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综合实训练习题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3425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综合实训练习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测量综合实训练习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测量综合实训练习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测量综合实训练习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测量综合实训练习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综合实训练习题一.docx

《测量综合实训练习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综合实训练习题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综合实训练习题一.docx

测量综合实训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

1.大地水准面是通过()的水准面。

A.赤道

B.地球椭球面

C.平均海水面

D.中央xx

2.大地水准面是()。

A.大地体的表面

B.地球的自然表面

C.一个旋转椭球体的表面

D.参考椭球的表面

3.关于大地水准面的特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大地水准面有无数个

B.大地水准面是不规则的曲面

C.大地水准面是唯一的

D.大地水准面是封闭的

E.大地水准是光滑的曲面

4.绝对高程指的是地面点到()的铅垂距离。

A.假定水准面

B.水平面

C.大地水准面

D.地球椭球面

5.相对高程指的是地面点到()的铅垂距离。

A.假定水准面

B.大地水准面

C.地球椭球面

D.平均海水面

6.两点绝对高程之差与该两点相对高程之差应为()。

A.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同

B.绝对值不等,符号相反

C.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D.绝对值不等,符号相同

7.下列关于高差的说法,错误的是()。

A.高差是地面点绝对高程与相对高程之差

B.高差大小与高程起算面有关

C.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D.高差没有正负之分

E.高差的符号由地面点位置决定

8.目前,我国采用的高程基准是()。

A.xx平面直角坐标系

B.1956年xx高程系

C.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D.1985国家高程基准

9.1985国家高程基准中我国的水准原点高程为()。

A.

72.260m

B.

72.289m

C.

72.269m

D.

72.280m

10.若A点的绝对高程为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相对高程为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则假定水准面的高程为()。

A.

74.769m

B.

70.121m

C.-

74.769m

D.-

70.121m

12.在建筑工程中,一般以()为假定水准面,设其高程为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A.底层室内地坪

B.院落地面

C.基础顶部

D.地基最底部

13.某建筑物首层地面标高为±

0.000m,其绝对高程为

46.000m;室外散水标高为-

0.550m,则其绝对高程为()m。

A.-

0.550B.

45.450C.

46.550D.

46.000

14.若A点的高程为

85.76m,B点的高程为

128.53m,设假定水准面高程为100m,并设为±

0.00标高,则

A、B点的标高为()。

A.

85.76m,

128.53m

B.

14.24m,-

28.53m

C.-

14.24m,

28.53m

D.-

85.76m,-

128.53m

15.水准测量的目的是()。

A.测定点的平面位置

B.测定两点间的高差

C.读取水准尺读数

D.测定点的高程位置

16.从水准测量的原理中可以看出,水准测量必需的仪器和工具是()。

A.水准仪、垂球

B.xx、觇牌

C.水准仪、水准尺

D.xx、钢尺

17.DS

1水准仪的观测精度要()DS

3水准仪。

A.高于

B.接近于

C.低于

D.等于

18.DS

3水准仪,数字3表示的意义是()。

A.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不超过3mm

B.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相对误差不超过3mm

C.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绝对误差不超过3mm

D.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极限误差不超过3mm

19.自动xx水准仪精平时用的是()。

A.自动补偿装置

B.管水准器

C.圆水准器

D.微倾螺旋

20.微倾水准仪由()组成。

A.xx

B.水准器

C.照准部

D.基座

E.脚架

21.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特点是()使视线水平。

A.用xx补偿器代替管水准器

B.用xx补偿器代替圆水准器

C.用xx补偿器和管水准器

D.用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

22.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A.看清十字丝

B.看清物像

C.使视准轴水平

D.使十字丝横丝水平

23.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A.使视准轴水平

B.看清十字丝

C.使物像位于十字丝分划板面上

D.使xx对准目标

24.水准测量中,调节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

A.竖轴竖直

B.视准轴水平

C.十字丝横丝水平

D.十字丝竖直

25.微倾式水准仪观测操作步骤是()。

D.仪器安置调焦照准粗平读数

26.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操作步骤是()。

A.仪器安置粗平调焦照准精平读数

B.仪器安置粗平调焦照准读数

C.仪器安置粗平精平调焦照准读数

D.仪器安置调焦照准粗平读数

27.普通水准测量时,在水准尺上读数通常应读至()。

A.

0.1mm

B.5mm

C.1mm

D.10mm

28.微倾水准仪精平是通过转动(),使水准管气泡居中来达到目的。

A.微倾螺旋

B.脚螺旋

C.制动螺旋

D.水平微动螺旋

29.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A.观测时眼睛位置不正确

B.目镜调焦不正确

C.前后视距不相等

D.物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重合

30.目镜对光和物镜对光分别与()有关。

A.目标远近、观测者视力

B.目标远近、xx放大倍率

C.观测者视力、xx放大倍率

D.观测者视力、目标远近

31.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的读数a=

2.713m,前尺B的读数b=

1.401m,已知A点高程为

15.000m,则水准仪视线高程为()m。

A.13.

688B.16.

312C.16.

401D.17.713

32.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A.A点比B点低

B.A点比B点高

C.A点与B点可能同高

D.无法判断

33.微倾水准仪安置符合棱镜的目的是()。

A.易于观察气泡的居中情况

B.提高管水准器气泡居中的精度

C.保护管水准器

D.提高圆水准器气泡居中的精度

34.水准测量时,尺垫应放置在()上。

A.水准点

B.转点

C.土质松软的水准点

D.需要立尺的所有点

35.设H

A=

15.032m,H

B=

14.729m,h

BA=()m。

A.-

29.761B.-

0.303C.

0.303D.

29.761

36.某站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

0.506m,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

2.376m,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m。

A.

1.870B.

2.882C.

2882D.1870

37.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传递()的作用。

A.高程

B.水平角

C.距离

D.方向

38.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四等水准测量每测段测站数应为()。

A.奇数站

B.偶数站

C.不作要求

D.视环境而定

A.2B.

3C.5D.10

40.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四等水准测量中红黑面读数之差不得超过()mm。

A.2B.

3C.5D.10

41.四等水准测量中测站检核应包括()检核。

A.前后视距差

B.视距累积差

C.xx黑面读数差

D.xx黑面高差之差

E.高差闭合差

42.四等水准测量时要求每测段测站数为偶数站,主要目的是消除()。

A.i角误差

B.标尺零点差

C.读数误差

D.视差

43.单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

A.闭合水准路线

B.四等水准路线

C.附合水准路线

D.等外水准路线

E.支水准路线

44.从一个已知的水准点出发,沿途经过各点,最后回到原来已知的水准点上,这样的水准路线是()。

A.附合水准路线

B.闭合水准路线

C.支水准路线

D.支导线

45.一闭合水准路线测量6测站完成,观测高差总和为+12mm,其中两相邻水准点间2个测站完成,则其高差改正数为()。

A.+4mm

B.-4mm

C.+2mm

D.-2mm

46.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A.

0B.与路线xx有关

C.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

D.由路线起点高程值确定

47.下列选项属于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内容的有()。

A.∑a-∑b=∑h

B.fh计算

C.高差改正数计算

D.高程计算

E.水准路线xx计算

48.水准测量过程中,若标尺倾斜,则读数()。

A.偏大

B.偏小

C.均有可能

D.无影响

49.在水准测量时,若水准尺倾斜,则其读数值()。

A.当水准尺向前或向后倾斜时增大

B.当水准尺向左或向右倾斜时减小

C.总是增大

D.总是减小

E.不论水准尺怎样倾斜都是错误的

50.两次仪高法观测两点高差得到两次高差分别为

1.235m和

1.238m,则两点高差为()。

A.

1.236m

B.

1.237m

C.

2.473m

D.

0.003m

51.普通水准测量闭合差限差计算公式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mm,式中L的单位为()。

A.米

B.厘米

C.毫米

D.千米

52.已知AB两点高程为

11.166m,

11.157m。

今自A点开始实施水准测量观测至B点,得后视读数总和

26.420m,前视读数总和为

26.431m,则闭合差为()。

A.+

0.001m

B.-

0.001m

C.+

0.002m

D.-

0.002m

53.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是对观测高差进行改正,方法是将高差闭合差按与测站数(或路线长度)成()的关系求得高差改正数。

A.正比例并同号

B.反比例并反号

C.正比例并反号

D.反比例并同号

54.附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时,高差闭合差采用()计算。

A.+

0.009;

1.504、

0.502和-

2.012

B.-

0.009;

1.498、

0.496和-

2.012

C.-

0.009;

1.504、

0.502和-

2.006

D.+

0.009;

1.498、

0.505和-

2.006

56.水准测量成果校核的方法有()。

A.双面尺法

B.附合测法

C.往返测法

D.闭合测法

E.双仪器高法

57.下列关于测量记录计算的基本要求,叙述正确的是()。

A.计算有序

B.4舍5入

C.步步校核

D.预估结果

E.4舍6入、奇进偶舍

58.下列关于水准测量手簿观测数据的修改,说法错误的有()。

A.米、分米位数据不得连环涂改

B.厘米、毫米位数据可以划改

C.记错的数据不允许划改

D.记错的数据可以用橡皮修改

E.厘米、毫米位数据不得划改,若有错误应整站重测

59.下列关于测量记录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

A.测量记录应保证原始真实,不得擦拭涂改。

B.测量记录应做到内容完整,应填项目不能空缺。

C.为保证测量记录表格的清洁,应先在稿纸上记录,确保无误后再填写。

D.在测量记录时,记错或算错的数字,只能用细斜线划去,并在错数上方写正确数字。

60.闭合水准测法,若按顺时针施测到终点,则仪器与转点下沉将产生()累积性误差。

A.“-”号

B.“+”号

C.“±”号

D.“0”

61.水准测量中,水准仪的i角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用()方法消减。

A.求改正数

B.多次观测求平均数

C.后前前后

D.前后视距相等

62.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要求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是为了()。

A.消除或减弱管水准轴不垂直于仪器旋转轴误差影响

B.消除或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C.消除或减弱标尺分划误差的影响

D.消除或减弱仪器管水准轴不平行于视准轴的误差影响

63.设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后视读数a=

1.124m,前视读数b=

1.428m,则()。

A.h

AB=-

0.304m;B.后视点比前视点高;

C.若A点高程H

A=

202.016m

,则视线高程为

203.140m;

D.若A点高程H

A=

202.016m

,则前视点高程为

202.320;

E.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64.在

A、B两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往、返测高差为hAB=+

0.005m,hBA=-

0.009m。

已知A点高程HA=

417.462m,则()。

A.B点高程为

417.460m;

B.B点高程为

417.469m;

C.往、返测高差闭合差为+

0.014m;

D.B点高程为

417.467m

E.往、返测高差闭合差为-

0.004m。

65.在水准测量时,下列选项属于测量员应遵守的要点的是()。

E.用塔尺时,立尺人要经常检查尺子接头的卡口是否卡好,防止上节下滑

66.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有()。

A.水准管气泡居中的误差

B.在水准尺上的估读误差

C.水准尺竖立不直的误差

D.仪器和水准尺的下沉误差

E.水准管灵敏度较低的误差

67.水准点宜设置在下列地点()

A.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上

B.地面坚实稳固之处

C.地质条件好、地势开阔便于观测之处

D.地势低湿、易于淹没之处

E.比较隐蔽、不易发现之处

二、简答题

1、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顺序。

2、简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并绘制原理图。

3、简述在四等水准测量外业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二、表格计算题

1、四等水准测量表格计算

(一)后尺上丝前上丝

下丝尺下丝

前距方向及

(尺号)标尺读数

黑面红面高差中数K+黑-红

(m)测站编

号后距备注视距差d(m)视距差和1(A-B)2(B-C)3(C-D)4(D-A)1382

0790

1576

1092

1819

1419

1583

1155

点号1862

1272

1600

1115

1376

0972

1532

1105后1

前2

后—前

后2

前1

后—前

后1

前2

后—前

后2

前1

后—前1088

1567

1335

1358

1619

1175

1371

6354

6120

6045

6307

59

6156

6005K1=4687K2=4787测段编

号测站数

(个)高差中数(m)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

(m)高程(m)

19.172备注∑

辅助

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