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3564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docx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docx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经典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这是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第1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2、灵活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形。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和勇敢尝试、探索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学习,渗透不等式所具有的内在同解变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美的兴趣与激情,从而陶治学生的数学情操。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法、尝试指导法、讨论法。

  2、学生学法: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从具体下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具体的练习,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二)难点

  正确应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变形。

  (三)疑点

  弄不清“不等号方向不变”与“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疑点。

  (四)解决办法

  讲清“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教好本节内容的关键。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的一组比较大小问题,让学生观察并归纳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在与等式性质的对比中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3、通过教师的板书及学生的互动练习,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应用。

  

(二)整体感知

  通过具体的事例观察并归纳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再反复比较三条性质的异同,从而寻找出在实际应用某条性质时应注意的使用条件,同时注意将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1、2进行比较:

相同点为不管是对等式还是不等式,都可以在它的两边同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

不同点是对于等式来说,在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或同一个负数)的情况下等式仍然对立。

但对于不等式来说,却不一样,在用同一个正数去乘(或除)不等式两边时,不等号方向不变;而在用同一个负数去乘(或除)不等式两边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这是在不等式变形时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什么是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教师活动:

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习题:

  

(1)用“>”或“<”填空。

  ①7+3____4+3②7+(—3)____4+(—3)

  ③7X3____4X3④7X(—3)____4X(—3)

  

(2)上述不等式中哪题的不等号与7>4一致?

  学生活动:

观察思考,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教法说明】设置上述习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

研究时要与等式的性质进行对比,大家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实质是移项法则),请同学们观察①②题,并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学生活动:

观察思考,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教师活动:

及时纠正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特别强调指出:

“仍是不等式”包括两种情况,说法不确切,一定要改为“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或者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

师生共同叙述不等式的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对比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的性质(强调所乘的数可正、可负、也可为0)请大家思考,不等式类似的性质会怎样?

  学生活动:

观察③④题,并将题中的3换成5,—3换成一5,按题的要求再做一遍,并猜想讨论出结论。

  【教法说明】观察时,引导学生注意不等号的方向,用彩色粉笔标出来,并设疑“原因何在?

”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呢?

0呢?

为什么?

  师生活动:

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

将不等式—2<6两边都加上7,—9,两边都乘3,—3试一试,进一步验证上面得出的三条结论。

  学生活动:

看课本第57~58页有关不等式性质的叙述,理解字句并默记。

  强调:

要特别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

  实质:

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实质上是对不等式两边进行“+”、“—”、“X”、“÷”四则运算,当进行“+”、“—”法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当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只有当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区别、联系?

  学生活动:

思考、同桌讨论。

  归纳:

只有乘(或除以)负数时不同,此外都类似。

下面尝试用数学式子表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①若,又白球和黑球的和至少是55,问盒中红球的个数最少是多少个?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第2篇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难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等后续知识的基础.

  1.不等式的概念

  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另外,(“≥”是把“>”、“=”)结合起来,读作“大于或等于”,或记作“≮”,亦即“不小于”)、(“≤”是把“<”、“=”结合起来,读作“小于或等于”,或记作“≯”,也就是“不大于”)等等,也都是不等式.

  2.当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乘以同一个正数或负数时,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但变形所得的不等式中不等号的方向,有的与原不等式中不等号的方向相同,有的则不相同.因而叙述时不能笼统说成“……仍是不等式”,而应明确变形所得的不等式中不等号的方向.

  3.不等式成立与不等式不成立的意义

  例如:

在不等式中,字母表示未知数.当取某一数值时,的值小于2,我们就说当时,不等式成立;当取另外某一个数值时,的值不小于2,我们就说当时,不等式不成立.

  4.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是不等式变形的重要依据,性质1、2类似等式性质,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性质3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这是不等式独有的性质,也是初学者易错的地方,因此要特别注意.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理解什么是不等式成立,掌握不等式是否成立的判定方法.

  3.能依题意准确迅速地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方法研究相关内容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积极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不等式的学习,渗透具有不等量关系的数学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

观察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2.学生学法:

只有准确理解不等号的几种形式的意义,才能在实际中进行灵活的运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掌握不等式是否成立的判定方法;依题意列出正确的不等式.

  

(二)难点

  依题意列出正确的不等式

  (三)疑点

  如何把题目中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准确地翻译成相应的数学符号.

  (四)解决方法

  在正确理解不等号的意义后,通过抓住体现不等量的关系的词语就能准确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创设情境,通过复习有关等式的知识,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从演示的有关实验中,探究相应的不等量关系,从学生的讨论、分析中探究代数式的不等关系的几种常见形式.

  3.从师生的互动讲解练习中掌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灵活应用能力.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依题意正确迅速地列出不等式.

  

(二)整体感知

  通过复习等式创设情境,自然过渡到不等式的学习过程中,又通过细心的分析、审题寻找出正确的不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正确的不等式.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习题,思考并回答:

  

(1)什么是等式?

等式中“=”两侧的代数式能否交换?

“=”是否具有方向性?

  

(2)已知数值:

-5,,3,0,2,7,判断:

上述数值哪些使等式成立?

哪些使等式不成立?

  学生活动:

首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释疑:

①“=”表示相等关系,它没有方向性,等号两例可以相互交换,有时不交换只是因为书写习惯,例如方程的解.

  ②判断数取何值,等式成立和不成立实质上是在判断给定的数值是否为方程的解,因为等式为一元一次方程,它只有惟一解,所以等式只有在时成立,此外,均不成立.

  【教法说明】设置上述习题,目的是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不等式和等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家在学习时要自觉进行对比,请观察演示实验并回答:

演示说明什么问题?

  师生活动:

教师演示课本第54页天平称物重的两个实例(同时指出演示中物重为克,每个砝码重量均为1克),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后回答:

演示中天平若不平衡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物体的重量不相等.

  【教法说明】结合实际生活中同类量之间具有一种不相等关系的实例引入不等式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生活中,像演示这样同类量之间具有不相等关系的例子是大量的、普遍的,这种关系需用不等式来表示.那么什么是不等式呢?

请看:

  ,,

  ,,

  提问:

(l)上述式子中有哪些表示数量关系的符号?

(2)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关系?

(3)这些符号两侧的代数式可以随意交换位置吗?

(4)什么叫不等式?

  学生活动:

观察式予,思考并回答问题.

  答案:

(1)分别使用“<”“>”“≠”.

(2)表示不等关系.(3)不可以随意互换位置.(4)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不等号除了“<”“>”“≠”之外,还有无其他形式?

  学生活动:

同桌讨论,尝试得到结论.

  教师释疑:

①不等号除“<”“>”“≠”外,还有“≥”“≤”两种形式(“≥”是指“>”与“=”结合起来,读作“大于或等于”,也可理解成“不小于”;同理“≤”读作“小于或等于”,也可理解成“不大于”.)现在,我们来研究用“>”“<”表示的不等式.

  ②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它们具有方向性,因而不等号两侧不可互交换,例如,不能写成.

  【教法说明】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进而猜测出不等式的意义,这种教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②通过教师释疑,学生对不等号的种类及其使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同类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常用“>”“<”来表示,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不等式的理解,解答习题.

  

(1)用“<”或“>”境空.(抢答)

  ①4___-6;②-1____0③-8___-3;④-4.5___-4.

  

(2)用不等式表示:

  ①是正数;②是负数;③与3的和小于6;④与2的差大于-1;⑤的4倍大于等于7;⑥的一半小于3.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55页例1.

  注意:

不是所有同类量都可以比较大小,例如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只有等与不等关系,而无大小关系,这一点无需向学生说明.

  学生活动:

第(l)题抢答;第

(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由两个学生板演,完成之后,由学生判断板演是否正确

  教师活动:

巡视辅导,统计做题正确的人数,同时给予肯定或鼓励.

  【教法说明】①第

(1)题是为了调动积极性,强化竞争意识;第

(2)题则是为了训练学生书面表述能力.

  ②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题目中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翻译成相应的不等号,例如“小于”用“<”表示,“大于等于”用“≥”表示.

  下面研究什么使不等式成立,请同学们尝试解答习题:

  已知数值;-5,,3,0,2,-2.5,5.2;

  

(1)判断:

上述数值哪些使不等式成立?

哪些使不成立?

  

(2)说出几个使不等式成立的的数值;说出几个使不成立的数值.

  学生活动:

同桌研究讨论,尝试得到答案.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回答,使未知数的取值不仅有正整数,还有负数、零、小数.

  师生总结:

判定不等式是否成立的方法就是:

如果不等号两侧数值的大小关系与不等另一致,称不等式成立;否则不成立.例如对于;当时,的值小于6,就说时不等式成立;当时,的值不小于6,就说时,不成立.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培养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探索新知识的意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4.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1)当取下列数值时,不等式是否成立?

  -7,0,0.5,1,,10

  

(2)①用不等式表示:

与3的和小于等于(不大于)6;

  ②写出使上述不等式成立的几个的数值;

  ③取何值时,不等式总成立?

取何值时不成立?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1题,2题,同桌订正;教师抽查,强调注意事项.

  【教法说明】

  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可以有多个,为6.2讲解不等式的解集做准备.

  ②强化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总结、扩展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1.掌握不等式是否成立的判断方法;2.依题意列出正确的不等式.

  注意:

列不等式时,要注意把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用相庆的不等号来表示.例如“不大于”用“≤”表示,而不用“<”表示,这一点学生容易出现错误.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

P61A组1,2,3.

  

(二)选做题:

  1.单项选择

  

(1)绝对值小于3的非负整数有( )

  A.1,2

  B.0,1

  C.0,1,2

  D.0,1,3

  

(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不是负数,则

  B.是大于0的数,则

  C.不小于-1,则

  D.是负数,则

  2.依题意列不等式

  

(1)的3倍与7的差是非正数

  

(2)与6的和大于9且小于12

  (3)A市某天的最低气温是-5℃,最高气温是10℃,设这天气温为℃,则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1.再现本节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2.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参考答案

  1.<,<,>,>,<,<

  2.5.2,6,8.3,11是的解,-10,-7,-4.5,0,3不是解

  3.

(1) 

(2) (3) (4)

  

(二)1.

(1)C

  

(2)D

  2.

(1)

  

(2)

  (3)

  九、板书设计

  6.1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一)

  一、什么叫不等式?

  用:

“>”“<”“≠”“≥”“≤”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重点研究“>”“<”

  二、依题意列不等式

  “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

  三、不等式能否成立

  时,(√);时,(X);

  时,(X)

  四、归纳总结重点

  

(一)依题意列不等式.

  

(二)会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费马数

  费马(P.deFermat)是17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是法国南部土鲁斯议会的议员,他在数论、解析几何、概率论三个方面都有重要贡献.他无意发表自己的著作,平生没有完整的著作问世.去世后,人们才把他写在书页空白处和给朋友的书信中,以及一些陈旧手稿中的论述收集汇编成书.费马特别爱好数论,在这方面有好几项成就,如费马数、费马小定理、费马大定理等.

  费马于1640年前后,在验算了形如

  的数当的值分别为

  3,5,17,257,65537

  后(请注意这些数均为质数)便宣称:

对于为任何自然数,是质数.

  大约过了100年,1732年数学家欧拉(L.Euler)指出

  .

  从而否定了费马的上述结论(猜想).

  尔后,人们又对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在中,除了上述五个质数外,人们尚未再发现新的质数.

  虽然费马的这个猜想是错误的,但为了纪念这位数学家,人们仍把这种形式的数叫做费马数.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第3篇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并能进行辨析。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方法: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教材。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课前准备利用《完全解读》课前预习;发导学案,天平称一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目标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方程的意义,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案中的学习目标,知道我们本课所要掌握的内容

  1、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并能进行辨析。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二、自学讨论展示交流

  1、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2.学生小组讨论后,在小黑板上展示相应的学习成果。

  (图1)在天平左边放一只100克的空杯子,右边放一个10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两边()。

  (图2)在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发现(),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重,现在还需要增加()克的重量才能使两边平衡。

  如果水的重量是X克,我们可以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关系:

()

  (图3)天平1的法码有200克,左边杯子重100克,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根据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可用式子表示()。

  天平2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边倾斜。

()边重些,可用式子表示()

  课堂小结:

1像这样含有()的等式,称为()。

  你能写出一些方程吗?

  三、课堂小结过关检测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

  2、下面老师将对同学们所学的`内容进行检测,看哪些同学学得好。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是的在()里打√。

  28+12=40()x-1351()y+17()4x+48=64()34〈11+42()5(a+3)=35()

  

(2)根据下面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1)a的5倍等于100

  

(2)125与y的和等于200

  (3)x除以2等于b

  (4)a的2倍减去y的差是20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第4篇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梳理等式性质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研究方法;不等式的其他性质.

  2.内容解析

  等式性质可分为相等关系自身特性和运算中的不变性两类.从自身特性看,包括“对称性”和“传递性”.“对称性”即两个相等的实数放在等号两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传递性”是实数相等的内在关系,两者均是实数序的特征.从运算角度看,有基本层面的“加法”“乘法”运算中的不变性,即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同一个实数,等式保持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