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多晶硅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83250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8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伏多晶硅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光伏多晶硅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光伏多晶硅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光伏多晶硅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光伏多晶硅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伏多晶硅行业分析报告.docx

《光伏多晶硅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多晶硅行业分析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伏多晶硅行业分析报告.docx

光伏多晶硅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光伏多晶硅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1月

目录

一、国内多晶硅供需拐点显现4

1、2013年国内多晶硅需求稳定增长4

(1)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稳定增长,中国光伏市场启动4

(2)2013年中国多晶硅需求16.8万吨5

2、中国商务部双反,限制多晶硅进口量6

(1)2012年国内多晶硅自给率受到进口冲击影响严重6

(2)商务部对国外多晶硅进行双反,国内自给率将显著提升7

3、经过2012年“去产能”过程,国内二、三线产能退出市场8

二、2013年多晶硅价格触底回升11

1、2012年末多晶硅价格触底12

2、价格反弹,首先覆盖国内一线多晶硅企业综合生产成本12

3、多晶硅成本上升对下游需求影响有限13

三、国内一线厂商产能利用率提升,业绩改善14

1、改良西门子法:

新疆电费低,有竞争优势15

(1)东部地区最好的改良西门子法制多晶硅生产成本是18.2美元/千克15

①采用冷氢化工艺的改良西门子法成本最低15

②电耗成本及折旧仍有下降空间16

(2)内蒙古、新疆等地区每千克多晶硅比东部地区4.5-5.5美元的电费成本17

2、硅烷流化床法:

新技术,现金成本降50%17

(1)REC的FBR多晶硅现金生产成本为11.5美元/千克17

①流化床法电耗比西门子法低,但是纯度低并且有爆炸危险17

②REC的2012Q3:

2012Q4的FBR多晶硅现金生产成本11.5美元17

(2)保利协鑫与精功科技公告具备制备高纯度硅烷的技术18

①硅烷流化床法制备多晶硅现金成本有望降至9美元18

②我们测算的流化床法制取多晶硅增加折旧2美元,降低电费4.5美元18

四、重点公司简况19

1、特变电工:

光伏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双升;传统业务受益于特高压建设加速19

2、精功科技:

高纯度硅烷制备已获得首个订金20

一、国内多晶硅供需拐点显现

国内多晶硅市场,需求来自于国内光伏下游生产线(占全球产能的70%),供给来自于全球的多晶硅供应商。

我们认为,2013年国内多晶硅供需拐点显现。

在需求端,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稳定增长,多晶硅需求稳定增长。

在供给端,经过2012年“去产能”过程,国内二、三线多晶硅厂商停产,已经基本转化为无效产能,退出市场,国内一线多晶硅厂商长期停产,有效产能减少。

同时,我们认为2013年商务部对韩、美、欧多晶硅的双反成立,进口量将明显减少,国内多晶硅自给率预计由不到40%提高至70-80%。

在“去产能”和“限制进口”的双重利好下,多晶硅产能收缩明显。

1、2013年国内多晶硅需求稳定增长

(1)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稳定增长,中国光伏市场启动

根据EPIA统计,2001-2011年,全球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为56.9%。

2011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29.7GW,较2010年的16.9GW增长76%。

我们预计2012年和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分别为33GW和37GW,同比分别增长11和14%。

(2)2013年中国多晶硅需求16.8万吨

国内多晶硅需求量,2011年较2008年增长了7.8倍。

假设全球2012年33GW、2013年37GW的太阳能装机容量的需求,对应多晶硅需求为21、24万吨。

如果中国多晶硅需求占全球70%,那么中国的多晶硅需求为14.7、16.8万吨。

欧洲双反对中国多晶硅需求影响有限。

2、中国商务部双反,限制多晶硅进口量

(1)2012年国内多晶硅自给率受到进口冲击影响严重

由于全球大约70%的下游产能在中国,德国、韩国、美国的多晶硅企业为垄断中国的多晶硅市场,低价把多晶硅销售至国内,挤压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市场份额。

2008至2011年,进口多晶硅吨数的比重从45%攀升至60%。

2012年起,进口多晶硅吨数的比重增长加速。

2012年1-5月韩、德、美多晶硅进口数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4%、56%和95%,而进口总量同比仅增长32%。

2012年1-4月,国内多晶硅自给率32%。

(2)商务部对国外多晶硅进行双反,国内自给率将显著提升

2012年7月和11月,商务部公告对原产于美国、韩国和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贸易救济立案调查,并对上述商品进行追溯征税调查。

调查申请人是江苏中能、江西赛维LDK、洛阳中硅、大全新能源四家企业。

被调查的生产商,美国5家、韩国5家、德国5家、意大利3家、西班牙和法国各1家。

假设2012年全年中国多晶硅进口到8.7万吨,以22美元/千克的平均价格和6.3的美元汇率来算,进口多晶硅总额约人民币120亿元。

按照美国、韩国和欧盟进口占比90%计算,商务部两次调查涉及进口总额超108亿元。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导,多晶硅双反的初裁将于2013年2月20日出台。

根据其他立案调查项目时间表,我们预计初裁后半年左右公布终裁结果。

自从国内媒体报道了商务部可能对美国、欧盟进行反倾销调查、反补贴调查以及对韩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美国、韩国及欧盟出口至中国的多晶硅数量大增,金额大减。

我们认为这是商务部进行追溯征税调查的主要原因。

追溯征税调查要求多晶硅双反被调查人,自2012年12月起至初裁公告发布当月止,逐月向调查机关提交上月对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的数量和金额。

我们认为每月提交被调查产品数量和金额可以计算每月被调查认对国内多晶硅市场的影响,为裁定提供依据,因此对裁定有一定影响。

未来国内的多晶硅自给率会大幅上升,至70-80%。

3、经过2012年“去产能”过程,国内二、三线产能退出市场

2010-2013年我们统计和预测的全球多晶硅产能为17万吨、35万吨、42万吨和55万吨,中国占36%、42%、43%和40%。

未来新增多晶硅企业产能主要来自于中国和韩国。

2012年,前四大多晶硅厂公告产能即可满足全球的多晶硅需求。

我们测算的2012年全球多晶硅需求为21万吨,低于四大多晶硅厂公告的22万吨产能。

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造成企业不得不进行恶性竞争,用超低价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2011年起,国外的多晶硅企业已开始主动缩减并关闭产能,包括曾经是多晶硅七大厂之一的MEMC。

由于下游市场大部分都在中国,国外多晶硅企业没有地域优势。

一些小多晶硅生产商已经关闭工厂,如Woongjin,JCCandTPSI。

曾经是七大厂之一的MEMC也在2011年12月宣布关闭其在意大利6000吨的生产线。

Hoku已“基本停止子公司HokuMaterials多晶硅工厂的建造。

2012年末,国内多晶硅企业仅有不到5家企业在产。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国内所有已投产的和在建的多晶硅企业数目大约为60家,其中已投产的有43家多晶硅企业,能继续维持生产的企业不足五家,其中国内最大的多晶硅企业江苏中能目前已有小部分产能停产技改,四季度开工率会进一步下降。

四川永祥、四川瑞能两家企业在2012年11月份开始停产检修,而余下的新疆特变、新疆大全、陕西天宏、内蒙盾安四家企业也由于正在调试新生产线,附带着有少量产品供应市场。

国内多晶硅产业停产率超过80%(四川的乐山、成都、雅安等地的多晶硅生产线,包括新光硅业、东气峨半、天威四川和乐电天威等)。

经过2012年“去产能”过程,国内二、三线多晶硅厂商停产,已经基本转化为无效产能,退出市场,国内一线多晶硅厂商长期停产,有效产能减少。

2013年,我们统计的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约13.9万吨,其中,有成本优势的多晶硅产能大约12.5万吨。

受进口多晶硅的挤压,国内多晶硅企业产能利用率呈下降趋势。

2012年第三季度,改良西门子法成本控制最好的保利协鑫产能利用率降低至47%。

我们调研得出三四季度基本停产。

二、2013年多晶硅价格触底回升

2012年末,国内多晶硅价格触底。

2013年,国内多晶硅供需拐点出现,多晶硅价格将回升。

我们预计,多晶硅售价将先逐渐恢复到保利协鑫、大全新能源等国内一线多晶硅企业的综合生产成本,预计多晶硅含税价格23美元/千克。

由于多晶硅成本上升至23美元/千克对下游需求影响有限,因此2013年的价格回升幅度不会抑制下游需求。

1、2012年末多晶硅价格触底

2012年1-5月韩、德、美多晶硅进口价格同比分别下跌-62%、-48%和67%。

进口价格的大幅下降,造成国内企业不得不以降价来保持市场占有率和工厂开工率。

到2012年12月,国内多晶硅价格已从年初最高的30美元/千克,跌至18美元/千克。

市场上最低已有14美元/千克的报价。

2、价格反弹,首先覆盖国内一线多晶硅企业综合生产成本

按照国内多晶硅自给率上升至70%计算,国内多晶硅需求为10.5万吨。

2013年末,国内多晶硅生产成本最低的5个企业的产能合计为12.5万吨。

多晶硅价格首先将先上涨至保利协鑫的现金成本,18美元/千克。

6.5万吨的产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价格上升至23美元/千克左右(20美元/千克加税后的价格。

多晶硅美元报价一般是含税的报价,人民币报价一般是不含税的报价),大全新能源、特变电工、昱辉和LDK等企业将恢复和逐渐提高产能利用率。

3、多晶硅成本上升对下游需求影响有限

2010Q3开始企业经营情况恶化,毛利率持续下降。

2011Q2开始企业运营困难,EBITDA率为负。

中下游企业无法再承受多晶硅成本的上升带来的盈利下降,因此,中下游企业将采取提价来缓解成本上升对盈利的影响。

按照每瓦耗硅6克,多晶硅上涨5美元/千克,那么组件每瓦生产成本上升0.03美元。

对于每瓦安装成本在8.5-11元的光伏系统而言,0.03美元的成本上升影响有限。

假设光伏系统的总投资为9.1元/瓦,其中组件4.3元/瓦,按照1100小时的光照小时数和77%的系统效率,系统的发电成本为0.83元/度电。

假设组件增加0.2元/瓦,那么发电成本上升0.02元/度电,0.85元/度电。

三、国内一线厂商产能利用率提升,业绩改善

国内多晶硅自给率上升,价格上升至具备成本优势的一线企业的生产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国内一线企业产能利用率上升,业绩改善。

在业绩和现金流改善后,国内一线企业将集中精力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当个体企业的生产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时,个体公司业绩改善的空间增加。

我们认为继续降本的方式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把改良西门子法制备多晶硅的生产线移至低电费地区,降低电费等原材料成本;二是采用硅烷流化床法制备多晶硅的新技术,降低综合成本。

1、改良西门子法:

新疆电费低,有竞争优势

(1)东部地区最好的改良西门子法制多晶硅生产成本是18.2美元/千克

①采用冷氢化工艺的改良西门子法成本最低

改良西门子法是一个连续的化工过程,其生产流程包括四个主要环节:

三氯氢硅合成、三氯氢硅精馏提纯、三氯氢硅的氢还原、尾气回收及四氯化硅的氢化分离再利用(分离为三氯氢硅)。

多晶硅企业最核心的生产环节是四氯化硅的氢化分离再利用、三氯氢硅的氢还原。

现有生产厂商主要采用冷氢化工艺来回收利用四氯化硅。

冷氢化工艺,也称为氯氢化工艺,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生产,要求高压,对温度有一定要求。

其四氯化硅转换率较热氢化工艺高,并且电耗低。

熱氢化工艺的多晶硅成本在30-35美元/千克,冷氢化工艺的多晶硅成本在20-25美元/千克。

国际领先的徐州中能硅业(保利协鑫)采用冷氢化工艺,其四氯化硅的循环利用率可达99%,生产成本已经降至18.2美元/千克(2012Q2)。

且30%的多晶硅产量达到9个9的纯度电子级。

②电耗成本及折旧仍有下降空间

采用冷氢化工艺的改良西门子法制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分为三个部分,各约占三分之一:

动力成本、折旧及其他。

主要包括三氯氢硅、电费、折旧和副产品处理。

动力成本包括电、蒸汽等能耗费用。

多晶硅沉淀及四氯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