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4675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

(根据新部编教材编写14文言文二则15表里的生物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7150年后,我们这样上学)

(总分:

150分答题时间:

150分钟)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得分________

基础知识(52分)

一、填同音字组词。

(9分)

biàn()论()析()子

jiǎn()性()法()单

xián琴()船()悠()

二、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打“√”。

(9分)

1.无独有偶

A.一个B.独自C.自私D.与众不同

2.见微知著

A.写作B.明显C.著作D.显出

3.不以为然

A.这样B.然而C.正确D.副词或形容词后缀

三、选一选。

(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曲线戏曲曲奇B.糊墙糊口糊涂

C.启蒙蒙古蒙难D.记载载人飞船载歌载舞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B.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C.锲而不舍D.声泪俱下

3.下列哪一句话出自《礼记》?

()(3分)

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纸书对于玛琪和托米来说是十分新奇的玩意。

B.《表里的生物》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C.2019年年底前后,我国将发射嫦娥五号。

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举例论证,指出只有见微知著,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能发现真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B.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进波义耳进行了许多试验。

C.可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左右,那个又大又黑的机器人竟又显示出了所有的功课。

D.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9分)

1.用加点字的不同意思写一句话。

(4分)

走马观花:

行走:

2.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一连串问题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用加点词写一句话)(2分)

3.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分)

五、文言文知识回顾。

(6分)

结合《两小儿辩日》的内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分别说明两个小孩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依据和结论。

一个小孩说: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个小孩说: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辩论比赛。

(4分)

在生活和学习中,对待同一个问题,我们常常持有不同的意见或想法。

为此,我们也常常争得面红耳赤。

对于“考试成绩是不是最主要”这个问题下面的两位同学就各抒己见了。

学生甲:

我认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考试成绩最主要,

学生乙:

我不这么认为。

阅读理解(38分)

七、课内阅读。

(12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

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这是为什么呢?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他的这个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1.“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句中的“总是”能否删掉?

为什么?

(4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说:

“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里的“?

”是发现问题,是不断追问的。

B.“!

”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C.这个句子把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D.句中的“?

”“!

”是为了省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直接说出结论,让读者进行猜想和判断。

3.从谢皮罗教授的例子里,你发现了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5分)

八、课外阅读。

(26分)

谦卑的人有福

鲍尔吉·原野

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

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

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

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

谦卑正是一种姿态。

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

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

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

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

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

谦卑是一种睿智。

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

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捡石子的小孩。

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

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

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

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

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

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

谦卑是美。

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

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

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

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

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①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②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③物欲淘净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

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这就是谦卑的力量。

1.本文题为“谦卑的人有福”,文中从哪些方面做了阐述?

(6分)

2.将下面列举的三则表现人物谦卑的材料与文中画横线的三句话分别对应。

(6分)

A.战国时期,赵国功绩显赫的名相蔺相如面对武将廉颇咄咄逼人的为难,坚持避让,“不与争列”,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国家的安宁。

B.从朝鲜战场载誉回国的彭德怀在参加招待会时,有记者说:

“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的儿子。

”他纠正说:

“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C.有人问球王贝利:

“你对自己踢进的哪一个球最满意。

”他回答:

“下一个。

句①——()句②——()句③——()

3.说说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4分)

4.作者认为先民造出庙宇叩拜,是对造物主或大自然的谦卑,是明智的位置选择。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5分)

5.再读全文,补充一两点你对“谦卑”的看法。

(5分)

作文(60分)

九、习作园地。

题目:

_______之旅

提示:

这次作文是半命题作文,横线上可以补充其他星球的名称,如火星、水星、金星等。

同学们可以跨越时空界限,大胆想象,想象到这些星球的见闻等。

一、辩辨辫碱减简弦舷闲

二、1.A2.B3.C

三、1.B2.B3.A4.B5.D

四、1.示例:

接到聘书,他第二天便走马上任了。

他立即走向前,接过了门卫手里的信件。

2.示例:

只要你继续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3.孔子到东方游学,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五、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

六、示例:

学生甲:

因为好的成绩代表你在学校学的知识扎实,从中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

学生乙:

孩子的成长,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责任心、真诚、善良、自信、自立这些优秀的意志品质更为重要。

那些高分低能,能力强却缺乏责任心,不孝顺父母的例子太多了。

那些成绩很一般的孩子长大后,却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

七、1.不能。

“总是”表明谢皮罗的发现是有规律的现象,不是偶尔一次。

2.D3.略

八、1.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谦卑是一种睿智;谦卑是美。

2.①C②A③B

3.科学领域博大深邃,一个科学家发现得再多,也只是其中的点滴,对科学的认识还很幼稚。

4.同意与否,只要言之成理,视贴切的深刻程度,酌情给分。

以下说法供参考:

①同意。

先民由于生产力低下,看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力量有限,于是采取这一做法,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作用的恰当认识。

②不同意。

先民的做法虽然迫不得已,但他们低估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这种做法不可取。

5.只要看法恰当,贴合文意,视表达情况酌情给分。

以下答案供参考:

“谦卑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谦卑是一种崇高的品行”“谦卑是坚忍”等。

九、略

 

二、选择题

2.

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训练、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20篇阅读理解题和答案

第四讲、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小学从三四年级起就开始接触分段了,这里所说的分段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关的自然段归为一个意义段。

我们在给文章分段前,一定要认真读文章,把文章读懂,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思考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从而确定分段的依据。

给文章分段,可以便于我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

常见的分段方法有以下几种。

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这种顺序一般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作者为了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一般会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我们在读文章时弄清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把相关的部分归为一段,这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事情发生的起因是洛杉矶发生了地震,学校成了废墟,阿曼达被埋在废墟里;经过是父亲坚持不懈地在废墟里挖掘;结果是父亲救出了阿曼达和他的同学。

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各部分弄清了,就可以把段落划分出来。

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分段。

参观游记类的文章一般是随着参观游览地点的变换去写,地点变了,景物或事情就在变,我们把不同地点看到的景物或发生的事情归为一段,就是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分段。

如《景阳冈》一文,先写武松在店里喝酒,然后写他上冈,接着写他在冈上打虎,最后写他下冈,写了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这是典型的地点转换顺序,我们就可以把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归为一段。

按时间顺序分段。

在小学阶段的有些课文中,有些自然段中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找到这些词语或句子,并把这些时间段的景物或事情归在一起,就是按时间顺序分段。

如《开国大典》一课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先写开国大典前的情况,然后写开国大典进行时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按开国大典前、开国大典进行时、开国大典后进行分段。

按总分总结构分段。

小学很多的课文都在文章的开头总体介绍课文的内容,然后再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这种写法就是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的课文,在分段时,开头总起部分为一段,中间分述部分合起来是一段,最后结尾部分为一段。

爸爸的味道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日子久了,那种气味就代表他。

f说,他爸爸是一家海鲜酒家的厨师。

小时候,每晚爸爸下班回来,他都嗅到他身上有一股浓烈的腥味。

他们住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爸爸身上的腥味令他难受。

他和爸爸的关系很差,考上大学之后,他立刻搬出去跟朋友住。

父子俩每年只见几次面。

后来,他爸爸病危,躺在医院里。

临终的时候,他站在爸爸的病榻旁边,老人家身上挂满各种管子,加上医院里浓烈的消毒水的味道,他再也嗅不到小时候他常常嗅到的爸爸身上的那股腥味——那股为了养活一家人而换来的腥味。

他把爸爸的手指放到自己鼻子前面,可是,那记忆里的腥味已经永远消失。

那一刻,他才知道,那股他曾经十分讨厌的腥味原来是那么芳香。

爸爸走了,他身上的腥味却永存在儿子的脑海中,变成了愧疚。

f说,他不能原谅自己小时候曾经跟同学说:

“我讨厌爸爸的味道。

'‘

他记得他有一位同学的爸爸是修理汽车的,这位父亲每次来接儿子放学,身上都有一股修车房的味道。

另一位同学的爸爸在医院工作,身上常常散发着医院的味道。

爸爸的味道,总是离不开他的谋生技能。

爸爸老了,那种味道会随风逝去。

我们可曾尊重和珍惜过他身上的味道?

(选自《张小娴散文集》,作者:

张小娴)

f考上大学后,就从家里搬出去的原因是。

在爸爸临终前,f为什么会觉得“那股他曾经十分讨厌的腥味原来是那么芳香“?

第4自然段中,f愧疚的原因是

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并写出每段的段意。

【答题指导】解答第4小题时,我们要先读懂短文,弄清短文的写作思路,文章先总的说每个人身上的味道,然后就讲了f爸爸身上的腥味,小时候他很讨厌,在爸爸病危时觉得芳香,爸爸走了后又对小时候的行为感到后悔,并由此想到了自己同学的爸爸。

因此我们根据这样的内容结构,就可以判断第1自然段为一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一段,中间部分为一段。

【答案】1.他讨厌爸爸身上的腥味

因为他懂得了爸爸身上的腥味是养活一家人的味道,他理解了爸爸曾多么辛劳,多么不易。

他过去十分讨厌爸爸身上的味道

第一段(第1自然段):

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味道。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

小时候f很讨厌爸爸身上的腥味,这个腥味直到爸爸快去世时才消失,此时f才知道后悔,并由此想到同学爸爸的味道。

第三段(第6自然段):

爸爸的味道是和他的谋生技能相关的,我们要尊重和珍惜这种味道。

比上帝还挑剔的人

奥地利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是本世纪初一位罕见的天才,对相对论及量子力学都有杰出贡献,因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而获得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泡利以严谨、博学而著称,同时也以尖刻和爱挑刺而闻名。

据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泡利见到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演讲完后,泡利站起来说:

“我觉得爱因斯坦不完全是愚蠢的。

'‘

一次,在后来发现反质子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塞格雷做完一个报告和泡利等人离开会议室时,泡利对他说:

“我从来没有听过像你这么糟糕的报告。

”当时塞格雷一言未发。

泡利想了一想,又回过头对与他们同行的瑞士物理化学家布瑞斯彻说:

“如果是你做报告的话,情况会更加糟糕。

当然,你上次在苏黎世的开幕式报告除外。

另一次泡利想去一个地方,但不知道该怎么走,一位同事告诉了他。

后来这位同事问他,那天找到那个地方没有,他反而讽刺人家说:

“在不谈论物理学时,你的思路应该说是清楚的。

''

泡利对他的学生也很不客气,有一次一位学生写了论文请泡利看,过了两天学生问泡利的意见,泡利把论文还给他说:

“连错误都够不上。

'‘

但泡利被玻尔称作“物理学的良知“,因为他的敏锐和审慎挑剔,使他具有一眼就能发现错误的能力。

在物理学界还曾笑谈存在一种“泡利效应”——当泡利在哪里出现时,那儿的人不管做理论推导还是实验操作一定会出岔子。

而当泡利说“哦,这竟然没什么错“时,通常表示一种非常高的赞许。

(选自《科学家的故事》)

1.“比上帝还挑剔的人”是,他获得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是

2.“我觉得爱因斯坦不完全是愚蠢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a.爱因斯坦平时非常愚蠢,这次有点聪明了。

b.爱因斯坦的演讲有一定的道理,称得上是科学家,不是徒有虚名。

c.爱因斯坦其实是徒有虚名的,是个骗子。

3.请你发挥想象说说为什么泡利说他学生的文章“连错误都够不上

根据段意用“//”给短文分段。

第一段:

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以严谨、博学而著称,同时也以尖刻和爱挑刺而闻名。

第二段:

讲了泡利在会议上批评别的科学家以及平时对同事、学生的批评。

第三段:

泡利被玻尔称作“物理学的良知“,他出现在哪里都会挑错。

比上帝还挑剔的人参考答案

泡利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

b

文章写得没有多大意义或价值。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第三段(第6自然段)。

 

三、选择题

3.

我是吴宓①教授

①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

很快,讲义写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列出参考书、著作、出版社、出版年代等。

学生上课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②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讲台。

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

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③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

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经常看见他埋头备课。

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xī微露中”反复诵读。

④他就像是一座钟。

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整齐。

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

钱钟书、曹禺、吕叔湘……与他们相比,老师吴宓一度不那么出名。

⑤比起教学上的一丝不苟,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

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⑥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

但他却很舍得请学生吃饭。

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⑦可惜,到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

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到老家,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

“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

我还可以讲课。

⑧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

据说,弥留之际,他不停地喊着:

“我是吴宓教授。

【注】①吴宓(mì)(1894—1978):

陕西省泾阳县人。

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

中国学者、诗人、教育家。

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大名鼎鼎()晨xī()

2.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吴宓教授的特点

具体表现

讲课时不看资料,所有内容脱口而出

勤奋

批改学生作业,字迹工整

关爱学生

3.文段⑤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品味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1)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2)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到老家,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

“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

我还可以讲课。

5.仔细阅读第⑧自然段画线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dǐng曦

2.①潇洒(或功底深、才华出众)②半夜备课,早起诵读③一丝不苟(或认真、负责)④为学生拦车,请学生吃饭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

(1)“连忙”一词,看出吴宓老师生怕学生出事,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意近即可)

(2)“急切”一词,表现了吴宓老师渴望走上讲台的迫切之情。

(意近即可)

5.体现了他内心对教育事业的渴望之情,对于无法从事教学的不甘。

作者用该句作为全文的结尾,表达了他对吴宓的同情之心和赞美之情。

 

4.

默读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

“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

在我10岁那年,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地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

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

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

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

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

“怎么会化了呢?

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

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

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天大地扫了父亲的兴:

“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

”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

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

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待在家里不出门。

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

“爸这就不去了。

”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

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

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

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

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

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

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

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羡慕,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

我要一只收录机。

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

我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

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

“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

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

”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

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

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毫升血给换来的。

”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

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无力了。

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