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州仙才卢高李鄂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543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瀛州仙才卢高李鄂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瀛州仙才卢高李鄂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瀛州仙才卢高李鄂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瀛州仙才卢高李鄂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瀛州仙才卢高李鄂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瀛州仙才卢高李鄂玲.docx

《瀛州仙才卢高李鄂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瀛州仙才卢高李鄂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瀛州仙才卢高李鄂玲.docx

瀛州仙才卢高李鄂玲

瀛州仙才——卢高

卢高(1625——1667)字远星,号霁庵,兴国州宣化里后坑卢(现阳新县工业园区白杨村后坑卢)村人。

卢高家中贫困,无钱供他读书,更无钱让他在晚间点灯夜读,他就抓萤火虫放入冼净的鸡蛋壳内,借萤光读书。

夏天有萤火虫。

冬天呢,就躺在床上回忆白天先生所授课业。

卢高,反应敏捷,聪颖过人。

一次,先生看到这样一个画面:

一新嫁娘哭哭啼啼,脸上却掩饰不住兴奋的喜悦。

于是拟了一个题让同事们回答,他们思考再三,都感觉有些为难,不满意。

先生看见不远处的卢高,似乎在笑先生们无能。

“过来,你能回答?

”卢高张口就说:

“悲中乐,孝子堂前奏古乐;乐中悲,新人轿中哭啼啼;贱中贵,戏子台上做皇帝;贵中贱,卢高楼上睡草垫。

”听完卢高的答案,先生们不禁心中暗叹:

此子之才不可限量,后生可畏。

进学(考上秀才)后的卢高进入州学堂学习。

从家里到学堂有一条很深的沟港,水很急,淹死过不少人。

虽然到学堂近,能节省不少时间,其他孩子宁愿绕道起早也不在此涉水而过。

卢高经常一个人过港,从来也没发生任何异常,周围的人都认为他确有过人之处。

州学堂位于儒学垴的蟠龙山,集中了不少学才,也聚集了一些富学子弟。

卢高学识过人,但家贫,有一些学习用品得不到保障,他就将同学剩余不用的墨汁集中起来抄书、写作业。

时间一长,一些同学的笔墨不见了,他们就认为是卢高偷的。

双方争执起来,就到州学堂的城隍庙里禀告,求城隍裁决。

一打告,就是胜告(即卢高是偷笔墨之人)。

卢高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激,“城隍老爷黑又黑,赖我卢高偷笔墨,若是后来得了志,把你赶出我兴国。

贫困招致同窗的偏见并未能打击卢高求学的梦想,他更加勤奋刻苦。

晚上,其他同学都睡了,他就借神龛的油灯读书,累了就在神龛下睡,夏天蚊子成群,有同学就问卢高:

“冇得蚊子咬你吗?

”卢高说:

“冇得,每天睡觉时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帮我扇扇子,赶蚊子。

”看到卢高确实没有蚊子叮咬的痕迹,这位同学把卢高赶走,自己到神龛下睡,没想到被蚊子咬了一身的包。

这位同学于是到处宣扬卢高是神人,蚊子都不咬他。

与此同时,一个姑娘在梦中见到一条金龙绕在自家房屋的柱子上,自己怎么也赶不走它。

这位钟家姑娘是卢高未婚妻的妹妹,他的这位未婚妻正嬚卢高家贫穷不肯嫁给他呢!

妹妹劝说姐姐:

“卢高将来会有出自息的,不要嫌弃他。

”“要嫁你就嫁,反正我不嫁他。

”“嫁就嫁,不要到时后悔。

钟氏的到来并没有改变卢高困窘的现实,反倒是由于卢家本身家贫,卢高又在读书,没有收入,手头便更加拮据。

大年三十了,钟氏拿出家里最后一点钱让卢高去街上买过年米,自己呢往灶里倒入一些糠皮,烟囱里冒出一些烟,娘家父母会看到家里的炊烟,就会放心。

卢高拎着一点米到村口,村头的屠户案上还摆着一个猪头,“大哥,赊个猪头可以吗?

”屠户一见是卢高,盯半天后,将案上的猪头递给了他。

卢高兴致勃勃地回到家,让钟氏收拾干净,放入锅里煮着。

卢高回家之后,村头一个好事人对屠户说:

“你把肉赊给哪个不好?

偏偏赊给那个穷鬼,不晓得你么时候才讨得到钱,钱扔到富水河去了哟。

”屠户听了以后,立即找到卢高讨要,要么给现钱,要么把猪头还给自己。

卢高无奈地看着屠夫将已经煮熟的猪头提走了,只好作诗安慰夫人:

“别人有年我无年,煮熟猪头要现钱,他日若是时运转,时时刻刻过大年。

生活还在考验着卢高。

散学回家的卢高听夫人说家里一点粮食也没有,夜里夫妻俩躺在床上,肚子咕咕作响。

钟氏说:

“要不你摘两个南瓜填填肚子”。

卢高没有办法,跑到人家的南瓜地摸着一个小的,自言自语“这没熟,摘了太可惜”摸到一个大的“这快熟,摘了也可惜”在菜地里摸索一个晚上,竟然没有偷到一个南瓜。

夫妻俩只好饿肚子睡了。

第二天早上,夫妻俩打开门,发现自家门口堆着一堆成熟的南瓜。

村里人都在议论卢高不愧是个读书人,是个有修为的读书人。

村民的善良举行让一直饱尝世态炎凉的卢高感受到了普通人最朴素的温情,他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报答这些朴实的百姓。

苍天不负苦心人,1651年,卢高中举,翌年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1656年,实授浙江清军驿传盐法道,署理按察司事,杭严兵备道事。

虽身兼四职,他办事仍游刃有余。

卢高主盐政时,看到江西、江浙一带百姓食白盐,而湖北人吃泥盐(劣质盐),想起当年读书时的誓言,暗中将朝庭发给江西、湖北的盐引(碟文)交换,于是湖北人开始吃上好盐。

因易盐引,指控苛政当道者,卢高被降职。

1658年卢高弃官归故里,建银山玉臼山庄隐居。

人隐心未隐,卢高用自己的余俸,买了义田帮助那些贫不能读、长不能娶、笄不能嫁、老无所养、殁不能葬的人,还亲自回州学堂授课。

闲睱之余,在屋后的飞蝶洞教附近的童子读书识字,吟诗作赋,著有《泊舟草诗集》、《翠怀堂诗文集》、《说郛》等。

 

良史忠烈公刘碧山

“发火了,救火呀!

朱氏被梦境惊醒,丈夫刘师勃正紧张地看着自己。

家中厅堂着火,究竟是吉是凶,他自己也惴惴不安,妻子已怀孕几个月,好言宽慰几句后,就放下不提了。

明隆庆三年(1569)九月十三日夜,刘师勃看到呱呱坠地的儿子,他仿佛看到了一个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在向自己招手。

妻子的梦或许在应证一个家族的传说,他给儿子取名刘之待。

少年刘之待聪明过人,但十分顽皮。

有一次,教他的先生到邻村喝酒,看到在水沟中抓鱼摸虾的刘之待,叫他陪自己一起去。

结果吃饭时,先生忘记叫他入席,刘之待不慌不忙,开口说“堂前吃饭我无缘,手抱屋柱团团转,脚踏楼梯步步高,皇榜一出我有名。

”众人听完觉得这少年口气大,很狂妄。

先生却大赞其才,夸他将来前途无限,忙叫他入席吃饭。

刘之待的外公朱希益先生是当地的名士,他从小就在外公身边生活,耳濡目染,学了不少知识。

一次在外公家玩耍,听村中人说起家中鸡被偷走,怀疑村中人所为又苦于没凭据的烦恼。

刘之待说你们不要着急,我帮你们找到偷鸡贼。

刘之待将村中嫌疑人集中在暗房里,房中置一铁锅,他对这些人说:

“偷鸡的人,摸到锅时,他的手就会变黑。

没偷的人摸锅时,他的手会变白。

”这几个人将信将疑走向暗房,出来之时村中人却发现其中一人手上干干净净。

一人拷问,正是此人偷了村中的鸡,真相大白,众人对刘之待的智商刮目相看,对这个少年钦佩不已。

少年刘之待在读书方面的天赋早已流露出来。

在坡山老学堂发蒙时,一次闲睱,先生望着学堂边的小溪,欣然拟一上联“水自石中流出冷”想试一下学生们的急智。

一听先生的上联,学生们大多抓耳挠腮,半天答不上来,刘之待应声答道:

“花从风里过来香”不但对仗工整,意境美,与眼前之景也相符。

先生不住赞他是可造之材。

敏而好学的刘之待在父亲的熏陶和先生的悉心教导下,博览群书,出口成章。

公元1612年中秀才,次年参加会试,因不愿四处钻营,封银送礼,与考官拉亲攀故,最终榜上无名。

落榜之后的刘之待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回乡后闲门谢客,孤身一人到村后碧云洞,发奋苦学,十天半月下山一次,父母送去的肉食烂掉了也不知道。

别人求学是到大书院,访名师,你一个人奔深山老林闭门造车,众人都疑惑不解。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片月色,数间石屋锁不住五更书声”刘之待的这副对联既解了众人的疑问,也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三年的苦读终于没有辜负,1616年,刘之待进士及第,丙辰科殿试金榜三甲第十九名。

刘之待很快被任命为江南重镇松江府推官。

这里经济发达,承担明中后期主要财政税收任务。

上任伊始,刘之待首先查正偷逃赋税,对抗朝廷拖欠钱粮的不法之徒,受到朝廷嘉许。

明后朝,倭寇横行江浙沿海一带,刘之待一面奏请朝廷出兵弹压,一面组织百姓练兵,筹粮配合总兵俞大猷清剿。

他的政绩被载入松江府史册。

明熹宗(天启帝)不理朝政,魏忠贤把持朝政,已升任监察御史的刘之待不断上书弹劾魏党罪行,竭力反对阉党,把生死置之度外。

天启六年(1626)刘之待因不愿为魏忠贤生祠上表跪拜,歌其功德,被消籍(罢官),判充军伊犁。

刘之待常叹“烂泥塔,烂泥塔,黑背鲫鱼又难呷(吃),蚊子鸭婆一大扎(只)……”听者告之魏忠贤。

刘之待被充军烂泥塔(湖北兴国下雉之口)回了家乡。

天启七年秋,刘之待回到家乡,大行善事,首先捐田、捐地、捐款、修桥铺路,兴办儒学,资助贫困学子,现阳新实中还残存原建石墩。

崇祯二年(1629)三月,崇祯帝念刘之待不附魏党,决定恢复其原职。

刘之待对官场失望,绝意隐居家乡,谢旨不就。

崇祯帝赐帛书“铁御史”,奖掖他为官清廉刚直,风节峻厉,不阿权贵。

1641年,刘之待无疾卒于家中,终年72岁。

 

布衣国师——陈光亨

湖北省兴国州瑞里漆家坊下陈庄,这里山川秀美,土地肥沃,林木葱茏,四望华瞻。

门前小山,座西朝东,绵绵延延,酷似笔架,因名“笔架山”。

山脚小溪,潺潺湲湲,清澈见底,依势西流,形成独有的“西流港”。

在安详中蕴藏着一股非凡之气。

清嘉庆二年(1797),春日融融,陈光亨出生了。

陈光亨从小聪明伶俐,三四岁时,在父亲陈晓泉的教导下已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六岁时,一本《幼学》已经烂熟。

他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好奇,经常向大人提问,但大人们又不屑于回答,慢慢养成了沉稳而又孤傲的性格。

嘉庆十一年(1806),陈光亨十岁,父亲将他送到柯道游门下读书。

一次,先生出了一个对句让学生对,“大道光亨,万务俟其德。

”先生借用陈光亨的名字,又将南朝谢庄的《求贤表》引用,希望学生们德才兼备。

陈光亨明白老师心意,也化用其中一句,对出下联:

“巨源流远,百川潜乃形。

”思维之敏捷,对仗之工稳,同窗之人无出其右。

陈光亨志向远大,苦于家中藏书甚少,不足以资学,于是他决定效仿古人走遍富河两岸,求借于书香之家,将书中内容抄录成册收藏。

一年冬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陈光亨到富河北岸一位刘姓秀才家借书。

这位刘秀才家藏书颇丰,平时读书过目不忘,是远近闻名的学问家。

刘府大门悬挂的“名满富河”的鎏金大匾,足足花了数十两银子。

陈光亨满心欢喜来到刘府,不巧刘秀才正巧午睡,仆人不肯叫醒主人,他就雪地里等了三个时辰。

刘秀才醒来,听仆人说起来人,到门口一看,雪地里的陈光亨已经变成了一个雪人,雪也漫过他的膝盖,青鼻涕水直流。

但见到刘秀才之时,他仍然神色自若,举手投足之间丝毫不失文人风度。

过了几天,刘秀才应邀到陈光亨家,看到陈家摆放整齐,字迹工整的手抄书顿生敬意,与陈光亨一细谈,他对陈光亨学问、见识更加钦佩不已。

一回到家,刘秀才便命人取下那块“名满富河”的门匾,以后更是经常送书上门,与陈光亨结成忘年交。

嘉庆十三年(1808),柯先生推荐陈光亨到兴国州富川门外的叠山书院专门接受儒学应试培训。

陈光亨来到地处州城之西的蟠龙山,站在坐北朝南的宫殿建筑群里,看到“大成圣先师孔子”的牌位和“万世师表”的匾额,他知道自己的前程,将与她紧紧联系在一起。

但没想到在这儿竟与这一姑娘结下美满姻缘。

嘉庆十四年(1809)二月,陈光亨取得“生员”资格,十六年(1811)四月参加府试补弟子员,十八年(1813)取得禀生资格(可获官府按月发给的廪米六斗或年银四两),但嘉庆二十一年(1816)参加乡试成绩不够理想。

道光二年(1822)参加壬午科乡试中举人。

六年(1826)四月丙戊科会试,陈光亨位居二甲第三十七名,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十二年(1832),因自身风节自励加上,恩师汤文瑞和大司寇史致俨的举荐,陈光亨被授翰林院编修。

道光帝任命陈光亨为四皇子奕伫的老师专授先秦文学。

其时奕伫的亲生母亲已去世,他的生活起居由道光帝的一位妃子照顾。

陈光亨没有因为奕伫是皇子而刻意巴结,而是悉心关注这位皇子的内心感受。

平常闲暇时陈光亨会接小皇子到自己府里玩耍,让他了解体会普通人家的生活状况,经常让夫人做一些南方小吃给皇子品尝。

这位皇子看到了老师的宽厚、亲切,与老师的关系十分融洽。

一年冬天,宫里积雪数尺。

站在窗下的四皇子看到忙进忙出的太监们在倒靴子里的雪,第一个在雪地上行走的靴子里积雪最多,靴子也全湿了。

第二个、第三个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四皇子把心中的疑问向陈光亨诉说了。

陈光亨内心十分欣喜:

皇子会体贴,关心下人了,观察也细致。

但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询问皇子日常练习的弓刀射骑情况,突然抛出一个问题让皇子思考:

“元帅与先锋哪个更重要,他们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