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精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7319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精品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精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精品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精品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将相和精品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6将相和】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4.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重点】

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检测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指导“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

1.导人:

通过《搭石》一课,我们知道了阅读中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求尽量做到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2.组织学生做“词句快读”游戏。

(1)利用多媒体,闪现一些词语,要求学生“一眼看清”屏幕上出现的词语。

词语闪现的时间不要超过1秒钟。

词语可以由两字词到三字、四字词,最后到句子,难度逐渐增加。

游戏前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看到词语后,不要念出声。

(2)每闪现一组词语或句子后,让学生说说刚刚看到了什么内容,并且自己是如何读到屏幕中闪现的内容的。

要让学生体会到人的眼睛可以一眼看清楚多个有意义的词语或句子,并且经过训练,一眼看到的内容可以越来越多

(3)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连词成句地读”,即由单个字、单个词的阅读逐渐扩大视域,变成一眼能看清楚几个词甚至整句话的阅读。

【设计意图:

“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学生之前可能没有接触过。

需要先给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再让他们尝试运用。

教学时不要给学生讲解概念,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用课后选做题提供的方法,采用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知什么叫做“连词成句地读”,体会什么叫做“扩大自己眼看到内容的范围”。

二、实践“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记录阅读时间,检测阅读效果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

(1)让学生阅读《将相和》的“学习提示”,明确记录时间的要求。

要提醒学生一定要确保自己已经把握课文内容后才记录时间。

(2)提醒学生实践“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

读的时候,尽量增加自己一眼看到内容的范围,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3)利用教室里的钟或出示计时器,让学生自主记录阅读时间。

2.检测阅读效果。

(1)提醒学生完成课文阅读、记录时间之后,再完成检测题。

做检测题的过程中不能回读课文。

(2)完成检测题后,请举手示意,不要影响其他同学阅读。

(3)巡视、观察学生阅读情况,检查他们是否按要求记录时间,完成检测题。

检测题示例: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

()

A.春秋时代B.战国时代C.秦朝

(2)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

()

A.击缶B.鼓瑟C.唱歌

(3)“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这句话是:

()

A.蔺相如对廉颇说的

B.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的

C.蔺相如对赵王说的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1)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常常侵犯别的国家。

()

(2)秦王要拿十座城来和赵国换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

()

(3)蔺相如答应赵王说,如果秦王不讲信用,他就拿着和氏璧,和秦王同归于尽。

()

(4)蔺相如半夜自己带着和氏璧,偷偷回到了赵国。

()

(5)赵王让大将军廉颇随行,一起到渑池会见秦王。

()

(6)渑池会上,赵王逼着秦王为他击缶,不然蔺相如就要和秦王拼命。

()

(7)渑池会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跟廉颇一样高。

()

(8)蔺相如升官后,廉颇觉得蔺相如没有什么能力,很不服气。

()

(9)蔺相如很怕廉颇,认为自己打不过廉颇,所以要避开他。

()

(10)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觉得很惭愧,穿着战袍背着荆条去请罪。

()

【设计意图:

本课篇幅长、内容多,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时,不宜让学生写课文的内容梗概,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

简单的选择题、判断题,可以快速地检测出学生的实际阅读效果。

三、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1.让阅读时长不同的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情况,说一说自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是否能连词成句地读,有哪些困难,完成检测题的情况如何等。

2.组织学生重点交流如何“连词成句地读”,如何扩大自己一眼看见的内容。

预设1:

我有意识地让自己看一整句话,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

比如读“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一句时,我眼看过去,看见了一整句话,就比读成“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要快很多。

预设2:

我发现阅读“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壁”一句时,按照逗号的间隔拆开来读,感觉比较慢,如果眼睛扫过一整句话,就快多了。

预设3:

我发现我还不能完全做到连词成句地读,还要多练习。

3.让学生谈谈自己提高阅读速度的其他方法。

预设1:

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词语我就暂时忽略,不回读。

比如我只知道“渑池”是地名,“缶”“瑟”是两种乐器,虽然不明白词语的具体意思,但是不影响理解课文,所以我就没管它们,继续读下去,这样就能提高阅读的速度。

预设2:

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也能提高阅读速读。

例如读到“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一句时,我就明白了蔺相如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来对付秦王。

4.总结:

同学们平时要多练习,有意识地运用学过的方法,逐渐提高阅读的速度。

四、学习生字、词语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再次读课文,关注生字。

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1:

有些字注意不要读错字音。

如“蔺”不要读成后鼻韵母“lìnɡ”,“诺”不要读成“ruò”。

“廉”和“谦”都有“兼”,但是三个字读音不同,不能只读半边。

预设2:

有的字可以结合意思记忆字形。

如“璧”是“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所以是玉字底。

“袍”一方面可以通过与“抱”比较来记忆,另一方面,“袍”是中国传统服装的一种,指“直腰、过膝大衣”,所以是衣字旁。

预设3:

还有些生字可以结合词语来记忆。

如“抵御”两字都有“抵挡”的意思,“推辞”两个字都有“躲避、推托”的意思、“辱”两个字都有“使羞耻”的意思。

预设4:

我知道“擅长”和“善于”意思相近,都指“在某方面有特长”,但是“擅长”不能写成“善长”。

预设5:

本课有三个多音字,我是这样来记的:

“强”有三个读音“qiánɡ”“qiǎnɡ”“jiànɡ”作“硬要、迫使”讲时,读“qiǎnɡ”,课文中“强逼”的意思是“强迫、威通”。

“划”读“huà”时,是“分开”或“打算”的意思,在课文“划归”一词中是“分开”的意思。

我还会用另一个音“huá”组“划船、划算”等词。

“削”在课文里组成了“削弱”一词,读“xuē”,作“减少、减弱”讲。

【设计意图:

本课生字较多但教学中依然要凸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阅读策略。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环节,教师要提醒学生,对于暂时不懂但是不影响理解课文意思的字词,可以先不管,不必反复回读、强化认读生字。

可以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熟悉并记住这些生字的读音和字形,学完课文后再指导生字的书写。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将本课词语,尤其是带有生字的词语,分为三至五个词语组,用多媒体出示,比一比,看谁能一眼看完幻灯片上的所有内容。

A.和氏璧大臣蔺相如允诺击缶

B.廉颇抵御侮辱战袍胆怯

C.将相强逼划归拒绝负荆请罪

【设计意图:

与之前方法指导时出示的闪现词语不同,这次重点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这样既能检测学生识字的情况,又复习了本课教学的方法。

五、学习写字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把字写好的方法。

2.指导学生关注易错字的书写。

(1)“臣、典、拒”要重点注意笔顺。

“臣”的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

书写“典”字时,注意上部的笔顺是“竖、横折、横、竖、竖、横”,书写“拒”字时,注意最后一笔是“竖折”。

(2)“诺、荆”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召、宫、罪”为上下结构,“召”上边“刀”的“撇”要长,下面的“口”要扁一些,“撇”要盖住“口”,“口”要托住“刀”。

“宫”字的“宝盖头”要盖住下面的两个“口”,写两个“口”时要注意上面的“口”小,下面的“口”大,“罪”上面的“罒”要写得扁一点,不要太大。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口头讲一讲“将相和”的故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3.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导入:

在上节课的阅读检测中,我发现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但是有些同学对细节的关注还不够,印象不深。

下面我们按照上节课所学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然后简要复述课文的内容。

预设:

战国时期,赵王得到一块和氏璧。

秦王也想得到这块无价之宝,就假意说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

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他不辱使命将和氏璧带回赵国。

过了几年,蔺相如陪同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见。

其间,蔺相如不畏强暴,据理力争,使赵王免受侮辱。

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位列老将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处处主动避让。

后来廉颇终于醒悟,脱下战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最后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同心协力保卫国家。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详细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可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利用表格,把“完壁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内容整理出来。

预设:

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完璧

归赵

赵王得到一块和氏,秦王想据为己有。

赵王无奈,派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到秦国去。

蔺相如识破秦王没有诚意,偷偷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秦王很无奈。

赵王封赏蔺相如。

渑池

会面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

秦王要赵王鼓瑟,之后命人记录了下来。

蔺相如也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不肯。

蔺相如要和秦王拼命,秦王只好照办,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了下来。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位列廉颇之上。

负荆

请罪

廉颇对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满意。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计较,处处避让廉颇。

廉颇幡然醒悟,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

2.组织学生详细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表格的提示,详细复述课文内容。

(2)小组汇报:

展示“讲故事”,讲得不清楚的地方,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大家一起评议。

提示听的同学关注以下方面:

有没有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没有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讲。

(3)总结:

课文的三个故事,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最后一个故事的起因。

讲故事时不能颠倒顺序。

三、体会蔺相如、廉颇的形象

1.提问:

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分别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冲突?

你是怎么看待这些矛盾的?

预设:

表面上看,三个故事写的是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个人矛盾,实际上写的是秦国与赵国的矛盾,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

2.追问:

蔺相如面对这两种不同的矛盾时,分别采取了怎样的解决办法?

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组织小组交流。

提示学生注意:

(1)快速默读课文,继续运用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连词成句地读,一边读一边圈画关键语句,迅速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

(2)不要泛泛而谈,要结合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说。

(3)可以借助朗读、表演等形式,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理,了解人物的性格。

3.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预设:

(1)“完璧归赵”故事中:

临行前与赵王交流时,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明他行事谨慎,可见其沉着、冷静;面对秦王的贪婪,他先是不动声色,捧璧在手,之后“怒发冲冠”,不惜以头撞柱,最后送璧回国后,他“大大方方”地应对秦王,可见其机智勇敢、足智多谋。

(2)“渑池会面”故事中:

看到秦王侮辱赵王,蔺相如生气极了,可见他是一个有血性、重义气的忠臣;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的行为,可见其勇敢、无畏。

(3)“负荆请罪”故事中:

为避免与廉颇发生直接冲突,他“请病假不上朝”“把车往回赶”,还与手下人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可见其有顾全大局的开阔胸襟。

4.引导全班交流对蔺相如的印象。

学生说完感受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相关段落,体会蔺相如的精神气概。

预设:

在反映对敌斗争的前两个故事中,蔺相如或是不畏强暴、拼死斗争,或是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可见这是一位有勇有谋、誓死保卫自己国家利益的勇士。

而面对老将军廉颇,蔺相如却退避三舍,不与廉颇直接对抗,这一切,都源于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情怀。

5.引导学生说说对廉颇的印象。

预设1:

廉颇的语言与蔺相如的相比,体现的是一员武将的骄做和直率:

“我廉颇……他蔺相如……”

预设2:

当听说蔺相如避而不见的理由时,他果断登门负荆请罪,表现出知错就改的胸襟。

预设3:

“渑池会面”时,在写蔺相如的同时,还写了廉颇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这也是秦王不敢太放肆的原因吧。

6.总结: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冲突;廉颇之所以负荆请罪,也是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不顾国家利益。

这是“将相和”的真正原因,也是他们共有的可贵品质。

四、布置作业

1.对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如果有兴趣,课余时间可以尝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将相和》课本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