四章:

人格辅导

一、人格辅导的界定:

教育者运用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和人格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人格的定义:

“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行为和特质形式”。

说明人格的社会性、是一种适应行为:

个体人格特征的稳定性(形成后较难改变)、差异性。

人格与个性的细微差别:

强调个性指人的差异性;人格则强调对人的总体的、本质的描述。

二、人格辅导目标:

促进适应、铸造人格。

又可分两个方面:

1、认识自己,主动发展。

2、积极沟通,增进交流。

(P99)

三、人格辅导内容:

1、自我意识(是人格发展成熟的标志。

内容:

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自我控制);2、情绪(认识、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控制和平衡);3、人际交往(儿童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成熟的关键因素。

两大内容:

一是认识和培养有助增进其人际吸引力的个性品质;二是学习人际交往必需的礼仪、规范,以及待人接物的良好态度、技能、技巧等);4、青春期教育(特别重视三方面:

一是帮助学生接纳和塑造自己的青春期形象;二是帮助学生会与异型同学交往;三是性心理辅导。

四、自我意识辅导:

五、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内容的一部分,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水岭。

1、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力。

(P105)

(1)自我认识:

包括个人自我概念、社会自我概念、自我理想、自我评价四方面内容。

个人自我概念和社会自我概念时而一致,时而背离,共同构筑了个体关于现实的自我形象概念,即自我意向。

自我理想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理想形象的想像和设计,即个体所期望的自我形象。

自我评价指个体对自己现实的自我形象是否如意、理想自我是否合适可行、理想自我如何实现等作出评估。

(2)自我体验:

在个体获得现实自我、理想自我的认识时,个体以一定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个体进行自我评价产生情绪体验,自我肯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自我否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3)自我控制力:

心理辅导重要内容之一。

2、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机制:

(1)标志(三个指标):

个体的物--我感觉分化;是人---我知觉分化;有关自我词的掌握。

(2)基础:

个体生理的成熟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3)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环境、家底及社会群体等。

(4)杠杆:

社会交往与社会互动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杠杆。

五、情绪辅导

1、关于情绪的认知理论:

以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辛格及阿诺德为代表的关于情绪的认知理论最有影响力和生命力。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

情绪的产生是环境因素(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个条件所制约的。

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同样的刺激条件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缘于不同的认知评价。

艾里斯提出的理性情绪疗法,就是以情绪立声的认知理论为理论基础的。

其核心:

改变个体对引起情绪的客观事件的认知评价,从而达到处理情绪困扰的目标。

2、情绪辅导实施四点目标:

(1)正视理解自己的情绪;

(2)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3)增强快乐的情绪体验;(4)控制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扰。

六、人际交往辅导

1、人际交往目的:

交流思想,传递情感;互相影响,建立、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改变一定的人际关系。

2、人际交往基本功能:

传递信息,情感交流,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促使人们的行为保持一致,人际之间和谐有序,避免矛盾冲突,增进团结。

对个体而言,人际交往和沟通是个体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成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3、人际交往工具: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系统,互相配合,共同作用于人际交往过程。

4、人际交往影响因素:

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心理、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和艺术等。

5、人际交往辅导实施:

(1)目标:

直接目标:

增进人际互动和社会适应,改进人际关系,为学生发展和成长提供良好人际环境和氛围。

终端目标:

通过训练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良好态度、行为、技能和技巧、艺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最终推动学生人格的成长和成熟,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2)意义:

满足个人归属的需要,爱和尊重的需要,保证了个人安全感,个人的喜怒哀乐有了分享、分担的机会,有利释放个体压力和紧张情绪,恢复情绪平衡,提高个人生活质量,从而增进心理健康。

(3)内容:

学生同伴交往:

学生与师长交往。

七、青春期辅导:

1、青春期心理特点:

(1)智力获得巨大进步;

(2)自我意识高涨、性意识萌动、自我意识的发展面临着第二飞跃期;(3)情绪体验日趋丰富、细致,稳定性降低,矛盾与变化强烈;(4)人际交往方面,增强了对同伴的依赖,与父母家庭的联系削弱,对教师的信赖与批评共存。

同伴交往的数量和质量都产生新的变化,异性交往成了突出课题;(5)两性话题成了青春期发展的中心内容,使意识、心境、行为染上了神秘、难以捉摸的色彩(青春萌动期)。

2、青春期主要心理问题及特征:

(1)心理生物性紊乱;

(2)情绪问题;(3)性别角色混乱;(4)人格冲突;(5)人际冲突;(6)性心理问题。

3、青春期辅导的实施(见第130----134页)。

第五章             生活辅导

 

1、生活辅导的意义:

生活辅导是通过休闲辅导与消费辅导等,来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发展个性、增强才干、提高学习效率具有迁移作用。

现代教育的潮流: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不仅学校心理辅导的一部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

著名杜威本世纪初提出:

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2、休闲辅导基本特点:

(重要)

(1)非功利性:

追求幸福,是一种近乎无所为而为的闲情逸致,是追求一种浑然忘我的、与他人分享、与自由同在的开阔胸襟和幸福感受;是一种自由自在的享受。

(2)自主性:

自律自己的活动,贵在人的自觉。

个人自己安排时间,自由行事。

要求个人自我选择、自我负责。

从事有益的休闲活动。

(3)生活性:

休闲辅导强调学习生活比学习工作更重要。

旨在学习生活、充实人生、发挥生命的价值。

精神生活的内涵,自我教育,懂得享受生活。

(4)内隐性:

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格熏陶。

个人在休闲活动中,与自然、与他人互助而学习有关待人处事的态度、信念、价值和情感,是一种内隐的人生经验。

三、实施休闲辅导:

1、校内休闲辅导:

(1)开设休闲辅导课程(生活辅导一部分,纳入心理辅导活动课):

(2)组织学生休闲团体(隐性教育,自我教育):

(3)课余休闲活动(课间、午休:

欣赏音乐、听广播、借阅书报、开放阅览室、开展小型分散活动等)。

2、校外休闲辅导:

建立社区休闲活动中心;开设家长休闲辅导讲座;开辟休闲活动基地。

四、消费辅导:

(1)了解消费的一般常识:

第一,了解商品的种类、价格,学会如何识别伪劣商品、发现伪劣商品,商品的质量问题是如何处理、如何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等:

第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选购商品,尤其是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用品。

(2)培养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

青少年的合理消费动机,应该要以求实、求便、求廉为主,不应强求名

第六章             职业辅导

一、职业辅导基本含义:

(P148)

1、职业辅导是帮助学生选择职业、准备职业、安置职业,并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过程。

2、二十世纪70年代起,职业辅导工作从以职业选择、准备、就业和适应为重心的职业辅导,转变为以自我了解、自我接受和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