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7500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3.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重点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难点

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习作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3.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生活是万花筒,一边发生着许许多多令人感动,令人赞叹不已的事情,如:

“河边游客勇救落水儿童”。

如“乘客给老人无私让座”等等,一边上演着一场场令人遗憾甚至令人非常痛心的事情,如“打架”、“捕捉蜻蜓”、“小偷偷东西”等,面对着种种不文明,甚至丑恶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用“我看到——,我怎么——”说话。

二、指导写作

明白写作要求:

1.要制止别人不文明的行为,你劝说时一定要有理有据,要有说服力。

夏志成小朋友和在座的许多小朋友一样是一个聪明,能干、有主见的小朋友,他看到别人捕捉蜻蜓,便上前劝阻,说的别人心服口服,后来他还把这件事情写成稿子投到报社,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蜻蜓,你们想看看他发表的文章吗?

2.出示例文,理清脉络:

⑴他先写了什么?

⑵他接着写了什么?

⑶最后他写了什么?

(先写看到别人捕捉蜻蜓。

再用事例劝阻别人。

最后号召大家保护蜻蜓。

3.具体指导:

第1段写的是什么?

(指生读第1段)我们写作时,也可仿照这样开门见山的方法,用一两句话把自己关注的事情交代清楚,并表明自己的态度——可以是赞赏、喜爱,也可以是痛心、憎恨。

4.投影:

这一段围绕“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除害飞行家”’这句话,着重向我们介绍了蜻蜒的本领。

小作者是怎样来说明的呢?

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⑴他把蜻蜓比作是“除害飞行家”。

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⑵“它可以连续飞行一个小时不着陆。

蜻蜒眼光敏锐,专门捕食苍蝇、蚊子、小飞蛾等。

”这是在举例说明。

另外,他还用了许多数字来说明。

比如:

“一只蜻蜓一天可以几十只苍蝇和蚊子。

5.看来,蜻蜓对我们人类的贡献还真大呀!

所以,在最后一段,小作者发出了什么呼吁?

指生读最后一段,并板书:

发出呼吁让我们记住小作者的呼吁吧!

(生齐读最后一段)

6.同学们,读了夏志成同学的这篇文章后,你们有了什么收获和启发呢?

小作者把自己知道的以及搜集到的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进行了选择整理,通过——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条理清晰,观点鲜明。

四、拓宽思路,自由作文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夏志成同学,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对身边的一些现象发表看法。

2.说说生变有哪些现象引起了你的注意?

(随地乱丢纸屑、随地吐痰、闯红灯、乱折花木?

?

3.仿照例文第1段的形式来说说你看到的现象和心中的感受。

(生讨论、交流,师相机指导)

4.现在请选择你身边的一种现象——可以是发生在家里的、学校里的,也可以是社会上的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搜集整理资料把它写成一篇短文,让大家看后都来关注,好吗?

题目自拟。

5.生自由写作,师巡视指导

五、修改习作

1.自己读一读,然后自己修改。

2.请同桌、小伙伴帮忙改一改。

3.老师通过例文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改。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8)期末专题

课外阅读归类专项训练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我知道的唐代诗人有________和_______。

2.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它把_______比喻成_______,把_______比喻成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

春天来了,春风送暖;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天来了,春光明媚;春天来了,生机勃勃。

  春天送来了春风,它吹醒了小动物,吹绿了小草,吹红了桃花,又吹来了燕子。

小鱼从清可见底的清水跳出来了,小鱼逗笑了春风的来到,青蛙从清水里蹦出来了,青蛙被春风逗

笑了。

燕子、小鸟……都飞来了,小

动物也都逗笑了,春天到来了。

  杨树、柳树像美丽的少女一样站在那里,它们长高了,像小朋友一样长高了,它们为鸟搭窝,小鸟就在树上,大树们就像小鸟的“卫士”一样守护着小鸟。

  啊!

春天,你是多么的美丽,啊!

春天,你是多么的暖和。

啊!

春天,你是多么地讨人喜欢,我喜欢你,春天。

1.我能填上合适的词。

()()送暖()()复苏()()明媚生机()()

2.我的记忆力最强。

①春天送来了春风,它吹醒______,_吹绿了______,吹红了______,又吹来了__________。

②春天,你是多么的_______,春天,你是多么的______,春天,你是多么地_________,我喜欢你,__________。

3.你喜欢春天吗?

赶快说一说。

画一画这美丽的春天吧!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

想当音乐家的孩子。

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他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画着说:

“你的耳朵虽然聋了,但是你的眼睛还是明亮的,你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

”接着,他又对眼睛瞎了的孩子说:

“你的眼睛尽管瞎了,但你的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耳聋可以避免一切干扰,使他的精力高度专注。

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失明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艺术超凡;耳聋的孩子,终于成了音乐家,誉满天下,技巧卓绝。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誉满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技巧卓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孩子一开始遇到了怎样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耳聋的孩子,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耳聋的孩子,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赶快告诉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蚂蚁和螳螂

在夏天里,蚂蚁们每天一大早便起床,辛勤地工作着。

螳螂呢?

天天“叽哩叽哩”地唱着歌,游手好闲地过日子。

每一个地方都有吃的东西,满山遍野正是花朵盛开的时候,真是一个快乐的夏天啊!

螳螂看到蚂蚁工作,感到非常奇怪。

“喂!

蚂蚁先生,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工作呢?

稍微休息一下,像我这样唱唱歌不是很好吗?

可是,蚂蚁仍然继续工作着,说:

“在夏天里积存食物,才能为严寒的冬天做准备呀!

螳螂听蚂蚁这么说,就不再理蚂蚁。

“哎!

真是麻烦,干吗要想那么久以后的事呢!

快乐的夏天结束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

北风呼呼地吹着,天空中下着绵绵的雪花。

到处都是雪,螳螂一点食物都找不到,消瘦得不成样子。

螳螂蹒跚地走在雪地上,心想:

我若像蚂蚁先生,在夏天里贮存食物该多好啊!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蹒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手好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螳螂在夏天和冬天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3.读了这篇寓言,你想对蚂蚁和螳螂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劳动和金钱

秋天,迷人的景色浓似酒。

而勤劳的蚂蚁们并没心思去游玩,他们正在储藏冬季所需的食物!

 A

 两只大蚂蚁用小锯子,把一个偌大的土豆儿,一块一块,均匀地锯下来。

许多小蚂蚁扛的扛,搬的搬,拉的拉,推的推。

B

这时,蚂蚱先生带着一只沉甸甸的钱包,一会儿跳到这朵花上,一会儿跳到那朵花上,尝尝这朵花的蜜,尝尝那朵花的汁。

C 

 当蚂蚁皇后拖着小车从下面经过。

“哎呀呀,皇后也亲自动手,了不起!

”蚂蚱假意称赞道。

“蚂蚱先生,冬天就要来临了,你怎么不去储藏食物呢?

”皇后问道。

“我有钱!

”蚂蚱拍拍鼓囊囊的钱包,“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

”皇后摇摇头走了。

 

 冬天来临了,冰血覆盖了整个大地。

蚂蚱带着他那只钱包,走了一家又一家,谁也不愿把食物卖给他。

 

 蚂蚱来到蚂蚁家门口,看到里面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干倍,烤土豆,喝蜜汁……蚂蚱迫不及待得敲了几下门,可蚂蚁们理也不理。

皇后说:

“只有劳动者才能与我们蚂蚁家族一起生活,我们不需要金钱的崇拜者!

” 

 劳动,付出了汗水却得到成倍的幸福;金钱,使人成为一个有钱的“乞丐”。

 

1.下面的句子放在文中的A、B、C中的()处最合适。

就连蚂蚁皇后也不例外,正在吃力地用小车拖。

2.当蚂蚱假惺惺地称赞蚂蚁皇后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你对“金钱,使人成为一个有钱的‘乞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