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7867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从情境中探究在兴趣中发展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谈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单元内容编排结构来看,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

教材内容的安排,大致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

这是学生初步认识地形图的一课,让学生通过实际图片再到地形图的一个过程,从而初步认识观察地形图的方法,同时这样的观察又是开放的、具有探究性。

【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为以后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奠定基础。

本课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内容:

一、我们所看到过的地形,这一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回忆曾经去过的地形来相对应说出这一地形特点的地貌特征。

这一认识从实到形,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一个转变;二、观察地形图,这一活动步骤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状况。

【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会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为此在教学活动充分采用各种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地形,根据地形的特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然后根据一些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能从地形图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

由于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狭窄,对一些科学术语等都并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地形特点展开,也可以从认识家乡地形开始,再进行拓展,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能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丘陵、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2.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3.了解地形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理解“地利”在战争中的地位。

【教学准备】

课件、实验报告单、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去过哪些地方?

谁去过黄山?

觉得那里怎么样?

那里的地形和咱们这里一样吗?

(不一样,黄山的山都好高。

2、课件出示世界地图:

你们知道地球有多少种地形吗?

出示中国地图:

我国又有哪些地形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板书课题。

【点评】学生对旅游过的景点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容易回忆出相关地形的记忆。

接着,直接以著名景点黄山和家乡地形的比较,引出不同地形的概念,顺其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学习地形特点。

1、看看这些地形有什么特点?

小组进行讨论。

(1)课件出示典型地形图片,学生讲解,教师补充介绍。

问:

你给大家介绍什么地形?

还有吗?

平原:

低平而宽广。

盆地:

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高原: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丘陵: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这些都是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你能记住它们的特点了吗?

【点评】以图片的形式,尤其是熟悉的景区图片加深学生对不同地形的认识,从而进行比较它们的不同特点。

(2)你能把这个连出来吗?

课件出示题目。

 

【点评】连线题的设计直接让学生认识五种基本地形的不同特点,形象生动,便于孩子们加深记忆。

(3)这里还有一个地形,你认识吗?

课件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照片。

 

(峡谷:

深度大于宽度,坡度较陡的谷地。

看图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知识,请去过的同学说说那里的地形有什么特点,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老师来考考你们,你现在知道自己去过的地方是什么地形了吗?

能给大家介绍吗?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地形报告单》,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每人至少填一个地方的地形,填好后一起交流。

(1)学生填写报告单。

(2)交流汇报,巩固所学。

(可以投影展示,学生上台介绍。

【点评】用投影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把填写的表格进行交流、展示,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便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学习地形图。

1、对于我们熟悉的地方我们能知道那里是什么地形,可对于我们不熟悉的地方怎么办呢?

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推荐一个能很快的知道某个地方的地形的工具。

它的名字叫做地形图。

(课件出示)瞧,这是地形图,和平时见的地图一样吗?

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地形图的特点,发现图中颜色的不同。

 

2、你知道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都代表什么意思吗?

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结论填写在《地图报告单》上。

课件出示表格,小组边讨论边填写。

【点评】报告单的使用形象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地形图的特点。

3、这里有个词要搞清楚:

海拔高度是什么意思?

(下定义:

是以海平面为起点,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师:

所以我们说地形图上颜色越深,表示地方的海拔高度越高。

4、出示地形图顺口溜,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很容易记住图上的地形。

黄高蓝水绿平原,沙漠黑点一片片,

棕紫表示更高地,白色终年积雪寒。

【点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5、出示中国地形图:

好,请大家看看我们国家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我国地形西高东低

老师用手势形象地举例说明:

就像楼道中的楼梯一样,一个楼梯挨着一个楼梯呈阶梯分布。

【点评】结合生活实际的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所学。

6.大家学得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来看一段关于地形的视频。

(课件播放“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等地形特点的视频介绍。

【点评】这段视频对本课的地形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地形特点的整体记忆的,信息技术的手段的使用恰到好处。

(1)提问:

看了这段视频,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知道的地形都有什么特点吗?

(鼓励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话记忆地形,如:

高原像厨师的帽子,又平又高;丘陵像起伏的波浪,圆圆的,连在一片……)

(2)学生课堂编写地形顺口溜:

厨师帽子像高原,起伏波浪像丘陵,马路低平像平原,又高又险是山地,还有脸盆像盆地。

【点评】这个环节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去总结,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

课题亮点是地形顺口溜的编写充分体现出孩子们对地形知识的掌握和体会,效果非常好,童心童趣十足。

4、巩固所学,制作模型

1.现在老师请大家利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个小比赛。

拿出准备好的橡皮泥,纸盒盖子做底部,请四人小组合作来做一个简单的地形模型,注意利用橡皮泥的颜色和不同地形的特点。

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3.展示介绍,交流。

【点评】动手操作是科学课堂上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可以充分把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理解进行结合,增探究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自己的感悟中巩固所学。

同时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善于合作意识,在学习中积极动手动脑的科学素养。

动手制作模型,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五、联系生活,拓展所学

1、同学们,学习了地形的知识后,你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地形更好的生产与生活呢?

请小组讨论。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介绍,加深理解。

【点评】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认识到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巨大作用,明白要利用地形特点进行更好地生产、生活。

2、课外拓展:

(1)老师告诉你们,地形在战争中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所以,古今中外能征善战的军事家,都把地形看作军队战斗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孙子兵法》中就有一篇是专门讲地形的。

另一位军事家孙膑也认为,“天时、地利、人和”就是打胜仗的重要条件。

他在这里所说的"地利",主要指的也是地形条件。

(板书:

地利)

(2)大家手里有一份老师给你们的抗日战争中《平型关战役》的资料,仔细看看,想一想八路军是怎样利用地形打赢这场战争的?

(讨论交流)

【点评】地形在战争中的作用属于教师引申的内容,这部分的资料是想让学生明白掌握好地形知识,可以更好地保家卫国。

五、总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现在形成的地形以前就是这样的吗?

以后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

3.布置作业:

(1)收集你喜欢的不同地貌的照片和相关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2)人类怎样利用地形特点更好地生产、生活?

【设计特色简述】

1.注重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通过精美的课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图文并茂的详实资料,使抽象的科学知识生动起来,便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实际能力。

2.教师善于指导和鼓励学生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如:

记录单的使用,课外知识的拓展等,把学习成果加以表现,并进行广泛的交流、展示,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锻炼自己的能力,使成果在交流的基础上得以升华,让学生的才智得到发展。

3.地形模型的制作是本课的一个活动亮点,使课堂所学与学生动手操作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科学的意识。

同时注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他们充满个性的学习成果。

4.教师为学生拓展了大量的关于地形的在各方面的作用的知识,使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很好的联系起来。

并设计相关的练习让整合在课外加以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附【板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

平原

高原

盆地地利

丘陵

山地

……

 

【学生记录单设计】

1.地球表面的地形报告单

班级:

组别:

地名

地形

特点

 

2.观察地形图报告单

颜色

蓝色

绿色

黄、棕色

白色

地形

我们发现:

 

3.平型关战役

平型关是山西东北的一个著名要塞,地势十分险要,是太原的门户。

这里是一道很狭长的古道,沟谷全长7公里左右,两边是高数丈的陡崖。

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大量兵力,企图在三个月内歼灭中国。

到1937年9月底,日军进攻矛头直指太原。

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中国军队决定誓死保卫平型关。

根据平型关的地形特点,八路军115师决定以隐蔽伏击手段,歼灭来犯的日军。

    一切布置停当后,115师主力于9月25日零时整装出发。

此时天降大雨,部队冒雨前进。

经过一夜行军,115师于拂晓前全部秘密进入阵地进行隐蔽。

而日军对此毫无察觉。

不久,日军乘汽车100余辆,沿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缓缓开近,全部进入115师的伏击圈内。

115师抓住宝贵战机,立即命令全线突然开火。

一时间,枪声大作。

遭到打击的日军不知所措,乱做一团。

115师趁机发起猛攻,从山上向日军猛冲过来,分几路将日军压缩在峡谷中。

负责阻击敌军的386团第二营抢占制高点,以密集火力,打得敌军无处藏身。

 

    这次战役,八路军115师击毙日军号称精锐部队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取得了中国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心和士气。

思考:

八路军怎样利用地形特点取得战争胜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