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的新内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2751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的新内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的新内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的新内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的新内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的新内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的新内涵.docx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的新内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的新内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的新内涵.docx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的新内涵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的新内涵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同一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时期道德观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道德观产生了新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也要求全社会各个方面树立新的道德观。

为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推动道德本身的建设,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新内涵做一探讨,以求教同仁。

新内涵之一:

商业关系中的道德

商业关系,从广义上讲包括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商品供给和需求,以及与这些环节相联系的交通、旅游、邮电通讯、食宿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事业。

如果在上述这些方面叠加上一定的“不道德行为”,那顾客最终享受到的只能是假冒伪劣产品和糟糕的服务,甚至给顾客造成难以承受的灾难。

因此,商业关系中的逆德涉及到千家万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关系中的一个最重要方面。

商业关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讲商业道德实际上就是质量道德,其卜包括商品的质彭、服务的质量以及服务态度的质量等等,涵盖了商业关系中所有的职业道德。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一大重要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规律必然生作用,那些不讲质量道德的人们最终也逃脱不掉在经济上遭受损失而自食其果。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质量道德的形成是平行的。

新内涵之二:

金融关系中的道德

金融关系,即一与货币流通以及银行信贷有关的一切活动。

这些话动主要是通过银行业务来实现的,如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国内汇兑往来以及贴现市场、证券市场活动等等,都是金融活动。

银行既是管理金融的行政机关,又是办理信贷业务的经济组织。

它发放的是贷款而不是财政拨款,信贷资金的部分来源是各种存款,的提取,更无力发放新的贷款,银行的职能和信贷资金的作用都无法实现。

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关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信誉,金融道德实际上就是信誉道德。

金融关系中的各方只有真正建立起信誉道德,整个社会的金融关系才能理顺。

否则,会造成合同和契约形同虚设,金融关系的各方同时连锁受损的恶性循环,致使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正常的经济活动难以开展。

新内涵之三:

雇佣关系中的道德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各种经济成份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做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必要补充的私营企业、中外合营和外资独营企业等经济实体。

在其生产经营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雇佣关系。

雇佣关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责任和义务,雇佣关系的双方应提高责任心和义务感,这种责任心和义务感的提高,一方面要靠个人自身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和在经济活动中利害关系对当事人的影响来逐步提高。

雇佣关系的双方只有从责任和义务的道德标准自觉自我约束,才能建立起稳固的、相互信任的雇佣关系。

新内涵之四:

环保道德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然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放在首位。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

我国人l:

J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科学水平不高,经济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因而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显得极为重要。

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认为,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它不同于国有资产,从真正意义上讲,它才是为全休人民所有的,它为全体人民提供一种特殊的公共服务,如果没有清沾的空气、水,则无一例外地全体人民受损。

环境的破坏意味着环境这一特殊资产流失,进而也意味着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在流失。

对此,他给出两个数学公式清楚地表明其内在关系: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一环境资产流失;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十环境资产增值。

显然,环境资产流失越多,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获取就越小。

反之,治理环境污染就等于增加环境资产,也意味着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因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如果发展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到生态环境破坏了以后再来治理和恢复,那就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可是我们现在有的人却不重视环保工作,不讲环保道德,有的地方经济建设项目是上去了,表现出得益于一时,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带来的是严重的环境破坏。

一份来自国家环保局的报告,这样描述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状。

以大气污染为例,一九九五年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浓度,北方城市环境382ug/耐左右,南方城市平均242呢/耐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6任一90嗯/耐的重的10个城市之列。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

人们需要知道:

在经济增长的名义下,我们失掉了什么?

从中我们应如何认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笔者认为,越是发展经济,越要注意保护环境,培养良好的环保道德。

否则,造成的恶果最终将制约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在某一天早上反过来回报给人类本身以灾难。

 

环保道德的核心是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

不仅要为当前经济发展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新内涵之五:

公益和互助道德

所谓公益就是公共利益;所谓互助是指互相帮助。

推行公益和互助道德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决定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承认人们的能力差异,承认人们合理劳动而获得不均等的财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社会卜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民的需要,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反对两极分化,在肯定合理竞争的前提下提倡全社会共同富裕。

鞭挞“为富不标准;参加全球大气监测的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五个城市的总悬浮微粒指标均属世界尘污染最严仁”,提倡“富而乐道”。

“道德的原则是幸福,但幸福不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幸福,而是分布在各个人身上的……幸福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或是各个方面的”((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第432页)。

因此,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标准应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贡献,在他正当合法地追求自身利益时不忘他人及社会的利益,能够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帮助他人共同发展。

由此可见,公益和互助道德的核心是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集体、他人、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公益和互助道德的形成要依靠“共同富裕”的思想教育和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精神的培养。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公益和互助道德的形成已有相当的基础。

近几年来,为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发扬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精神的新人新事层出不穷,而且涉及面广,不仅包括各类团体及个人,而且包括海外侨胞,“希望工程”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

新内涵之六:

文化市场中的道德

我们的文化作品应该宣传正确的道德观,鞭挞腐败错误的道德观。

一部好的文化作品可以使人受益不浅,同样,一部坏的文化作品也会使人受害无穷,特别是对青少年,因为他们识别能力差,猎心和尝试欲较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接受不正确的道德意识。

所以,具有不良道德倾向的文化作品会对人们特别是对青少年心理造成伤害,并潜伏或诱发道德危机。

文化市场道德的核心是从事文化作品创作的人们既要讲艺术标准更要讲道德标准;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追求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道德观产生了新的内容和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要在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因为,社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系着社会各行各业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甚至还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

因此,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既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前进。

 

论竞争法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摘要:

竞争法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是依靠市场竞争机制配置资源的,因此,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竞争法是经济法的核心;其次,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内在和本质的属性,因此竞争法与私法的关系十分紧密,竞争法对私人所有权制度和合同自由制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再次,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它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显著的影响;最后,因为政府的行为也会影响市场竞争,竞争法也应规制行政垄断行为。

关键字:

竞争法;私法;行政垄断 

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所有法律制度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而竞争法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有着尤其重要的地位。

我们在讨论竞争法的地位的时候,虽然不是要给竞争法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其他法律制度订立排行榜,但从理论上对竞争法的突出地位予以理性分析,这对竞争法的制定还是实施,或是加强对竞争法理论的研究,无疑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竞争法是经济法的核心 

根据德国著名法学家梅斯特梅克的观点,经济法是关于国家经济秩序的法律,国家的经济秩序则取决于制定经济计划的方法。

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传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下,由于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国家的经济秩序就是国家的计划,因此经济法就成了制定、执行和修改国家计划的法律。

然而,市场经济体制是以经济主体独立自主地制定其生产经营计划为特征,这种分散订立的经济计划是通过市场价格进行协调,而市场价格又是在竞争和企业自由地参与市场交易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保护竞争就是市场经济秩序中不可或缺的制度追求,从而也使得竞争法无可争辩的成为经济法的核心。

哈耶克也曾论述过计划经济体制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法的区别。

他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法是组织法或者授权法,因为这些法律规则的前提条件是每个人在一定组织中的地位是由命令规定的,每个人遵循的规则取决于其地位和目的,而这些目的也是由发布命令的权威事先规定的。

相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法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它们可以适用于不确定的人或者事件,它们的适用不取决于任何共同的目的,甚至个人也不需要知道这些共同的目的。

因此,市场经济的秩序是本能的秩序,从而也是有秩序的制度。

竞争法之所以被视为经济法的核心,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市场经济与竞争的关系。

市场经济必须与竞争相联系,即要运用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淘汰低效率的企业,剔除不合理的生产程序和劣质产品,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要通过价格机制,改善市场的供求关系,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要运用竞争的激励机制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改善经营管理,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和价格,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

总之,竞争作为调节市场的机制,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源泉。

然而,市场经济的经验表明,市场本身不具备维护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机制。

恰恰相反,处于竞争中的企业为了减少竞争的压力和逃避风险,它们总是想通过某种手段谋求垄断地位。

例如,就在我国现阶段市场不成熟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限制竞争的现象也频频出现,如企业联合限价、限制生产数量、分割销售市场,以及生产和销售企业联手排除竞争者,有些行业通过联合或组建企业集团甚至发展到少数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当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政企不分的情况尚未完全改变,来自政府方面行政性限制竞争的力量仍然十分强大。

而且,从发生作用的范围和深度看,行政性限制竞争远比经济性限制竞争严重得多,成为妨碍我国建立有效竞争市场模式的主要症结。

由于这种限制竞争会直接影响市场结构,它们对竞争的不利影响是长期性的。

而且,由于取得了垄断地位的企业能够摆脱竞争的压力,也会丧失创新的动力,不思进取,其结果就会妨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这说明,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国家就应当给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和自由竞争的环境,为此就必须建立一个保护竞争不受扭曲的法律制度,特别是需要建立反垄断法。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需要反不正当竞争法。

因为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除了采取限制竞争的方式,也会采取不正当竞争的方式如假冒商标、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或者诋毁竞争对手等手段,不合理地攫取他人的竞争优势,侵犯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不正当竞争行为势必也会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因此,市场经济不仅要反对限制竞争,保护自由竞争;而且必须反对不正当竞争,保护公平竞争。

什么是公平竞争?

简单地说,公平竞争就是以经济效益为基础的竞争,如生产同类产品或者服务的企业比价格、比质量或者比售后服务,等等。

只有这种以经济效益为基础的竞争,才能激励企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售后服务,其结果就是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满足了市场需求,提高了消费者福利和合理配置了社会资源。

从这个意义上说,反不正当竞争法已经越过了私法范畴,体现了整体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是保障市场机制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以上说明,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反映了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是市场经济本能和内在的要求。

这些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国家的颁布和实施,有力地表明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的经济,而是有秩序的经济制度。

因为竞争法的作用是保护竞争,保障市场机制或者竞争机制能够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竞争法在市场经济中就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美国,它被称为"自由企业的大宪章";在德国,它被称为"经济宪法";在日本,它被称为是"经济法的核心"。

欧共体竞争法在欧洲大市场内也有着极高的地位,欧共体竞争法不仅是提高欧共体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建立共同体大市场的重要法律措施,而且也是体现欧共体及其成员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最重要标志,因此,欧共体竞争法被称为是欧共体的经济宪法,或者共同体的基石。

竞争法在我国法律制度中的地位取决于我国经济制度的走向。

由于它是关于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而市场竞争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配置资源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手段,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各种法律制度中,竞争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经济法的核心。

二、竞争法与私法

竞争自由制度、保护私人所有权制度和合同自由制度被视为市场经济制度的三大支柱。

但是,这三种制度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关系说明,竞争法所保护的自由竞争不仅是国家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从而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且也是市场经济的内涵、本质、基本原则或者基本属性。

(一)竞争法与私人所有权

私人所有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制度。

如果没有保护私人所有权制度,国家可以随意没收私人财产,或者一个人的财产可以随意遭他人抢劫,那么任何人都不会去创造财富,国家和社会就不会得到发展。

这即是说,市场经济体制保护私人所有权是出于两个目的:

一是减少人们以暴力和欺诈手段剥夺他人财产的欲望,二是激励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激励人们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然而,市场经济对私人所有权的保护不是绝对的。

如果一种所有权长期导致垄断性的经营活动,并由此导致社会经济效益低下,这种所有权就不会得到保护。

例如美国历史上曾拆散过很多大的垄断企业。

在美国法院1982年对电信垄断企业AT&T的判决中,强迫该企业向竞争者开放电信网络,这实际就是对私人所有权的一种限制。

而1997年美国政府诉微软公司一案中,美国地方法院也曾考虑过拆散微软公司。

德国梅斯特梅克教授就此指出反垄断法对私人所有权的重要意义。

他说,生产资料私人所有权制度不足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因为私人所有权可以随着市场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效力的变化,不断地改变其功能。

而在这个方面,竞争法是避免生产资料私人所有权导致经济和社会不良状态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竞争法与合同自由

竞争制度不仅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私人所有权的一种限制,从而可以保障这种制度对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而且也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自由原则的限制,保障这个原则对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同私人所有权制度一样,合同自由原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如果没有合同自由,人们就不可能自由地与他人进行交易,也不可能自由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样的社会肯定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可以概括为是短缺经济,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不能满足市场上的需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者没有自主权,没有合同自由。

很多市场经济国家在宪法中强调了合同自由原则。

这里所指的合同自由是指企业在决定其产品的价格、种类以及经营方式等方面,不仅相对于国家是自由的,而且相对于其他企业也是自由的,只要它们还没有因为与其他人订立了合同从而受到了约束。

《欧共体条约》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欧共体大市场上的合同自由原则,这即是在很多条款中规定的商品、人员、服务以及资金在欧共体市场上自由流动的原则。

在1995年的Bosmann一案中,欧共体法院判定一个体育协会的章程违反了欧共体条约关于人员自由流动的原则,因为该章程规定,职业球员如果与他所在球队的合同到期之前转到其他球队,必须缴纳一笔转会费。

合同自由原则虽然是市场经济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如果市场上没有竞争,也没有保护竞争的制度,合同自由原则就不可能得以实现。

因此,合同自由原则必须要以反垄断法律制度为保障。

在这个方面,欧共体不仅消除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各种非关税如配额限制,而且通过欧共体竞争法力求消除政府的以及企业的各种限制竞争行为。

可以说,欧共体竞争法是保障共同体大市场内自由经济制度的基本条件。

我国宪法中虽然没有规定合同自由原则,但是有很多条款明确了企业的自主权。

例如,宪法第16条规定,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

第17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然而,要保障这些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其前提条件也是保障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自由。

如果市场上到处是地方割据、封锁以及其他各种对竞争的人为限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或者合同自由原则就是一句空话。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程,事实上就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不断打破垄断的过程。

我国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真正实现经营自主权,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垄断,特别是行政垄断。

从这个意义上说,竞争法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自由和经济民主的保障。

另一方面,竞争法也是对合同自由原则的限制。

因为竞争法的基本内容是禁止限制竞争协议,控制企业合并,以及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这些法律规定都是针对滥用合同自由行为的。

例如,根据禁止卡特尔的规定,如果竞争者之间订立固定价格、限制生产或者分割市场的协议,这种协议是违法的。

这即是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同自由不是给与合同当事人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

事实上,世界上就没有绝对的自由。

比如,职业自由是一般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但是,这个自由并不是保证人们择业时可以不受竞争的压力,也不是保证人们择业时不受国家的干预。

言论自由也是一般宪法规定的一个基本权利,而且也适用于广告。

但在事实上,任何言论自由都会受到法律的限制。

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也有禁止虚假广告的规定。

因此,言论自由实际上是言论自由权利与各种限制性法律所保护的客体之间进行利益衡量的结果。

与此相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同自由也受到了反垄断法的限制。

反垄断法禁止企业限制竞争的行为,特别是禁止竞争者之间订立卡特尔,禁止导致严重限制市场竞争的企业合并,以及禁止占市场支配地位企业的滥用行为。

因为这些行为会损害竞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它们不能适用合同自由原则。

由此反垄断法就规范了市场竞争秩序,规范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并且通过禁止性的规定为企业的合同自由划定了一个可以发展的范围。

总之,合同自由、私人所有权和竞争自由作为市场经济制度的三大支柱以及这种经济制度下市场主体应当享有的权利,它们相互间不是独立的,而且这些权利也不是绝对的。

事实上,人们通常感兴趣的问题只是,出于建立和维护一个合理的经济制度,人们希望什么样的合同自由、私人所有权以及竞争自由。

具体到竞争自由这个问题来说,人们关注的是如何才能保护竞争。

三、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

竞争法是国家依据竞争政策制定的。

竞争政策则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种经济政策,其目的是保护竞争,防止市场垄断。

然而,任何国家的经济政策都不仅仅是竞争政策,它还包括其他的一系列政策,如环境保护政策、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货币稳定政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政策、提高就业率的政策、推动社会保障的政策、推动地区间经济协调和融合的政策、国家产业政策等,此外国家在外贸、农业、能源、旅游等各个领域还有各种各样的政策。

这就出现了竞争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关系,特别是与产业政策的关系。

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竞争政策从维护市场的竞争性出发,不允许企业相互订立妨碍竞争的协议,不允许企业间进行过大规模的合并,不允许有着垄断地位或者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滥用它们的市场优势地位。

产业政策则是指国家对具体产业实施的政策,其目的是加强产业的竞争力。

因为任何产业政策都会导致对市场现存结构的改变,影响市场竞争,特别是在欧盟,欧共体条约第3条对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同时做出了规定,这两者不可避免地就会发生冲突。

那么,在这两种政策的冲突和矛盾中,哪一种政策处于优先适用的地位?

因为这个问题在欧共体讨论得最多,这里主要谈谈欧共体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

欧共体对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特别重视,为此进行过激烈的讨论。

而且,欧共体很早就推行产业政策,例如曾对纺织业和钢铁业进行过结构调整,对不景气的船舶制造业曾给与国家援助,此外还提出加强欧洲的航天和飞机制造业以及信息技术产业的竞争力。

建立欧洲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欧共体产业政策也给与了极大的重视。

修改后的欧共体条约不仅在第3条m项下对产业政策作了规定,即欧共体活动包括"加强共同体产业的竞争力",而且通过条约第157条对产业政策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了欧共体产业政策的目的,授权欧共体委员会具体执行产业政策。

在实践中,欧共体产业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推动欧共体产业结构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状况,推动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发展,以及消除地区间经济不平衡的状态等等。

因为这些产业政策强调的不是如何维护现存的市场结构,而是推动一个有竞争力的市场结构,目的是对社会资源进行更好和更合理的配置,欧共体委员会常常将这个产业政策称为是"积极的竞争政策"。

然而,欧共体的产业政策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总是积极的竞争政策。

事实上,欧共体条约第157条本身就存在着很多与欧共体竞争政策相冲突的地方。

该条第1款指出,欧共体的活动应当"便利欧共体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实践中,这就是政府对某些行业或者个别企业的补贴或者其他优惠制度。

此外,根据这个条款,共同体应当"对企业间的合作提供良好的条件",而实践中的做法就是对那些根据条约第81条第1款被禁止了的卡特尔给与豁免。

因为欧共体的产业政策都是以援助某个产业或者某个企业为目的,这种政策与欧共体竞争政策不可避免就会存在着冲突。

例如,欧共体推动高科技的产业政策对于那些不被视为高科技的企业就是不公平的待遇。

此外,欧共体的技术政策也主要使欧共体大企业得到了好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就是不公平竞争。

尽管欧共体的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经常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是在这个冲突中,欧共体竞争政策明显占有优先适用的地位。

欧共体竞争政策的优先地位是由欧共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决定的。

欧共体条约中的许多条款都明确规定了共同体市场内实行与自由竞争相联系的市场经济制度。

例如条约第4条第1款规定,成员国和共同体的活动包括,"根据条约规定的措施和时间表,引入一种与成员国的经济政策相协调的,以共同市场和既定的共同目标为基础的,并与自由竞争和开放的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经济政策。

"条约第98条规定,"成员国和共同体根据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进行活动,并由此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遵守条约第4条提出的基本原则。

"而且,即便关于共同体产业政策的第157条第1款明确规定,共同体和成员国应确保共同体产业竞争力所必要的前提条件,但是根据该条款,确保的必要条件必须得与"开放和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相一致"。

特别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