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7946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吉安县三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月考试卷2017.6.3

高二(历史)

命题人:

刘家华时间:

100分钟满分:

100分

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对右图所示邮票《燕侯盂》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邮政”的字体系甲骨文 ②它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历史事实 ③此盂象征着燕侯的政治权力与地位 ④该青铜器由私营作坊精心制作而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鲁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分封制已经走向全面崩溃B.季孙拒绝出兵是为维护宗法制

C.孔子伐齐是因为反对暴政D.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

3.《国语·鲁语上》说:

“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

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采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这表明(  )

A.诸侯五年朝觐周王四次B.诸侯应向周王申报财产

C.分封制具有制度性保障D.分封制以礼乐制为基础

4.“在唐代,皇帝的出令都受到明确的规制。

制敕由中书省负责,皇帝不能径自制敕。

中书省若认为‘词头’(即皇帝的诏书要点)不妥,可以封还,要求另发‘词头’。

中书省草拟制敕以后,交门下省复核。

门下省如果有异议,可以封还重拟。

没有中书出书、门下复核,皇帝是不能发布合法诏敕的。

”关于古代这种国家机构的设置产生的效应,下列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各部门之间互相牵制与制衡,导致了行政效率降低

B.各部门分工合作,有利于责任明确,减少决策失误

C.中书、门下省的设立,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D.各部门权力分散,实质上有利于皇权集中

5.顾炎武认为: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

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6.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

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该选官制(  )

A.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无法继续B.明确了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C.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D.使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

7.《宋史·陈兢传》记载:

“(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

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

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

A.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

C.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D.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

8.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

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决策失误的需要B.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C.宦官专权乱政现象严重D.君主权力独裁强化的需要

9.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

A.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B.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C.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D.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10.《宋史·职官志》载:

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并且还有一个职责:

“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由此可见,宋代通判(  )

A.兼有地方行政权和垂直监察权B.拥有对地方守臣的领导权和司法权

C.资料不可靠,通判只在唐朝存在D.单独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11.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期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

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

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  )

A.已经威胁到皇权B.有了一定的行政权

C.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D.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

12.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

“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

各部院文武大臣:

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由此,嘉庆帝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是(  )

A.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B.“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

C.明确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D.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3.《淮南子·缪称训》:

“凡万物有所施之,无小不可为;无所用之,碧瑜粪土地。

人之情,于害之中争取小焉,于利之中争取大焉。

”这一记载应用到中国古代农业经营上主要体现了(  )

A.精耕细作的思想B.量力而行的思想C.集体耕作的思想D.趋利避害的思想

14.定州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关于定州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秦汉始置州 ②唐代私营绫织作坊兴起③宋代以制瓷业闻名天下 ④元代为中书省辖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有学者研究了北宋到清朝的国家财政收入情况,以每朝最高财政收入计算统计如下表

朝代

最高财政收入

北宋

100000000两白银

南宋

80000000两白银

明代

5000000两白银

清代

3000000两白银

对表中数据解读最合理的是(  )

A.明清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导致国家经济严重衰退

B.两宋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已经逐渐发展到顶峰

C.明清时期强化的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采取了有别于两宋的国家财政税收政策

16.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唐末以迄宋元时代盛产米粮的重要地区之一。

明代中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

这表明(  )

A.江南地区农业已经完全商品化B.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和商业化

C.江南地区精耕细作技术的突破D.江南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7.《旧唐书·韦坚传》记载:

天宝二年(713年)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

“若广陵郡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船,即京口绫衫缎”。

材料主要说明唐代(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18.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

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19.“初,方国珍踞温、台、处,张士诚踞宁、绍、杭、嘉、苏、松、通、泰,诸军皆在海上,方、张既降灭,诸贼豪强悉航海,纤岛倭入寇。

”“禁滨海民不得私入海,时方国珍余党多入海剽掠故也。

”“国处禁海之例,始因倭夷违谕而来,继恨林贤巨烛之变,故欲闭绝之。

”材料表明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目的在于(  )

A.建立和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防止国内外反对势力勾结作乱

C.消灭残余农民起义军势力D.防止“倭寇之患”危及统治

20.自万历以来,松江地区有暑袜店百余家,店主将料分发给当地男妇,令其为之生产暑袜,诸男妇各回家中做成暑袜,然后从店中领取报酬。

此现象(  )

A.可以佐证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B.表明松江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C.证明了此时江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D.说明女人取得了与男人同等的地位

21.《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有六处在今天河南境内,并且规模都比较大。

如今发现汉代冶铁遗址共30多处,近半在河南。

这反映出汉代(  )

A.河南手工业最发达B.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C.冶铁技术相当成熟 D.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

22.下面的是我国古代水利成就简表(部分),材料体现出我国古代水利建设的主要特征是(  )

朝代

说明

夏代

大禹治水强调“左准绳,有规矩”“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春秋(楚)

芍陂引三水为源,从西、北、东三个方向灌溉田地,灌溉关系考虑周到

战国(秦)

都江堰“鱼嘴堤分水,飞沙堰溢洪”

郑国渠利用西北略高,东南略低的特点,确立渠首,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

A.尊重气候条件B.借鉴历史改进技术C.注重科学规律D.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23.宋代大部分地区通行用铜钱,四川则使用铁钱,山西、陕西两地是以铜钱、铁钱并用,广东是兼用金银。

这表明宋代(  )

A.中央集权体制的削弱   B.货币流通具有区域特色

C.商品经济发展不平衡   D.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

24.秦汉时期对海洋的意象的神仙世界,宋人的海洋意象变得清晰而实际,反映了宋代海洋知识的日益丰富。

宋人海洋知识丰富的原因是(  )

A.指南针在航海中使用   B.经济重心南移的促进

C.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D.宋朝社会条件的发展

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夫(指御史大夫桑弘羊)曰:

“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

……铁器兵刃……非众庶所宜事也。

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

——西汉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

“这种管制(国家和君主干预经济生活)几乎毫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有害的。

”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

它的职能是:

“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

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

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时实施盐铁官营政策的原因。

(4分)

材料二中亚当•斯密批评了当时中国什么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影响。

(5分)

根据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两种经济理念的不同及实施的历史影响。

(16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

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

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时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

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

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

“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

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新浪财经《海昏侯墓:

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入关前,凡军国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入关后,这种传统被继承了下来。

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或公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以亲王、大臣充任。

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

雍正十年三月,颁军机处印信。

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

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

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

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波尔也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

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

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

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在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

事实上,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

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

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各发生了哪些变化?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6分)

吉安县三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月考试卷2017.6.3

高二(历史)

命题人:

刘家华时间:

100分钟满分:

100分

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对右图所示邮票《燕侯盂》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邮政”的字体系甲骨文 ②它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历史事实 ③此盂象征着燕侯的政治权力与地位 ④该青铜器由私营作坊精心制作而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图片中“中国人民邮政”的字体为篆体,故①错误;《燕侯盂》中的“燕侯”一词说明了当时实行了分封制,故②正确;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往往是权

答案:

B

2.鲁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分封制已经走向全面崩溃B.季孙拒绝出兵是为维护宗法制

C.孔子伐齐是因为反对暴政D.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

解析:

依据材料关键语句如“陈恒弑其君”“告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的实权”“遭拒绝”等,表明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分封制已经逐渐瓦解,但还不是全面崩溃,故A项错误;季孙本身就是宗法制的破坏者,拒绝出兵不是维护宗法制,故B项错误;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孔子要求出兵伐齐,是因为弑君事件破坏宗法礼乐制度,而不是暴政,故C项错误;孔子出兵请求遭到拒绝,说明其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故D项正确。

答案:

D

3.《国语·鲁语上》说:

“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

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采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这表明(  )

A.诸侯五年朝觐周王四次B.诸侯应向周王申报财产

C.分封制具有制度性保障D.分封制以礼乐制为基础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

材料大意是:

先王为诸侯立下制度,规定诸侯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事毕就集中在一起讲习礼仪,用以厘正爵位的尊卑,遵循长幼的次序,讲求上下的法度,确定纳贡的标准,在这期间不能缺席或怠慢。

据此可知,A项错误,诸侯每五年朝见天子一次;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诸侯应向周王申报财产;C项符合材料意思;D项错误,分封制以礼乐制为维系统治的工具,而非基础。

答案:

C

4.“在唐代,皇帝的出令都受到明确的规制。

制敕由中书省负责,皇帝不能径自制敕。

中书省若认为‘词头’(即皇帝的诏书要点)不妥,可以封还,要求另发‘词头’。

中书省草拟制敕以后,交门下省复核。

门下省如果有异议,可以封还重拟。

没有中书出书、门下复核,皇帝是不能发布合法诏敕的。

”关于古代这种国家机构的设置产生的效应,下列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各部门之间互相牵制与制衡,导致了行政效率降低

B.各部门分工合作,有利于责任明确,减少决策失误

C.中书、门下省的设立,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D.各部门权力分散,实质上有利于皇权集中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三省权力进行明确分工,加强了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三省分工合作,责任明确,且中书省起草诏令后须经门下省审议,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皇帝的出令必须经中书出书,门下复核,说明中书、门下省的设立,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三省分管决策、审议、执行,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5.顾炎武认为: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

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解析:

题干中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因此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可知郡县制依然存在弊端,不能实现大治,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

不能。

”可知不能重新恢复分封制,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可知作者强调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天下才能大治,故D项正确。

答案:

D

6.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

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该选官制(  )

A.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无法继续B.明确了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C.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D.使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

解析:

从题干中该官制选官标准来看,该选官制度属于察举制。

察举制实行于西汉,世家大族的没落于魏晋之后,故A项错误;该官制提出了选官标准,明确了士大夫做官途径,故B项正确;察举制实行于两汉时期,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后来隋唐科举制兴起,才为历朝沿用,故C项错误;察举制实行官府征召和地方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科举制才使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

7.《宋史·陈兢传》记载:

“(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

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

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

A.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

C.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D.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

解析:

“义门陈氏”做法符合儒家思想,但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不是朝廷表彰它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B项是朝廷表彰它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孝谨”“照顾老弱病残”符合传统宗法关系的要求,朝廷表彰它的主要原因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故C项正确;D项不是朝廷表彰它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答案:

C

8.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

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决策失误的需要B.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C.宦官专权乱政现象严重D.君主权力独裁强化的需要

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唐宋时期廷议制度逐渐程式化和规范化,这是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下,君主为了维护独裁专制而采取的手段,故选D。

答案:

D

9.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

A.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B.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C.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D.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解析:

内阁属于皇帝助理机构,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故A项错误;材料中“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的信息说明内阁为了保护自己不愿承担责任,即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故B项正确;材料中明显体现内阁官员懈怠,故C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内阁的设立明显出现官浮于事的现象,并不能弥补丞相被废除之后的职能缺失,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宋史·职官志》载:

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并且还有一个职责:

“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由此可见,宋代通判(  )

A.兼有地方行政权和垂直监察权B.拥有对地方守臣的领导权和司法权

C.资料不可靠,通判只在唐朝存在D.单独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解析:

宋代通判对地方军政、财政以及司法事务“可否裁决”,拥有地方行政权,同时对地方官的政绩“得刺举以闻”,拥有垂直监察权,故A项正确;通判与地方守臣相互制约,而且还有监察权,故B项错误;通判在宋代出现,故C项错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判不可能单独掌握地方军政财权,故D项错误。

答案:

A

11.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期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

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

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  )

A.已经威胁到皇权B.有了一定的行政权

C.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D.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

解析:

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它对皇权的威胁,故A项错误;考成规制规定了内阁对六科的稽查,与行政权无关,故B项错误;考成规制仅仅规定内阁稽查六科,不能据此推断出它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故C项错误;六科辅助皇帝处理奏章,而内阁可以稽查六科,可见内阁权力较大,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故D项正确。

答案:

C

12.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

“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

各部院文武大臣:

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由此,嘉庆帝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是(  )

A.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B.“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

C.明确皇权地位的至高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