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3367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厦门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厦门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厦门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厦门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docx

《厦门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docx

厦门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

厦门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

2013年厦门湖里事业单位招录编内考试报名时间于12月5日截止,请还没有报名的童鞋要抓紧咯!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它的代码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又进一步指出:

“人不能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     )。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D.二者都是辩证大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2.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指出,要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在哲学上更切合(     )。

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物质无非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C.历史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4.下列选项中,证明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的理论是(     )。

A.牛顿力学理论                         B.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达尔文进化论

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界定的。

A.个别和一般的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6.唯物辩证法认为(     )。

A.事物发展是必然性作用的结果,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事物发展是偶然性的堆积,没有必然性

C.必然性可以认识,偶然性无法认识

D.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7.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     )。

A.发展教育和科学          B.普及群众文化

C.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    D.发展高新技术

8.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C.密切联系群众      D.坚持对外开放

9.作为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的是(     )。

A.党的战斗力    B.党的先进性

C.党内民主      D.党的纪律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是坚持(     )。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1.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将从(   )起施行。

A.2004年5月1日    B.2004年6月1日

C.2004年7月1日    D.2004年8月1日

12.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将(   )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A.10月20日    B.9月25日

C.9月20日     D.10月25日

13.2002年12月,新中国法制史上迄今为止条文最多、篇幅最长、涉及面最宽、调整范围最大、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的法律(   )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

A.《合同法》         B.《行政赔偿法》

C.《民法》(草案)      D.《行政诉讼法》

14.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

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

15.下列有关剥夺政治权利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     )

A.刑法总则规定,对于故意杀人、强奸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据此,对于盗窃、故意伤害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也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B.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执行完毕之日或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

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有权参加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D.刑法总则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但如果人民法院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则不能再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16.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

我国有限制地对犯罪的外国人行使管辖权,其根据的原则是(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保护管辖原则

17.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构成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何种目的?

(     )

A.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B.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C.谋取利益的目的D.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

18.关于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     )

A.人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B.每个法院的审判工作独立,上级法院不能直接指示下级法院如何办理具体案件,但是我国检察机关是作为一个整体独立行使检察权,上下级之间是领导关系

C.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刑事诉讼法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当公开进行

D.外国人在我国进行犯罪活动,除享有外交豁免权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我国法律

19.关于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的监督,错误的是(     )。

A.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B.出席法庭的检察人员发现法庭审判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应当即时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C.人民检察院对违反程序的庭审活动提出纠正意见,应当由人民检察院提出

D.人民检察院对违反程序的庭审活动提出纠正意见,只能在庭审后提出

20.下列关于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刑事案件的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B.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辩护人应当出庭

C.法院审理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

D.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在受理后20日以内审结

21.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审查后认为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如何处理?

(     )

A.撤销案件 B.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C.退回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D.请求上级人民法院同意由自己审理

22.从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基本理论上看,刑事诉讼程序意义上的被害人(     )。

A.是所有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 B.仅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

C.可以是自诉人 D.可以是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

23.霍布森选择是(     )。

A.多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                  B.多个方案中选最优方案

C.只有一个方案,没有其他选择余地 D.二者选其一

24.开关决策是(     )。

A.在多种可供选择方案中选择一个B.只有两种方案,从中选一

C.方案越多越好,从中选一D.只有一个方案可选

25.创造性思维适合于(     )。

A.开关决策         B.旋钮式决策

C.程序性决策       D.非程序性决策

26.从狭义上讲,决策是指(     )。

A.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

B.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C.人们做出决定

D.人们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律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做出的决策

27.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和心理障碍是(     )的基本特征。

A.原始决策             B.追踪决策

C.激进型决策            D.保守型决策

28.以多个组织组成的组织群体作为其研究对象的是(     )。

A.中观管理学             B.微观管理学

C.宏观管理学            D.管理学

29.根据被管理者的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合群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其出发点是将被管理者视为(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决策人  D.文化人   

30.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的公文是(     )。

A.决议                         B.请示

C.会议纪要                    D.议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意思是说,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是绝对运动的,因此,当你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时候,它已经变化了,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条河了。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对上述观点的诡辩,认为当你在跨过河流的时候,河流正在变化,所以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否定了物体是相对静止的,是错误的观点。

2.【答案】A。

解析:

“要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中的“重点”“突出”等关键词,体现了集中力量找出主要矛盾,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重点、关键或中心,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

同一是对立面双方的同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

可见,题干体现的哲学思想为对立统一规律相切合,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相对于意识现象来说只有物质现象才具有这种属性,因此称“唯一”。

这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区别。

凡是物质现象必然有客观实在性。

无论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不管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是自然界中的还是人类社会中的,只要具备了“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

“客观实在性”是所有物质现象的共性。

哲学中的物质是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的共性,不是指事物本身,事物本身只是这一共性的载体。

题中观点正是对物质概念的正确理解,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4.【答案】C。

解析:

四个选项中,只有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其旨在证明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本题正确答案为C。

5.【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客观实在性为物质所特有,意识并不具有,这是两大概念在内涵上的根本区别。

列宁正是通过界定这一区别给物质下定义的。

因此,B为应选项。

6.【答案】D。

解析: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使事物发展的趋势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和偏差。

7.【答案】A。

解析:

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8.【答案】C。

解析: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9.【答案】C。

解析:

党内民主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