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3桂花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6699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3桂花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3桂花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3桂花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3桂花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3桂花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3桂花雨.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3桂花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3桂花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3桂花雨.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3桂花雨

3、桂花雨

设计理念:

桂花雨,飘洒在故乡的小院里,飘洒在我的记忆里。

思乡的情,就这般如阵阵桂花的香味一样,浓浓淡淡,飘飘洒洒。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是乡情的浓缩。

以此为窗口,让学生走进窗口,倘徉在文本中,在语言中、想象中感悟乡情,感悟灵性的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

(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

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2、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1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

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

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

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为什么呢?

再读课文。

  

3、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

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

“浸”。

为什么用“浸”?

  

生:

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

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

“全年”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整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

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

(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

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师:

除了人呢?

  

生:

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4、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

(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

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

师评:

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5、课堂小结:

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

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第二课时

1、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桂花雨》。

  

2.引读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是因为桂花虽然——笨笨拙拙的,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味令人陶醉,芳香——四溢。

喜欢桂花,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到:

——出示句子)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2、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摇花乐”乐在哪里呢?

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小节。

想想从哪颗感受到作者的快乐。

用——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作者(心情)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

(出示)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  

(1)小作者怎样“缠”?

谁能表演一下吗?

  

(2)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  

(3)a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盼望早点摇桂花)  b同学们注意了没有:

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

(!

)  

c对呀!

作者是不是用错了?

感叹号一般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作者这里用感叹号是为了?

(说明作者自己非常急切盼望早点摇桂花)

d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2——3人)(说明作者恨不得马上就摇桂花。

)    

(4)读得真好!

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是件大事,她迫不及待想摇桂花,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母亲有点烦,但又很耐心地说:

——“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  

(5)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情更加——急切了,心想这桂花怎么还开——不足呀!

 

3.所以当母亲吩咐提前摇桂花的时候,作者说这下我——可乐了。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作者为什么乐了?

  (A终于可以摇桂花了。

母亲为什么提前摇桂花呢?

(因为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赶紧吩咐提前“摇桂花”。

)  

B.提前“摇桂花”,那是因为桂花如果被风雨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

如果赶在下雨之前把桂花摇落下来,那桂花就——朵朵新鲜、完整。

哎,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是作者期盼已久的大事,她自然高兴,当然“——乐”了。

  

4.同学们真会读书,刚才我们从作者摇花前的心情, 

(动作)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

  

A.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我从作者的动作体会到了摇花的欢乐:

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  

B.谁能表演一下作者的动作?

  

C.这里作者抓住了摇桂花时的动作来写,虽然只用了几个平常简单的词语,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形象却跃然纸上,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面带微笑的——小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在庭院中帮着——铺竹席,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D.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种快乐和这样的景象读出来,试一试,谁来读,齐读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作者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可以——摇桂花了,她喜形于色,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这几个连续动作就是作者摇花时欢快心情的流露。

(语言)还有哪些地方也反映了作者摇花的欢乐呢?

(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  

(出示课件)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在你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喊”?

又为什么说: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  

A师或者生:

“喊”:

平常我们高兴的时候才会大——喊大叫,现在作者看到金灿灿的桂花从绿叶中,飘飘——洒洒落下来,而且落得她——满头满身,她自然会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喊——“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一个喊字写出了作者的——快乐。

 

桂花纷纷落下,像()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a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了下来。

)(b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不断地落下来。

)(c桂花像夏天的雷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毯。

)  

(1)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a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

)  

(b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

)  

(c)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使得我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树。

)  

(2)指导朗读。

  

a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真佩服你们。

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感觉?

我们也来喊一喊: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还不够兴奋,再喊——“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是桂花的我,心里也是满满的,我的心里装满了芳香四溢的——桂花。

我的心里是一种快乐的满足。

这一个“满””字用得多妙啊!

于是我就喊——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出示课件)

b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于是我就()地喊: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快乐、开心、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笑逐颜开,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  

C对呀!

现在我们大家再来喊一喊——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2)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

而这诗情画意般的桂花雨,这心满意足的快乐,怎能不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迹,即使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这童年快乐的一幕幕,依然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快乐,那样的意味深长。

沐浴着这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香,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

还有谁也在关心着桂花雨,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

 妈妈、爸爸  

(3)摇桂花是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做梦都梦到它,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

可想摇桂花在作者的心里留下了多么深的印象。

最后,让我们来甜甜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桂花丰收给作者一家人带来的——快乐,还能感受到那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情景。

  

(4)引读第6节。

  

可不是吗?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读下去)——拣去小枝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

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摇花除了给作者和全家人带来了欢乐,还给谁也带来了欢乐?

全村人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指名读。

你又读懂了什么?

  (摇花给全村人带来了欢乐)  

2.我们只知道桂花开得最茂盛时,香飘——十里,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气里。

现在怎么会“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呢?

四、课后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画一画你眼中的桂花。

五、板书设计:

 

3.桂花雨

爱桂花──香

   摇桂花──乐

              思桂花──情

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教学反思】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写的这篇文章的确非常优美。

初捧这篇文章,我便爱不释手地读起来,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

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

不过,要理解琦君那份浓浓的思乡情,需得多次品读,从字里行间细品方见,所以一定要将自己全身心放入文章当中,你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那番思乡情,童年乐。

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课堂上的三点小小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直奔主题

课前,我先让学生在校园里看桂花、闻桂花,对桂花有了初步的了解,由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学生通读了全文,做到读通、读顺、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直奔课文的主要段落──第五自然段。

二、指导学生读出快乐

课文的第五节是重点段落,在这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

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大事?

学生发言热烈,觉得很开心,这时学生融入课堂中间,接着让后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摇花时的句子和缠着母亲要摇花的样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连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

三、指导学生读出真情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这两段的学习后,我设计了几个题目:

1、外面的菜再香,也没有妈妈烧的菜好吃,那是因为___________。

2、小明家的狗再可爱,也没有我养的那条狗可爱,那是因为___________。

学生此时的体会已深刻,不用多讲,他们就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情。

简单地读,读出喜爱,读出快乐,读出真情,我想这是我上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课文学完后,我又推荐了一篇文章《月光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过遗憾的是学生现在已经五年级,应该让他们动手写一下自己童年快乐的事,这样真正做到了语文教育的听说读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