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83269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钛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钛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钛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钛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钛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钛行业分析报告.docx

《钛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钛行业分析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钛行业分析报告.docx

钛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钛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8月

2018年以来海绵钛、钛加工材价格持续上涨。

根据亚洲金属网统计,99.7%的海绵钛出厂价自2018年至今以上由5.5万元上涨至8万元,涨幅高达45%;钛板加工材出厂价则由98元/公斤上涨至115元/公斤,涨幅达到17%。

钛行业底部反转,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从行业中上游的角度来看,采选冶炼环节在前两年已经出现了行业出清现象,再加上环保趋严带来的供应收缩,行业供需格局已经大幅好转。

以海绵钛生产企业为例,全国的生产企业数量已经由高峰期的20余家下降到不足10家,有效产能由15万吨/年下降到不足10万吨/年,行业产能利用率也已经大幅提升。

从行业终端需求角度来看,高端钛材的市场逐步打开,需求量稳步增长,以往单一依靠民用化工领域需求的现象有所改善。

钛行业正在逐步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行业经营环境改善,行业内企业的盈利持续好转。

前些年由于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导致业内的盈利水平大幅下滑,许多企业陷入亏损。

但是近两年来,行业头部企业和部分小企业都已经逐步实现了盈利的好转。

这也是行业景气度提升的重要表现。

未来钛行业的景气仍可持续。

一方面中上游的供给侧出清后,行业迎来了更加健康的格局。

另一方面,国内外钛材需求市场的扩张,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一、钛:

第三金属前景大

1、第三金属性能优异,应用范围广

(1)钛金属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前景远大被称为第三金属

钛的化学符号是Ti,银白色,密度为4.51g/cm3,不足钢的60%,是难熔金属中密度最低的金属元素。

比强度高和耐腐蚀性强是钛最突出的两大优点。

比强度方面,钛合金比强度高于镁合金、铝合金、高强钢,有利于减轻产品的重量。

耐腐蚀性方面,钛是极其活泼的元素,易与氧反应生成TiO2,这些氧化膜完整致密,在遭到局部破坏后能够瞬间修复,因此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从钛的工业价值、资源寿命和发展前景看,随着新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深入,钛将成为继铁、铝之后崛起的“第三金属”,21世纪将是“钛的世纪”。

(2)钛产业链较为复杂,金属钛材的要求较高

金属钛生产的来源可以分为金红石、钛铁矿两种矿物。

目前的主流生产方法是采用kroll法,包括三大流程:

氯化、精制、镁还原。

氯化工艺主要是通过富钛料(高钛渣或者金红石)和氯气在氯化炉内发生反应,生成粗四氯化钛气体,该气体经过提纯后得到精四氯化钛,然后在还原蒸馏炉内由镁还原制备海绵钛。

这一工艺相对成熟、产能高、产品质量优、三废排放少,但是也存在流程长、工序多、设备复杂、反应温度高、腐蚀强等缺点,生产投入也较高。

(3)钛材应用领域广泛,但全球的钛材消费主要集中在航空领域

钛材具有密度低、耐腐蚀、强度高等优良特性,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航空航天、建筑、医疗、工业、日用品等。

全球来看,有近一半的钛材用于航空领域,而约43%则用于工业领域。

相比之下,中国的钛材消费则相对集中在化工领域,航空领域占比只有15%。

2、全球钛产业链的供应格局

(1)钛矿集中在澳洲

根据USGS统计,全球的钛铁矿储量达到8.8亿吨,其中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分别占比28%、28%、10%;全球金红石储量达到6200万吨,其中澳大利亚、肯尼亚、南非分别占比47%、21%、13%。

总体来看,全球的钛资源集中分布在澳洲。

产量方面来看,钛铁矿产量较高的国家为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莫桑比克、南非,其中中国产量85万吨TiO2,占全球比重为16%;金红石全球产量较多的国家为澳大利亚、塞拉利昂、南非、乌克兰等。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钛铁矿储量大,但是总体品位低,不适宜生产高品位的海绵钛,故经常需要进口高品位钛矿石或者海绵钛。

(2)全球海绵钛生产相对集中

截至2017年,全球拥有海绵钛生产技术的国家仅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印度,一共17家企业。

根据USGS统计,2017年全球海绵钛的产能为27.7万吨/年,其中中国为11万吨、日本6.88万吨、俄罗斯4.65万吨,乌克兰和美国分别为1.2万吨和1.3万吨。

(3)钛材加工是产业链利润最为丰厚、技术要求最高的环节

钛合金加工时的切削力只是略高于同等硬度的钢,但是加工钛合金的物理现象比加工钢要复杂得多,从而使钛合金加工面临巨大的困难。

其实全球来看,钛合金产业链真正高附加值的领域为钛合金深加工。

全球知名的钛深加工企业包括美国ATI、RTI和Timet,俄罗斯VSMPO以及日本神户制钢、新日铁、住友金属等。

二、中上游:

产能出清,行业触底回升

1、上游:

供应减少,导致钛矿价格持续走高

(1)钛矿下游主要为钛白粉,中国需要大量进口

①钛精矿的分类较为明显,钛矿主要用于生产钛白粉

根据上文中阐述的钛产业链示意图,我们可以发现钛铁矿、金红石等都可以用于生产金属钛和钛白粉。

在钛铁矿方面,我国资源储量占全球的1/4左右,产量约占全球的16%;金红石方面,我国的金红石储量和产量水平更低。

而且实际上,钛白粉是钛矿的主要下游需求,占比可以达到85%,而金属钛对于钛矿的消耗量实际上仅有5%。

中国生产的钛矿主要以钛铁矿为主,生产量占全球的比重约为15%。

②国内钛矿资源相对较差,高端钛白粉和海绵钛需求通常无法满足

国内钛精矿主要集中在攀枝花及云南地区,攀枝花地区钛精矿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接近一半,云南排第二位,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两地钛精矿多为钒钛磁铁矿,基本属于低品位岩矿,其钙镁(杂质)含量高(≥2%),工艺流程长,生产成本高(电费等),环保压力大。

以攀枝花及云南所产钛精矿生产的高钛渣品味在87%左右,不适合作为海绵钛及高品质钛白粉的原料。

而用于四氯化钛及海绵钛生产的高钛渣一般要求其品位在90%以上。

广西及海南的钛精矿产量占20%,品质高,可以满足生产海绵钛和钛白粉的要求,但产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尤其是生产航空级钛合金,大部分用于硫酸法钛白粉的加工生产,金属钛工业需求量只占7%左右,高端航空级金属钛生产原料90%依赖于进口(澳大利亚和越南等)。

③中国需要大量进口钛矿

2017、2018年,中国进口钛矿及其精矿的数量超过300万吨。

以全国300万吨钛白粉产量的需求量来看,进口钛矿石的供应量占国内需求的比重可达50%(以50%二氧化钛含量来计算)。

由此可见,中国大量依赖海外钛矿。

而且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钛矿出口量很少。

总体来看,中国需大量进口钛矿石以满足国内生产需求,但是同时对钛氧化物进行出口。

(2)钛矿价格下行导致产能出清,供不应求价格触底回升

①钛矿价格触底回升

2011年开始全球钛矿价格下滑,直到2016年才出现触底回升。

这段期间全球的矿山出现明显的出清,这可以从全球钛矿的产量便可以发现。

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在于矿山出清带来的供应减少,而国内环保等因素则加速了这一现象。

从全球的产量情况来看,钛铁矿+金红石产量由高点的2013年807万吨之后便持续下滑,至2018年已经下滑到615万吨的水平。

②全球钛精矿供不应求是的导致矿石价格上行的主要因素

从需求端而言,全球的钛资源主要用于生产钛白粉与海绵钛,两者均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

但海绵钛的需求量并不大(假设2吨二氧化钛生产1吨海绵钛,其全球需求量也就不足40万吨二氧化钛),钛白粉仍是主要的需求领域。

中国是主要的钛白粉生产国家,产能便约占全球的40%。

2018年全国钛白粉的产量近300万吨,即使不考虑回收率也需要300万吨以上的二氧化钛。

但是无论是从全球海绵钛产量,还是中国钛白粉产量情况来看,并没有非常快速的增长,而是相对平稳。

从供应端而言,全球钛资源的供应偏紧或是全球钛矿价格上行的主要因素。

近些年的新矿山开发不足,老矿山关停,导致未来钛精矿供应偏紧。

以全球前两大钛矿生产企业力拓和Iluka的钛矿生产情况来看,2018年两者的矿山产量均有所下滑,除了短暂的罢工事件等生产扰动外,中长期的钛矿储备项目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

Iluka便预计全球在2017年以后金红石及人造金红石产量将出现趋势下降。

另外,从全球来看,钛资源供应集中度较高,也让企业能够保持理性生产。

例如,2017年全球钛矿产量为708万吨(折二氧化钛),前十大供应商产量可占全球供应量的79%,前6大供应商超过60%的份额。

③全球金红石、高品位钛精矿的供应紧张已经导致钛白粉价格与金红石价格上涨脱钩

以2018年以来,美国钛白粉价格上涨了4%,但是同期的金红石价格已经上涨21%。

资源端的供应压力较钛白粉端明显更大,资源端供应偏紧。

2、海绵钛:

产能出清&环保红利,助力行业触底回升

(1)海绵钛产能出清,产能利用率上行

①全球海绵钛产量几年来趋于平稳

根据USGS的统计,全球海绵钛产量自2014年达到19.4万吨水平以来,海绵钛产量实际上有所下降,至2017、2018年基本上维持在18万吨的左右的水平。

从生产国别来看,中国是全球重要的海绵钛生产国,2017年的全球占比达到40%左右。

②海绵钛经历了长期低迷,产能逐步出清,产能利用率上升

根据USGS统计,全球海绵钛的产能在2000-2005年长期保持在10万吨/年左右,但是2006年起快速增长,2011年已经增至28万吨。

其中以中国的增量为主,在此期间中国产能增加量高达10.5万吨。

产能的快速增长带来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也一度低于60%。

但是自2014年开始,由于部分产能出清,已经无法有效复产,导致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

全国的生产企业数量也已经由高峰期的20余家下降到不足10家,有效产能由15万吨/年下降到不足10万吨/年,行业产能利用率也已经大幅提升,相应地行业集中度也有所提升。

与行业的情况相符,海绵钛企业的盈利也在2014年-2016年触底。

我们以宝钛华神为例,可以明显看到近两年海绵钛企业的盈利已经逐步恢复。

(2)环保加速产能出清

海绵钛生产过程会有较严重的污染。

海绵钛的生产流程较长,排放的“三废”主要包括:

①大气污染物。

主要包括还原剂和高钛渣破碎过程中的粉尘、钛铁矿电炉熔炼产生的炉气、氯化工序中产生的氯化尾气等。

②水污染和废液。

主要是尾气处理后的酸水、碱液淋洗后的中和污水等。

③废渣。

氯化工序是海绵钛生产中产生废渣最多的环节。

该工序的废渣主要有氯化炉渣、收尘渣和氯化泥浆。

2017年开始全国大力开展各类环保督察、环保检查,对海绵钛生产产生了明显影响。

环保导致海绵钛企业收缩加速了行业见底反转。

2017年以来,环保逐步加剧,导致海绵钛流程的生产受到影响,加速行业出清。

根据亚洲金属网的统计,我们发现2017年高钛渣的月度产量在进入3月份之后的大部分时间中较2016年同期都是下滑的,但是海绵钛的2017年当月产量较2016年的明显增加,且钛白粉也是一样的情况。

这说明实际上2017年以来,高钛渣等上游原料更为紧张。

另外,从各个产品的价格走势也可以看出,四氯化钛和高钛渣的价格走势也比较强势,特别是四氯化钛,基本上价格走势与海绵钛一致,可以认为是海绵钛价格的决定因素。

环保红利主要体现在全流程生产企业上。

由于环保带来的产能瓶颈主要集中在高钛渣、四氯化钛等污染更为严重的环节,从而造成四氯化钛、高钛渣等上游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

因此,总体上价格上涨是利好行业全流程的企业。

三、钛材加工:

下游需求爆发,环保锦上添花

1、多点开花,需求有望迎来爆发

钛材具有强度高、耐腐蚀、密度低等特点,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全球范围内来看,航空工业的钛材需求量占比可以达到46%,其他工业占比也超过40%,另外还有接近十分之一用于军工领域(见图8)。

(1)全球主要国家的钛材生产量稳步增长,其中中国增长迅速

我们整理了全球主要钛材加工国家的产量数据,发现发达国家的产量总体上呈稳步增长的态势,但是中国钛材加工产量却呈现明显的较快增长。

2018年中国主要钛材企业的产量达到6.34万吨,同比增长14.4%,俄罗斯同比增长也高达17.0%,日本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