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 冀教版秋 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7169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 冀教版秋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 冀教版秋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 冀教版秋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 冀教版秋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 冀教版秋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 冀教版秋 1.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 冀教版秋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 冀教版秋 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 冀教版秋 1.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冀教版秋1

握手中的数学问题

执教:

熙春路逸夫小学刘丹

           

【教学内容】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

【教学目标】

1、把生活中的握手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

2、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认知活动,体验问题的全过程,建立数学模型。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

1.引入问题。

师谈话:

孩子们,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今天这节数学课能认识你们,真是太好了。

我想和你们做朋友,行吗?

(伸出手)自我介绍一下吧?

很高兴认识你!

(2-3个)

质疑:

刘老师要跟咱们在座的每个同学握手一次,那我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生:

30次。

我们有30个同学,刘老师要握手30次。

师:

不对呀,你们30个加上我,一共是31人。

怎么是握手30次呢?

生:

老师您自己不能跟自己握手,所以跟我们30个同学握手30次。

师:

看来,握个手也没那么简单,里面是有学问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握手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黑板贴:

刘老师和四年级三班同学共31人,两两握手一次,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师:

来吧!

我们一起把题目齐读一遍。

师:

不错。

再请同学们自由把题目读一遍!

(自由读题)

2.分析问题。

质疑:

读了两遍题,题目的意思明白了吗?

(明白了。

师:

你们都明白了!

但是我有个问题,这个“两两握手”是什么意思呢?

生1:

两个人握手。

师:

是哪两个人握手?

我和你要握手吗?

只有我和你吗?

你和他呢?

只有你和他吗?

那是——

生:

我们31个人每两个人都要握手一次。

追问:

原来是这样啊!

刘老师和张三同学握手一次,再和李四同学握手一次,张三同学能再跟刘老师握手吗?

(不能,因为重复了。

师:

好!

我听你们的,我跟张三握手一次,再跟李四握手一次,那我们三个算是两两握手吗?

生:

不是。

张三和李四没有握手。

师:

对啊,漏掉了张三和李四握手没有数。

看来,我们数的时候可千万不能重复,不能遗漏。

二、由简入难,研究问题

师:

孩子们,31个人,每两个人都要握手一次,到底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呢?

你们知道吗?

预设1:

学生无确切根据的说了一些错误答案,师一一板书答案,稍微点拨让学生感觉到题目的难度。

如:

我觉得是15次。

师点拨,刘老师跟每个同学握手一次,我一个人就需要握手30次,我们所有人两两握手可能只有15次吗?

预设2:

有学过奥数的学生列出了式子:

30+29+…2+1。

估计说不清理由,即使说得清,其他学生也可能是云里雾里。

同样摆在黑板上。

师:

这个算式看上去挺复杂的,我有些看不明白,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其他同学明白他的意思吗?

(就近问2~3个学生)

师:

看来研究31个人两两握手的问题确实有点难度!

(板书:

难)如果胡乱猜测,猜对的可能性太小了。

该怎么办呢?

(仔细听学生讲。

)这个主意真好!

就按你们说的办,31个人人数有点多,我们就从人数最少的开始研究吧!

(板书:

易)说干就干,开始吧!

(彭:

由易到难。

不是转化,而是寻找规律。

从容易的开始,找到规律,解决难题。

用容易问题推导的规律解决难题。

1.研究2个人握手,进一步理解“两两握手”。

师:

最少1个人?

握手几次?

生:

1个/0个(要从两个人开始研究。

师:

我听到有同学说0次,怎么回事?

调侃:

有的同学在向我示意——左手握右手,行吗?

(不行,题目要求“两两握手”,自己不能跟自己握手。

师:

(点击课件)嗯,我们就从两个人开始研究,握手几次?

生:

一次。

(追问:

有疑问吗?

2.研究3个人握手,体验“两两握手”。

师:

三个人两两握手呢?

生:

2次。

(一般都是脱口而出)

生:

3次。

(思考片刻之后的答案)

师:

意见有分歧。

乱猜可不行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法。

我们来玩一个握手游戏,迅速找三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两两握手,数一数一共握手多少次?

(学生三人演示。

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哪位小老师来当解说。

(点名一个小组上台边演示边说。

演示完毕,师:

看明白了吗?

(随意挑出一个同学)刚才的握手游戏,这个同学握手几次?

追问:

为什么是两次呢?

生:

自己不能跟自己握手,3个同学握手,这个同学跟另外的两个同学握手两次。

师:

原来是这样,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

3.研究4个人握手,感受有序。

师:

四个人两两握手呢?

我们的学习小组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先看活动要求。

(1)小组探究活动要求:

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探讨4个人握手的次数。

把你的方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2)交流反馈。

引导学生清晰的表述,进一步提炼数的方法。

师:

哪个小组愿意分享自己的研究方法?

生:

我用

表示握手的四个同学,用线条表示他们之间的握手关系。

1号同学跟其他三个同学握手3次(师辅助板书),2号同学跟另外两个同学握手2次,3号同学跟最后一个同学握手1次。

列出算式:

3+2+1=6(次)。

师:

听明白了吗?

(指图说)看看这个图,线条看起来有些乱,但是数法却不乱。

这样的数法有什么好处呢?

生:

这样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按照顺序,分情况数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

怎样才能保证我们数的时候不重复也不遗漏?

(有序)

师:

刚才那个同学叫什么名字?

(李**)为了表示对他的肯定,我要把这种方法命名为“李氏数法”,把它写在黑板上。

看我这记性,怎么数来着?

(点回答问题的同学)刚才你说得非常好,请你再来描述一遍。

生描述,教师板贴。

师:

看明白了吗?

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这三个加数分别是表示什么意思?

(用用生生互动的形式落实算式中三个加数的意思。

师:

明明是四个人,为什么第一个加数是3呢?

生:

第一个同学自己不能跟自己握手,所以跟其他三个同学握手三次。

师:

嗯!

我明白了。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预设1:

首先每个同学与他最近的同学握手,3次。

然后,跳过一个同学握手2次,最后距离最远的两个同学握手一次。

也是:

3+2+1=6(次)。

师:

听明白了吗?

师:

这种方法和第一种不同,但是也注意了一定的顺序,也一样值得肯定。

你叫什么名字?

(张**)来,我把这种方法命名为“张氏数法”。

还有其他方法吗?

(彭:

两种数法实际上是同一种方法。

预设2:

每个人自己不能跟自己握手,那么也就是与另外3人握手三次。

因为有4个人,所以一共是3×4=12次。

因为每个人都重复数了一次,所以再除以2。

师:

你明白他的意思吗?

4人握手的问题中,每个同学分别握手几次?

师:

每个同学分别跟其他同学握手3次,有4个同学,一共是3×4=12次。

列举之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有重复)因为每个人都重复数了一次,所以再除以2。

(谭:

让学生自己讲原因。

讲清楚后,搞清楚不要作为重点讲。

算的时候再请他来解释!

预设3:

四人握手演示。

小结:

我们把图形和算式结合起来,通过看图数数,4人握手的问题解决了。

这些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殊途同归,得到的结果都是6条。

4.研究5个人握手,体验方法的优化。

师:

5个人,两两握手,一共握手多少次呢?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两种分化:

一种用画图法,另一种列算式。

引导学生清晰的表述,进一步体验方法的优化。

预设1:

我用的是李氏数法。

……(师:

你刚才听得真认真,一学就会。

(为什么要从4加起?

预设2:

我用的是直接列式的方法。

……

预设3:

我用的是张氏数法。

师:

画图的方法,列算式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

5.层层渗透感受模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

研究六个人的握手问题,不动笔,谁来告诉我,两两握手的次数。

生1:

5+4+3+2+1=15(次)

表述:

5+4+…+1(边板书边说,从5加起,加4,一直加到(慢点讲)1。

师:

那么,10个人两两握手呢?

(举手回答)

生:

9+8+7+…+2+1

追问:

20个?

50个?

(节奏加快,举手回答)100个?

(最高潮,齐答)

师:

(放慢语速)那n个人两两握手呢,(停下来)谁来说说一共多少次?

该如何计算?

谁来说说第一个加数是几?

(特别强调第一个加数是n-1)(第一个难点。

生:

n-1。

我发现,第一个加数总比人数少1,所以是n-1。

师:

(对照表格,逐一验证。

)还真是这样啊,你真聪明!

下一个加数呢?

(第二个难点。

生:

第二个加数又比第一个加数少1,所以是n-2。

师:

第三个加数呢?

最后一直加,加到1.

学生边说边板书:

(n-1)+(n-2)+(n-3)+…2+1

师:

这么难的问题都解决了,回头看我们之前认为很难的问题,你们可以解决了吗?

(学生列式计算。

方法一:

30+29+28+…+2+1

方法二:

30×31÷2

孩子们,恭喜你们终于把今天的难题解决了!

(我提议,大家为自己鼓鼓掌,你们真的很精彩!

回头想想我们之前的猜想,对吗?

预设1:

(如果不对)现在知道为什么错了吗?

看来是真明白了!

预设2:

你的答案是对的。

哦,你真厉害!

小结:

今天,我们遇到复杂的问题,从简单的数据入手,发现了握手问题的规律。

最后,解决了刚开始的难题。

三、应用延伸,巩固模型。

1.师:

那么,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数学中的其他问题吗?

课件演示:

4人圆圈,连条线,然后圆形缩小成为4个点,变成线段。

师:

我们刚才用圆形表示握手问题中的人,看好了,中间的线条拉直,然后变成了一条线段!

(课件最后演变成一条线段。

)这个图形中有多少条线段?

生:

一共是三条线段。

师:

为什么是三条?

生:

我是数出来的。

师:

还要数啊!

今天的知识白学了吗?

生:

……(目的:

类比握手和数线段是一回事。

动画:

变成五个点。

师:

增加一个点,一共有几条线段?

课件演示:

课件动画变成三角形(学生感觉又是新问题,但是本质一样。

师:

看!

又发生变化了。

你知道这个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吗?

引导:

(底边有多少条线段就对应有多少个三角形。

这就是转化的思想。

遇到新问题,我们要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看上去形状不同,感觉是不同问题,实际就是同一问题。

(动画演示是暗示又是类比)

引导表达:

相当于握手问题中的人。

相当于两两握手。

相当于握手次数。

2.这样的问题,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

3月23日的夜晚,一场中韩足球世预赛刷爆朋友圈、微博,在福地长沙,中国队以1:

0力斩韩国队,中国人太激动了。

今天,我们的校园足球运动也蓬勃发展,咱们熙春路逸夫小学组织足球比赛,四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共需进行多少场比赛?

如果按照这个规则组织了15场比赛,请问一共有几只球队参加比赛?

四、全课总结:

从生活中的两两握手,我们发现了有趣的数学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解题策略。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数学学习的有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