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全球经济喜忧参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7669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讲全球经济喜忧参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十一讲全球经济喜忧参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十一讲全球经济喜忧参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十一讲全球经济喜忧参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十一讲全球经济喜忧参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讲全球经济喜忧参半.docx

《第十一讲全球经济喜忧参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讲全球经济喜忧参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一讲全球经济喜忧参半.docx

第十一讲全球经济喜忧参半

第十一讲全球经济喜忧参半

2014全球经济喜忧参半

据《BWCHINESE中文网》刊登程实文章称:

2014年1月21日,IMF公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的更新报告。

结合连续多年阅读这一系列报告的经验,笔者总体感觉,2014年的全球经济可谓喜忧参半。

可喜的是,涨潮似乎已经开始,在2012-2013年连续8次调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之后,IMF这一次终于进行了预期上调。

可忧的是,更新后的数据和报告,进一步确定了一个事实,这是一个叛逆的时代,一切都不按常理出牌,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市场运行也是如此,“偏离共识”的核心特征未见消退,反而得到强化。

从整体上看,全球经济复苏最大的共识就是“多元化”。

几乎所有人在分析危机时,都会将冷战后单极世界的内在失衡和美国霸权的不稳定性视作根源性风险,因此,从单极走向多元,被理所当然地看做解救危机的良药和毋庸置疑的发展方向。

2008年以来的现实似乎也验证了多元化的势在必然,新兴市场快速崛起,发达国家蛰伏调整,“西退东进”不断改变着整个世界的力量对比。

尽管笔者并不质疑多元化是长期方向,也不怀疑多元化对全球经济稳定是有益的,但需要强调的是,世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好的事情既不必然发生,更不一定会立刻发生。

笔者在2013年曾经写过一本《盗梦空间与亚当斯密:

电影与经济的思想共鸣》的叛逆小书,书中把全球经济结构演化比喻成电影《盗梦空间》里的梦境转换,你以为从一层梦境中醒来,就会进入一个稳定、真实的世界,但实际上,梦境是嵌套的,不真实、不稳定也是连续的,危机把全球经济从不稳定的单极世界中警醒,但这并不意味着危机后的多元化世界是真实的存在、不变的未来。

而这,恰是2012-2013年以来全球经济最大的现实,“西退东进”后继乏力,甚至一定程度上被“西进东退”所取代,新兴市场依旧保有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速,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变化趋势明显更为积极,多元化正在“逆潮”!

而2014年初IMF的最新报告确定了一个事实,这一态势还将延续。

在1月的预测中,IMF一边将发达国家经济增速较上一次预测提升0.2个百分点至2.2%,另一边维持对新兴市场经济5.1%的增速预测,两相作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增速差距缩小至2.9个百分点,近11年来首次低于3个百分点,而在2009年危机高潮阶段,新兴市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领先幅度一度高达6.5个百分点,2003-2013年间的平均领先幅度也有4.78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新兴的相对崛起正在弱化,发达国家对现阶段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贡献和引领作用则进一步得到强化。

如此背景之下,笔者以为,多元化的逆潮已经从一个“短期反常现象”升级为“中期现实趋势”。

站在2014年的起点,现在需要做的,是重新正视并细致思考多元化逆潮大戏的剧本。

全球经济多元化的逆潮大戏,有两个主角,一个主角是美国。

虽然次贷危机后美国发生了几十年来首次全局性衰退,但美国经济在危机废墟上的重生速度超出了世人想象。

2011年末,当大多数市场人士还在担忧美国经济将陷入第二个“大萧条”式的长期经济停滞时,笔者就基于数据挖掘率先提出了美国经济“周期性领跑”的判断,随后美国经济的表现逐步走强,不断超出预期,呈现出强权逆袭、王者回归的态势。

应该说,市场对美国经济强势回归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后知后觉、从怀疑到肯定的过程。

因为从新闻报道看,美国经济一直问题不断、危机四伏,2011年8月的美债危机、2012年末的财政悬崖、2013年10月的政府停摆均闹得沸沸扬扬,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藏在数据中的基本面走强信息。

直到2013年10月,政府停摆和债务上限闹剧再度有惊无险地得到解决,美联储于12月正式启动了QE退出,市场才最终肯定了美国经济强势复苏是全球“最稳定、最具确定性”的事情。

全球经济多元化的逆潮大戏,另一个主角是新兴市场。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欧美发达国家深陷经济困境和金融乱局,新兴市场却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态势,危机不仅没有带来明显创伤,反而成就了新兴市场脱钩崛起的无上荣光:

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新兴市场的金融机构加速了国际并购的步伐,跻身于全球领先行列,并最终摘得了国际千家大银行排名的桂冠;新兴市场的经济金融地位也由此显著提升,在全球经济秩序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新兴市场的自信心也大幅增强,甚至一度出现了“新兴市场救助欧美”的自负言论。

但高峰的背后,往往是悬崖,2012年之后的趋势演化表明,本次危机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不存在完全屏蔽于危机冲击之外的“世外桃源”。

新兴市场一时间的“脱钩增长”只是假象,外部冲击和内部风险的威力最终滞后显现,导致新兴市场自2012年起开始进入增速放缓的下行通道,少部分边缘国家甚至于2013年发生金融危机,并给新兴市场整体的经济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

2012年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性领跑,新兴市场却不进反退,两相作用,共同形成了全球经济多元化的阶段性逆潮。

全球经济多元化的逆潮大戏,既有主角,也有配角,欧洲和日本就是配角。

和2012年以来如火如荼的美国经济强势复苏和吸引眼球的新兴市场整体下滑相比,欧洲经济和日本经济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上行或下行态势,而是处于一种挣扎和震荡之中。

不过,值得强调的是,欧洲和日本经济始终是全球经济的重要部分,现阶段不是主角,并不意味着它们永远都是配角。

事实上,2013年以来,欧洲和日本都在发生大变化,欧债危机演化渐趋平稳,欧洲经济也于年中走出衰退阴霾;日本经济则变成了前所未有的政策试验田,安倍经济学引发了无数热议,在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日本也初露走出长期通缩阴霾的迹象。

未来全球经济多元化的逆潮能够持续多久,一定程度就取决于欧日经济这些大变化的后续走向。

人们总以为,叛逆是一时的,随着时日流转,叛逆的经济世界总会走上那条宿命的必然之路;然而,真正需要改变的,不是市场已经做出的选择,而是人们看待叛逆的方式。

多元化的逆潮并不是历史倒退、也不是短期偶然,而是危机后全球经济曲折前行过程中的一种阶段性必然。

在”西进东退“取代”西退东进“的结构趋势演变过程中,美国去风险和新兴加杠杆的对比、美国折返跑战略的成功、美元堰塞湖的形成、新兴市场内在稳定性的缺失等一系列因素都给多元化的逆潮提供了有力的解释。

只有找到逆潮的趋势动因所在,才能对全球经济未来演化保有理性预判,才能对中国经济应走之路形成更清醒的认识。

唯有抛弃愿景、质疑共识、尊重现实、挖掘数据、正视本原、寻找逻辑,才能从偶然中发现必然,从逆潮中体味方向。

当前,世纪经济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

当前,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继续巩固,美国和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通道,欧元区结束衰退并呈复苏迹象。

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步入结构调整进程中,伴随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外需下降以及发达经济体“退出”预期提升等因素,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

随着复苏的巩固,全球就业市场不断改进,失业率有所回落,物价低稳运行,财政平衡状况继续改善,但贸易增长仍然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亦明显乏力,部分发达经济体公共债务再攀新高。

一、2013年世界经济运行状况回顾

2013年,全球经济逐渐回暖,但不容乐观。

(一)2013年世界经济新特点

回顾2013年世界经济的总体形势,可以看出2013年世界经济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

1.美国货币政策调整蓄势待发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推出了一系列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为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

2013年1月起,美联储实施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

除了量化宽松之外,美联储继续将利率保持在0~0.25%的极低水平。

美国当前的这些货币政策在客观上为美国经济注入了动力。

一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缓慢提速,失业稳步下降,资产价格不断上涨,家庭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得到修复,美联储已经开始把实施“削减数量宽松规模”政策列入议事日程,具体做法是逐步缩减每月85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直至停止购买。

鉴于美国在全球中的地位,这一拟议中的政策对市场已经带来冲击。

2.欧洲一体化在曲折中继续前行

欧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说2013年经济负增长几成定局,但其经济收缩幅度在收窄,最后走出衰退也完全有可能。

除了人口老龄化和不统一的社会经济政策外,掣肘欧洲经济增长的因素还包括银行金融系统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和各国间因国内政治矛盾而出现的政策协调问题。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应对债务危机过程中,欧盟和欧元区内部机制体制的一体化进展非常显著,尤其是财政和金融监管一体化进程得到了大力推进。

3.发达经济体央行合作日趋密切且职能发生变化传统上,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包括维持物价稳定、维护金融稳定和危机时融资。

然而,金融危机以后,传统货币政策的空间日趋缩小,财政政策的作用也十分有限,这使得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职能发生了明显变化。

2013年10月,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六家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决定将其“临时双边流动性互换协议”转至长期协议,实现货币互换协议常态化,继续作为“审慎流动性支持”,以防止全球金融紧缩。

除了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间合作更加紧密外,金融危机爆发后央行职能发生的另外两大变化亦常态化,即货币政策主要由确定利率转向通过管理资产负债表来提供流动性,以及货币政策尤其是非常规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财政和收入分配的政策含义。

4.中国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

2013年以来,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扮演了更具建设性的角色,尤其是在创建更加公平开放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加强国际货币金融合作、完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等方面,中国更加积极参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9月,中国提议同中亚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进一步促进双方的经贸合作。

10月,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7月,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多项重要共识,并确定开展双边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这是中国实施开放战略、加强与外部世界融合的又一重大举措。

中国还积极推动金砖国家货币金融合作以及IMF、世界银行等国际货币金融机构的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

(二)世界经济以复苏为主基调

目前,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亚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地区,美国、瑞士和瑞典等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和家庭资产负债表正在修复,欧元区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则面临银行业风险和高政府债务等难题。

1.新兴经济体需巩固增长

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一直走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前列,虽然2012年增长温和放缓,但目前又开始反弹,这些国家需要巩固已取得的成就。

现阶段,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会影响汇率和资本流向,进而威胁金融稳定。

虽然目前这些风险是可控的,但新兴市场应注意公司借贷快速增长、汇率风险增加等问题,如果发达国家撤离资本,利率再次升高,隐藏的风险就会暴露出来。

新兴市场国家应进一步加强银行业监管,防止贷款过快扩张,巩固金融系统,并密切关注外汇风险敞口。

发达国家也应承担相应责任,继续完善财政政策、修复金融业,以减小对宽松货币政策的依赖。

2.美应推出中期减赤计划

金融危机始于美国,但美国经济已经较快地实现了实质性进展,金融系统和家庭负债情况得到修复,房地产市场和就业市场都显示出复苏迹象。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最明显的问题是美国的公共财政仍然不平衡,这为经济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

对于美国经济复苏的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推出一份缩小负债的中期路线图,一份平衡的减赤计划将会提振美国私人部门需求的复苏,这是美国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必须予以解决,否则可能失去已经取得的进展。

3.欧元区、日本复苏困难

欧元区已经取得了重要进步,包括推出欧洲稳定机制、直接货币交易计划、统一的银行监管机制以及希腊救助方案等。

但欧元区复苏仍然任重道远,特别是欧元区外围国家,很多银行仍然在修复的初级阶段,仍然存在资本不足、坏账较多等问题。

即使是欧元区核心国家的银行业,也需要缩小资产负债表、减小对救助基金的依赖以及改善营业模式。

因此,欧元区国家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继续通过资产重组、结构调整,或在必要时关闭一些银行以改善银行系统。

此外,欧元区需要一个真正的银行业联盟以加强货币联盟的基础,这意味着建立一个统一决策机构并推出以统一财政为背景的储蓄保险,对统一的银行监管机制进行补充,这样货币政策才能完全有效,金融稳定才能得到保证。

日本更需要依靠货币政策来重启经济增长。

然而,要实现增长,日本还需要合理的财政政策,日本的公共债务目前已经接近CDP的245%。

所以,日本政府最紧急的任务是制定降低公共债务的中期清晰计划,以及进行综合的结构改革。

(三)世界经济亮点扫描

1.美国债务违约警报暂时解除

2013年10月16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先后通过一项结束政府部分关门危机和避免债务违约的议案。

17日凌晨,白宫宣布,该议案已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成为法律。

这标志着持续16天的联邦政府部分关门危机就此结束,违约警报也得以解除。

但分析人士指出,议案的通过并不意味着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预算纷争就此化解,而是第二回合争斗的开始。

中场休息之后,在接下来的预算谈判中“驴象之争”激烈场面可能重演。

这份结束美国政府部分关门危机的协议由参议院民主党领袖里德和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于l6日中午宣布达成。

协议决定为联邦政府拨款至2014年1月15日,使政府恢复运作,并临时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至2014年2月7日。

协议还决定为

在政府关门期间遭强制休假的联邦雇员补发工资。

在奥巴马医改这一引发纷争的焦点问题上,协议仅要求在向医保购买者提供联邦资金补贴时强化对获补贴者的收入审核。

由此看来,这场预算纷争以共和党人做出让步而暂时告终。

此前,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博纳支持共和党中保守派议员的立场,要求以推迟实施或禁止向奥巴马医改拨款为条件,才会通过政府临时预算。

而奥巴马则表示将否决任何附带医改条款的预算案。

博纳在参众两院表决前突然改变立场,并发表声明说,“斗争将继续,但阻止参议院议员当天达成的跨党派协议不是我们的策略”。

他承认,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民主党议员的预算斗争中失败,因为付诸表决的议案没有对奥巴马医改做出大的变更。

不过博纳表示,将继续以其他方式迫使奥巴马减缓医改法案的实施或废除部分条款。

事实上,协议的达成只是解了燃眉之急,美国的预算危机远未结束。

观察家指出,游戏没有结束,这只是中场休息。

来自伊利诺伊州的民主党参议员理查德·德宾不无忧虑地指出,“这将把我们推入到下一回合的争斗中”。

《华盛顿邮报》说,从议案设定的时间表看,国会在未来4个月内在减支和社会福利项目上可能再度摊牌。

《纽约时报》指出,到2014年1月中旬,也就是拨款法案到期前,国会两党可能再度拳头相向。

而两党能否在长期预算谈判中达成妥协,也非常令人怀疑。

2.在子夜还是黎明间徘徊的欧洲经济

欧元区经济三季度环比增长0.1%;爱尔兰宣布年底前彻底退出欧盟和IMF的救助计划,且放弃防御性信贷额度;西班牙将在2014年1月结束银行业救助计划……尽管好消息接踵而来,欧洲经济是处于黎明前的曙光还是仍徘徊在子夜的黑暗,却还是见仁见智。

乐观者认为,欧洲经济已经进入整体复苏态势。

欧元区经济2013年二季度环比增长0.3%,实现2011年四季度以来首次增长。

三季度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欧元区仍然可以说保持了复苏势头。

爱尔兰和西班牙有底气摆脱救助,就是因为经济出现好转甚至恢复了活力。

它们也为其他重债国做出榜样,即坚持财政紧缩和结构性改革,就可以实现经济复苏。

悲观者却从三季度增速放缓的数据中,读出了令人担忧的前景。

首先是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表现不佳。

2013年第二季度,法国经济增长0.5%,与德国共同支撑起欧元区二季度0.3%的增长率。

当时就有人担心,法国的经济增长是否有持续性。

三季度法国经济环比萎缩0.10_10,让这一担心成了现实。

有经济学家认为,法国仍处于投资缩减、失业率居高不下和经济停滞不前的恶性循环中。

法国总统奥朗德成为自1958年第五共和国以来最不受民众待见的总统。

最新一次民调显示,奥朗德的支持率只有20%,而他的前任萨科奇最低支持率是28%,曾经是最低纪录保持者的密特朗也还有22%的支持率。

法国如果陷入衰退,对欧元区和欧洲经济都不是福音。

其次是第三季度欧元区成员国经济普遍没有实现强劲增长,经济复苏乏力。

一直表现良好的欧洲经济火车德国只增长了0.3%。

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经济连续第9个季度下滑,2013年第三季度萎缩0.1%。

南欧重债国中,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实现了小幅经济增长,而希腊仍在持续的经济萎缩中挣扎。

有观点认为,经济复苏乏力表明欧元区不仅远未走出危机,风险还在加剧。

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令欧元区一度面临解体的危险,在欧洲央行承诺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欧元后,这一风险得到控制。

但是欧洲“急症”有缓,“慢性病症”却更为棘手。

迄今为止,欧元区成员国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实现恢复银行业、消费者和政府财务状况所必需的经济增长率。

虽然欧洲央行一再降息,但基本未显示出刺激了信贷或投资的迹象。

有人担心欧洲可能陷入经济停滞、失业率高企和社会动荡的状态。

欧洲实现持续复苏的前提是保持改革的步伐,控制债务水平,建立真正的经济与货币联盟。

但显然,这个前提要真正实现也困难重重。

3.亚洲经济增长势头有望加强

尽管亚洲经济的预期增速下滑,但亚洲仍是全球经济的领跑者.同时亚洲面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缩减资产购买计划规模预期和全球流动性趋紧等挑战。

全球流动性趋紧和国内的结构性制约因素在影响亚洲经济增长,2013年,受美联储缩减资产购买计划的预期影响,亚洲经历了一波资本流出,但是随着发达经济体的需求逐渐回升和亚洲经济体自身抵御风险的韧性提高,亚洲经济的增长势头有望加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随着美联储在9月份宣布暂缓缩减资产购买计划规模之后,亚洲资本流出的压力缓解,市场表现有所好转。

市场资本流逆转反映了发达经济体的收益率上升以及具有更大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同时也反映出亚太地区经济体面临的内部挑战,尤其是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前景总体减弱以及一些经济体自身面临的脆弱性。

报告指出,在过去几年中,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信贷增长强劲,资产价格上扬,从而积累了一定程度的金融失衡,并在一些市场上造成了局部过热。

在过去5年中,亚洲一些经济体经济基本面的弱化被充裕的流动性所掩盖,但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凸显,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尤为明显,这两个国家都有高额的经常账户逆差,同时面临很高的通胀压力。

尽管市场波动性上升,但是从大局上看,美联储缩减资产购买计划规模的影响基本可控,尽管自5月22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作出可能要缩减资产购买计划的表态以来,亚洲资本流出的规模很大,但是远低于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期间的累计流人额。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下调了2013和2014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同时预测亚洲新兴经济体在2013和2014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6.3%和6.5%。

二、2014年世界经济发展展望

2013年岁末,国际机构均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整体将缓慢向上“爬行”。

全球知名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集团日前发布2014年全球投资展望报告指出,明年全球经济呈现持续温和增长的概率较高。

(一)世界经济进入爬坡慢行时代

联合国2013年12月18日发布《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14年全球的经济增长率为3010。

2014年全球经济最大的风险来自美联储削减量化宽松政策和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欧元区依然存在的脆弱性。

1.美国——适度加速增长

联合国2013年12月18日发布《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2014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5%。

由于居民消费、住房和劳动力市场的改善,2014年美国经济将加速增长。

美国经济分析与咨询机构“环球透视”首席经济学家纳瑞曼·贝尔拉夫什认为,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将缓慢加快。

他认为,2013年美国经济失去动力,最主要原因在于大规模财政紧缩的拖累。

美国国会在12月通过预算案后,2014年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和紧缩效应大为减少。

企业投资和消费开支的稳步增长,以及住房市场持续改善等都将支持美国经济更快增长,预计2014年其增长率将为2.5%。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乔治·佩里也认为,由于政策环境的改善,以及私人需求出现一些转好迹象,和过去3年约20/0的年均增长率相比,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30/0左右。

能源、汽车、航空、软件等产业将继续健康扩张势头。

从中长期来看,由于新的油气资源的开发,美国的产业基础及其国际竞争力正在加强。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称,2014年对美国来说可能是突破性的一年。

但他指出,要为每一个美国人重建基于广泛增长的机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2014年必须成为行动的一年”。

分析指出,鉴于美国不同党派、团体在经济和社会政策上的严重分歧,美国政府仍缺乏共识和行动力来促进经济全速增长。

2.欧洲——整体复苏回暖

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近日预测,欧洲经济2014年将会开始复苏。

他说,除斯洛文尼亚和塞浦路斯外,其他欧元区国家经济都将有所增长。

深陷债务危机的西班牙和希腊已出现就业增长的迹象,但创造就业仍需更多时间。

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弗埃德瑞克·埃瑞克松表示,由于欧洲内部消费需求增长,一些欧盟国家经济在2014年将加速增长,但受南欧经济停滞所拖累,增长速度将会非常缓慢。

分析认为,欧洲经济回暖主要原因在于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计划的实施以及经济结构改革的推进。

同时,受低利率政策和较低通胀水平的影响,欧元贬值,欧元区出口回升,其内部消费也增长明显。

欧洲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联合主席戴维·马什表示,欧元区仍存在三大较为突出的风险:

首先,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可能导致投资欧元区的美元撤回,使欧元区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面临考验;其次,德国通胀率呈上升趋势,若2014年进一步走高,欧央行控制通胀的难度将有所增大,超宽松货币政策将面临考验;最后,希腊将在2014年进行新一轮债务重组,届时不仅公共部门持有的希腊债券将减值,私营部门也难幸免,金融市场无疑会再次受到冲击。

全球知名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集团日前发布的2014年全球投资展望报告指出,欧洲当前正受制于“货币束缚”。

欧元区需要弱势货币来促进出口,从而减轻债务负担,欧元汇价却在不断走强。

有专家指出,欧洲央行的中期目标是将通胀率维持在接近且不低于2%的状态,目前欧元区通胀率大约在1.6%,还存在降息空间,欧洲经济正处于低增长状态,失业率仍居高位,有降息必要,因此2014年欧央行可能继续保持低利率的基调。

3.亚太——经济缓慢提升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简称亚太经社会)日前在曼谷发布2013年年终报告称,受区域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预计2014年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将保持缓慢增长。

报告预测称,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2014年的经济增速为5.6%,高于2013年5.2%的经济增速,但仍低于亚太经社会此前作出的6.0%的预测。

报告指出,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对亚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预计中国2014年的经济增速为7.3%。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安全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提塔南·蓬苏迪拉克对本报记者说,在亚太地区,中国、日本和东盟的经济发展仍具有活力,它们的发展趋势对本地区影响比美国更大。

由于日本债务水平一直居高不下,从中期来看,将继续实施经济紧缩政策。

日本经济将长期保持在中等发展水平。

报告同时指出,美联储削减量化宽松政策预计将导致马来西亚、菲律宾、俄罗斯和泰国等国201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高达1.2%~1.30/0。

此外,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实施贸易保护等都将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亚太经社会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司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