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2442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docx

《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docx

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

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

第一节认识电器元器件(2课时)

本门课是针对初中学生开设的劳动技术教育课,主要向学生讲授电学的初步知识及趣味小制作。

培养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元器件名称。

能力目标:

能正确识别各种元器件。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元器件名称

教学难点:

元器件的识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各种元器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先发给学生一些元器件,然后在进行授课。

1.             电阻

教师讲授:

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在定向运动中要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这种碰撞阻碍了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叫做电阻。

(1)分类:

按外形结构可分为:

固定电阻(主要用于阻值不需要变动的电路)、可变电阻(即电位器,主要用于阻值需要经常变动的电路)、半可变电阻(通常称为微调电位器可微调电阻,主要用于了阻值有时需要变动但不必经常变动的电路)

按电阻器制造材料可分为:

膜式(包括碳膜和金属膜等。

膜式电阻的阻值范围较大,可从零点几欧到几十兆欧,但功率不大,一般为几瓦)、金属线绕式(阻值范围较小但功率较大)两类

按电阻器的特性分:

高精度、高稳定性、高阻、高频、敏感型电阻(常见的敏感型电阻有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

(2)电阻的主要参数

标称阻值:

是指电阻器表面所标的阻值

允许误差:

实际值并不完全与标称阻值相等,存在误差。

额定功率:

在规定的气压、温度条件下,电阻器长期工作时所允许承受的最大电功率。

学生活动:

学生看录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各种电阻的外形及电阻的符号,要求学生认识电阻,并在已有的各种元器件中找出电阻元件

2.             电容

教师讲授:

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电容器。

例如:

两根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都存在着电容。

(1)分类:

按结构分:

因定电容、可变电容、半可变电容

按介质分:

纸介电容、云母电容、油质电容、陶瓷电容、有机薄膜电容、金属化纸介电容、极性电容

(2)额定值

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

额定工作电压

学生活动:

学生看录像。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各种电容器的外形及符号,重点让学生认识瓷片电容。

让学生找出电容器。

板 书 设 计

1、         电阻 

2、         电容 

认识电器元器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元器件名称。

能力目标:

能正确识别各种元器件。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元器件名称

教学难点:

元器件的识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各种元器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3.             三极管

教师讲授:

三极管是一种由半导材料(硅或锗)制成的具有放大作用的元件。

它有三个极,分别叫做基极、集电极、发射极。

按材料分:

硅管、锗管

按结构分:

NPN型、PNP型

   学生活动:

学生看录像。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三极管的形状及符号,重点让学生掌握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

三个极和名称可以不用重点。

让学生找出三极管。

4.             扬声器

教师讲授:

扬声器的作用是把电信号还原为声音信号。

向学生介绍几种规格的扬声器,并简单介绍扬声器的构造。

(1)分类:

舌簧式、晶体式、动圈式

(2)动圈式扬声器构造:

永久磁铁、音圈架、音圈、纸盆架、纸盆

学生活动:

学生看录像。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扬声器的形状并让学生在已有的元件中找出扬声器。

5.导线

教师讲授:

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称为导线。

导线的规格、种类繁多。

通常情况下,暧色线代表火线;冷色线代表零线。

学生活动:

学生看录像,认识几种常用导线。

6.电源

教师讲授:

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电源。

常用的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发电厂常用的能源有:

水力、火力、风力、核能、太阳能、沼气等几种。

学生活动:

学生看录像,认识几种规格的电池。

电池的号越小,体积越大。

7. 万用表

教师讲授:

可以测量交直流电压、交直流电流、电阻等。

万用表分为指针式和数字式两类,以指针式万用表为例,简单介绍万用表测电阻的方法。

(1)选择量程

先估测一下电阻的阻值(如无法估测可选较大量程),然后选择适当的量程。

(2)调零

把万用表两根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整电位器使指针在欧姆档的零位上。

每换一次量程要重新调一次零。

(3)读数

把被测电阻接在两根表笔之间,此时指针所指刻度数乘以量程即为被测电阻的阻值。

指针在全刻度的20%-80%之间的读数为准确读数。

学生活动:

学生测量电阻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认识元器件

     3、三极管       4、扬声器

     5、导线6、电源7、万用表         

           第二节模拟实验(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能力目标:

能正确连接电路。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安全用电常识

教学难点:

电路的连接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各种元器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安全用电常识

教师讲授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电,我们的实验也会用到电。

只有懂得安全用电常识,才能主动灵活地驾驭电,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危及人身安全。

1.触电:

人体因触及高压的带电体而承受过大的电流以致引起死亡或局部受伤的现象叫触电。

(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演示人体触电的几种情况)

2.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触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流过人体电流的频率、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以及触电本人的情况有关。

频率为50HZ-100HZ的电流最危险。

3.安全电压:

36V以下为安全电压

4.三相四线制:

火线:

从发电机三个绕组的始端引出的线叫端线或相线,俗称火线。

零线:

发电机三个绕组的末端连在一起引出一根线叫中性线或零线。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着重指出火线与零线)

5.常见触电方式:

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利用多媒体演示两种触电方式,并引导学生指出两种触电方式的区别)

6、常用的安全措施:

(演示说明)

(1)正确安装用电设备

(2)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

(3)电气设备的保护接零

(4)使用漏电保护装置

二、学生实验

简单直流电路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并联、混联。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几种电路的连接方式,然后再根据小制作的电路图,教师先在实验台上演示电路的连接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在实验台上模拟安装电路。

教师加以指导。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模拟实验

一、安全用电常识           二、学生实验

1.触电

2.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3.安全电压

4.三相四线制

5.常见触电方式

6常用安全措施

 

第三节常用工具简介(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常用工作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能正确使用工具。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电烙铁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电烙铁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各种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讲授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边向学生演示各种工具,边讲授各种工具的用途。

一、电烙铁

(一)分类

按加热方式分:

直热式、感应式、气体燃烧式

按功率大小分:

15W、20W、30W、45W、100W、300W等

按结构分:

直把式、枪把式

按功能分:

吸锡型、恒温型、快速加热型、低压安全型等

(二)使用注意事项:

1.电烙铁初次使用前应用砂纸或锉刀将其刃口打磨干净,露出铜的金属光泽,然后通电,对刃口作镀锡处理。

2.用久的电烙铁头刃口中心凹下成坑状,长时间空烧不用的电烙铁头也会烧结出氧化层而不能沾锡。

此时应用锉刀对刃口打磨成原始状,镀锡后再行使用。

二、    钳子

1.尖嘴钳:

头部较细,使用于夹小型金属零件或弯曲元器件引线,不宜用于敲打物体或夹持螺母。

2.平嘴钳:

小平嘴钳口平直,可用于夹弯曲元器件管脚与导线。

因它钳口无纹路,所以对导线拉直,整形比尖嘴钳适用。

但因钳口较薄,不易夹持螺母或需施力较大部位。

3.斜嘴钳:

用于剪焊后的线头,也可与尖嘴钳和用剥导线的绝缘皮。

4.剥线钳:

专用于剥有包皮的导线。

使用时注意将需剥皮的导线入合适的遭口,剥皮时不能剪断导线。

剪口的槽并拢后应为圆形。

5.平头钳(克丝钳):

其头部较平宽,适用于螺母、紧固件的装配操作。

一般适用紧固M5螺母,但不能代替锤子敲打零件。

三、    镊子:

有尖嘴镊子和圆嘴镊子两种。

尖嘴镊子用于夹持较细的导线,以便于装配焊接。

圆嘴镊子用于弯曲元器件引线和夹持元器件焊接等,用镊子夹持元器件焊接还起散热作用。

四、    镙丝刀:

又称起子、改锥。

有“一”字形和“十”字形两种,专用于拧螺钉。

根据螺钉大小可选用不同规格的螺丝刀。

但在拧时,不要用力太猛,以免螺钉滑口。

五、    锉刀:

有三角锉和平锉

六、    烙铁架:

放置烙铁、焊锡、助焊剂

七、    焊锡丝:

八、    助焊剂:

1.助焊剂的作用:

除去氧化膜、防止氧化、减小表面张力、使焊点美观

2.对助焊剂的要求:

熔点应低于焊料;表面张力、粘度、比重就小于焊料;残渣应容易清除;不能腐蚀母板;不能产生有害气体和臭味。

学生活动:

学生练习使用各种工具。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常用工具简介

一、电烙铁              五、锉刀

二、钳子                六、烙铁架

三、镊子                七、焊锡丝

四、螺丝刀              八、助焊剂

 

 

 

 

 

 

 

第四节焊接知识简介(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焊接方法

能力目标:

能正确焊接元器件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元器件的焊接方法

教学难点:

元器件的焊接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各种元器件、多媒体、电烙铁

教学过程:

教师讲授(先让学生看观焊接知识教学录像,然后由教师讲授焊接知识并演示焊接方法,学生练习,教师加以指导。

一、锡焊的条件

金属表面被熔融焊料润湿的特征叫可焊性,由锡焊机理很容易理解锡焊必须具备的条件。

1.         焊件必须具有充分的可焊性

2.         焊件表面必须保持清洁

3.         使用合适的焊剂

4.         加热到适当的温度

在加热过程中应充分注意的是:

不但要将焊锡加热熔化,而且要将焊件加热到熔化焊锡的温度。

只有在足够高的温度下,焊料才能充分浸润,并充分扩散形成合金结合层。

但过高的温度是有害的。

二、镀锡

1、镀锡要点

(1)待镀面应清洁

(2)加热温度要足够

(3)要使用有效的焊剂

2、多股导线镀锡

(1)剥导线头的绝缘皮不要伤线

(2)多股导线一定要很好地绞合在一起

(3)涂焊剂镀锡要留有余地

板 书 设 计

第四节焊接知识简介

一、锡焊的条件             三、焊接过程

二、镀锡                   四、焊接的基本操作

 

 

 

 

 

 

 

 

第五节焊接练习(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练习锡焊工具的使用

能力目标:

能熟练焊接电子元器件。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电烙铁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电子元件的焊接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各种元器件、多媒体、电烙铁

教学过程:

教师讲授发给学生每人三十个电阻,进行焊接练习。

打磨元件的引脚、给元件引脚镀锡、处理引脚上多余的焊锡、连接。

下课前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相互点评自检焊点质量。

评价标准:

焊点大小适中、牢固、光亮。

三、焊接过程

电子电路的焊接过程主要有元器件预处理和焊接两个步骤。

1、元器件的预处理:

用细砂纸或小刀清除掉元器件的引出脚,导线的焊接部位,线路板铜箔面等上面的金属氧化层、油污、绝缘漆等脏物。

涂上少量焊剂,镀上一层锡备用。

2、焊接:

电子电路锡焊焊接时,手持电烙铁的姿式有两种。

(1)直握式:

直握式适用于功率大的电烙铁

(2)握笔式:

为焊接一般电子电路的常用姿势

3、焊接时用锡的方法有两种:

带锡焊接和点锡焊接

(1)带锡焊接:

是利用电烙铁头刃口处沾带的锡对焊接部位实施焊

(2)点锡焊接:

是将电烙铁头刃口放在焊接部位,同时将焊锡丝送到电烙铁头刃口与焊接部位接触点上实施焊接。

4、注意:

焊接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元器件时必须用镊子夹住器件脚以加强散热,时间不得超过3秒。

无论采用带锡焊接还是点锡焊接,都应掌握好电烙铁的温度,助焊剂冒烟的时间,焊点形成的火候。

5、要求:

多股导线剥出线芯后,应先拧成一股在镀锡处理;在连线时,应将导线芯穿过焊片孔打扣后再焊接等。

四、焊接操作的基本步骤

1、准备施焊:

左手拿焊丝,右手握烙铁(烙铁头应保持干净,并吃上锡),处于随时可施焊状态。

2、加热焊件:

应注意加热整个焊件全体。

3、送入焊丝:

加热焊件达到一定温度后,焊丝从烙铁对面接触焊件(而不是烙铁)。

4、移开焊丝:

当焊丝熔化一定量后,立即移开焊丝。

5、移开烙铁:

焊锡浸润焊盘或焊件的施焊部位后,移开烙铁。

学生活动:

学生练习焊接

板 书 设 计

第五节焊接练习

一、焊接过程           二焊点评价标准

 

 

 

 

 第六节按钮的制作(2课时)录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音乐门铃按钮的工件原理。

能力目标:

能正确按装按钮。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按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按钮的安装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组装按钮的元器件

教学过程:

教师讲授先把音乐门铃的套件发给学生,并让学生把按钮的组件找出来:

双芯白线、按钮芯、底座、后盖、扁担、螺丝、黑色圆柱形弹簧及五个螺丝等。

(利用多媒演示按钮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观看,教师讲授制作时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操作)

1、把按钮双芯线从两个端点处分开10CM

2、其中一端的两根线要用剥线钳子剥去导线绝缘皮2CM,裸露出导线中的铜丝(至少在六股以上)然后将这多股的铜丝拧成一股,按钮双芯线的另一端也作相同的处理。

但是只剥0。

3-0。

5CM,在拧成一股,沾焊锡膏,给这一端的两根导线分别镀锡。

3、首先用一个直径为2CM的小螺丝拧在按钮芯中间的圆孔中,注意,螺丝只拧一半,然后用双芯线一端露有10CM的铜丝的一股缠到只拧一半的那个小螺丝上,最后在拧紧螺丝,压紧铜丝,防止扯断。

并把按钮的外壳里面。

4、把扁担(长铁片)放在按钮外壳里面对应的位置,它的位置是在按钮芯的上面,然后用两个直径2。

5CM螺丝拧在扁担对应的螺丝孔中,使它稳定,其中一个螺丝只拧一半,在用双芯线一端的另一根2CM的一股铜丝缠在螺丝上,最后再拧紧。

5、将白导线打一个结,从按钮座的豁口处顺出来。

6、将两个圆柱型的黑色小弹簧放在按钮芯边上突出的两个小立柱上,盖上按钮的后盖,在用两个直径2。

5CM的螺丝拧在后盖的对应位置(是里面的两个螺丝孔)。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按钮的组装

 

 

 

 

 

 

 

 

 

 

 

 

 

 

 

第七节门铃的制作及调试(2课时)录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够识别简单的电路原理图。

能力目标:

能正确按照电路图进行组装。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识别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按电路图进行电路连接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门铃套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电路原理图的识别

二、电路的连接

三、电路的检测

将两节5号电池装进电池盒中。

闭合一次按钮开关,扬声器发出连续的音乐声。

`四、整机装配

将安装成功的电路安放进机盒,固定扬声器、电路板、电池盒。

然后盖好机盒后盖,按钮开关放置在机盒外。

学生活动:

学生独完成门铃的安装

 

第八节插头与导线的连接(2课时)

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发挥集体智慧,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操作技能的团结协作精神。

2、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三脚插头的用途和各引脚的排列;知道电工操作中插头与导线的常用连接方法。

3、能力目标:

掌握插头与导线连接的规范操作技术,并能灵活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难点

将导线与插头连接起来,对大部分同学而言不是一件难事,但他们在连接的过程上一般不会接照电工操作的要求,操作不规范,所以本节课应以学生掌握插头与导线连接的规范操作为重点。

教法学法

直观教学法:

电工操作是一门强调动手操作的课程。

为加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通过挂图、实物,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本节课采用分析法引入,针对插头与导线的连接中常驻出现的错误或不规范的操作,师生共同分析其错误或不规范之处,一方面引起学生注意和重视,避免在以后的操作中出现同样的错误;另一方面消除学生认为插头与导线的连接“简单”看法,使学生意识到不按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规范操作步骤。

(二)基础知识

1、[板书]常用插头的种类

按引脚分{两脚(极)插头   三脚(极)插头}

常用插头的种类,根据引脚的个数来分,不外乎两种:

两脚(极)插头和三脚(极)插头。

这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的东西,课堂上作简单介绍和展示实物即可。

强调指出两脚插头与三脚插头在作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三脚插头各引脚的排列规则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虽属常识性知识,但大部分中学生都不知道或不很了解。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弄清这几个问题,最简单、明确的方法是从实际入手。

所以,在讲三脚插头为什么要比二脚插头多一个引脚时,从洗衣机、冰箱等学生熟知的家用电器上分析三脚插头多一个引脚的原因。

使学生一方面知道这些直接用220伏电压工作且具有金属外壳的电器是如何安全运行的;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常识性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看到电器设备外壳接上导线时,明白其中的道理,并懂得什么电器该配哪种插头。

2、[板书]连接方法

 焊接法

压接法{螺钉压接 针孔压接}

在讲授连接方法时,既要突出压接连接方法,又要简述焊接连接法。

因为在工厂批量生产中普遍采用焊接法。

压接法有两种不同的压接方式:

针孔式和螺钉压接式,这些感性较强的操作方面的知识,用示意图表示比讲授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所以,我将这两种方法用示意图画出来,并附以简短说明,目的是增强教学中的直观性,避免过多的语言讲授耗费课堂时间。

(三)基本技能训练

电工课是一门强调实践的学科。

劳动技术课的出发点也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实际动手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通过学生操作,达到学会插头与导线的正确、规范连接的目的。

在操作技能培养上,我沿着学生实践认识的一般规律,即从“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巩固提高”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操作技能。

城市中学生在家庭和生活中一般很少接触电工方面的动手与实践,一方面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及是否胜任这些工作。

因此,尽管是初三学年级学生,但对插头与导线的连接依然比较陌生。

所以,我将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两过程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按要求逐步完成。

这样对个别有一定基础的同学是一种规范操作的锻炼,对绝大部分没有接触过电工操作的学生可以避免他们走弯路,并由完全陌生到逐步熟悉整个操作过程。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为进一步强调操作要领,我在每一步的操作上做到文字说明尽可能简化,操作要领力争准确简洁。

因此,在操作步骤上以关键字说明,使不太熟悉操作过程的同学在操作后看到板书的关键词又能清楚地回顾整个操作步骤。

我在操作过程中是这样板书的:

[板书]三、操作步骤

 1、启盖:

确定连接方法

2、剥线:

长度、绞合

3、打结:

保险结

4、弯头:

顺时针

5、压接:

实、紧、碰

6、检测:

短路、断路

 

澄江实验中学

 

七年级劳技教案

 

李化军编辑

2011年下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