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 十二五 畜牧规划实施意见报告128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3821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滨区 十二五 畜牧规划实施意见报告128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汉滨区 十二五 畜牧规划实施意见报告128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汉滨区 十二五 畜牧规划实施意见报告128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汉滨区 十二五 畜牧规划实施意见报告128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汉滨区 十二五 畜牧规划实施意见报告128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滨区 十二五 畜牧规划实施意见报告1281.docx

《汉滨区 十二五 畜牧规划实施意见报告128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滨区 十二五 畜牧规划实施意见报告128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滨区 十二五 畜牧规划实施意见报告1281.docx

汉滨区十二五畜牧规划实施意见报告1281

汉滨区“十二五”

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培育和壮大畜牧产业,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尽快步入百万头生猪大县行列,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特制定本规划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基地乡镇、规模养殖场、万头村、养殖大户为重点,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为支撑,提升畜牧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促进全区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存栏:

生猪78.5万头,牛6万头(其中奶牛500头),山羊18万只,家禽230万只。

出栏:

肉猪100万头,肉牛2.4万头,肉羊16万只,肉鸡300万只。

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8.55万吨、0.85万吨、400吨。

畜牧总产值16亿元。

(二)年度目标

2011年,生猪存栏54.92万头,出栏62.93万头。

牛存栏5.25万头,出栏2.00万头。

羊存栏13.79万只,出栏11.68万只。

家禽存栏186.30万只,出栏235.12万只。

肉类总产量5.52万吨,蛋产量6759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0.1亿元。

2012年,生猪存栏60.14万头,出栏70.67万头。

牛存栏5.43

万头,出栏2.11万头。

羊存栏14.74万只,出栏12.64万只。

家禽存栏196.30万只,出栏249.90万只。

肉类总产量6.19万吨,蛋产量7164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1.4亿元。

2013年,生猪存栏65.73万头,出栏79.36万头。

牛存栏5.62万头,出栏2.21万头。

羊存栏15.75万只,出栏13.67万只。

家禽存栏206.90万只,出栏265.90万只。

肉类总产量6.89万吨,蛋产量7594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2.9亿元。

2014年,生猪存栏71.85万头,出栏89.12万头。

牛存栏5.82万头,出栏2.32万头。

羊存栏16.84万只,出栏14.79万只。

家禽存栏218.00万只,出栏283.00万只。

肉类总产量7.68万吨,蛋产量8050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4.4亿元。

2015年,生猪存栏78.53万头,出栏100.00万头。

牛存栏6.02万头,出栏2.43万头。

羊存栏18.00万只,出栏16.00万只。

家禽存栏230.00万只,出栏300.00万只。

肉类总产量8.55万吨,蛋产量8533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见表一)。

三、实施重点

(1)加强10个五万头生猪乡镇建设

10个五万头生猪乡镇建设布局在恒口、梅子铺、大同、五里、

建民、河西、花园、关庙、张滩、新城办共10个乡镇办事处。

10个乡镇在2010年生猪存栏22.85万头,出栏26.47万头,养殖大户1110户的基础上,到2015年发展到生猪存栏35.88万头,出栏48.16万头,养殖大户1360户(见表二)。

(二)加快30个万头生猪村建设

“十二五”前三年,我区重点建设30个生猪养殖万头村,具体布局是:

恒口镇的恒河村、金坑村、长明村、团结村;大同镇的新湾村、老湾村、双椿村;梅子铺镇袁庄村;五里镇的四岭村、西桥村;花园乡八里村、三元宫村、牛岔湾村、党营村;河西镇的徐家沟村、二档村;张滩镇的余湾村、汪岭村;关庙镇的老龙村、文化村、东站村;新城办的屈家河村、木竹桥、东西沟村;建民镇的红莲村、忠诚村、陈家山村;江北办的李家嘴村;石转镇的高兴村;洪山镇的天池村。

在2010年生猪存栏11.56万头,出栏14.04万头,养殖大户330户的基础上,到2013年发展到生猪存栏19.57万头,出栏27.72万头,养殖大户510户(见表三)。

(三)推进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建设

加强规模养殖场(年出栏1000头以上)、养殖大户(年出栏50—1000头)的建设,通过新建和扩建,扩大规模养殖场的规模,提高规模养殖在全区畜牧产业中的比重。

1.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

在2010年全区规模养殖场142个,生猪存栏11.35万头,出栏15.93万头,分别占全区生猪存栏和出栏的22.69%和28.43%的基础上,到2013年全区规模养殖场发展到170个,生猪存栏、出栏分别达到25万头和38万头,占全区生猪存栏和出栏的比重达到38%和48%(见表四)。

2.发展养殖大户

全区养殖大户在2010年1800户的基础上,到2013年新发展养殖大户700户,累计养殖大户达到2500户(见表五)。

(四)搞好牛、羊、鸡、奶牛生产基地建设

1.肉牛基地。

重点布局在恒口、梅子铺、运溪、河西、关庙、早阳、前进、共进、关家、石梯、县河、迎风、南溪、香山、洪

山、大河、沈坝、中原、茨沟、谭坝共20个乡镇。

发展养牛示范

村20个,养牛大户(户养牛10头以上)50户。

2.肉羊基地。

重点布局在恒口、梅子铺、关庙、早阳、前进、共进、石转、牛蹄、关家、县河、田坝、南溪、新坝、洪山、大河、沙坝、中原、茨沟、谭坝、东镇共20个乡镇。

发展羊示范村20个、养羊大户(户养羊30只以上)50户。

3.良种鸡基地。

重点布局在恒口、大同、梅子铺、五里、建民、河西、花园、关庙、张滩、石梯、关家、吉河、瀛湖、新城、江北共15个乡镇办事处,发展养鸡示范村15个,养鸡大户(户养鸡500只以上)150户。

4.奶牛生产基地。

重点分布恒口、五里、建民、河西、关庙、

张滩、江北、新城共8个乡镇办事处。

发展养奶牛20头以上的示范户10户。

四、实施内容

(一)加快标准化圈舍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建标准化圈舍60万平方米。

(二)繁育引进优良品种,推广人工授精技术

“十二五”期间,共繁育引进良种母猪9万头,到2015年全区能繁母猪存栏达到9万头。

大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

在完善提高现有35个生猪人工授精站的同时,新建10个生猪人工授精站,到2015年全区人工授精年配种母猪达到15万头、次,产仔150万头。

(三)配套沼气池建设

为规模化养殖场配套大、中型沼气池(100立方米以上)60口,为养殖大户配套小型沼气池(50立方米)400口,解决养殖粪污处理问题。

(4)加快饲料厂建设

抓好阳晨20万吨饲料厂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进

度,确保该厂顺利建成投产。

(5)加强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建设

一是配套完善乡镇兽医站动物卫生防疫设备设施,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二是配套完善村动物卫生防疫室建设;三是配套完善规模养殖场(户)的卫生防疫设备设施,做好程序免疫;四是提升区级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和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及时控制和扑灭。

(六)加强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

在养殖基地乡镇和万头村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乡一社或一村一社,每年新注册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5个,使合作社成为组织养殖场(户)发展养殖产业的经济实体。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根据上述建设内容共需投资59690万元。

其中:

业主自筹

46530万元,国家投资8080万元,地方配套5080万元(见表六)。

(一)设施建设

1.新建圈舍,总面积60万平方米,总投资30000万元。

其中,业主自筹24000万元,国家项目投资3000万元,地方配套3000万元。

2.配套建设沼气池460口,其中大中型(100立方米以上)沼气池60口,小型(50立方米)沼气池400口。

总投资3800万元,其中业主自筹1300万元,国家投资2500万元。

(二)良种体系建设。

总投资18040万元。

其中,业主自筹14430万元,国家项目投资1805万元,地方配套1805万元。

1.良种猪繁育引进总计90000头,总投资18000万元。

其中,业主自筹14400万元,国家投资1800万元,地方配套1800万元。

2.建设人工授精站10个,总投资40万元。

其中,业主自筹

30万元,国家投资、地方配套各5万元。

(三)阳晨20万吨饲料加工厂建设。

完成投资6800万元,于2011年建成投产。

(四)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建设。

总投资635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505万元,地方配套130万元。

1.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设施设备配套26个站,总投资390万元,争取国家项目投资390万元。

2.村动物防疫室设备配套30个,总投资150万元。

国家投资、地方配套各75万元。

3.规模养殖场防疫设备配套150个,总投资120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60万元,地方配套60万元。

4.区级疫情应急处置设备配套。

主要配套防护服、扑杀器、

消毒喷雾器、药品等,主要用于重大疫情发生时的及时控制和扑灭。

总投资15万元,由地方配套,每年投资5万元。

(五)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25个,总投资375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250万元,地方配套125万元。

六、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和主要环节

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是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并向基地乡镇和万头基地村适度倾斜。

财政资金支持的主要环节是:

(一)标准化圈舍及沼气池配套建设。

主要用于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新建、扩建标准化圈舍和配套建设沼气池的补助。

(二)良种的引进和繁育。

主要用于良种繁育引进的补助和人工授精站的设备配套。

(三)动物卫生防疫设备配套。

主要用于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防疫设施设备配套和规模养殖场卫生防疫的设备配套补助。

(四)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

主要用于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办公、信息设备配套,购销网络建设及启动资金。

七、实施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区上成立“汉滨区畜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责任组长,成员由计划局、财政局、农业局、农发办、科技局、经贸局、信用联社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汉滨区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区畜牧中心主任担任。

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落实领导和责任人,加强对畜牧产业发展的领导,确保畜牧产业发展的顺利发展。

(二)上下联动,落实责任

区乡政府要把畜牧基地乡镇、生猪万头村、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工作做为全区重点工作来抓,制定发展畜牧业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到乡、村,责任落实到人。

建立“领导干部包抓示范基地,一般干部包场联大户”的工作责任制。

区乡每年抽调200名行政干部和100名技术干部进村入户抓畜牧业,落实工作任务,制定考核办法,个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奖惩、晋升、评优、绩效工资相挂钩,全面夯实工作责任,使上下形成合力,全力推进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积极争取中省支持现代农业生猪发展资金、陕南突破发展资金、财政整合资金和生猪良种补贴等项目资金的投入;二是在提高畜牧业经费预算的同时,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用于畜牧产业项目资金的地方配套、重点环节的补贴、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技术培训等;三是做好畜牧产业招商引资,鼓励二、三产业资本向畜牧产业投资。

(四)加大智力投入,增强技术支撑

1.大力培训、引进管理技术人才。

一是加强我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与提升,分期分批参加大专院校业务进修和省级业务技术培训;二是由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选送人员到大专院校进行系统培训;三是大力开展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的技术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和发放养殖技术资料等形式,使每个养殖大户和养殖场的主要生产人员都得到专业技术培训,成为养殖技术能手;四是加大大专院校畜牧专业毕业生招聘力度,充实我区畜牧技术推广队伍;五是支持规模养殖场引进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规模养殖场任职或兼职。

2.大力推行畜牧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制度。

全区选派100名畜牧专业技术干部,作为畜牧技术指导员,包抓示范点,实行包万头村和养殖大户。

每名技术指导员包抓1个万头村(场)或示范村,包抓10个养殖大户,负责制定并实施包村(场)技术指导方案,负责10个养殖大户的技术指导,主要是负责制定并实施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开展优良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品种和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在关键环节、突发事件及养殖户有需求时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服务包括技术服务、法律政策服务和信息服务等,把农民急需的技术、政策、信息传授给各养殖户。

3.大力示范推广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

以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为核心,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大力推广无公害养猪技术、外三元猪杂交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疫病防控诊疗技术、标准化圈舍建设、沼气配套等技术,使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逐步达到“六化”,即:

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大幅度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4.加强动物防疫。

要完善区、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改善办公条件,配备冷链设施,从而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站的防疫治病能力,加大推行规模养殖场(户)的程序免疫力度,强化动物疫病的监测、监控和重大动物疫情的扑灭措施,做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把畜禽死亡率控制在省上规定的标准以下。

(五)发展循环农业,解决环境污染

一是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通过“菜畜、果畜、粮畜”结合,提高牲畜粪便的利用率,减少排放,实施畜牧养殖、沼气配套、粮、油、菜、果种植相结合的循环生态系统。

实现畜?

沼?

菜、粮、油、果、草?

畜的反馈式闭环生产流程,尽可能减少外界资源投入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达到粪污处理和种植业节本增效的双赢目标。

二是加强大中型沼气池的配套建设。

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加快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的大中型沼气池建设。

三是加强养殖场规划布局,严格选址条件,减少养殖场对环境的影响。

(六)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各养殖基地乡镇和万头村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一乡一社或一村一社。

建立和完善合作社的职能,由合作社承担发展产业、技术服务、项目建设、生产资料采购、产品销售等职能,使合作社成为项目投资主体和产业发展主体。

在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积极筹建“汉滨区畜牧养殖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生产合作、营销合作、信用合作的职能,组织、指导、服务全区养殖业,协调、维护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利益。

(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引导,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在市场开发、品牌创建、技术信息、与养殖专业合作社对接等方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的格局,带动产业发展。

(八)严格督促检查,做好考核验收

严格实行畜牧考核制。

为加快畜牧业发展,进一步落实任务,确保实现预期目标,要制定畜牧产业考核奖励办法,将畜牧产业考核纳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综合考核之中。

要组建区畜牧产业建设督察组,实行阶段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加大考核工作力度,严格奖惩,确保畜牧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附:

1.汉滨区“十二五”畜牧产业规划表

2.汉滨区“十二五”5万头生猪养殖乡镇规划表

3.汉滨区“十二五”生猪养殖万头村规划表

4.汉滨区2011--2013年生猪规模养殖场规划表

5.汉滨区2011--2013年养猪大户规划表

6.汉滨区“十二五”畜牧产业规划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表

7.汉滨区“十二五”畜牧规划表重点项目布局图

 

汉滨区农业局

二?

一?

年十二月七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