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5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1891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考研政治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考研政治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考研政治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考研政治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50.docx

《考研政治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50.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50.docx

考研政治50

考研政治-50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

50,分数:

100.00)

1.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A.货币资本

∙B.商业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分数:

2.00)

 A. √

 B.

 C. √

 D. √

解析:

[解析]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A、C、D正确。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

它是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它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B错误。

2.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

∙A.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

∙B.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

∙C.原材料的储备时间

∙D.劳动者加工劳动对象的时间

(分数:

2.00)

 A. √

 B. √

 C. √

 D.

解析:

[解析]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生产时间包括:

劳动时间、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的作用时间和生产资料储备时间。

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影响流通时间的因素:

市场供需状况;生产地距离市场的远近;交通、通讯条件。

电子商务主要存在于流通领域,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的商贸活动。

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信息的联网,加速了资本周转,必然缩短资本的流通时间(采购和销售),减少原材料的储备时间,但不能节省劳动加工时间和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由此可见,A、B、C正确,D项不合题意。

3.产业资本循环不断进行的基本前提条件是

∙A.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

∙B.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C.商品资本循环顺利进行

∙D.生产资本循环顺利进行

(分数:

2.00)

 A. √

 B. √

 C.

 D.

解析:

[解析]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的并列存在和相继运行,是保证产业资本正常连续循环运动的必要条件,它说明,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A、B正确。

4.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就是资本周转。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的速度

∙A.与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

∙B.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C.与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量成反比

∙D.与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占的量成正比

(分数:

2.00)

 A.

 B. √

 C. √

 D. √

解析:

[解析]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许多,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B、C、D正确。

B正确,A必然错误。

5.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C.节省预付资本

∙D.减少固定资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分数:

2.00)

 A.

 B. √

 C. √

 D.

解析:

[解析]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资本;能增加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增加年剩余价值量(不是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不是剩余价值率);能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

但不能减少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由此可知,B、C正确。

A错误,D不全面,也是错误项。

6.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

∙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构成

∙B.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D.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分数:

2.00)

 A. √

 B.

 C. √

 D.

解析:

[解析]为了深刻阐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进而揭示再生产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在物质上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在价值上划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这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所以,选项A、C正确。

选项B、D不符合题意要求。

7.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C.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D.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分数:

2.00)

 A.

 B. √

 C. √

 D. √

解析:

[解析]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分为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分析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到从一个孤立的生产过程中所看不到的一些内容。

首先,从再生产过程看,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支付的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新价值的一部分;其次,不仅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而且全部预付资本也是工人创造的;再次,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总之,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据此分析,B、C、D是正确选项。

A项所述是研究资本周转和循环中要解决的问题,不合题干要求。

8.资本主义工资

∙A.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B.其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者价格

∙C.小于工人的劳动在生产中新创造的价值

∙D.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9.资本主义工资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A.工资被看做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B.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支付工资

∙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

∙D.工资依劳动熟练程度而不同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10.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在必要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

(分数:

2.00)

 A. √

 B.

 C. √

 D. √

解析:

[解析]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但由于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是维持人的生存的生活过程,是要消耗必要的生活资料才能实现的。

所以,劳动力价值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它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生产其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为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而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于提供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还在于它包含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即劳动者必要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种类,受各国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和自然历史条件的制约。

但是,在一定国家和一定历史时期,必要的生活资料是一个可以确定的量,它是决定该国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标准。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

B选项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在什么时间创造出来的,不是其价值构成,是干扰项。

11.资本主义血汗工资制度的典型形式有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泰罗制”

∙D.“福特制”

(分数:

2.00)

 A.

 B.

 C. √

 D. √

解析:

[解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是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主要形式,此外,还有各种形式的血汗工资制度,典型形式有“泰罗制”、“福特制”。

C、D正确。

12.恩格斯指出:

“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绝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应是

∙A.剩余价值与利润无本质联系

∙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内容

∙C.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

(分数:

2.00)

 A.

 B. √

 C. √

 D. √

解析:

[解析]恩格斯的话强调,不要把剩余价值同利润相混淆。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经过分配和再分配,采取了利润、利息和地租等转化形式,所以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选项B、C、D正确,选项A不正确。

1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同时也是

∙A.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

∙B.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C.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分数:

2.00)

 A. √

 B. √

 C.

 D.

解析:

[解析]A、B是正确选项。

C项错误,因为平均利润是指部门之间的利润平均化;而超额利润是部门内部个别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高于别的企业而得到的利润,它不会因为部门之间的利润平均化而消失。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原因。

与平均利润的形成无关,所以D也不对。

14.利润率的变动与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B.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同方向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

∙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

(分数:

2.00)

 A. √

 B. √

 C.

 D.

解析: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白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

利润率=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公式说明:

1.利润率与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同方向变化。

不变资本的节省,意味着分母中预付资本量的减少,利润率也越高。

B正确。

2.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呈反方向变化。

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单位资本中的可变资本的比重就越小,而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剩余价值量就越少。

C错误。

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量同方向变化,而剩余价值量又直接与剩余价值率相联系,剩余价值率高,剩余价值量也大。

因此,利润率变动与剩余价值率旧方向变化。

A正确。

4.资本周转快慢与年利润量和年利润率成同方向变化。

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大,年利润也就越大,但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无关。

题目讲的是利润率(不是年利润率),D项内容肯定是错误的。

据此分析,选项A、B正确,C、D错误。

15.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是

∙A.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C.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D.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基础,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16.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

∙A.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

∙B.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C.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D.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基石之一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1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是

∙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B.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在阶级关系上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在国际关系上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分数:

2.00)

 A. √

 B. √

 C. √

 D.

解析:

[解析]D不符合题意。

A、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上的具体体现,C是在阶级关系上的体现。

18.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认识正确的是

∙A.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首先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际上是以强制的方式解决社会再生产的实现问题的途径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是周期性,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19.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A.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

∙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D.反过来保护其经济基础,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2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曾经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主要是

∙A.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B.使人民群众享有了比在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

∙C.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经验

∙D.对内职能以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为主,政治统治的职能弱化

(分数:

2.00)

 A. √

 B. √

 C. √

 D.

解析:

[解析]A、B、C正确。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的仍然是政治统治的职能,D错误。

21.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2012年年初在答记者问时说:

“今天的问题是,在失控和可能仅为少数人自私地谋取好处的金融体系下,在缺乏任何有效框架来给予我们更大、更雄心勃勃的目标的情况下,民主是否还能繁荣,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这里所说的问题实际上涉及资本主义民主的局限性。

资本主义民主的局限性表现在

∙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B.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C.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从未起过进步作用

∙D.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分数:

2.00)

 A. √

 B. √

 C.

 D. √

解析:

[解析]资本主义民主从来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但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其作用是不一样的。

资本主义民主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曾经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C错误。

22.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

∙A.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

∙B.在资产阶级长期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C.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之后由统治阶级在以往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和观念的基础上自觉地建立起来的

∙D.资产阶级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23.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在于

∙A.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

∙B.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C.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意识

∙D.大部分内容是没有阶级性的

(分数:

2.00)

 A. √

 B. √

 C.

 D.

解析:

[解析]意识形态都是有阶级性的,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不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意识,而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A、B正确。

2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迄今为止经历了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分数:

2.00)

 A. √

 B.

 C. √

 D. √

解析: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迄今为止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又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A、C、D正确,B错误。

25.关于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及其后果,认识正确的是

∙A.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

∙B.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C.银行信用的发展加速了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D.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26.垄断产生的原因有

∙A.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B.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C.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会联合实行垄断

∙D.为了发展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会出现垄断

(分数:

2.00)

 A. √

 B. √

 C. √

 D.

解析:

27.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垄断下的竞争包括

∙A.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解析]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这是因为,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而且,也不存在由一个垄断组织囊括一切部门、一切社会生产的绝对垄断。

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A、B、C、D都是正确选项。

28.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A.竞争的目的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

∙C.竞争范围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遍及各个领域和部门,而且由国内扩展到国际

∙D.竞争的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29.2011年9月17日,在“占领华尔街”这一口号的号召下,纽约爆发抗议活动。

示威者在号称全球经济心脏的华尔街附近祖科蒂公同扎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等华尔街金融机构外举标语、喊口号,抗议华尔街“贪婪”无止境,指责政府救助少数金融机构而使多数人陷入经济困境。

许多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口号,抗议政府的经济政策只使1%的人成为真正受益者。

奥巴马在记者会上回应这个抗议活动时说:

“这些抗议运动表达了美国人民对金融系统的不满。

”以下对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认识正确的是

∙A.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B.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参与制”、“个人联合”和掌握新闻科教文化

∙C.金融寡头是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的

∙D.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分数:

2.00)

 A. √

 B.

 C. √

 D. √

解析:

[解析]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是金融寡头在经济中实现统治的方式;“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是金融寡头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进行控制的主要方式;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来左右和影响内政外交与社会生活,B项错误(不是金融资本形成的途径),A、C、D正确。

30.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刨造的剩余价值,具体来说,主要有

∙A.加强对国内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B.通过控制市场占有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C.加强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D.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31.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垄断价格的产生并没有改变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B.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C.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

∙D.垄断价格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分数:

2.00)

 A.

 B. √

 C. √

 D. √

解析:

[解析]垄断价格是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规定的一种买卖商品的市场价格,有高价、低价之分。

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因为垄断价格的确定必须考虑到市场容量和产量水平,不同程度地要受到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的制约。

垄断价格过高或过低都会丧失市场。

垄断高价和低价,使社会商品价值总额发生有利于垄断企业的再分配,是垄断企业获得垄断利润的重要手段。

但垄断企业通过垄断价格多得的利润,正是其他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所失去的价值的部分,社会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仍然是相等的。

所以,B、C、D正确。

垄断价格虽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商品价值依然是由生产它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上商品价格总额同价值总额仍然相等,但改变了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即现在价格不是围绕价值(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或生产价格(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阶段的中小企业之间)上下波动,而是通过垄断价格发生作用。

对垄断企业来说,它的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再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而是直接表现为垄断价格。

所以,A错误。

32.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垄断价格

∙A.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市场价格

∙B.等于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C.包括垄断低价和垄断高价两种

∙D.否定了价值规律

(分数:

2.00)

 A. √

 B. √

 C. √

 D.

解析:

[解析]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垄断价格,它是垄断资本家榨取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其公式是: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垄断组织按高于生产价格出售商品的垄断高价,另一种是垄断组织在收购原料和农副产品时按低于商品生产价格购进商品的垄断低价,因此,A、B、C正确。

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依然是由生产它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整个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和;通过垄断价格而实现的垄断利润,仍然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因而D是错误的。

33.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的产生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垄断价格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

∙C.垄断价格的产生也没有改变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D.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