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3鸟的天堂精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483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3鸟的天堂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3鸟的天堂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3鸟的天堂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3鸟的天堂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3鸟的天堂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3鸟的天堂精品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3鸟的天堂精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3鸟的天堂精品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3鸟的天堂精品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3鸟的天堂精品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3鸟的天堂】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两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暇”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0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

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教学重点】

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鸟的天堂”的图片。

3.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0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初步了解“鸟的天堂”

1.提问:

在你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之为“鸟的天堂”呢?

预设:

(1)适合鸟儿居住,有很多树的地方。

(2)鸟儿们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

2.导入:

刚才大家谈了自己想象中的“鸟的天堂”的样子,在课文中作者也提到了一个地方,也被称为“鸟的天堂”。

3.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指导学生梳理并提取重要信息。

要点如下:

(1)“鸟的天堂”是一株榕树。

树龄500多年。

(2)这株榕树生长在一座小岛上,位于广东省。

(3)这株榕树树冠巨大,笼罩着18亩左右的河面。

(4)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

(5)1933年,巴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

4.教师总结:

1933年,巴金先生在游览了这里后,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

因为巴金先生的这篇文章,“鸟的天堂”如今成为一处旅游胜地。

今天,我们走进巴金先生笔下的“鸟的天堂”,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全班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预设: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的景象:

第一次是在傍晚,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许多鸟,非常热闹。

【设计意图:

从想象中的“鸟的天堂”,再提到资料中的“鸟的天堂”,最后提到作者笔下的“鸟的天堂”,旨在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走近文本。

三、学习第1-4自然段,感受作者平静愉快的心情

1.引导学生思考:

课文哪几段是写“大榕树”的?

哪几段是写“鸟”的?

预设:

第5-9自然段写作者看见了一株茂盛的大榕树,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在“鸟的天堂”看到了很多鸟。

2.追问:

第1-4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读这几段文字,你能想象到什么画面?

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预设:

写了作者吃过晚饭后划船出游的情景。

我想象到的画面是:

夕阳西下,红霞满天,作者和朋友在平静的湖面上缓缓地划着船,船桨划过水的声音很动听。

作者的心情是平静、愉快的。

3.小组交流:

结合自己的理解,边读1-4自然段边想象画面,说说应该用什么语气和节奏来读。

跟小组同学展示一下。

4.小组汇报朗读,师生共同点评后,全班再用恰当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第1-4自然段。

四、识字写字,交流方法

1.出示“桨、桩、暇”3个生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

(1)可以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奖”和“桨”,“霞”“假”和“暇”。

(2)可以用加偏旁法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庄”加了木字旁后就是“桩”。

(3)还可以借助偏旁理解生字的意思。

比如“暇”是“日”字旁,说明与时间有关,“暇”指的是“空闲、没有事的时候”。

2.让学生读一读本课10个要写的字,观察后交流:

写好这些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可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以下字的写法:

(1)“桨”字要上窄下宽,“木”的“横”要长,“竖”要写得短一些且要出头。

(2)“纠”字左右同宽,上部齐平,左收右放。

第五笔要写得竖直有力,要比绞丝旁长些。

(3)“塔”字左窄右宽,左收右放。

右边的“艹”和提土旁的上部平齐,“答”中的“人”下的“短横”不要漏写,“口”要写得扁一些。

(4)“抛”的右边先写“九”,第二笔的“横折弯钩”的弯要长一些,要能托住“力”。

3.学生在方格纸中书写,每字两遍。

教师提醒:

书写要正确、端正,力求美观,注意写字和握笔姿势。

4.教师选择学生的书写作业展示,全班交流评价。

针对本班的书写问题,教师示范书写易错字。

学生把自己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一遍。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陆续、白茫茫”等9个词语。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2.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简要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全班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平静、愉悦的心情。

二、学习第5-9自然段,体会静态描写

1.布置小组任务:

默读5-9自然段,说说傍晚的大榕树有什么样的特点,说明你的理由。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1)榕树的“大”。

①作者远看以为是很多株榕树,身边的朋友也在争论到底有多少棵树,其实近看才发现是一株榕树。

②作者见过不少榕树,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榕树。

③枝干的数目特别多,枝上生根,有的垂到地上,有的伸进泥土里,有的树枝还垂到水面上。

(2)榕树的“茂盛”。

①榕树充满着生命力,特别美!

②榕树的绿叶长得特别浓密。

③叶子的颜色,像是会发光。

④每一片绿叶上都像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听朋友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3.教师适当点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把握课文内容。

(1)“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让你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

仅仅一部分树枝,就像一株大树,可以想象整株榕树该有多么壮观,简直和河中央的小岛一般大。

(2)第8自然段让你想象到什么画面?

作者有怎样的心情?

预设:

眼前一片绿意盎然,作者对榕树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充满感叹和赞美。

(3)你从第9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作者的心情又有那些变化?

预设:

知道这里能成为鸟的天堂,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是这里的榕树和湿地利于鸟儿生活;二是这里的农民爱鸟,为鸟的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者因为没有看见一只鸟,有些遗憾。

4.朗读指导,体会静态描写。

(1)引导学生思考: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

带着自己的理解,先读读第5-9自然段。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读这几个自然段,总体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

每一段中有没有变化?

教师相机点拨:

①不仅要体会到榕树形态上的“静”,也要体会作者看不到鸟的“静”,所以朗读这几个自然段,总体节奏应是比较安静平缓的,读起来不要太响亮、太喧闹。

②要关注语气的变化:

第5-7自然段是发现榕树时“从猜测到肯定”的语气,到第8自然段是赞美、感慨的语气,到第9自然段是“疑惑的,带有遗憾”的语气。

作者情感是随着看到的景物变化而变化的,情感不同,语气就不同,节奏也就不同。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并点评。

教师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点评得对的地方,然后对重点的句子,进行指导,重点指导语气和节奏。

(4)全班一起朗读,可配安静的音乐,体会榕树的静态美。

三、学习第10-13自然段,体会动态描写

1.提问:

默读第10-13自然段,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这个场景给你什么感受?

预设:

(1)作者看到了很多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非常热闹。

(2)“鸟的天堂”里的鸟有很多颜色,形态各异。

(3)作者还特别关注到一只画眉鸟,它的歌声很好听。

我可以感受到那些鸟儿在那里生活得很快乐。

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可引导学生从自己想象到的感受作者看到很多鸟时的情感。

2朗读指导,体会动态描写。

(1)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先读一读第10-13自然段。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读这几个自然段总体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

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点拨:

①“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从内容上来说,这几句话从静到动,因此朗读时要由慢到快。

“静寂”要读得轻一些,“忽然”声音要拔高,要读出看见鸟儿时的惊喜。

读第三句时,还可以配上拍手和一只一只点数的手势。

②“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有的在扑翅膀。

朗读这几句话时,语调要有高低起伏的变化。

如果能配上表情和手势,就会更有动感。

③“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朗读这句时,要重读“应接不暇”“这”“那”“另”等词。

语速要稍快些,还可以配合手势和头部动作。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并点评。

教师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点评得对的地方,然后对重点的句子进行指导,重点指导语气和节奏。

3.引导学生对比朗读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学习第14自然段,理解作者赞叹“鸟的天堂”的原因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4自然段。

2.引导学生思考:

这样的树陪着这样的鸟,这样的鸟伴着这样的树,作者不禁发出赞叹: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对这句话,你有怎样的理解呢?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提醒学生关注整篇文章的内容。

预设:

(1)鸟的天堂指的就是大榕树,它给鸟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安全、舒服的生活环境。

(2)因为有周围的人保护着(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所以大榕树才得以成为鸟的天堂。

4.追问:

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预设:

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鸟能自由自在地生活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课文第8自然段,看一句,写一句,注意行款整齐,也可以选择抄写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选做:

尝试将“阅读链接”读给家人或小伙伴们听,感受排比句式的朗读节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设计

(二)——

【教学思路说明】

教学设计二的主要目的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后提出问题,接着经过小组讨论梳理疑问,筛选出值得研讨的问题,最后全班一起研讨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提前搜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0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学生自学生字词

1.教师布置小组任务,完成生字学习。

2.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相机点拨。

(详见教学设计一)

3.提醒学生其他需要注意的读音。

如:

主干兴奋缝隙的确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4.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醒读准字音。

二、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研讨问题

1.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的景象:

第一次是在傍晚,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格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许多鸟,非常热闹。

2.让学生提出自己有困惑的问题,在课文旁边作批注。

3.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部分问题,梳理小组觉得值得讨论的问题。

4.小组选代表汇报,师生共同梳理出值得全班一起讨论的问题。

预设:

(1)作者两次去过的“鸟的天堂”,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2)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课文的不同段落?

(3)“鸟的天堂”有什么样的含义?

(4)为什么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

(5)作者是什么时候写这篇文章的?

有没有什么写作背景和资料?

5.布置小组研讨任务。

根据班级情况,可以把问题一至三设为小组必做题,问题四至五作为小组选做题,或者让小组任选二至三个问题进行研讨。

三、学习写字,巩固词语

1.让学生先观察要写的生字字形,试着在写字本上写一遍。

2.全班交流写这些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详见教学设计一)

(1)教师展示部分学生的写字情况,其他学生交流点评。

(2)教师根据班级情况进一步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3)学生根据之前交流的情况再练习书写。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小组研讨。

2抄写“陆续、白茫茫”等9个词语。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2.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2.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二、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展开研讨

根据上节课梳理的问题和小组分配的任务,进行小组汇报,以及全班研讨。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安排问题研讨的顺序。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与《鸟的天堂》有关的背景资料。

教师引导:

(1)主要让学生交流作者巴金写本篇课文时的资料、大榕树的信息等写作背景资料。

(2)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梳理主要信息,不要让学生大段念材料。

(3)要追问学生材料的来源和准确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材料。

2.研讨课文第1-9自然段,说一说:

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景象?

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引导:

(1)提醒学生不要忽略第1-4自然段以及第9自然段的内容。

(2)归纳总结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概括,要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明理由。

(3)提醒学生体会作者因看到的场景不同,情感有变化。

(4)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内容的把握和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来朗读课文。

3.研讨课文第10-14自然段,说一说:

第二次看到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景象?

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引导:

(1)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由“静”到“动”、由“少”到“多”、由“面”到“点”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出“鸟的天堂”由“静”到“动”、鸟儿由“少”到“多”的变化。

4.研讨如何朗读课文这两部分内容。

试着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1)让学生先试着读一读,再说说这么读的理由,其他学生点评、交流。

(2)可以相机展示相关的录音或者视频朗读材料,让学生再谈感受和思考。

(3)让学生再练习朗读,可以配乐朗读。

5.研讨课文的主旨:

如何理解作者赞叹“鸟的天堂”的原因?

(1)可以结合课后第一题进行研讨。

(2)让学生自由交流研讨,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所查资料以及“阅读链接”进行研讨。

教师相机点拨。

三、总结和积累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