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01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备课

课题

第八单元雪山乐园——总复习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本单元全册学习内容的总复习,对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用一个涵盖了整册知识的十分综合的活动场景——雪山乐园提供线索,通过解决“主题情境”、“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中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全册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

第一部分是具有明显时令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情境图第二部分是根据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回顾与整理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配合回顾与整理的思路,精心设计的覆盖各个单元知识内容的综合练习题,目的是使前面理性的复习与整理在这里得到具体落实。

教学

重点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雪山乐园---------------------共5课时

1.总复习---------------------1课时

2.回顾整理(含综合练习)-----3课时

3.我都学会了吗---------------1课时

课题

雪山乐园——总复习

课型

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0—123页

备课教师

刘西峰

教学时间

共1课时第1课时

单位

化马湾乡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计数器学具。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回忆全册内容:

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数学方面,你都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吧。

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提出要求:

(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忆,然后小组同学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2.归类、综合。

引导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归类,大约可以划分为4个板块的内容。

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分类、比较与位置;图形与位置。

【通过归类、综合使学生了解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欣赏雪山乐园:

师:

在我们书上的最后一个单元,留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雪山乐园,请同学们欣赏。

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你想说什么?

1.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复备

师:

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收获还真不小,随着这个学期的结束,我们也迎来了冬天,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雪山乐园”里热闹极了,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

生:

想。

2.欣赏图,弄懂图意。

同学们仔细瞧一瞧,在雪山乐园里有什么?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生1:

有松树,松树上盖满了雪。

生2:

有小房子、小亭子,还有小鸟。

生3:

小朋友们有的在滑雪,有的在堆雪人,还有的小朋友在打雪仗。

生4:

大树上有一只小松鼠,还有小鸟,树下面还有一只小兔子在吃胡萝卜。

【壮观、大气和美丽是情境图给师生的第一直觉,打开“总复习”,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孩子们顷刻间便会被教材所吸引,为更好地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作好铺垫】

三、探究新知:

结合情境图中的问题,分领域整理知识。

师: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在“雪山乐园”里不但有好看的、好玩的,还有很多数学知识呢,下面我们就走进“雪山乐园”寻找数学知识。

(1)整理“20以内数的认识”

①根据提出的问题,数出自己喜欢物体的个数。

(学生说说数的办法。

②继续解决其它关于数数的问题,学习11-20各数的数法。

让学生把图中的数数全,把图中提到的各种信息展示完整。

③、动手操作,认识数位。

教师说明: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个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十。

(2)整理20以内的加减法。

①小组交流讨论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列出算式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想出了几种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②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3)整理“图形”。

我们在拼搭时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形状给这些物体分类。

(4)整理“分类、比较与位置”。

①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②、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能出现的几种方法:

形状、颜色和类别。

③、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长短、高矮等。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小组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它们都在哪儿?

找生交流。

(是板贴:

前后、上下、左右)【让学生寻找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合作交流的的过程中,互相补充逐步完善。

这样,学生即加深知识之间的联系,又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了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了回顾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三、小结:

今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同游玩了雪山乐园和数学王国,同时装饰了几棵圣诞树,这些知识果实是:

图形、比较和位置。

总复习

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减法

图形与位置

分类、比较

达标检测题

一、口算

6+2=11-7=12-4=11-3=

9+4=8+5=4+0=10-6=

二、填空

(1)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一个十和7个一组成()。

(3)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

三、在()里填上“〉”、“〈”、“=”或“+”、“-”。

11()6=17,17()8=9,7+6()13,7-2()4。

四、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3648111820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左边的7个●圈起来,再从左边数,把第9个●圈起来。

●●●●●●●●●●●

六、用7、9、16三个数写出四个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看图写出算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八、应用题

1.桌上有16个皮球,拿走了9个,还剩几个?

()○()=()(个)

口答:

还剩___个。

2.学校图画组有18个同学,有9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个)

口答:

有___个男同学。

课题

数与计算(回顾整理)

课型

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125页

备课教师

刘西峰

教学时间

共3课时第1课时

单位

化马湾乡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进一步理解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20以内数的读写、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提高20以内数进位加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提问:

如果你到雪山乐园,最喜欢干什么?

2.师:

在雪山乐园,有这么多同学打雪仗,你知道有多少个同学打雪仗吗?

让我们数一数吧?

3.师:

你还想数什么?

自己一边数,一边作记录。

想一想:

怎样数能做到:

既不漏数,也不重复数?

4.师:

我们今天来了11个同学滑雪。

关于11,你都了解哪些知识?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数的顺序:

11的前面是10,后面是12。

数的组成:

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数位:

11的十位是1,个位是1。

数的大小:

11比10大,比12小。

计数器:

在计数器上表示11。

5.在玩滑雪的小朋友中,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第一。

”这里的第一与滑雪的有11个同学有什么不同?

6.综合练习第1-3题。

第1题,教师出示1-20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数的组

教学过程

复备

成、数位,还可进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等方面的巩固活动。

第2题,先让学生数一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

第3题是一道找规律的开放性练习题。

【教师充分借助小棒和计数器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数位和计算单位的表象,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达到数形完美结合。

二、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1.师: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

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一共有多少人?

……

2.组织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注意问一问:

你是怎样计算?

3.师: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

滑雪的比打雪仗的少多少人?

……

4.学生解答问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综合练习第4-7题。

第4题,组织学生小组活动。

第6题,通过第一幅图提出计算“球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通过第二幅图与第一幅图踢球人数的变化,复习20以内的减法。

通过回答“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出“黄队离开了几人?

”“蓝队离开了几人?

”“现在球场上哪队人数多?

多多少?

”等问题。

练习时,要充分利用图中信息,达到一图多用的目的。

第5题是比较两个算式结果的练习。

【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三、博士提问:

关于数与计算,你知道哪些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1.先摆上几个小棒,再摆上几个小棒,然后一个个数出来。

例如:

9十6二15先摆上9个,再摆上6个,然后一个个的数出来是15.

2.我从6里拿出1个给9,这里就变成10了,再加上5就是15.通过这样的计算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凑十法”。

3.我先想用10十6二16,16一1二15.

生:

为什么要减1?

师:

因为我们要算的是“9十6”,比“10十6”少了1个,所以要减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从这个环节的教学,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师生思维因碰撞而激活,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四、小结:

想一想,这一节课大家通过自己动脑的学习,找到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明确了20以内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很好!

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

达标检测题

一、填一填:

1.写一写,画一画。

()()2014

2.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5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4.写出和12相邻的两个数()和()。

5.18的个位上是(),十位上是()。

6.把14、0、9、18、11、13、19、5按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7、按规律填一填。

4

6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