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347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docx

《《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docx

《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

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像、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了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学会对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难点:

学会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像,即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教法分析】

本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

 通过观察、想象、实验、类比、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从微观的角度去学习化学,通过动手、耳听、眼看、脑想等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在头脑中形成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

即采用实验—讨论法和分析—归纳法。

【教具准备】仪器:

大小烧杯、胶头滴管、两支医用注射器、量筒、

药品:

一瓶香水、浓氨水、酚酞试液、酒精、

学习过程:

    

【引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

远处能闻到烤鸡的香味;湿衣服能被晒干;蔗糖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消失,而水会变甜。

【教师演示】打开一瓶香水,并向空中喷洒香水。

思考:

1、你们闻到什么气味了吗?

为什么会闻到?

2、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小学课文)]。

“为有暗香来”是何故?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梅花的暗香?

学习新课

【观察】水为什么会减少、空中生烟实验

思考:

一段时间后,敞口容器中的水为什么会减少?

【学生演示】【实验3-5】品红扩散的实验

思考:

品红为什么会消失,而整杯水变红色?

【观看】苯分子图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一“中国”。

思考:

通过观看以上资料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推论: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思考:

1、分子、原子这些微小的粒子,都具有哪些性质特征呢?

2、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材料】“水分子的自述”:

嗨!

同学们,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x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x1023个。

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

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哩。

我想请你们猜一猜我们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水时,还有哪一些性质呢?

结论:

分子的质量_________体积_________

【探究活动一】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

1.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的颜色。

现象:

                                  。

2.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

                                            。

通过上述实验,我明白了:

                          。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

发生?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烧杯A

烧杯B

现象

 

 

解释

 

 

结论

 

【探究活动二】

1.【观察演示实验】: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    100mL。

思考:

为什么会产生上这种现象?

猜想:

                                                。

设计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案:

                              。

讨论交流:

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

2.观察演示实验:

等体积的石子和沙子混合后体积        。

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3.思考:

构成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是否可以改变呢?

【分组实验】:

用两支医用注射器,一支吸水,一支吸空气,两者等体积,用手堵住末端注射孔,慢慢推压栓塞,观察现象。

发现:

                                             。

结论:

分子等粒子间是有间隔的,气体物质的粒子间隔较    ,固体、液体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小。

推论:

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探究活动三】分子还能不能再分?

1.观看模拟动画:

(1)水的蒸发 

(2)水的分解

(3)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4)氧化汞分子分解

结论:

①、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      。

②、分子是由            构成的。

③、1个水分子由1个    原子和    个氢原子构成。

1个氢分子由    个氢原子构成。

1个氧分子由    个氧原子构成。

④、水→水蒸汽    此变化属于_________变化,水分子本身_________变化

水→氢气+氧气   氢气+氯气→氯化氢   氧化汞→汞+氧气

 以上三个变化属于_________变化,水分子、氢气分子、氯气分子、氧化汞分子本身都发生了变化。

⑤、在水电解的反应里,水分子分成    原子和    原子,每    个氢原子构成1个氢分子,每    个氧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

⑥、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    个氧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    。

【小结】分子的定义:

                    。

原子的定义:

                                 

【考考你】

1、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___,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______,液体、固体不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_。

2、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   C.水的蒸发和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

A.分子大原子小

B.是否能构成物质

C.在化学变化中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

D.是否在不断地运动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大小和体积发生了变化

D.分子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

6、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是否正确?

(1)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

(2)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7、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下列有关问题。

(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2)常见的混凝土马路分成许多块,主要是为了美观吗?

(3)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香味?

    (4)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封?

    (5)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

【能力提升】

1、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真空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在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上述操作中没发生任何变化

B.这两个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C.此技术说明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再分

D.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进入原子操纵的阶段

2、氧化汞→ 汞+氧气

氧化汞是由氧化汞       构成的,每个氧化汞分子是由1个   原子和1个   原子构成的。

氧化汞加热分解时,氧化汞    分子分裂成      和       ,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        ,许多汞         直接构成金属汞。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⑴老师在喷香水,同学们可以闻到香味;

⑵湿衣服在阳光正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

⑶物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4、下列说法正确吗?

⑴原子必须先构成分子才能构成物质;

⑵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⑶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5、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是否正确:

 

(1)酒精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去的缘故。

 

(2)碘受热变成碘蒸气是碘分子发生了变化。

(3)空气中氧气分子与氯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的性质相同。

(4)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5)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也是发生改变

6、列表比较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分  子

原  子

定  义

 

 

基本性质

 

 

区  别

 

 

联  系

 

【课外延伸】

某同学在家做了一个实验:

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的水,向水中放人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有哪些性质?

请你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

化苑漫步

 原子操纵技术简介

剪裁妙处非刀尺STM操纵出神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使人们能够看到分子和原子的真实“长相”,并运用STM操纵分子和原。

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运用STM技术移动单个的分子或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用原子绘出了祖国地图,用原子绘图,用分子绘画分子小人,用C60分子组合出纳米算盘、纳米锁和纳米钥匙等。

评价与反思:

【你学会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