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一般护理常规1.docx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一般护理常规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1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人入院后由接诊护士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及时通知医生,协助体检,新入院病人建立护理病历,并做好入院介绍。
2、新入院病人由责任护士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常规体温每日15:
00测试1次,新入院病人即时测量体温1次,记录在相应时间栏内,体温超过37.5℃者每4小时测试1次,如体温在38℃以下者,23:
00和3:
00酌情免试。
体温正常后连测3次,再改常规测试。
体温≤35℃者,录入数值后将自动生成“不升”两字,不与下次测试的体温相连。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视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入量等,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变化。
实施适当、安全的护理措施,并准确、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4、根据病情正确安置体位,保持关节功能位,并准备适当的软枕、沙袋、棉气圈等以备固定患肢或受伤部位。
5、对老年和严重外伤病人应主动协助或指导搬运安置检查全身,查清受伤部位、排除大出血、内脏损伤及休克等严重问题,协助诊断有否多发伤。
6、对骨折患者应注意固定骨折部位,限制局部活动,并根据骨折及固定情况适时地协助或鼓励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功能锻炼。
7、新入院病人遵医嘱次日晨留取血、尿、粪常规标本并送检。
8、对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的病人,注意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及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9、指导患者进食易吸收、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质丰富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协助生活护理。
10、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并采用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
11、按照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计划做好健康教育。
12、出院指导:
①加强营养;②保持良好心境;③预防再次外伤;④继续加强功能锻炼;⑤定期门诊复查。
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对病人进行术前的评估:
(1)健康史:
病人的一般情况、受伤情况、既往史。
(2)身体状况:
病人的全身情况及局部情况(3)心理-社会状况。
2、指导择期手术病人高营养饮食,以增强病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
3、指导病人术后适应性训练,如床上大小便等,练习术中所需的特殊体位。
4、配合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相关知识指导,如手术目的、术后疼痛规律、引流管的妥善放置、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等,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信任。
做好心理护理。
5、术前日对病人进行术前配合常识指导,如指导饮食、个人卫生(洗澡、更衣)、睡眠要求、避免受凉等并作好护理记录。
6、术前常规备皮、配血、询问药物过敏史,皮试阳性者除按规定记录外应立即报告医生、病人及家属,并做好标志,女病人询问是否有月经来潮。
7、术晨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报告主管医师,执行术前各项医嘱。
8、送病人去手术前,应查对床号、姓名、手术部位、术前医嘱是否全部执行等,协助病人排空大小便,取下病人活动假牙、发夹及贵重物品并交家属保管。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术后护理
1、术后搬运应注意扶持患肢,注意保持规定体位,并根据麻醉种类、病情及医嘱给予适当卧位(臂丛麻醉给予去枕平卧4小时,硬膜外麻醉给予去枕平卧6小时,局部麻醉给予舒适卧位)。
2、立即监测意识状态,测量体温一次,臂丛麻醉者每30分钟连测血压4次,硬膜外麻醉者每30分钟连测血压6次,局部麻醉即可测血压一次)并作好记录,视病情给予氧气吸入,同时注意保暖,如插管全麻未清醒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观察插管有无滑脱现象,作好记录。
3、向麻醉师了解病人麻醉情况及术中情况,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
检查硬膜外导管是否拔除,皮肤受压情况、伤口渗血情况,输液是否通畅,如有异常及时提出并作好记录。
4、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并向家属及病人讲明注意事项,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性质、量并作好护理记录,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5、四肢术后可用支架、枕头、卫生纸等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并注意处于功能位,并注意观察肢端颜色、皮温、血运、活动、感觉、肿胀情况并作好记录。
6、遵医嘱进行处理,确保各项治疗计划准确无误的执行。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术后并发症发生,注意伤口渗血情况,敷料有无移位,是否干燥,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作好记录。
8、伤口疼痛护理,注意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与活动的关系等,按医嘱使用止痛剂,提供安静环境,分散病人注意力并记录。
9、根据麻醉方式及病情指导病人合理进食,(臂丛麻醉禁饮食4小时,硬膜外麻醉禁饮食6小时,局部麻醉根据医嘱合理进食)。
10、术后评估:
石膏固定状况、是否出现骨折的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关节僵硬等。
11、适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锻炼原则为循序渐进。
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护理常规
关节镜:
是一种观察关节内部结构的直径4-6毫米的棒状光学器械,在一根细管的端部装有一个透镜,将细管插入关节内部,关节内部的结构便会在监视器上显示出来是用于医师诊治关节疾病的内镜。
对组织损伤小,合并症少,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微。
目前膝关节应用最为广泛。
一手术前:
1、配合各项检查工作;空腹抽血,术前心电图,DR胸片等。
2、术前一天及晚上不能外出,等待麻醉师前来了解病情,心理护理,减轻心理焦虑。
保持情绪稳定。
3、胃肠道准备,术前8小时禁饮禁食。
术前做好药物过敏试验。
更换干净病号服,取下假牙,保管好贵重物品.4.手术野皮肤准备:
患肢切口的上下20厘米处。
5、术前训练床上排便,排尿及指导使用便器等。
二手术后:
1、术后当天,去枕平卧6小时,禁饮禁食6小时后可进食粥,汤粉,不食蛋类,豆类易胀气的食品。
不枕枕头,注意保暖,患肢软枕抬高,术后6小时可指导作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嘱病人多活动足趾及踝关节。
2、术后第二天指导逐步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直腿抬高活动,根据术中不同的损伤程度,第二天开始给予被动屈伸膝关节,角度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鼓励坐于床边练习屈伸膝关节,并可扶拐下地不负重行走。
3.伤口拆线后,练习负重行走,下蹲屈伸关节,防止关节粘连。
三饮食护理:
术后早期应给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小便的通畅,随着病情的逐渐恢复,可多食宜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之品,多食富含钙磷食品,如杜仲牛膝猪脚筋汤,炖瘦肉,进食小鱼小虾,排骨汤。
四用药的护理:
1.抗生素的使用,注意有无继发感染。
2.止血药的使用,注意观察用药效果。
3.遵医嘱适量使用镇痛药。
五、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感染:
局部有红肿疼痛应警惕感染的发生,预防措施是手术前应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体温和切口情况。
2、关节血肿和皮下淤血:
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者抬高制动,应用局部冷敷,一旦发生必要时由医生在无菌条件下行关节穿刺抽血或行关节冲洗,术毕进行加压包扎。
3、膝关节粘连:
术后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有效的避免粘连。
六健康教育:
1.保护膝关节,戴护膝套,防止损伤,冬天做好保暖。
2.加强膝关节的功能锻炼,练习膝关节的屈伸,下蹲,上下楼梯,登车,慢行,一年内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防止再度损伤。
3.如关节肿痛加重,随时就诊。
股骨颈骨折的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系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各个年龄段均可见,以中老年女性患者发病率最高。
一、按骨科的一般及术前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二、饮食护理患者麻醉清醒后6h给予流质饮食,术后第1天给予易消化、易吸收的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饮食,鼓励患者多食水果及含粗纤维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三、用药的护理
1.抗生素的使用,注意有无继发感染。
2.止血药的使用,注意观察用药效果。
3.遵医嘱适量使用镇痛药。
四、体位护理:
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穿“丁”鞋,限制内旋外旋,在两大腿间夹一枕头,防止患肢内收。
五、维持有效牵引
1.患肢行皮牵引或骨牵引时,患肢与牵引力在同一轴线上,被子勿压在牵引绳和患脚上。
2.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不能随意增减重量。
3.牵引时间8~12周。
4.部分患者牵引5~7天,使局部肌肉放松,为行内固定手术做准备。
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早期并发症:
(1)休克是应采取中凹卧位,病人头胸部抬高10-20度,下肢抬高20-30度。
注意保暖,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2)重要周围脏器损伤的预防是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晚期并发症:
应保持床垫平软,避免尿粪污染,使用便器时动作应轻柔,不宜强拉,保持皮肤干燥积极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尾骶部,保护骨隆起部位预防压疮,提高病人免疫力轻叩后背,鼓励患者有效咳嗽练习深呼吸预防坠积行肺炎、多饮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泌尿系感染。
翻身与搬动时,应呈一字型,两腿之间夹软枕或海绵垫,避免人工髋关节脱位。
七、功能锻炼:
1、手术治疗者:
保持牵引有效,患肢外展中立位,穿“丁”鞋,限制内旋外旋,在两大腿间夹一枕头,防止患肢内收,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踝关节的屈伸活动,牵引4~6周后去除牵引,做直腿抬高运动,3个月后扶拐杖下地行走。
2、非手治疗者:
术后前3日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和主动用力做膝踝关节屈伸运动和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
上、下午各5~10min,以后运动量逐渐由小到大,时间逐渐延长。
所有的床上活动均在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
手术后4日病情平稳后下床锻炼(骨质疏松患者下床锻炼时间应在术后1个月以后,以免过早活动,患肢负重引起新的骨折)。
首先患者应做下床站立练习,待患者适应后再练习扶拐或助步器行走。
,无不适时,在床周扶拐练习行走数步,以后扶拐行走距离逐渐延长,时间逐渐增加,但每次不超过30min,上、下午以及睡前各1次。
行走肢始终保持外展30°左右。
护士或家属应在床旁守护以防意外。
八、健康教育
患者术后14天可拆线,观察1~2天后若无不适可出院,患者在家继续进行屈髋锻炼扶拐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弃拐,但必须避免屈患髋下蹲,不要盘腿。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须复查。
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常规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女性。
一、按骨科的一般及术前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二、饮食的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禁食骨头汤、煎炸食品。
骨折中晚期宜选择补气血制品。
2、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三、用药的护理
1.抗生素的使用,注意有无继发感染。
2.止血药的使用,注意观察用药效果。
3.遵医嘱适量使用镇痛药。
四、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创伤性关节炎保持骨折固定的基础上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创伤性关节炎。
2、关节僵硬预防的最好方法是骨折固定以后及早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运动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五、功能锻炼
1、骨折初期(1-2周)小夹板固定时经常调整小夹板的松紧度,松紧以放进一指为宜,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嘱患者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卧床休息时将患肢抬高,以利肿胀减退。
复位固定第二天即进行手指屈伸和握拳活动及肩肘关节的活动,两周内不宜做剧烈活动,以防复位的骨折端再移位。
2、骨折中期(2-4周)继续小夹板固定后进行腕关节的背伸活动。
3、骨折后期(5周以后)4-6周全部固定解除后,可做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练习前臂的旋转及用力推前动作。
六、健康教育
1、保持心情舒畅,按时用药。
2、注意安全,防止骨折移位。
3、指导患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
锁骨骨折的护理常规
锁骨呈S型,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惟一骨性支架。
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
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
一、按骨科的一般及术前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二、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禁食骨头汤、煎炸食品。
骨折中晚期宜选择补气血制品。
2、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三、用药的护理
1.抗生素的使用,注意有无继发感染。
2.止血药的使用,注意观察用药效果。
3.遵医嘱适量使用镇痛药。
四、体位护理
除仰卧固定者外,其他用8字绷带或三角巾悬吊者,均可下地活动。
1、使用8字绷带固定者,注意固定牢固,防止压迫腋下,尽量卧床休息,应仰卧,免枕、肩胛区垫枕,使两肩后伸,活动时可用三角巾悬吊患肢,防止患肢下垂,增加舒适。
2、需手术治疗者,术后用8字绷带固定,并用三角巾悬吊患肢。
五、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胸部损伤病人出现憋气,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应高度警惕气胸的发生。
、
2、血管损伤密切观察局部皮下有无血肿、瘀斑,肢体远端的动脉搏动及末端血运等情况。
3、臂丛神经损伤观察患侧上肢皮肤颜色是否发白或青紫,温度是否降低,感觉是否麻木,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六、功能锻炼
局部固定后,即可开始锻炼,做握拳、伸屈肘关节、两手叉腰及后伸肩部等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骨折愈合。
七、健康教育
1、保持乐观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锁骨固定后嘱病人经常保持挺胸提肩姿势,练习手部及腕肘关节的活动,并行肩关节的外展后伸运动,禁忌作肩关节的前屈、内收等动作,锻炼需循序渐进。
3、除必须以仰卧位保持复位和固定的病人外,均可下地活动。
4、如果出现患肢麻木、手指颜色改变、温度低时要随时复诊。
5、做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肢体的功能。
胫腓骨骨折的护理常规
胫腓骨骨折指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以上部分发生的骨折。
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13%-17%,是长骨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
一、按骨科的一般及术前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二、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禁食骨头汤、煎炸食品。
骨折中晚期宜选择补气血制品。
2、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三、用药的护理:
1.抗生素的使用,注意有无继发感染。
2.止血药的使用,注意观察用药效果。
3.遵医嘱适量使用镇痛药。
四、体位的护理:
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厘米,以利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肢体水肿和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五、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好发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应密切观察石膏固定肢体的末梢血运。
注意评估5P征:
疼痛、苍白、感觉异常、麻痹及脉搏消失。
若病人出现肢体血液循环受阻或神经受压的征象,应放平肢体,通知医生,严重者需拆除石膏甚至行肢体切开减压术。
2、腓总神经损伤经常检查局部皮肤有无受压、足下垂的症状,可在足部穿一丁字鞋,保持功能位,防止足下垂。
鼓励病人及早做功能锻炼,定时按摩理疗,防止废用型肌萎缩。
3、关节僵硬指导病人进行患肢足趾背伸及股四头肌的正常收缩等功能活动。
六、功能锻炼
1、骨折早期(1-2周)患肢局部疼痛、肿胀明显,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足趾背伸及股四头肌的正常收缩等功能活动。
2、骨折中期(3-4周)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收缩活动外,应逐步活动上下关节,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3、骨折晚期(5周后)外固定支具拆除,应加强踝膝关节活动范围和髋关节的各种运动,逐渐下地行走。
七、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粗纤维的食物,多喝水,戒烟。
2、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参与康复治疗。
3、继续进患肢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4、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