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方案文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7507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9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治理方案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综合治理方案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综合治理方案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综合治理方案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综合治理方案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治理方案文本.docx

《综合治理方案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治理方案文本.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治理方案文本.docx

综合治理方案文本

前言

枞阳县雄姿石艺有限公司为保护和改善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最终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委托我队承担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编制任务。

一、方案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4、《土地复垦规定》

5、《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6、《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二)标准、定额

1、《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试行)安徽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5月。

2、《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规程》(试行)安徽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3月。

3、《土地复垦技术标准》UDC-TD。

4、《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2001)255号。

5、《2000年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安徽省估价表》。

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建字[2005]169号文。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国土资财[2001]41号。

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设计规范》DZ/T0219-2006。

(三)基础资料

1、《安徽省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普查地质报告》(2007年5月,枞阳县国土资源局);

2、《安徽省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08年5月,铜陵市紫金矿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所);

3、《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2008年6月,池州市正信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4、《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开采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09年5月,江苏久力咨询有限公司);

5、《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露天开采初步设计》(2009年7月,铜陵化工集团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方案编制目的、任务

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有效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受损土地使用功能和生态环境,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主要任务有:

1、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查明新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逐一查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地质灾害。

2、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评估,根据开发利用方案预测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加剧、遭受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影响程度和防治难度进行论证评估,在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方案编制区地质环境总体影响程度做出综合评估结论。

3、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原则、目标、任务,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综合治理方案、土地复垦与植被重建方案、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4、评估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与破坏的现状经济损失、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的投入与效益。

三、方案适用年限

根据2009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服务年限为7.5年(含基建期0.5年),本方案的恢复治理工作在矿山闭坑后延期1年,共计8.5年,因此,本方案适用年限为2009年6月至2017年12月。

四、方案编制范围与级别

(一)方案编制范围

根据该矿露天开采初步设计方案,矿权范围、矿业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围以及矿山开采可能引发遭受地质灾害的类型,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编制范围为西侧到矿区范围西边界山脊分水岭,东侧到矿区东侧分水岭,南侧到矿区办公室及空压机房以南400m,东南部矿区公路的全部包括在内,北侧到矿区北面山坡开采线以北约100m,依山坡等高线垂线为界,方案编制区范围拐点坐标为:

(A)x=3424428.93,y=;

(B)x=3424404.58,y=;

(C)x=3424117.69,y=;

(D)x=3423455.39,y=;

(E)x=3423424.73,y=;

(F)x=3423744.51,y=;

(G)x=3424348.85,y=;

方案编制区总面积:

0.74516km2。

(二)方案编制级别

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建筑石料矿设计生产规模为10万立方米/年,为大型矿山。

设计采用台阶式山坡露天开采方案,开采台阶高度10米,开采边坡最大高度120米,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破坏作用为中等。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开采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能自然排水;矿区内无地表水体,采场涌水量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源,汇水面积小,地表水对采场充水影响很小;采矿产生的剥离土、矿夹石无有害成分,对水土无污染。

采矿面积及采矿深度小,废渣、废石较少,废弃物均堆放到设计的排土场,形成废渣流的可能性小;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少,对人居环境、自然景观影响小;矿区地质构造简单,矿区内无断裂构造,对采场充水无影响;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残坡积层、岩石风化带厚度小于3m,采场边坡为坚硬岩质边坡,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倾向多为反向或接近正交,边坡较稳定;矿区地形条件简单,北高、南低,地形坡度36~59o,高差较大,为低山地貌。

因此,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依据《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试行)确定方案编制级别为一级。

五、以往地质环境工作程度及评价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前人对本区地质、构造、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均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研究成果有:

1、1/20万铜陵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初步查明了本区地层岩性、岩浆岩活动及地质构造方面的特征。

2、1/5万将军庙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查明了本区的地层、构造、矿产等方面的地质特征。

3、1/20万铜陵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探讨了区内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基本查明了区域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较系统地论述了区内地貌特征,初步评价了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对本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的水文地质现状进行了论述。

4、《1/10万枞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对区内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发育规律、时空分布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5、《安徽省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普查地质报告》(2007年5月,枞阳县国土资源局),查明了建筑石料矿赋矿层位,明确了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基本明确了矿石质量特征,估算了资源储量,基本明确了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

6、《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开发利用方案》(2008年5月,铜陵市紫金矿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所),详细设计了本矿开采方式及开采参数、开拓运输及开采顺序、采矿方法与采矿工艺、设备选型及数量、以及安全对策和措施。

7、《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2008年6月,池州市正信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对矿山的主要危险有害因数的种类和危害程度进行了定性分析,确定了该建设项目的显着危险和有害因数,系统分析了矿山主要的危险单元及其危险部位、危险作业、事故模式、应具备的安全设施。

8、《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2008年11月,枞阳县周谭七井建筑石料矿),明确了防止水土流失的范围、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数量,明确了水土保持措施及投资,并作出了分年度实施计划。

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09年5月,江苏久力咨询有限公司),对本矿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重点,提出了各种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恢复措施,分析了选址合理性,查明了环境质量现状,并作出了环境影响预测。

10、《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露天开采初步设计》(2009年7月,铜陵化工集团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对本矿露天开采的方式、工艺;矿区交通的总体布置;排土场选址;环境保护及土地复垦提出了措施,分析了项目的经济效益。

11、《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图》(枞阳县国土资源局)反映了本矿区及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开发利用规划。

以上成果较系统的阐述了方案编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本矿山工程设计情况,为本方案编制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基本能满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要求。

六、方案编制工作程序及工作概况

(一)方案编制工作程序

方案编制工作程序见图0-1。

(二)方案编制工作工作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于2009年6月上旬委托我队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

接受任务后,我队即组建了项目组,确定了项目负责人,随即开展了现场踏勘调查工作,至6月下旬完成的编制工作。

历时20天。

图0-1工作程序框图

方案编制工作在矿山建设项目初步分析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首先全面搜集和研究了方案编制区内已有的基础地质、矿床地质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相关资料,听取了矿山企业关于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意见,随后进行了1∶2000矿山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1、收集利用资料:

共收集资料12份,其中基础地质资料2份,水文地质报告1份,地质灾害区划资料1份,矿区普查地质报告1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1份,环境影响报告表1份,水土保持方案表1份,安全预评价报告1份,露天开采初步设计1份,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图各1份。

2、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

现场调查了矿区自然状况包括地形、气象、水文、植被等,调查了解矿山概况包括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矿产资源储量、矿床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方案等,调查了矿区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调查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矿区土地、植被资源的占用和破坏、矿区地下水均衡破坏、水污染、矿山地质灾害等,重点调查了矿区工程地质特征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育规律。

3、综合研究:

在系统分析方案编制区的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预测方案编制区矿业活动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对矿山建设和矿业活动的地质环境影响作出综合评估。

研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研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综合治理方案、土地复垦与植被重建方案及监测方案等。

完成的工作量见表0-1。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一览表表0-1

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矿山地质

环境调查

调查面积

Km2

1.215

调查点

9

调查线路

Km

14.2

照片

21

(三)质量评述

野外调查工作开展前,项目组成员集中研究了方案编制区地质环境条件,统一了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和技术要求。

在调查过程中,严格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组织实施。

调查工作以1∶5000地形地质图做手图,采用手持式GPS卫星定位仪定点,精度基本满足方案编制要求,对每一调查点都编号记录,做到字迹清楚,记录详细,手图与记录一一对应;项目组对野外调查资料100%自检,成果质量责任落实到人。

队质检科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野外调查结束后,组织有关人员对野外调查资料进行抽检和验收,确保了工作质量。

报告初稿编制结束后,又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进行了初审,项目组根据初审意见对报告进行了认真修改。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第一节矿区自然地理

一、气象、水文

(一)气象

方案编制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根据枞阳县气象局气象统计资料:

境内年平均降水量1482.3mm,年最大降水量2208.5mm(1983年),年最小降水量888.7mm(1978年)。

月最大降水量547.1mm(1969年7月),月最小降水量为0mm(1963年1月)。

日最大降水量达209.5mm(1991年6月15日)。

一小时最大降水量79.2mm(1986年6月30日5时36′~6时36′)。

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6天,降水量524.1mm(1969年7月3日~7月18日)。

降水多集中在4~8月,占年降水量的70-80%。

历年平均蒸发量1443.8mm。

年最大蒸发量1792.8mm(1978年),年最小蒸发量1189.6mm(1989年)。

月最大蒸发量336.0mm(1978年7月),月最小蒸发量23.2mm(1990年2月)。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8%,月最大相对湿度90%(1970年9月),月最小相对湿度56%(1973年12月)。

本区风向风力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全年平均风速2.4m/s,最大风速17.7m/s。

(二)水文

编制区及周边水系不发达,无大的地表水体,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区内有一条小溪,水量随季节而变化,平水期该小溪的流量6立方米/秒,枯水期1.5立方米/秒。

小溪的下游5公里是枞阳县的枫沙湖,小溪到枫沙湖5公里的距离内,没有居民饮用水水源点,有七井村、大山村和周谭需要该水作为农业用水。

枫沙湖的主要用途是渔业养殖。

根据枫沙湖每年例行监测结果,其水质均都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

二、地形地貌

矿区所在的区域地貌单元为低山丘陵区,区内大部分海拔高程+70~+220m,北面最高峰黄梅尖海拔+657.60m。

总体地势北高南低。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低山区,西北部为低丘漫岗,中部是丘陵岗冲,东南部属沿江洲圩,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通江湖泊有白荡湖、陈瑶湖、菜籽湖等。

方案编制区位于七井村的东北面山坡中下部,地貌为侵蚀、剥蚀低山,山顶海拔标高192.3~268.7m,相对高差140~200m,山顶山脊呈南北向展布,山坡坡面地形较陡,坡度36~50°,局部大于50°

(见图1-1,图1-2)。

地表覆盖残积土,植被茂密(见照片1~6)。

在矿区东西侧为两条南北向山岗,山岗之间为冲沟,冲沟呈“V”型,冲沟底部宽15~20m,沟底平缓,沟底纵坡2~3o,沟谷内无流水,仅在雨后有短时片流;冲沟内发育一条小溪,宽3-6m。

设计排土场位于矿区东南角的冲沟段落。

地貌图

土地利用图

图1-2七井矿区航片

三、土地利用现状

据枞阳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现状图,方案编制区及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为有林地(见图1-3),土壤较发育,为初育土,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其表层新植土为灰褐色,含大量植物根须。

植物类型主要为乔木、灌木及当年生草木。

方案编制区土地利用规划仍然为有林地。

四、植被资源状况

矿区及周边林草植被覆盖率约为70%以上,山脚和山谷植被以灌丛和草本为主,山体以马尾松、杉树、竹林为主。

第二节矿区地质条件

一、地层

本区位于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北东部边缘,火山岩盖层与基底沉积层岩系交接部位,出露的基底沉积层为中上三叠系拉梨尖组及中下侏罗统罗岭组、磨山组;火山岩盖层为上侏罗统砖桥组及龙门院组。

具体见区域地层简表(表1-1)及区域地质图(图1-4)。

矿区及其周围出露地层为燕山晚期侵入的中粒石英正长岩,现按时代先后分述如下:

1、中上三叠系拉犁尖组:

浅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黑色炭质页岩及煤层。

厚17-55m。

2、中下侏罗统罗岭组、磨山组:

青灰、灰黑、灰绿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泥岩、石英砂岩等,底部为含砾砂岩或砾岩的磨山组(811m)和紫红色钙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长石石英砂岩等的罗岭组(2167m)。

3、上侏罗统砖桥组及龙门院组:

岩性为辉石粗安岩、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夹粉砂质页岩、凝灰质粉砂岩(砖桥组)以及角闪粗安质角砾熔岩、粗安质凝灰角砾岩、粗安质集块角砾岩、夹粗安质角砾岩屑凝灰岩及少量紫红色粉砂岩(龙门院组)。

4、第四系全更新残、坡积层(Q4edl)

为粉质粘土夹碎石:

棕红、黄褐色,厚度0-14m。

碎石成分为石英正长岩等,分布在矿区山坡表层及冲沟底部。

二、构造

矿区大地构造单元隶属扬准地台、下扬子台坳、沿江拱断褶带,庐枞火山盆地东北缘。

庐枞火山盆地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其西毗邻郯庐断裂,南侧为下扬子破碎带。

该盆地继承在中三叠~中侏罗世内陆

断陷的基底之上,经过燕山期活动,形成了一套多次喷发的中~碱性

区域地质图

七丼地区区域地层一览表表1-1

地层名称

代号

厚度(m)

主要岩性

第四系

Q

0~14

粘土、粉砂质粘土、砂、砾等

侏罗系

上统

砖桥组

J3z

497.0

辉石粗安岩、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夹粉砂质页岩、凝灰质粉砂岩

龙门院组

J3l

335.0

角闪粗安质角砾熔岩、粗安质凝灰角砾岩、粗安质集块角砾岩、夹粗安质角砾岩屑凝灰岩及少量紫红色粉砂岩

中统

罗岭组

J2l

2167

钙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长石石英砂岩等

下统

磨山组

J1m

811

粉砂岩、粉砂质页岩、泥岩、石英砂岩等

三叠系

上统

拉犁尖组

T3l

17-55

浅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黑色炭质页岩及煤层

火山岩,总厚度近3000米,不整合于中侏罗统罗岭组之上。

盆地呈北东向展布,长45公里,宽20公里,总面积达900平方公里。

火山岩地层由老到新呈环状向盆地中心倾斜。

盆地西侧因受断层影响而下陷,被中~新生代红色砂岩、砾岩覆盖。

盆地内褶皱平缓,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是长江中下游主要的金属、非金属成矿区(带)之一。

矿区及周边褶皱构造不发育,基底沉积层岩系总体构成一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中等的单斜构造;火山岩盖层为一向盆地倾斜的单斜构造。

断裂构造按其走向主要有三组,即近东西向、南北向和北东向。

断裂规模一般不大,多以构造破碎带的形式存在。

矿区内未见断裂构造。

三、岩浆岩

本区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体主要有石英正长岩、黑云母二长岩、正长斑岩及闪长斑岩。

脉岩为煌斑岩、斜长正长斑岩,次火山岩为粗安斑岩。

矿区位于黄梅尖岩体南西部,全为岩体出露,为燕山晚期第一阶段侵入的石英正长岩,岩石呈肉红色,中粗粒或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碱性长石,少量石英、角闪石。

石英正长岩的自变质作用和期后热液蚀变作用强烈。

四、区域地壳稳定性

方案编制区所在区域新构造运动主要有地壳的升降活动、断裂活动及地震活动。

地壳升降活动表现为评估区外围北侧堆积阶地的形成及夷平面的出现;断裂活动表现为沿北东及北西向有低温热水活动(水温28℃~29.5℃);地震是新构造活动的直接反映,根据地震有关方面资料,评估区处于中南地震带长江中下游亚区扬州~铜陵地震带,地震活动在本区活动比较频繁,多为4级以下的地震,但该区周边也曾发生过6.0级以上的地震(1858年,无为6.25级),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见图1-5)(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评估区距区域大断裂郯庐断裂带约30km,距离较远,本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

五、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

按照岩体含水介质的不同,区内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类,具体特征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水:

矿区内有两个含水岩组。

(1)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物,分布于矿区冲沟底部及局部山坡,厚度变化较大,0.5~2m不等,富水性贫乏,在地形低洼地段,常有季节性泉水出露,

流量0.01~0.25l/s,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

SO4-Ca?

Mg型。

矿化度小于0.1g/l,PH值6~7。

(2)为石英正长岩强风化层,含空隙裂隙水,分布于山脊及山坡,该层富水性较好,平均厚度2m左右,受季节影响,水量变化较大。

2、基岩裂隙水:

矿区内只有一个含水岩组,含水层为燕山晚期石英正长岩,大面积分布在方案编制区内及周边。

岩石致密,裂隙不发育,地下水赋存于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之中,微张裂隙多被泥质充填,该层大部分含水性不佳,富水性贫乏。

3、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大气降水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补给途径为直接补给松散岩类孔隙水及通过风化带渗入补给基岩裂隙水。

地下水迳流严格受地形控制,由高向低在岩体内径流运动,补给下游含水层,部分在侵蚀基准面附近及地形低洼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最终汇入山间小溪,流入下游枫沙湖。

矿区当地侵蚀基准面高程约+70m,地下水的动态类型为降水入渗型,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六、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矿区地质勘查资料,结合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及本次调查结果,编制区内山体基岩大都裸露,主要为燕山晚期岩浆侵入岩,第四系松散岩主要为冲积和残坡积成因。

按各地(岩)层岩性、成因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将矿区地层划分为岩体和土体两大类。

1、岩体

编制区岩体为坚硬块状侵入岩岩组,为单一的燕山晚期侵入的石英正长岩,分布于方案编制区的全部及周边。

致密坚硬,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新鲜岩石裂面较平直,多被钙质、泥质充填胶结,局部岩石切割强烈,呈碎块。

岩体工程地质稳定性较好,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k=2500Kpa。

其强风化层原岩结构和构造均遭破坏,平均厚度2.0m左右,呈松散砂土状,其中长石类矿物已具高岭土化。

其中微风化层厚4~6m,岩体中风化裂隙较发育,岩石呈碎裂结构,强度降低。

2、土体

土体为残、坡积层,岩性为褐黄色粉质粘土夹碎石,稍湿,可塑~硬塑,具中等压缩性,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

分布在矿区丘坡下部。

3、节理裂隙

据野外调查,矿区石英正长岩中发育的节理裂隙主要有四组:

①105o∠85o,微张型,宽度5~10mm,充填泥质,裂面平整,可见长度8m,切深3m,间距大于2m;

②132o∠31o,闭合型,裂面平整,可见长度7m,切深4m,间距大于1.5m,闭合;

③160o∠38o,闭合型,裂面平整,可见长度5m,切深6m,间距大于1.5m,闭合;

④56o∠68o,微张型,宽度5~10mm,充填泥质,裂面平整,可见长度25m,切深3m,间距大于2m;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第三节矿山企业概况

一、矿山位置及社会经济环境

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周覃镇境内,位于枞阳县城52o方向约42km处,行政区划属枞阳县周覃镇七井村管辖。

拟申请矿权范围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2′33″北纬30°56′10″。

拟申请矿权范围由四个拐点构成,拐点坐标为:

G1、X=3424250,Y=39551500;G2、X=3424250,Y=39552100;

G3、X=3423750,Y=39552100;G4、X=3423750,Y=

矿权区域总面积:

0.30km2。

本次开采范围位于矿权区中部的中粗粒石英正长岩,拟开采标高+80~+200米,开采范围拐点坐标为:

拟开采区的面积为0.027km2。

矿区外围有简易乡村公路通往吴桥、横埠(约10公里),横埠可经铜黄高速直达合肥、铜陵等城市。

周潭镇通过水路可达长江码头北埂,沿长江可达芜湖、铜陵、安庆和沿江各大城市,经铜陵有铁路通往全国各地。

交通较为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图1-6)。

★七井石料矿

图1-6矿区交通位置图

矿区及周边的自然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次为小麦、红薯等,矿业和工业经济不发达,主要经济作物是杉树、毛竹和杂木。

矿区当地比较贫困,乡村企业很少,仅有一些小型加工业。

区内劳动力资源充沛,电力充足,可适应矿山开发的需要。

矿山及周边没有需要保护的珍稀动物、珍贵植物、风景区及名胜古迹。

二、矿体特征及储量

该矿拟开采矿床位于七井林场南面,为燕山晚期第一阶段侵入的石英正长岩体的一部分,由于矿区全部为矿体出露,裸露良好,矿层稳定,矿石质量变化不大,不分品级,故作为单一矿体圈定,矿体出露标高为+80m~+225m,开采标高为+80~+200m。

本次开采的矿体平面上呈四边形,空间形态为楔形,东西向长度平均为170米,最长215米,南北宽160米。

矿体顶板为2米厚的中风化石英正长岩,底板为新鲜的石英正长岩,矿体内无夹石。

矿体内未见断裂构造,但受区域断裂影响,局部节理裂隙比较发育,裂隙发育主要有两组,产状分别为走向280o,倾向北,倾角65~85o,走向290~320o,倾向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