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电联经济形势分析大会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0326报郑总大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443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中电联经济形势分析大会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0326报郑总大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中电联经济形势分析大会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0326报郑总大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5中电联经济形势分析大会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0326报郑总大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5中电联经济形势分析大会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0326报郑总大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5中电联经济形势分析大会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0326报郑总大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中电联经济形势分析大会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0326报郑总大字.docx

《5中电联经济形势分析大会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0326报郑总大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中电联经济形势分析大会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0326报郑总大字.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中电联经济形势分析大会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0326报郑总大字.docx

5中电联经济形势分析大会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0326报郑总大字

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

实现电力工业科学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森

2010年3月27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中电联召开2010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对当前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在此,我代表国家电网公司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当前,世界经济正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势总体好于去年。

1-2月份,宏观经济延续了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向好的回升态势,电力工业运行平稳,投资稳步增加,发用电量增速加快。

全国电力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78亿元,同比增长27.6%;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60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1%;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2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0%。

预计今年新增装机仍将保持较大规模,需求水平将继续回升,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重质量、调结构、保供电将是今年电力行业的工作重点。

下面,我就电力发展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我国电力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电力工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立足自主创新,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提高效率,发展规模、建设速度、技术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保障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

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更是举世瞩目。

一是发电装机高速增长。

2000年~2009年,我国发电装机年均增长11.8%,新投产各类电源超过6亿千瓦,最高的2006年投产装机10651万千瓦。

到2009年底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8.74亿千瓦,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电力大国。

二是电网建设明显加强。

2000年~2009年,全国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增长88%,变电容量增长2.2倍;先后建成了750千伏、1000千伏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大幅提升。

三是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特高压输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际应用。

直流输电、灵活交流输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超超临界机组、大型空冷、循环流化床、大型脱硫脱硝等先进技术逐步推广。

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不断实现重大突破。

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率大幅提高,在特高压输电、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四是新能源发电迅猛发展。

我国风电装机连续四年成倍增长。

2009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758万千瓦和23万千瓦左右,比2000年增长51倍和7.4倍。

目前,包括水电、核电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共计2.24亿千瓦,占总装机的25.4%,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1.85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5.42亿吨。

总体来看,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全社会用电量从2000年的13471亿千瓦时,增加到2009年的3643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1.5%,高出经济增长速度1.7个百分点。

电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保障作用更加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从今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呈现几个重要的特征:

第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决定了我国电力需求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快的增速。

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这一时期的电力需求普遍呈现较快的增长。

虽然我国装机和电力总量已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二位,但要达到人均装机1千瓦、年用电量5000千瓦时的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预计未来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保持8%左右的增速;到2020年,用电需求将达到7.67万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将达到16.5亿千瓦。

届时我国年人均用电量和人均装机仍仅为OECD(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国家2003年水平的63%和50%,未来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第二,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能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远距离大容量输送及大范围优化配置的道路。

我国的煤炭、水能、陆地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分布比较集中,76%的煤炭资源、80%的水能资源、79%的陆地风能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非常适于集中规模开发和利用。

从煤炭资源开发看,煤炭资源保有储量的76%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北部地区,其中煤炭产量的一半以上用于发电。

我国将建设的神东、晋北、蒙东、两淮、宁东、陕北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占全国煤炭储量的70%以上,未来将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煤炭基地。

在煤炭基地就地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大容量、超临界、高效空冷机组,实现煤电一体化发展,提高煤电就地转化比例,是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从水电资源开发看,我国80%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等西部地区;仅金沙江水电资源的理论储量就达到了11300万千瓦,未来将规划建设溪洛渡、向家坝等数个千万千瓦级水电站,实施水电的大规模开发已经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从核电开发看,目前我国在建的核电装机规模在7000万千瓦,其中容量在100万千瓦以上的第三代核电机组占到了2/3,未来还将发展单机容量更大的第四代核电机组,大核电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

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开发看,我国陆地风能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北部、西北等“三北”地区,国家规划将在内蒙、甘肃、河北、吉林、新疆等省区建设若干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在西北部地区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

从能源消费情况看,我国2/3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这些地区大多缺少一次能源。

上海能源自给率仅为1.5%,江苏、浙江、北京的能源自给率均低于15%,河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也不足50%。

随着我国能源开发重点向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加快转移,能源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能源输送的规模越来越大。

无论是从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都需要实施“一特四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类大型能源基地的优势,充分发挥特高压和大电网的优势,在全国乃至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保障电力的长期稳定供应。

第三,我国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电力发展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电力行业属于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

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实施“一特四大”战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要靠自主创新;提高电力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靠自主创新;适应跨行业、跨国界、多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确立电力行业的比较竞争优势,还是要靠自主创新。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特高压输电技术、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超超临界机组推广应用、大型水电机组的设计建设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电力行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创新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特别是在特高压技术、大电网安全、大电源建设、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一些核心技术在国际上根本无法买到,必须依靠我国的自主创新。

二、我国电力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电力工业在能源配置方式、电力投资总量与结构、电源布局与结构、电价总体水平与结构、电力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力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突出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

2009年,全国煤炭产量的近60%通过铁路外运,运煤占用铁路运力资源的比重达到了51.2%,比2000年提高了12.6个百分点。

“三西”(山西、陕西、蒙西)输煤输电比例为15:

1。

华中四省(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和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按电煤输入口径计算的输煤输电比例分别为13:

1和48:

1。

由于能源配置过于依赖输煤,而且运输中间环节多、调控难度大,煤炭输入区的电煤供应十分脆弱,一旦遭遇恶劣天气等突发因素影响,极易造成供需失衡、煤炭价格失控,形成煤电运紧张局面。

(二)电源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

我国2/3以上的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都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东部地区可开发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仅占全国的4.8%和3.3%,但用电量和GDP却分别占全国的55%和59%。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电力发展注重就地平衡、分区平衡,导致70%的燃煤电厂分布在东中部负荷中心,由此形成大规模、远距离输煤的格局。

近年来,我国之所以反复出现煤电运紧张局面,与局部地区自求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密切相关。

(三)电源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

一方面,清洁能源装机在电源装机中的比重偏低,2009年底我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比重为25.4%,比世界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火电装机中30万千瓦以下机组仍占35%左右,发电煤耗约320克标煤/千瓦时,发电效率约36%,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日本发电煤耗300克/千瓦时,发电效率约40%)。

(四)电源电网发展不协调。

建国以来,我国电力工业投资累计6.2万亿元,其中电网投资2.34万亿元,占36.2%。

进入新世纪以来,电网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2001年~2009年,电网累计投资1.8万亿元,电源累计投资2.2万亿元,电网投资占45%。

其中,2009年电网投资3847亿元,电源投资3711亿元,电网投资占50.9%,仍低于国际上电网与电源投资6:

4的水平。

特别是近年来,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规模大、速度快、周期短,给电网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行带来很大的挑战,亟需进一步强化电源与电网的统筹规划,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

(五)电网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

骨干网架与配电网“两头薄弱”。

尤其是从长期需求看,跨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严重不足,特高压交、直流工程需要加快建设;城市、农村电网欠帐多,投资量大,建设任务繁重。

2004年~2009年,特高压投资占电网投资的2.5%,330千伏~750千伏投资占电网投资的34.5%,220千伏投资占电网投资的43.1%,110千伏及以下投资占电网投资的19.9%。

电网输送能力、供电质量和可靠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六)电价矛盾较为突出。

一是电价总体水平偏低。

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7年56个国家平均工业电价为0.106美元/千瓦时,平均居民生活电价为0.163美元/千瓦时,分别为我国2008年工业电价和居民生活电价的1.3倍和2.4倍。

2003年~2007年间,国际能源署统计的56个国家居民平均电价累计上涨76%,工业平均电价累计上涨84%,而我国2003年~2009年间,销售电价累计涨幅32%。

二是电价涨幅远低于其他能源品种和下游产品。

2003年~2009年间,国家七次调整电价,销售电价共提高13.79分/千瓦时,涨幅为32%。

同期,国内电煤价格上涨了1倍以上,汽油价格上涨了80%。

主要耗电工业产品中,铝锭、普通线材、热轧薄板、冷轧薄板年度均价最高分别上涨了232%、95%、90%、65%,都远高于电价涨幅。

三是电价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电网电价在销售电价中所占比重仅为22.5%,远低于国外50%以上的水平。

(七)电力企业整体效益下滑。

一是主要效益指标普遍偏低。

2009年中央电力企业累计实现利润453.8亿元,销售利润率仅为2.0%,而中央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达到6.3%。

以电力行业效益最好的2007年为例,当年电力行业资产占全部工业资产的15.1%,但利润仅占全部工业的7.3%,利润比重比资产比重低7.8个百分点。

二是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

在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最高的前10位工业企业中,电力行业就占了五家,其中前四位均是电力企业。

三是发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滑。

2009年,全国发电利用小时数4537小时,其中火电4860小时。

自2004年以来全国火电利用小时数累计下降1131小时。

(八)电力工业减排压力巨大。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年排放二氧化碳近30亿吨,约占全国总排放量一半。

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量要控制在92亿吨左右,届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