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83698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众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众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众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众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众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大众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众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众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大众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大众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

 

多项选择题

1.以下观点中属于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是(abde)

A.地球村B.媒介即讯息

C.情境决定论D.媒介有“冷”“热”之分

E.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2.拉扎斯菲尔德等对美国选民的调查发现,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主要是(abc)

A.“改变”效果B.“强化”效果

C.“结晶”效果D.“沉默”效果

E.“从众”效果

3.拉扎斯菲尔德等认为大众传播具有若干功能,它们是(bde )

A.使社会遗产世代相传   B.授予地位C.与社会整合成一体化  D.麻醉精神E.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

4.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传播效果研究,主要课题和领域是( ade  )

A.传播流程研究      B.潜移默化的效果研究C.信息社会阶层研究     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E.“使用与满足”研究

5.传播效果研究提出的一些理论大多与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有关,例如(abcde  )

A.“沉默的螺旋”理论涉及舆论的形成B.“培养”理论涉及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看法C.“知识沟”理论涉及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D.“两级传播”理论涉及社会效果的制约因素E.“议程设置”理论涉及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6.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bc)

A.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B.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C.亲身实践了实地调查法D.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总结E.将他人的成果系统化

7.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其研究层次可分为(cde)。

A.纵向研究B.横向研究C.理论D.模式E.研究方法8.控制研究的内容,包括(ab)。

A.传播者的施控行为B.传播者的受控情状C.受众的受控情状D.传播的效果和影响E.各种控制形态

9.在下列媒介理论观点中,不属于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是(ae)。

A.媒介的偏倚性B.媒介是人体的延伸C.媒介即讯息D.媒介有“冷”“热”之分E.情境决定论

10.在赖利夫妇提出的社会系统模式中,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是(acd)

  A.基本群体B.参照群体C.更大的社会结构D.社会总系统E.自然群体

11.西方学者提出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中,除报刑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外,还有(bde)

A.封建集权理论B.社会责任理论C.启蒙主义理论D.集权主义理论E.自由主义理论

12.霍夫兰在说服性传播的研究中指出,传播效果的形成会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是(abcd)

A.传播主体B.信息内容 C.说服技巧D.受众属性 E.传者愿望

13.下列各项中属于批判学派代表人物的有(abce)。

A.霍克海默B.阿道尔诺C.马尔库塞D.卢因E.哈贝马斯

14.下列属于宏观效果理论的假说的是(bcd)。

A.两级传播说B.知识沟假说C.培养分析D.议程设置说E.使用与满足说

15.下列属于控制分析中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有(abcde)。

A.记者B.报社C.电影制片厂D.电视摄像E.通讯社

16.对信息的共享性特点理解正确的有(acd)。

A.信息交换双方,即传者和受者都有可以享有被交换的同一信息B.信息一旦出现,一定是被传者和受者同时拥有的C.信息在交换或交流过程中,可以同时为众多的接受者所接收和利用D.信息传给了一个人,其他人的信息不会因之而减少E.信息只有共同拥有才有价值

17.口语传播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bcd )

A.缺乏亲切感B.传播距离有限 C.不利于信息的保存  D.传播范围有限E.表达不自然

18.在大众传播中,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是(bc )

A.及时的  B.有限的C.滞后的  D.大量的E.真实的

19.以下属于非语言符号的有( ABD)。

A图片、颜色、线条B.烽火、旗帜

C.文字D.外貌与服饰E.有声语言

20.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传播效果研究,主要课题和领域是(ade)

A.传播流程研究B.潜移默化的效果研究

C.信息社会阶层研究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E.“使用与满足”研究

 

名词解释:

1、传播:

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2、传播学:

传播学就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3、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持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地受众分享传播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4、人际传播:

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者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5、信息:

人的精神创造物,它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6、符号:

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7、讯息:

指传达一个具体内容的一组信息符号。

 

简答题:

1、线性传播模式有何缺陷?

(1)忽略了反馈,把传播理解为直线的、单向的过程。

(2)忽略了外部环境,把传播理解为孤立而不是系统的过程。

2、信息有哪些特性?

举例说明。

(1)客观性和普遍性。

信息产生于事物的运动变化之中,因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客观的,所以信息同样是客观的。

只有当它进入了人的主观世界之后,才具有了主观性。

同样,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普遍的,所以信息也是普遍的。

(2)表达性。

信息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反映,因此具有了表达性。

因此人类才可以通过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来认识世界。

(3)流动性。

正因为信息具有流动性,它才能够为人类获知和处理,扮演主客观之间桥梁的角色。

 3、符号有哪些特性?

举例说明。

(1)指代性。

例如,“人”这个符号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其本身即笔画和读音,而在于其指代的形形色色的人这种高等动物。

(2)社会共有性。

例如,两个人必须对“人”这个符号的基本指代关系有共同的认识,才能顺利展开沟通和交流。

(3)发展性。

人类总是不断创造出新的符号,甚至创造出新的符号体系,或者给旧的符号赋予新的意义。

例如,WTO这个符号就是近些年创造出来并成为社会共有的一个新符号。

 4、信息、符号、讯息三者的关系如何?

信息是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是传播的基本客体。

但它是抽象的,具有载体性,必须附着在物质载体上才能进行传播。

符号就是这样的物质载体。

当一组符号被用来表示特定的信息,就构成了一个可以传播的内容,就是讯息。

讯息是传播的基本单位。

5、比起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来,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1)传播者职业化、组织化

(2)讯息复制化,其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

(3)媒介机械化、电子化、网络化

(4)受众大众化,即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分布广泛、相对隐匿

(5)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

论述题

1、结合实际工作谈谈你所认识的传播学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简言之,就是要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

对人类传播发生、发展的历史研究设计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重要的包括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时间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等等。

(2)人类传播的形态。

我们所说的传播形态是指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

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不同,产生了许多不同的传播形态。

同时在一个社会中,因社会所需功能的不同又存在着众多的传播形态。

比如:

传播四种形态的研究(即人们的内向交流、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及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等研究。

(3)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

所有人类传播活动都可以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或静态的结构。

从普遍意义上,对人类传播活动的过程进行研究,是传播学的深化研究,即深刻地研究传播的本体活动。

(4)结合自身经验谈。

2、简述人类传播历史演进的过程,它有什么基本规律?

人类传播的演进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1)符号和信号时代

(2)说话和语言时代

(3)文字时代

(4)印刷时代

(5)大众传播时代

(6)网络传播时代

通过上述对传播历史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传播在以下方面呈现出的特征及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进步贯穿整个人类存在过程,而且其发展进步呈加速度发展趋势,是叠加式而不是替代式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传播本身正是人类文化创造和积累的产物。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一种传播必定是一种社会类型的反应。

(论述略)

3、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各有什么代表性的研究?

(1)枪弹论

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

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

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代表性研究:

拉斯韦尔的宣传分析、李和李的“宣传的七种技巧”等。

(2)有限效果论

该理论也可以叫做“最低效果法则”,它认为传播活动是传授互动的过程,受众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

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大受影响。

媒介不是影响受众的直接和唯一因素。

大众媒介透过许多中介,在其他多种格局影响下发生作用,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代表性理论:

态度劝服理论、两级传播论等。

(3)适度效果论

适度效果论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认为,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代表性研究:

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与扩散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教养理论、知识沟假说等。

(4)强大效果论

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兴起的强大效果理论,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有巨大的效果。

但是与枪弹论不同,强大效果论强调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微观的、个体的,而是宏观的、社会的。

代表性研究:

沉默的螺旋假说等。

 

填空题: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

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

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

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5、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6、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

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7、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

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8、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9、《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总结的人类四种传播制度是:

集权主义传播制度、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社会责任论传播制度和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10、受众的特点包括多(人数众多)、杂(成分复杂)、散(居住分散)和匿(相对隐匿)。

11、受众的选择性过程包括:

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12.传播学界五大先驱为:

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__霍夫兰_、施拉姆。

 13.个体对个体的传播,被称为____人际传播____。

 14.拉斯韦尔“五W”公式忽略了传播过程的___反馈__要素和传播动机的分析。

 15.“把关人理论”是____怀特___提出的。

 16._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__被称为符号。

 17.__媒介即信息__是麦克卢汉媒介“三论”的核心和出发点。

18.人内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亦称_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__。

19.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